06浅论日本动漫编剧技巧发展方向
摘要:
在商业运作模式完全成熟的日本动画市场中,一部动漫的编剧对其收视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观众观演经验的积累、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的提高,观众的兴趣点、关注点在不停的变换。动漫编剧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大众拥有的丰厚观影体验”和“动画编剧创作相对趋于固定模式”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的矛盾下,编剧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必须不停地调整。日本动漫编剧技巧向以下三个新方向发展:其一,故事本体的深度发展。其二,讲故事的方法多样变化。其三,在观看动画本身的审美过程中,使观众得到更多的附加体验。
本文通过对其编剧方向和编剧方法的介绍,结合日本TV动画《战国鬼才传》作为案例分析,试图为中国动漫编剧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主题词:日本动漫 编剧技巧 炫技 《战国鬼才传》
正文
一、日本动漫编剧技巧之发展
1、动画编剧在日本动画中重要的原因
在市场运作中,动画编剧的工作,时刻受着收视率的考核。在日本,投资方为了将成本风险降到最低,TV动画通常是以三个月为一个投资周期。此三月中每周播放一集,遇节假日自动消失、不顺延。这一个周期被称为一季,每季动画在11集到14集之间不等。当季动画播放收视率,成为是否追加投资的核心参考内容。由于日本动画在分镜、原画、背景等中后期制作部分中,体系成熟、模式完善。各个公司并不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所以,前期的编剧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编剧水平决定着每个动画制作公司是否可以生存下去的首要条件。
2、观众审美期待的提高成为了推动“编剧技巧”发展的主要原因
面对日益竞争的动漫消费市场。TV动画编剧,在编剧工作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大众审美在流行文化传播下,已经有了丰厚的观影体验”和“动画编剧创作相对趋于固定模式”之间的矛盾。TV动画的消费群体随着电影制作的产业化;电视技术的推广;文学出版行业以及网络的普及,变得日趋于成熟。通过电影、电视、书籍、网络等各个媒体渠道,观众的审美体验不断积累。而这种积累,又促使着观众审美期待的提高。此种情况下,审美期待的提高,促使“编剧技巧”需要不停地发展。
3、“编剧技巧”发展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日本动漫编剧向以下三个方面发展:
其一,故事本体的深度发展。
纵观流行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精英文化的普及结果和流行文化的普及结果,截然不同。精英文化的普及,是以本体质量水平下降为前提的。而流行文化的普及则会显现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前者是为了普及降低门槛,后者是为了普及提高档次。对此,日本动漫编剧有比较领先的意识和成熟作品。
集英社在2009年冬季推出的13集《青涩文学》,编剧取材于日本现代文学作品。将日本二十世纪早期现代文学代表人物太宰治、夏目漱石、坂口安吾和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代表作品成功改编。动画开篇言道:“因为青涩,所以伟大。”不怕你看不懂,只怕你说我萌。
但是,这种作品深度的提升,并不是不考虑观众感受,一位提高纯文学特性。而是紧紧的抓住流行文化的传播特征,将编剧控制在一个可以让民众广为接受的范围之内。例如夏目漱石的《心》,编剧将原文压缩到40分钟,分为两集,采用平行叙事方式,既保持了原文的文学性,又具备观赏性。与其说是编剧在改编,不如说是重新创作。在这里,不存在因为动画作品的发挥而让普通观众误读大师的问题。在日本,由于传播媒介广泛私有化,民众之间不存在对于电视和报纸的过分迷信。对于普通日本民众,《青涩文学》不过是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动画在这里只是让民众接近大师的摆渡,而不是阐述经典的代言。
其二,讲故事的方法多样变化。
一部TV动画中,讲故事的方式往往影响着观众喜好程度。观众对动画叙事审美的期待不断提高,来源于:观众在长期的审美积累和类型片体制确立下,对于各种叙事模式都有了成熟的审美经验。各种主题类型的动画片在编剧阶段已经出现向模式化发展的趋势。“虽然我不知道结局,但是结局不过如此”这已经成为当下TV动画编剧面对的主要瓶颈。从某种角度上看“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出来”,比“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更加重要。
