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与忧患的共舞——2012年上半年国产电影总结
日前,由乌尔善导演,赵薇、周迅等主演的魔幻片《画皮2》上映三天已经取得了约2.2亿元的票房,成为上半年华语片的票房冠军;而加上此前的《泰坦尼克号3D》、《碟中谍4》等影片的带动,上半年取得约79亿元的票房、且观影人次约2.2亿,为今年最终跨过160亿大关迈出了一步。
市场:院线扩张、国产片扎堆、外语片飘红
2011年时,内地电影市场的银幕数量由6200块增长至约9200块,而今年上半年再接再厉,截至6月底已经共计1.1万张,其中可以放映3D影片的银幕数量约占一半,无形中使得这次的《画皮2》尽管只有3D版,但单日放映场次已经突破了2.2万场。
与去年上半年时的1.58亿观众人次、54.7亿元票房收入相比,今年时不仅人次增至约2.2亿,增涨了约39.2%,且票房约79亿元,增涨了约44.4%,可以看出票房的增涨远远的超过了人次的增涨,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上半年的卖座影片主要是3D类,如日前上映的《画皮2》,在万达院线的平均票价已经远远超过今年的平均票价36元,而外语片前十名中除了《碟中谍4》、《超级战舰》及《福尔摩斯2》之外基本上3D为主,票价高于普通影片。
表1是上半年的华语片、外语片的前十名票房数据。华语片方面只有一部《画皮2》票房突破2亿元(最终预计7亿),且只有六部作品票房过亿,不如去年同期;外语片倒是一片的飘红,不仅是前十名票房已经累计42.5762亿元,且加上其它作品后已经票房突破了50亿元,占上半年票房的六成半左右,这与过去的多年相比大大改观。
而国产片一方面是整体票房不高,同时上映影片的数量众多,甚至时常的“抱团”、扎堆上映,如6月1日这一天,就有《醉后一夜》、《热爱岛》等五六部同日上映,而6月8日又有《第一次》、《百万巨鳄》等五部。国产片的扎堆上映,既有抱团取暖的一面,但实际上也相互分流市场,结果往往是不如预期,或者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六月底《画皮2》、《赛尔号2》、《魅妆》等相继上映,但《赛尔号2》、《魅妆》等不如预期。
表1:2012年上半年华语片、外语片票房前十名(单位:万元)
名次
票房
地区 华语片 外语片
影片 票房 影片 票房
1 《画皮2》 22000 《泰坦尼克号3D》 98000
2 《大魔术师》 17337 《碟中谍4》 67891
3 《喜羊羊与灰太狼4》 16473 《复仇者联盟》 57595
4 《黄金大劫案》 15500 《黑衣人3》 51800
5 《爱》 13600 《地心历险记2》 38733
6 《逆战》 12938 《超级战舰》 31800
7 《我愿意》 8531 《异星战场》 26400
8 《八星抱喜》 8444 《福尔摩斯2》 18643
9 《痞子英雄》 8000 《马达加斯加3》 18300
10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7683 《诸神之怒》 16600
合计 130506 425762
注:票房截至于2012年6月30日,其中《画皮2》、《马达加斯加3》、《痞子英雄》还在上映中,且预计《画皮2》最终将在7亿左右。
作品:雷声大雨点小、人文关怀、台湾导演
去年的内地市场出了三匹大黑马,分别是尚敬导演的《武林外传》、张一白导演的《将爱》及滕华弢导演的《失恋33天》,尤其是《失恋33天》,尽管面对着《铁甲钢拳》、《惊天战神》、《丁丁历险记》等好莱坞引进大片的夹击,依然取得约3.56亿元的票房,这无疑提高了华语电影人面对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信心。
但同时也有一些电影人内心膨胀,再加上宣传炒作,使得上半年的不少华语片整体上雷声大雨点小。春节档尚敬导演的新片《饭局也疯狂》继续着小品集锦的方式,大年初一上映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文章主演的《亲家过年》无声无息的上映又下画;三月份彭浩翔带着新作《春娇与志明》及宣发团队走南闯北,他也自认为这片起码票房两三亿元,但首周不甚理想,更是先骂观众又质疑影院再谴责宣发团队是“冬眠式宣传”,反而没有自己对影片的反思——坦白说,影片是彭浩翔的北上合拍之作,但对于内地元素的表现却非常的表面化、符号化,整体也不如上一部《志明与春娇》那么自然;倒是宁浩在《黄金大劫案》前夕就反思自己的影片是“应景式创作”:“《黄金大劫案》的完成帮我看清了我这几年的状况:应景式创作,这有点问题。这不怪别人,没有投资方和制片方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投资方和制片方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压力,可能自己还没有想明白,但觉得总得给人家赶快拍”。
