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設計感」(转)
突然想起以前曾經在網路上的某個討論設計的論壇裡看到一個有趣的真實故事,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有一個設計師做出了一個設計,但是這個設計卻被他的老闆批評為:『......沒有什麼"設計感"........』,於是這個設計師跑到網路上很認真的發問:「到底什麼是"設計感"?」。
記得當時我看到這個故事時心中忍不住的大笑,久久不能自己......。
相信經常接觸設計領域相關資訊的人多多少少也都有聽過「設計感」這個名詞,現在我們就把這個讓人困惑又曖昧的名詞在這裡給說個明白。
那些人口中的所謂「設計感」實際上的真實涵義就是~「讓我看不懂的感覺」,就這樣而已.....。
來說說為什麼有些人會說出「設計感」這三個字的原因吧。
一般來說對於設計很外行的人士面對一項設計時,由於其中充滿了讓人困惑難以理解的內涵,於是為了不被他人看穿自己對於設計的無知,就會反射性的發明了「設計感」這個名詞來為自己解危。
「設計感」這個名稱本身看起來帶有某些專業性的存在,同時又能夠為心中的困惑提供一個答案。
對於某些人來說,當他面對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專業領域時常常會向上述的例子一樣,無中生有發明一個看起來很專業的術語,來取代這個領域中他所不能理解的內容。
由於這個術語看似帶有某種專業性質,所以同時也能夠掩飾自己實際上是個大外行的事實。
在人類歷史上的早期階段,由於對於這個自然世界的無知與困惑,所以當時的人們自然而然的發明了許多的神話故事來解釋這個難以理解的外在世界。
這些神話故事本身的真實性與合理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夠對於心中的疑惑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好讓自己不會顯得很白痴.....。
「設計感」這個名詞的用途就與上述的神話故事的用途是完全一樣的~『掩飾自己的無知』。
當有些人面對一項不熟悉的領域卻又必須做出評價時,他們即是以這個事物"讓自己不瞭解的程度高低"來作為判斷標準的。
例如說,如果這個事物讓自己充滿困惑,他們就會做出高的評價。
而如果這個事物對於自己來說顯的很淺白易懂,他們就會做出低的評價。
換句話說,「讓自己不懂的事物=GOOD,一看就懂的事物=SUCKS。」
如果他們說出了:「這個設計充滿了設計感,是個很棒的設計。」
轉換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話語就是:「這個設計充滿了許多讓我不懂的內涵,所以是個很棒的設計。」
雖然這種思想本身很可笑,但是抱持這種思想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我們以繪畫來舉例吧!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相當的簡單易懂,所要表達的主題也相當的明顯,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這樣的繪畫很"深奧"吧?(技巧方面很高明,但是我們現在不是談論技巧)
這樣的繪畫套用前面故事中的老闆的判斷標準與用語就會是~
「這副畫沒有什麼"設計感",是個低水準的作品.....。」
那麼近代的抽象畫呢?
套用那個老闆的標準就會是~「這是一個充滿"設計感"',相當深奧的高水準作品....。」
換句話說,那個故事中的老闆所追求的就是一個讓自己無法理解的"深奧的"設計。
我想各位看到這裡都會對於這樣的思想感到相當可笑吧?
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充滿了許多能夠看穿那些抱持這種思想的人們內心的心態,於是刻意創造出各種難以理解、故弄玄虛的事物來滿足他們內心的期待,藉此讓自己得到掌聲,這種現象尤其在藝術的領域更是出奇的多。
對於我個人來說,設計就是設計,沒有所謂的什麼「設計感」不「設計感」的!
對於其他能夠理解設計的人們來說,一個設計背後的思想也好、設計師所使用的手法也好,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適當解讀出來的,並不需要以所謂的「設計感」這個曖昧的名詞來掩飾自己的不理解。(因為原本就充分理解了啊......)
實際上原本我一直主觀的認為會說出「設計感」這三個字的人一定是個不懂設計的大外行,後來才發現即使是設計圈子內部的人士有時也會說出「設計感」這個詞.....。
下次如果你聽到了某人口中又說出了「設計感」這個詞,我建議你應該馬上追問對方:「你所說的"設計感"到底是什麼意思?」,然後再來應該就會發生很有趣的事情了.......!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故事,當時我心中忍不住的笑,主要的原因有二:
其一~那個老闆是個對設計很外行卻又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裝懂的人。
其二~那個設計師對於人性的理解竟然如此的差勁,以至於無法看穿他老闆腦袋中所抱持的思想,以及那句話的真正涵義。
在此之前我從來不曾想像過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不瞭解人性的設計師存在.......。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個充滿了"設計感"的設計~
如何?你是否看懂了這個設計?
還是你只能說出「這個設計很有"設計感"」之類的評論?