2010年夏季,富士电视台播放的11集《四叠半神话大系》,原作作者森见登美彦是当下日本文坛新锐。而故事则是以若干个平行世界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将纯文学的叙事方式,完美的用动画形式展现。
其三,在观看动画本身的审美过程中,使观众得到更多的附加体验。
在一部动画中,编剧通过主人公的人物设定和时代背景定位,引入广大观众所不了解的行业及知识领域。这些被引入的行业知识领域又和故事本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故事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附加体验。
例如2004年的《神之水滴》,故事的主人公的专业被设定为葡萄酒品酒师,故事的发展紧密围绕着其专业水平之提升。为了故事真实可信,在编剧过程中,邀请到巴黎葡萄酒学院东京分校品酒师斋藤研一,作为专业顾问。《神之水滴》被称为“漫画版葡萄酒百科全书”。英《泰晤士报》援引业内人士评论报道“神咲雫比真人品酒师更具影响力,他有力推动了亚洲葡萄酒销售。”同时日本航空公司机上供酒也开始调整机上供酒清单,以满足《神之水滴》产生的新一代葡萄酒客户群的需要。
这种编剧技巧,在今天的日本,被称之为“炫技”。使用“炫技”手法创造出的剧本,对于动画有两个影响:一方面,在简单的娱乐消费中,动画片的寓教于乐功能向具体的专业领域发展,承载更多的内涵。另一方面,由于“炫技”的对象往往是大众所不了解的学科领域,使得故事的情结更具有吸引力。“炫技”的使用,较之文本本身深度提升和叙事手法多变,更容易实现;操作难度更低;影响力更广,同时具备着发展成模式化工作方式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炫技”是一种开放性编剧思路,每一次使用都和编剧初始设定的行业紧密相联,每一个有意思的行业都可以作为一种炫技本体去应用,其挖掘空间广袤。
二、以《战国鬼才传》为例,分析其“编剧技巧”
1、《战国鬼才传》的背景资料
《战国鬼才传》原作作者是山田芳裕,最初是以漫画连载形式同观众见面,该作品在2010年10月荣获了“第十四届手冢治虫文化赏”中的“漫画大赏”。同年12月,讲谈社正式宣布将其拍摄为TV动画。于2011年4月7日开始放映,至2012年1月31日全篇完结,共39集。
故事讲的是:战国末期的日本,掌握军政大权的将军们喜好奢靡,意欲建立“华之国”,而聚集在大德寺周围作为当时精神领袖的茶道哲人们醉心寂静,希望推广“寂之国”。主人公古田左介身兼武人、茶人双重身份,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成长,而寻找到自己的美学价值观。
2、《战国鬼才传》“编剧技巧分析”
《战国鬼才传》在编剧中有三个方面最具突出,分别是:故事题材选择的独到性;炫技题材表现的专业性;附加信息量和故事本体的有机结合。
故事题材选择的独到性:
人们对于自身所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随之而产生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这种心理特性一直被剧作家们所利用。题材的选择分为三个方向:
其一、神仙英雄和帝王将作为故事的主角。他们的特点是传奇而崇高,同时距离我们生活遥不可及,可以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虽然自己只是平凡人,但是可以分享体会到主人公的种种情绪。例如《海贼王》、《火影忍者》。
其二、影视明星、体育健将这些大众娱乐消费所关注的对象,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的特点是神秘,同时又被人羡慕,而且距离观众们的生活也进了一步。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会满足猎奇和八卦的心理。例如:《足球小将》、《麻生的部屋》。
其三、少为人知的小众行业从业者成为故事的主角。人们都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是又说不清“他”是做什么的。主人公通过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工作本身技能的成长,领悟到某种人生意义。使观众在阅读的时候,产生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共鸣,而激发对自身本体生命的认同感。例如:《入殓师》、《西洋古董果子店》。