但也有一些很有诚意、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作品,如许鞍华导演的《桃姐》、张扬导演的《飞越老人院》等。前者虽然是博纳投资制作、刘德华与叶德娴主演,但许鞍华延续了她在《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那种平平实实的手法,被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选为年度最佳影片,并赞“发挥人文关怀,展示长者世界的孤独、难耐,与生命余韵。桃姐与少主之情,远追纯朴年代,回应当下商业化世界;迹近遗失的亲密与关爱,再现于人与人之间,最值得保留的还是坦诚扶持与交心。单纯电影,简约人情,在今日香港尤甚难求,亦为功利社会渗透幽幽情怀”;而张扬导演的《飞越老人院》与《桃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关注老人家的生活并表现出浓浓的人情味。
另外,管虎导演的《杀生》、韩延导演的《第一次》等,也值得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导演的新作。这几年台湾出现了一群“超过世代”导演群体,魏德圣、九把刀、王育麟、林书宇等,而今年在内地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爱》、《赛德克·巴莱》、《痞子英雄》几乎都是叫好叫座,其中《赛德克·巴莱》甚至被大赞胜过大部分的同题材国产片,而《痞子英雄》的动作场面更是直追好莱坞……2010年时大陆与台湾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涉及到与台湾地区的合拍片,今年的《爱》、《痞子英雄》便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建议:少抱怨多做好实事、平衡个人风格与商业化
在今年六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圆桌论坛上,陆川一边的哽咽一边说,中国导演不要再撒娇了。其实,何止是爱撒娇呢,还有喜欢抱怨、不大愿意接受批评等。
抱怨最多的自然是审查制度,但在伊朗的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去年的《一次别离》在柏林电影节、奥斯卡、香港国际电影节等纷纷叫好,北美票房也约100万美元,这无疑对于内地怨妇式电影人的一个鲜明的耳光。而被赞为“电影电影教母”的焦雄屏,日前还在专栏上批评这群“怨妇”导演:“他们敌不过商业电影,于是怪审查怪院线怪观众怪好莱坞,其实,现在大陆拍电影的资金已经是台湾的两三倍,这样拍出来的电影还得不到共鸣,理当自省,哪能去叫别人先反省?德国大导演赫尔佐格说,‘你就是你的电影。’电影银幕骗不了人,哪种人就拍哪种电影,伪善、虚矫、生活贫乏、思想苍白都写在银幕上,骗不了人的。”
偏重个人风格而罔顾商业性则是当下国产电影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如管虎的《杀生》、杨树鹏的《匹夫》、王小帅的《我11》等,光线影业的总裁王长田日前还公开说:“以我接触的众多导演看,多数成熟的导演,是有能力讲一个逻辑清晰剧情完整的故事的,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不愿意这样做,觉得这样太没个性,俗,于是就被观众骂为烂片。”
少点抱怨多点反思多点作出实事,在注重个人风格时也加强商业性,这是当下国产电影人所应该学习的。
市场:院线扩张、国产片扎堆、外语片飘红
2011年时,内地电影市场的银幕数量由6200块增长至约9200块,而今年上半年再接再厉,截至6月底已经共计1.1万张,其中可以放映3D影片的银幕数量约占一半,无形中使得这次的《画皮2》尽管只有3D版,但单日放映场次已经突破了2.2万场。
与去年上半年时的1.58亿观众人次、54.7亿元票房收入相比,今年时不仅人次增至约2.2亿,增涨了约39.2%,且票房约79亿元,增涨了约44.4%,可以看出票房的增涨远远的超过了人次的增涨,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上半年的卖座影片主要是3D类,如日前上映的《画皮2》,在万达院线的平均票价已经远远超过今年的平均票价36元,而外语片前十名中除了《碟中谍4》、《超级战舰》及《福尔摩斯2》之外基本上3D为主,票价高于普通影片。
表1是上半年的华语片、外语片的前十名票房数据。华语片方面只有一部《画皮2》票房突破2亿元(最终预计7亿),且只有六部作品票房过亿,不如去年同期;外语片倒是一片的飘红,不仅是前十名票房已经累计42.5762亿元,且加上其它作品后已经票房突破了50亿元,占上半年票房的六成半左右,这与过去的多年相比大大改观。
而国产片一方面是整体票房不高,同时上映影片的数量众多,甚至时常的“抱团”、扎堆上映,如6月1日这一天,就有《醉后一夜》、《热爱岛》等五六部同日上映,而6月8日又有《第一次》、《百万巨鳄》等五部。国产片的扎堆上映,既有抱团取暖的一面,但实际上也相互分流市场,结果往往是不如预期,或者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六月底《画皮2》、《赛尔号2》、《魅妆》等相继上映,但《赛尔号2》、《魅妆》等不如预期。
表1:2012年上半年华语片、外语片票房前十名(单位:万元)
名次
票房
地区 华语片 外语片
影片 票房 影片 票房
1 《画皮2》 22000 《泰坦尼克号3D》 98000
2 《大魔术师》 17337 《碟中谍4》 67891
3 《喜羊羊与灰太狼4》 16473 《复仇者联盟》 57595
4 《黄金大劫案》 15500 《黑衣人3》 51800
5 《爱》 13600 《地心历险记2》 38733
6 《逆战》 12938 《超级战舰》 31800
7 《我愿意》 8531 《异星战场》 26400
