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统一万色——郑阳 摄影界的哈利•波特
黑白统一万色
——郑阳 摄影界的哈利•波特
翻开木心先生的画册,底页惊现一张精神抖擞的老人半身黑白照,翩翩君子,风采依然。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就是郑阳。郑阳的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兼做风景,但不论内容,全部是黑白。若问郑阳:“为什么你只拍黑白作品?”他说:“黑白统一万色。”
不熟悉郑阳的人,多以为他是怪人,一头卷发披肩,正圆的眼睛架在坚挺的鼻梁上,有人说他是摄影界的“约翰•列侬”。而木心先生说他是“哈利•波特”。约翰•列侬是坚定地理想主义者,哈利•波特是能将梦想实现的人。郑阳,正是这么一位理想主义梦想家。他偏爱古典,坐落在上海的工作室,选在民国时期的花园洋房,内饰洋派,古董家具陈列其中。墙上挂着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肖像,都是郑阳的作品,不分男女,一律黑白。
拍黑白照,无疑要放弃大部分华丽的摄影技巧,但这已经成为郑阳摄影最基本的特点。这与他内心装的古典梦有关,也与他对摄影的诠释有关。郑阳最欣赏的西方摄影师是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这位摄影大师给了郑阳许多营养。比如,卡什曾带着一架8×10英寸的大相机到处旅行,拍摄自己感兴趣的知名人士。郑阳也曾带着相机跟随痛仰乐队拍摄,一路游荡,一路创作。这种游弋感,是许多摄影师梦寐以求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
同卡什一样,郑阳也善于拍摄名人肖像。郑阳正在进行“百名艺术家拍摄计划”,诗人木心、画家陈丹青、导演岩井俊二、摄影家王小慧、行为艺术家艾未未、指挥家舟舟、钢琴家郎朗、克莱德曼、摇滚音乐人崔健、黄家强、爵士歌手王若琳、劳拉费姬……还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单。
拍摄知名艺术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是很难的,因为大多数观众会有预期的思想准备,对于某位名人的基本气质,是不容变化的。而郑阳所拍摄的名人肖像,全然不是以大众视角去处理的。比如,在他拍摄理查德•克莱德曼时,就发现克莱德曼手腕上带着一块手表,郑阳抓拍了一张《克莱德曼弹琴的手》,那是一双飞速敲击琴键的手,与一块手表组成的画面,图像的空间性与手表所表示的时间性合二为一,这正好阐述了音乐的时空特性。
这就不是将人拍清楚那么简单事情了,在继承西方传统肖像摄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哲学与诗歌的意味。郑阳的人物摄影,是纸上的幽影,而不是写真!
郑阳在上海的摄影工作室,名为“巴珑艺术”,是已故艺术大师木心先生亲笔题写的。木心先生晚年荣归故里,其文学与绘画掀起一股浪潮,读者甚多。郑阳得知木心先生回到了家乡乌镇,便主动联系,得到了木心先生的同意,成为了木心先生晚年专门的摄影师。他为木心先生拍摄了许多照片,成为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木心先生对郑阳的摄影创作影像也很大。郑阳最喜欢木心的诗歌,从中吸取养分,蕴蕴蓄华资,生机勃勃。尤其是他的风景摄影作品,充分体现了诗歌的优美。郑阳认为:“风景不在景,在风中。”这句话本身就是诗意的。他所作的《江南的树》,其实根本不是树,而是水。
他在为木心先生拍照的时候,抓拍了一张木心先生的手,先生告诉过他:“你把一个人的肖像拍成和这双手一样,就可以了。”这就是一种诗的理解与表达。
郑阳笑称自己是嬉皮士。事实上,郑阳在中国摇滚圈里的名气一点不比摄影界小,因为在中国大型的摇滚音乐节上,一定能看到郑阳的身影。当然,他是以摄影师得身份参与的。他的这类作品,记录的意义大于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并不像单幅人物肖像那样精致稳定,而是充满不确定,不准确和躁动的风格。大体分为表现台前场景,观众,和摇滚音乐现场气氛的作品,以及反应音乐人后台生活的跟拍作品,这两类作品全方位反映了当今中国摇滚音乐的状态。
在痛仰乐队成立十周年时,郑阳随乐队巡回演出,记录了那一年一支中国摇滚乐队的南北漂流。这既是一个人的兴趣,更是一个自由摄影师的职业精神。从发现,到关注,再投入精力顽强的坚持,这不正是摇滚精神的所在吗?特立独行,完成梦想,不正是摄影精神的所在吗?