《战国鬼才传》在编剧上,对于主人公的身份和职业的设定,为其编剧创造了较为开阔的发展空间,也争取到了最广泛的受众群体。
剧本中的主人公名唤古田左介,历史上实有其人。古田官封织布正,师从茶圣千利休,为聪明的一休哥之再再再传弟子,是日本集茶道、花道、建筑、陶艺集一身的美学大家,出任茶头笔头(类似中国之礼部尚书)之后,带动了安土桃山时代的流行文化,坊间称其推行的审美为“织布风”。 其传世作品有“古伊贺水差、铭破袋”和茶室“燕庵”,皆被评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当代日本国宝级陶人加藤唐九郎评价古田及乃师千利休说道,“利休欣赏自然的美但不会去创造它,织部则是将美创造出来的人。茶器成为艺术品乃是始于织部”。
古田左介身处战国位高爵显,在其一生中经历了无数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当时所有的风云人物都和他有过直接接触。这个时代背景和身份本身就是可以激发观众“代入感”和幻想空间,满足了观众通过审美过程分享主人公传奇而崇高的生命历程。同时古田左介又是那个时代的明星人物,他的总总行为,在当时就受到民众的关注和追捧。编剧把时间定位在古田早年的历练阶段,没有讲“大师做了什么”,而是讲“大师是怎样成长”。满足了观众对于行业名人的成长历程的好奇和探秘心理。最重要的是,古田左介的身份是一名茶道大师,在这样的人设下,编剧可以依托庞大而高深的茶道文化进行大量的细化描写,一方面使得故事有的编,另一方面使得故事有看点。观众随着古田在对自身茶道美学上的求知、迷茫、否定自我、寻找自我等一系列成长过程,能够引起对自己生命的思考与共鸣。古田左介的人物设定,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方向。
炫技题材表现的专业性:
该片所涉及的茶道美学在日文中书写为“侘寂”,意译成中文为是“寂禅”,指的是朴素且安静的事物,源于小乘佛教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寂禅美学否定:富贵、华丽、鲜艳、繁琐、奢侈、豪迈,而肯定:朴拙、安详、幽暗、野趣、节制、谦逊。
茶道在日本是极受民间喜爱的美学活动,更是西方诸国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作为普通民众,对于茶道一事都或多或少有着了解,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作为大众主流媒体的精神消费对象。但同时,茶道本身承载着整个日本美学体系,有着“门槛浅、内涵深”的特点,大众对其深邃的内涵又不甚了解。编剧选择了这样的一个题材,通过古田左介的专业成长,表现出茶道发展的过程。将一个厚重的文化内容,通过其一步步发展过程展现给观众,由浅入深的去了解茶道的本质。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能够表达出高层次的思想价值。这不但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将编剧所要表现的主题有效的进行传达。
《战国鬼才传》中的茶道内容,完全依据历史的真实情况进行描述。主要依靠“茶具”和“茶席”两个方面进行表达。
片中所涉及到的几十种茶具,都是在历史上受人追捧的“名器”,传至近日,大多收藏在日本各大博物馆之中,乃是全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二维手绘动画片,该片为了将“炫技”发挥到极致,不惜破坏整体视觉风格,将这些茶具以3D建模附加真实材质贴图的方式进行制作,极力体现它们的真实感。
茶席是日本茶道的主要载体,简单地说,它就是在一次茶会中饮茶的方式,其内容包含:茶具的选择;茶室的构造;饮茶的过程和茶会的主题等诸多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的道具和行为方式将茶道之美学表现出来的综合体。该片所涉及的每一次茶席,都成为茶道美学的表演舞台。
编剧做出这一切,都是源于在前期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文化资料案头整理工作所得来的。“炫技”的使用,是要依托于真实的文化体系才可以实现的。
附加信息量和故事本体的有机结合:
动画编剧的本体是讲故事,而不是向观众讲授专业知识。“附加信息量”虽然可以吸引观众的关注点,但是这些附加进来的信息是要隐藏在故事之中,而不是脱离于故事之外,它和故事本身的结合极为重要。否则观众在进行审美娱乐的时候,就会产生疲惫感,影响观看效果。《战国鬼才传》的编剧,根据剧情的推动,在每一个情节点中都悄悄的融入了茶道专业知识。将茶道的灌入有机的和故事结合。
主人公古田左介本是一名战国时代的小贵族,身处乱世的他,在故事一开始就像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应何去何从”。而这个隐藏在这个问题之后的是,“我,应选择哪一种世界观,面对今生”。整个动画中所围绕的世界观讨论的主题就这样展开了。