8 《八星抱喜》 8444 《福尔摩斯2》 18643
9 《痞子英雄》 8000 《马达加斯加3》 18300
10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7683 《诸神之怒》 16600
合计 130506 425762
注:票房截至于2012年6月30日,其中《画皮2》、《马达加斯加3》、《痞子英雄》还在上映中,且预计《画皮2》最终将在7亿左右。
作品:雷声大雨点小、人文关怀、台湾导演
去年的内地市场出了三匹大黑马,分别是尚敬导演的《武林外传》、张一白导演的《将爱》及滕华弢导演的《失恋33天》,尤其是《失恋33天》,尽管面对着《铁甲钢拳》、《惊天战神》、《丁丁历险记》等好莱坞引进大片的夹击,依然取得约3.56亿元的票房,这无疑提高了华语电影人面对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信心。
但同时也有一些电影人内心膨胀,再加上宣传炒作,使得上半年的不少华语片整体上雷声大雨点小。春节档尚敬导演的新片《饭局也疯狂》继续着小品集锦的方式,大年初一上映既不叫好也不叫座,文章主演的《亲家过年》无声无息的上映又下画;三月份彭浩翔带着新作《春娇与志明》及宣发团队走南闯北,他也自认为这片起码票房两三亿元,但首周不甚理想,更是先骂观众又质疑影院再谴责宣发团队是“冬眠式宣传”,反而没有自己对影片的反思——坦白说,影片是彭浩翔的北上合拍之作,但对于内地元素的表现却非常的表面化、符号化,整体也不如上一部《志明与春娇》那么自然;倒是宁浩在《黄金大劫案》前夕就反思自己的影片是“应景式创作”:“《黄金大劫案》的完成帮我看清了我这几年的状况:应景式创作,这有点问题。这不怪别人,没有投资方和制片方的问题,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投资方和制片方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当然也有这方面的压力,可能自己还没有想明白,但觉得总得给人家赶快拍”。
但也有一些很有诚意、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作品,如许鞍华导演的《桃姐》、张扬导演的《飞越老人院》等。前者虽然是博纳投资制作、刘德华与叶德娴主演,但许鞍华延续了她在《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里的那种平平实实的手法,被香港电影评论学会选为年度最佳影片,并赞“发挥人文关怀,展示长者世界的孤独、难耐,与生命余韵。桃姐与少主之情,远追纯朴年代,回应当下商业化世界;迹近遗失的亲密与关爱,再现于人与人之间,最值得保留的还是坦诚扶持与交心。单纯电影,简约人情,在今日香港尤甚难求,亦为功利社会渗透幽幽情怀”;而张扬导演的《飞越老人院》与《桃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样关注老人家的生活并表现出浓浓的人情味。
另外,管虎导演的《杀生》、韩延导演的《第一次》等,也值得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导演的新作。这几年台湾出现了一群“超过世代”导演群体,魏德圣、九把刀、王育麟、林书宇等,而今年在内地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爱》、《赛德克·巴莱》、《痞子英雄》几乎都是叫好叫座,其中《赛德克·巴莱》甚至被大赞胜过大部分的同题材国产片,而《痞子英雄》的动作场面更是直追好莱坞……2010年时大陆与台湾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涉及到与台湾地区的合拍片,今年的《爱》、《痞子英雄》便取得了不俗的口碑。
建议:少抱怨多做好实事、平衡个人风格与商业化
在今年六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圆桌论坛上,陆川一边的哽咽一边说,中国导演不要再撒娇了。其实,何止是爱撒娇呢,还有喜欢抱怨、不大愿意接受批评等。
抱怨最多的自然是审查制度,但在伊朗的非常严格的审查制度下,去年的《一次别离》在柏林电影节、奥斯卡、香港国际电影节等纷纷叫好,北美票房也约100万美元,这无疑对于内地怨妇式电影人的一个鲜明的耳光。而被赞为“电影电影教母”的焦雄屏,日前还在专栏上批评这群“怨妇”导演:“他们敌不过商业电影,于是怪审查怪院线怪观众怪好莱坞,其实,现在大陆拍电影的资金已经是台湾的两三倍,这样拍出来的电影还得不到共鸣,理当自省,哪能去叫别人先反省?德国大导演赫尔佐格说,‘你就是你的电影。’电影银幕骗不了人,哪种人就拍哪种电影,伪善、虚矫、生活贫乏、思想苍白都写在银幕上,骗不了人的。”
偏重个人风格而罔顾商业性则是当下国产电影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如管虎的《杀生》、杨树鹏的《匹夫》、王小帅的《我11》等,光线影业的总裁王长田日前还公开说:“以我接触的众多导演看,多数成熟的导演,是有能力讲一个逻辑清晰剧情完整的故事的,但他们中的一些人往往不愿意这样做,觉得这样太没个性,俗,于是就被观众骂为烂片。”
少点抱怨多点反思多点作出实事,在注重个人风格时也加强商业性,这是当下国产电影人所应该学习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