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法律评论》本科生法学书评征文启事
读书和写作,是法学院本科生的必修功课;著名法学家的作品,自然是我们的阅读重点。你可曾想过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你能否对老师们提出质疑与批判?你是否希望把阅读收获形成文字,发表出来直接与老师以及同学们对话、交锋?为了推进法学本科生的学术思考和写作,扩大校际学术沟通和交流,重新评估和反思中国的法学本科教育,《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决定举办本科生法学书评有奖征文(2012年),欢迎各高校法学本科生参与、投稿。
【征文细则】
一、 征文对象:法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含2012届毕业生)。非法学专业本科生若能按照征文要求提交文章,也可以接受。
二、 文章规格:8千字以上;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注释体例同《北大法律评论》;必须给出建设性批判,而不是吹捧或者空谈感想;建议结合法学界现状及中国现实问题。
三、 书评范围:本年度评论对象限于1978年以来的中国法学家著作,并且强烈推荐:
1. 经典著作: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梁慧星:《民法解释学》;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陈兴良:《刑法哲学》;冯象:《政法笔记》;何美欢:《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
2. 近年新著:黄宗智:《过去和现在 》;劳东燕:《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田文昌、陈瑞华:《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薛军:《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刘思达:《割据的逻辑》;章永乐:《旧邦新造》;张千帆:《国家主权与地方自治》;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何海波:《实质法治》;沈岿:《公法变迁与合法性》;陈端洪:《制宪权与根本法》;朱晓阳:《小村故事》;强世功:《中国香港》;苏力:《走不出的风景》。
若涉及相关领域和问题,可以同时评论数本著作,但不宜过多。
四、 投稿:征文截止于2012年11月1日。投稿邮箱: pkulawjournal@gmail.com。
五、 评选及奖励:
1.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将对投稿作品进行初选,之后由各高校法学院知名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终审,评选结果将于2012年12月1日公示。
2. 本次征文活动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作品将刊登在《北大法律评论》;优胜奖若干名,奖金500元。
《北大法律评论》主页www.pkulawrev.com)正在创建中,将随时更新征文动态。若对征文活动有建议或者疑问,欢迎联系投稿邮箱。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
2012年7月2日
【征文细则】
一、 征文对象:法学专业(方向)本科生(含2012届毕业生)。非法学专业本科生若能按照征文要求提交文章,也可以接受。
二、 文章规格:8千字以上;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注释体例同《北大法律评论》;必须给出建设性批判,而不是吹捧或者空谈感想;建议结合法学界现状及中国现实问题。
三、 书评范围:本年度评论对象限于1978年以来的中国法学家著作,并且强烈推荐:
1. 经典著作: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梁慧星:《民法解释学》;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范愉:《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陈兴良:《刑法哲学》;冯象:《政法笔记》;何美欢:《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
2. 近年新著:黄宗智:《过去和现在 》;劳东燕:《罪刑法定本土化的法治叙事》;田文昌、陈瑞华:《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薛军:《批判民法学的理论建构》;刘思达:《割据的逻辑》;章永乐:《旧邦新造》;张千帆:《国家主权与地方自治》;杨立新:《侵权责任法:条文背后的故事与难题》;何海波:《实质法治》;沈岿:《公法变迁与合法性》;陈端洪:《制宪权与根本法》;朱晓阳:《小村故事》;强世功:《中国香港》;苏力:《走不出的风景》。
若涉及相关领域和问题,可以同时评论数本著作,但不宜过多。
四、 投稿:征文截止于2012年11月1日。投稿邮箱: pkulawjournal@gmail.com。
五、 评选及奖励:
1.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将对投稿作品进行初选,之后由各高校法学院知名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终审,评选结果将于2012年12月1日公示。
2. 本次征文活动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作品将刊登在《北大法律评论》;优胜奖若干名,奖金500元。
《北大法律评论》主页www.pkulawrev.com)正在创建中,将随时更新征文动态。若对征文活动有建议或者疑问,欢迎联系投稿邮箱。
《北大法律评论》编辑部
2012年7月2日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