古田的专业成长中,不停地收集茶具;品评茶具;开设茶席;反思茶具以及和他的老师朋友对于茶道进行试验、总结、讨论。这些行为构成了编剧“炫技”的主线。古田所处于战国末期,曾经侍奉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君主,经历了一系列大事件,这些构成了剧本的故事主线。
为了故事更有意思,编剧采取方法是:将古田成长为美学大家的过程中,每一次对其专业产生触动的专业事件,都和影响情节推动的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描写。例如:故事开始于织田信长处理松永久秀的叛变,作为谈判官的古田,见到一方诸侯为“平蜘蛛缶”而死。依托于故事,阐述了茶道的第一个问题:我可以为一件茶具奉献生命吗?故事结束于一代茶道大师千利休,作为介错人的古田,见到了自己的老师为其所信奉的美学思想殉道。依托于故事,阐述了茶道的最后一个问题:我是如何为茶道所秉承的美学奉献生命的。编剧就是使用这样的技巧,将附加信息潜移默化的通过故事微微到来。
三、对中国动漫编剧工作发展的借鉴意义
综观上述,日本动漫编剧的成熟,以及编剧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中国动漫编剧工作所具备的借鉴意义是:
1、前期文案工作中,对于文献资料整理的认真态度
《神之水滴》、《战国鬼才传》等动画作品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编剧工作对于其故事中所涉及专业的认真调研和前期准备。通过最真实的东西去打动观众。对真实可信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魅力绽放,而不是在架空的基础上架空争取投资。
2、通过动画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滋养动画本体的创作
《四叠半神话大系》、《青涩文学》等动画作品的成功,是以文学艺术形式为依托。将本来应该使用文学作为交流媒介的主体,通过动画这种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最大化推广。这需要编剧工作从业人员,一定要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工作,为创造出更好的剧本,广泛扩大自身的素质修养、知识储备,以及大量的动画专业以外的人文情怀。(完)
参考资料: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村井康彦.千利休[M].日本:讲谈社,2004
在商业运作模式完全成熟的日本动画市场中,一部动漫的编剧对其收视率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观众观演经验的积累、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的提高,观众的兴趣点、关注点在不停的变换。动漫编剧主要面对的问题是:“大众拥有的丰厚观影体验”和“动画编剧创作相对趋于固定模式”之间的矛盾。
在这样的矛盾下,编剧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必须不停地调整。日本动漫编剧技巧向以下三个新方向发展:其一,故事本体的深度发展。其二,讲故事的方法多样变化。其三,在观看动画本身的审美过程中,使观众得到更多的附加体验。
本文通过对其编剧方向和编剧方法的介绍,结合日本TV动画《战国鬼才传》作为案例分析,试图为中国动漫编剧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主题词:日本动漫 编剧技巧 炫技 《战国鬼才传》
正文
一、日本动漫编剧技巧之发展
1、动画编剧在日本动画中重要的原因
在市场运作中,动画编剧的工作,时刻受着收视率的考核。在日本,投资方为了将成本风险降到最低,TV动画通常是以三个月为一个投资周期。此三月中每周播放一集,遇节假日自动消失、不顺延。这一个周期被称为一季,每季动画在11集到14集之间不等。当季动画播放收视率,成为是否追加投资的核心参考内容。由于日本动画在分镜、原画、背景等中后期制作部分中,体系成熟、模式完善。各个公司并不存在明显的质量差异。所以,前期的编剧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编剧水平决定着每个动画制作公司是否可以生存下去的首要条件。
2、观众审美期待的提高成为了推动“编剧技巧”发展的主要原因