有一個設計師做出了一個設計,但是這個設計卻被他的老闆批評為:『......沒有什麼"設計感"........』,於是這個設計師跑到網路上很認真的發問:「到底什麼是"設計感"?」。
記得當時我看到這個故事時心中忍不住的大笑,久久不能自己......。
相信經常接觸設計領域相關資訊的人多多少少也都有聽過「設計感」這個名詞,現在我們就把這個讓人困惑又曖昧的名詞在這裡給說個明白。
那些人口中的所謂「設計感」實際上的真實涵義就是~「讓我看不懂的感覺」,就這樣而已.....。
來說說為什麼有些人會說出「設計感」這三個字的原因吧。
一般來說對於設計很外行的人士面對一項設計時,由於其中充滿了讓人困惑難以理解的內涵,於是為了不被他人看穿自己對於設計的無知,就會反射性的發明了「設計感」這個名詞來為自己解危。
「設計感」這個名稱本身看起來帶有某些專業性的存在,同時又能夠為心中的困惑提供一個答案。
對於某些人來說,當他面對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專業領域時常常會向上述的例子一樣,無中生有發明一個看起來很專業的術語,來取代這個領域中他所不能理解的內容。
由於這個術語看似帶有某種專業性質,所以同時也能夠掩飾自己實際上是個大外行的事實。
在人類歷史上的早期階段,由於對於這個自然世界的無知與困惑,所以當時的人們自然而然的發明了許多的神話故事來解釋這個難以理解的外在世界。
這些神話故事本身的真實性與合理性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夠對於心中的疑惑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好讓自己不會顯得很白痴.....。
「設計感」這個名詞的用途就與上述的神話故事的用途是完全一樣的~『掩飾自己的無知』。
當有些人面對一項不熟悉的領域卻又必須做出評價時,他們即是以這個事物"讓自己不瞭解的程度高低"來作為判斷標準的。
例如說,如果這個事物讓自己充滿困惑,他們就會做出高的評價。
而如果這個事物對於自己來說顯的很淺白易懂,他們就會做出低的評價。
換句話說,「讓自己不懂的事物=GOOD,一看就懂的事物=SUCKS。」
如果他們說出了:「這個設計充滿了設計感,是個很棒的設計。」
轉換成一般人可以理解的話語就是:「這個設計充滿了許多讓我不懂的內涵,所以是個很棒的設計。」
雖然這種思想本身很可笑,但是抱持這種思想的人絕對不在少數.....。
我們以繪畫來舉例吧!
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相當的簡單易懂,所要表達的主題也相當的明顯,相信沒有人會認為這樣的繪畫很"深奧"吧?(技巧方面很高明,但是我們現在不是談論技巧)
![]() |
這樣的繪畫套用前面故事中的老闆的判斷標準與用語就會是~
「這副畫沒有什麼"設計感",是個低水準的作品.....。」
那麼近代的抽象畫呢?
![]() |
套用那個老闆的標準就會是~「這是一個充滿"設計感"',相當深奧的高水準作品....。」
換句話說,那個故事中的老闆所追求的就是一個讓自己無法理解的"深奧的"設計。
我想各位看到這裡都會對於這樣的思想感到相當可笑吧?
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充滿了許多能夠看穿那些抱持這種思想的人們內心的心態,於是刻意創造出各種難以理解、故弄玄虛的事物來滿足他們內心的期待,藉此讓自己得到掌聲,這種現象尤其在藝術的領域更是出奇的多。
對於我個人來說,設計就是設計,沒有所謂的什麼「設計感」不「設計感」的!
對於其他能夠理解設計的人們來說,一個設計背後的思想也好、設計師所使用的手法也好,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適當解讀出來的,並不需要以所謂的「設計感」這個曖昧的名詞來掩飾自己的不理解。(因為原本就充分理解了啊......)
實際上原本我一直主觀的認為會說出「設計感」這三個字的人一定是個不懂設計的大外行,後來才發現即使是設計圈子內部的人士有時也會說出「設計感」這個詞.....。
下次如果你聽到了某人口中又說出了「設計感」這個詞,我建議你應該馬上追問對方:「你所說的"設計感"到底是什麼意思?」,然後再來應該就會發生很有趣的事情了.......!
最後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故事,當時我心中忍不住的笑,主要的原因有二:
其一~那個老闆是個對設計很外行卻又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裝懂的人。
其二~那個設計師對於人性的理解竟然如此的差勁,以至於無法看穿他老闆腦袋中所抱持的思想,以及那句話的真正涵義。
在此之前我從來不曾想像過這世界上竟然有如此不瞭解人性的設計師存在.......。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個充滿了"設計感"的設計~
如何?你是否看懂了這個設計?
還是你只能說出「這個設計很有"設計感"」之類的評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