郑阳,就是这样一位黑白世界里的梦想家。
刊于《假日100天》
——郑阳 摄影界的哈利•波特
![]() |
![]() |
翻开木心先生的画册,底页惊现一张精神抖擞的老人半身黑白照,翩翩君子,风采依然。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就是郑阳。郑阳的作品,以人物肖像为主,兼做风景,但不论内容,全部是黑白。若问郑阳:“为什么你只拍黑白作品?”他说:“黑白统一万色。”
不熟悉郑阳的人,多以为他是怪人,一头卷发披肩,正圆的眼睛架在坚挺的鼻梁上,有人说他是摄影界的“约翰•列侬”。而木心先生说他是“哈利•波特”。约翰•列侬是坚定地理想主义者,哈利•波特是能将梦想实现的人。郑阳,正是这么一位理想主义梦想家。他偏爱古典,坐落在上海的工作室,选在民国时期的花园洋房,内饰洋派,古董家具陈列其中。墙上挂着许多世界知名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肖像,都是郑阳的作品,不分男女,一律黑白。
拍黑白照,无疑要放弃大部分华丽的摄影技巧,但这已经成为郑阳摄影最基本的特点。这与他内心装的古典梦有关,也与他对摄影的诠释有关。郑阳最欣赏的西方摄影师是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这位摄影大师给了郑阳许多营养。比如,卡什曾带着一架8×10英寸的大相机到处旅行,拍摄自己感兴趣的知名人士。郑阳也曾带着相机跟随痛仰乐队拍摄,一路游荡,一路创作。这种游弋感,是许多摄影师梦寐以求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
同卡什一样,郑阳也善于拍摄名人肖像。郑阳正在进行“百名艺术家拍摄计划”,诗人木心、画家陈丹青、导演岩井俊二、摄影家王小慧、行为艺术家艾未未、指挥家舟舟、钢琴家郎朗、克莱德曼、摇滚音乐人崔健、黄家强、爵士歌手王若琳、劳拉费姬……还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单。
拍摄知名艺术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是很难的,因为大多数观众会有预期的思想准备,对于某位名人的基本气质,是不容变化的。而郑阳所拍摄的名人肖像,全然不是以大众视角去处理的。比如,在他拍摄理查德•克莱德曼时,就发现克莱德曼手腕上带着一块手表,郑阳抓拍了一张《克莱德曼弹琴的手》,那是一双飞速敲击琴键的手,与一块手表组成的画面,图像的空间性与手表所表示的时间性合二为一,这正好阐述了音乐的时空特性。
这就不是将人拍清楚那么简单事情了,在继承西方传统肖像摄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哲学与诗歌的意味。郑阳的人物摄影,是纸上的幽影,而不是写真!
郑阳在上海的摄影工作室,名为“巴珑艺术”,是已故艺术大师木心先生亲笔题写的。木心先生晚年荣归故里,其文学与绘画掀起一股浪潮,读者甚多。郑阳得知木心先生回到了家乡乌镇,便主动联系,得到了木心先生的同意,成为了木心先生晚年专门的摄影师。他为木心先生拍摄了许多照片,成为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木心先生对郑阳的摄影创作影像也很大。郑阳最喜欢木心的诗歌,从中吸取养分,蕴蕴蓄华资,生机勃勃。尤其是他的风景摄影作品,充分体现了诗歌的优美。郑阳认为:“风景不在景,在风中。”这句话本身就是诗意的。他所作的《江南的树》,其实根本不是树,而是水。
他在为木心先生拍照的时候,抓拍了一张木心先生的手,先生告诉过他:“你把一个人的肖像拍成和这双手一样,就可以了。”这就是一种诗的理解与表达。
郑阳笑称自己是嬉皮士。事实上,郑阳在中国摇滚圈里的名气一点不比摄影界小,因为在中国大型的摇滚音乐节上,一定能看到郑阳的身影。当然,他是以摄影师得身份参与的。他的这类作品,记录的意义大于艺术价值,这些作品并不像单幅人物肖像那样精致稳定,而是充满不确定,不准确和躁动的风格。大体分为表现台前场景,观众,和摇滚音乐现场气氛的作品,以及反应音乐人后台生活的跟拍作品,这两类作品全方位反映了当今中国摇滚音乐的状态。
在痛仰乐队成立十周年时,郑阳随乐队巡回演出,记录了那一年一支中国摇滚乐队的南北漂流。这既是一个人的兴趣,更是一个自由摄影师的职业精神。从发现,到关注,再投入精力顽强的坚持,这不正是摇滚精神的所在吗?特立独行,完成梦想,不正是摄影精神的所在吗?
郑阳,就是这样一位黑白世界里的梦想家。
刊于《假日100天》
-
拖延症已玩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7-02 21: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