面对日益竞争的动漫消费市场。TV动画编剧,在编剧工作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大众审美在流行文化传播下,已经有了丰厚的观影体验”和“动画编剧创作相对趋于固定模式”之间的矛盾。TV动画的消费群体随着电影制作的产业化;电视技术的推广;文学出版行业以及网络的普及,变得日趋于成熟。通过电影、电视、书籍、网络等各个媒体渠道,观众的审美体验不断积累。而这种积累,又促使着观众审美期待的提高。此种情况下,审美期待的提高,促使“编剧技巧”需要不停地发展。
3、“编剧技巧”发展方向
由于上述原因,日本动漫编剧向以下三个方面发展:
其一,故事本体的深度发展。
纵观流行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精英文化的普及结果和流行文化的普及结果,截然不同。精英文化的普及,是以本体质量水平下降为前提的。而流行文化的普及则会显现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前者是为了普及降低门槛,后者是为了普及提高档次。对此,日本动漫编剧有比较领先的意识和成熟作品。
集英社在2009年冬季推出的13集《青涩文学》,编剧取材于日本现代文学作品。将日本二十世纪早期现代文学代表人物太宰治、夏目漱石、坂口安吾和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代表作品成功改编。动画开篇言道:“因为青涩,所以伟大。”不怕你看不懂,只怕你说我萌。
但是,这种作品深度的提升,并不是不考虑观众感受,一位提高纯文学特性。而是紧紧的抓住流行文化的传播特征,将编剧控制在一个可以让民众广为接受的范围之内。例如夏目漱石的《心》,编剧将原文压缩到40分钟,分为两集,采用平行叙事方式,既保持了原文的文学性,又具备观赏性。与其说是编剧在改编,不如说是重新创作。在这里,不存在因为动画作品的发挥而让普通观众误读大师的问题。在日本,由于传播媒介广泛私有化,民众之间不存在对于电视和报纸的过分迷信。对于普通日本民众,《青涩文学》不过是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动画在这里只是让民众接近大师的摆渡,而不是阐述经典的代言。
其二,讲故事的方法多样变化。
一部TV动画中,讲故事的方式往往影响着观众喜好程度。观众对动画叙事审美的期待不断提高,来源于:观众在长期的审美积累和类型片体制确立下,对于各种叙事模式都有了成熟的审美经验。各种主题类型的动画片在编剧阶段已经出现向模式化发展的趋势。“虽然我不知道结局,但是结局不过如此”这已经成为当下TV动画编剧面对的主要瓶颈。从某种角度上看“如何把一个故事讲出来”,比“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更加重要。
2010年夏季,富士电视台播放的11集《四叠半神话大系》,原作作者森见登美彦是当下日本文坛新锐。而故事则是以若干个平行世界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将纯文学的叙事方式,完美的用动画形式展现。
其三,在观看动画本身的审美过程中,使观众得到更多的附加体验。
在一部动画中,编剧通过主人公的人物设定和时代背景定位,引入广大观众所不了解的行业及知识领域。这些被引入的行业知识领域又和故事本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故事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为观众提供更多的附加体验。
例如2004年的《神之水滴》,故事的主人公的专业被设定为葡萄酒品酒师,故事的发展紧密围绕着其专业水平之提升。为了故事真实可信,在编剧过程中,邀请到巴黎葡萄酒学院东京分校品酒师斋藤研一,作为专业顾问。《神之水滴》被称为“漫画版葡萄酒百科全书”。英《泰晤士报》援引业内人士评论报道“神咲雫比真人品酒师更具影响力,他有力推动了亚洲葡萄酒销售。”同时日本航空公司机上供酒也开始调整机上供酒清单,以满足《神之水滴》产生的新一代葡萄酒客户群的需要。
这种编剧技巧,在今天的日本,被称之为“炫技”。使用“炫技”手法创造出的剧本,对于动画有两个影响:一方面,在简单的娱乐消费中,动画片的寓教于乐功能向具体的专业领域发展,承载更多的内涵。另一方面,由于“炫技”的对象往往是大众所不了解的学科领域,使得故事的情结更具有吸引力。“炫技”的使用,较之文本本身深度提升和叙事手法多变,更容易实现;操作难度更低;影响力更广,同时具备着发展成模式化工作方式的基础。更重要的是,“炫技”是一种开放性编剧思路,每一次使用都和编剧初始设定的行业紧密相联,每一个有意思的行业都可以作为一种炫技本体去应用,其挖掘空间广袤。
二、以《战国鬼才传》为例,分析其“编剧技巧”
1、《战国鬼才传》的背景资料
《战国鬼才传》原作作者是山田芳裕,最初是以漫画连载形式同观众见面,该作品在2010年10月荣获了“第十四届手冢治虫文化赏”中的“漫画大赏”。同年12月,讲谈社正式宣布将其拍摄为TV动画。于2011年4月7日开始放映,至2012年1月31日全篇完结,共39集。
故事讲的是:战国末期的日本,掌握军政大权的将军们喜好奢靡,意欲建立“华之国”,而聚集在大德寺周围作为当时精神领袖的茶道哲人们醉心寂静,希望推广“寂之国”。主人公古田左介身兼武人、茶人双重身份,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碰撞中逐渐成长,而寻找到自己的美学价值观。
2、《战国鬼才传》“编剧技巧分析”
《战国鬼才传》在编剧中有三个方面最具突出,分别是:故事题材选择的独到性;炫技题材表现的专业性;附加信息量和故事本体的有机结合。
故事题材选择的独到性:
人们对于自身所不了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随之而产生审美需求和审美期待。这种心理特性一直被剧作家们所利用。题材的选择分为三个方向:
其一、神仙英雄和帝王将作为故事的主角。他们的特点是传奇而崇高,同时距离我们生活遥不可及,可以让我们产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虽然自己只是平凡人,但是可以分享体会到主人公的种种情绪。例如《海贼王》、《火影忍者》。
其二、影视明星、体育健将这些大众娱乐消费所关注的对象,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的特点是神秘,同时又被人羡慕,而且距离观众们的生活也进了一步。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的同时,会满足猎奇和八卦的心理。例如:《足球小将》、《麻生的部屋》。
其三、少为人知的小众行业从业者成为故事的主角。人们都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是又说不清“他”是做什么的。主人公通过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工作本身技能的成长,领悟到某种人生意义。使观众在阅读的时候,产生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共鸣,而激发对自身本体生命的认同感。例如:《入殓师》、《西洋古董果子店》。
《战国鬼才传》在编剧上,对于主人公的身份和职业的设定,为其编剧创造了较为开阔的发展空间,也争取到了最广泛的受众群体。
剧本中的主人公名唤古田左介,历史上实有其人。古田官封织布正,师从茶圣千利休,为聪明的一休哥之再再再传弟子,是日本集茶道、花道、建筑、陶艺集一身的美学大家,出任茶头笔头(类似中国之礼部尚书)之后,带动了安土桃山时代的流行文化,坊间称其推行的审美为“织布风”。 其传世作品有“古伊贺水差、铭破袋”和茶室“燕庵”,皆被评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产”。当代日本国宝级陶人加藤唐九郎评价古田及乃师千利休说道,“利休欣赏自然的美但不会去创造它,织部则是将美创造出来的人。茶器成为艺术品乃是始于织部”。
古田左介身处战国位高爵显,在其一生中经历了无数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当时所有的风云人物都和他有过直接接触。这个时代背景和身份本身就是可以激发观众“代入感”和幻想空间,满足了观众通过审美过程分享主人公传奇而崇高的生命历程。同时古田左介又是那个时代的明星人物,他的总总行为,在当时就受到民众的关注和追捧。编剧把时间定位在古田早年的历练阶段,没有讲“大师做了什么”,而是讲“大师是怎样成长”。满足了观众对于行业名人的成长历程的好奇和探秘心理。最重要的是,古田左介的身份是一名茶道大师,在这样的人设下,编剧可以依托庞大而高深的茶道文化进行大量的细化描写,一方面使得故事有的编,另一方面使得故事有看点。观众随着古田在对自身茶道美学上的求知、迷茫、否定自我、寻找自我等一系列成长过程,能够引起对自己生命的思考与共鸣。古田左介的人物设定,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方向。
炫技题材表现的专业性:
该片所涉及的茶道美学在日文中书写为“侘寂”,意译成中文为是“寂禅”,指的是朴素且安静的事物,源于小乘佛教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寂禅美学否定:富贵、华丽、鲜艳、繁琐、奢侈、豪迈,而肯定:朴拙、安详、幽暗、野趣、节制、谦逊。
茶道在日本是极受民间喜爱的美学活动,更是西方诸国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作为普通民众,对于茶道一事都或多或少有着了解,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作为大众主流媒体的精神消费对象。但同时,茶道本身承载着整个日本美学体系,有着“门槛浅、内涵深”的特点,大众对其深邃的内涵又不甚了解。编剧选择了这样的一个题材,通过古田左介的专业成长,表现出茶道发展的过程。将一个厚重的文化内容,通过其一步步发展过程展现给观众,由浅入深的去了解茶道的本质。在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能够表达出高层次的思想价值。这不但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而且将编剧所要表现的主题有效的进行传达。
《战国鬼才传》中的茶道内容,完全依据历史的真实情况进行描述。主要依靠“茶具”和“茶席”两个方面进行表达。
片中所涉及到的几十种茶具,都是在历史上受人追捧的“名器”,传至近日,大多收藏在日本各大博物馆之中,乃是全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二维手绘动画片,该片为了将“炫技”发挥到极致,不惜破坏整体视觉风格,将这些茶具以3D建模附加真实材质贴图的方式进行制作,极力体现它们的真实感。
茶席是日本茶道的主要载体,简单地说,它就是在一次茶会中饮茶的方式,其内容包含:茶具的选择;茶室的构造;饮茶的过程和茶会的主题等诸多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的道具和行为方式将茶道之美学表现出来的综合体。该片所涉及的每一次茶席,都成为茶道美学的表演舞台。
编剧做出这一切,都是源于在前期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文化资料案头整理工作所得来的。“炫技”的使用,是要依托于真实的文化体系才可以实现的。
附加信息量和故事本体的有机结合:
动画编剧的本体是讲故事,而不是向观众讲授专业知识。“附加信息量”虽然可以吸引观众的关注点,但是这些附加进来的信息是要隐藏在故事之中,而不是脱离于故事之外,它和故事本身的结合极为重要。否则观众在进行审美娱乐的时候,就会产生疲惫感,影响观看效果。《战国鬼才传》的编剧,根据剧情的推动,在每一个情节点中都悄悄的融入了茶道专业知识。将茶道的灌入有机的和故事结合。
主人公古田左介本是一名战国时代的小贵族,身处乱世的他,在故事一开始就像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应何去何从”。而这个隐藏在这个问题之后的是,“我,应选择哪一种世界观,面对今生”。整个动画中所围绕的世界观讨论的主题就这样展开了。
古田的专业成长中,不停地收集茶具;品评茶具;开设茶席;反思茶具以及和他的老师朋友对于茶道进行试验、总结、讨论。这些行为构成了编剧“炫技”的主线。古田所处于战国末期,曾经侍奉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君主,经历了一系列大事件,这些构成了剧本的故事主线。
为了故事更有意思,编剧采取方法是:将古田成长为美学大家的过程中,每一次对其专业产生触动的专业事件,都和影响情节推动的历史事件结合在一起描写。例如:故事开始于织田信长处理松永久秀的叛变,作为谈判官的古田,见到一方诸侯为“平蜘蛛缶”而死。依托于故事,阐述了茶道的第一个问题:我可以为一件茶具奉献生命吗?故事结束于一代茶道大师千利休,作为介错人的古田,见到了自己的老师为其所信奉的美学思想殉道。依托于故事,阐述了茶道的最后一个问题:我是如何为茶道所秉承的美学奉献生命的。编剧就是使用这样的技巧,将附加信息潜移默化的通过故事微微到来。
三、对中国动漫编剧工作发展的借鉴意义
综观上述,日本动漫编剧的成熟,以及编剧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中国动漫编剧工作所具备的借鉴意义是:
1、前期文案工作中,对于文献资料整理的认真态度
《神之水滴》、《战国鬼才传》等动画作品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编剧工作对于其故事中所涉及专业的认真调研和前期准备。通过最真实的东西去打动观众。对真实可信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魅力绽放,而不是在架空的基础上架空争取投资。
2、通过动画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滋养动画本体的创作
《四叠半神话大系》、《青涩文学》等动画作品的成功,是以文学艺术形式为依托。将本来应该使用文学作为交流媒介的主体,通过动画这种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最大化推广。这需要编剧工作从业人员,一定要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工作,为创造出更好的剧本,广泛扩大自身的素质修养、知识储备,以及大量的动画专业以外的人文情怀。(完)
参考资料: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村井康彦.千利休[M].日本:讲谈社,2004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