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夏天 第一话
希望你的夏天也特别
夏天到了,还好不是过去
尹小夏,大学二年级毕业。
从学前班到大一的暑假,每次都是各种期盼,每次也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即使出行游走,去各处寻找,但是心底都不是满满的。怎么说,小夏想要的是生活的宽度。
所以,想法很简单,只是想要个特别的夏天。
小夏是期待有所不同,或者意义深刻的事情能写在日记本里,这年夏天小夏没有回家,留校住宿,不为什么,不打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夏就是想跟着心走,那心底的声音不会错吧?
7月11 天气好晴朗
计划=洗衣服+还书+帮朋友买东西
四点三十五分,小夏被饿醒了。也就没有能量再睡着了。假期的第一天,和舍友双计划洗衣服,晒被子。
尹小夏的大学在青岛,学校宿舍大调整,宿舍内楼外、山前山后、东校西校区各种搬迁,嘈杂,尘土也跟着飞舞。宿舍楼里的垃圾背堆得和双一样高了。
家里老妈打电话絮叨说:“你在那里能干啥?不回家?你姐开始实习又不回家,现在没有人给你抢电脑,抢电视……不来?”
“嗯,这边不热啦,图书馆又有书看。你们二老在家过二人世界多好…”
昨晚老朋友也问她:“你留校干啥呢?"
“看书,看电影……”
“你这些在家里不也能坐……”
“对哦~”
“那你待在学校啥意思?”
“………………”
“嗯?”
“就是想,不要问了,下了~安~”
小夏知道,朋友是关心才会如此说,只是往伤口上撒盐,小夏躲开了。
是该让假期有所不同。
每个夏天都是这样期待,也都是以相似的平淡收场。这个夏天小夏只是不想强求,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小夏的座右铭是:“顺其自然,追随心灵。” 有朋友说小夏这是自相矛盾,顺其自然为何还要追随心灵?遇到这种死扣转脑筋的朋友时,小夏的对策是装傻笑过去,要不然,理论不过呀,逻辑思维都不是一路的。
每次小夏晾衣服的时候,都会想起《挪威森林》里渡边的习惯,每周的周天专门抽出时间来洗衣服,晒衣服。新宿舍的屋子通风效果极佳,衣服晾好,打开宿舍门,风吹着,因为水而笨重摆动的衣角,滴答滴答……好似风铃吟唱。
小夏下午帮老师把借的书还了,回途顺道去了商店帮四哥买信封,可是没有四哥要求的那种。四哥是小夏同专业的朋友,因为看了小说,受了感触,“长这么大连情书都没有写过,有点过意不去啦”,但是四哥他们今天搬宿舍,还有修自行车(四哥要和其他人骑行去去漠河),把这任务给了小夏。这真是在解救无事可做的小夏。
去买这类东西,要到山下精品店旁,小夏没有坐公车,沿着林荫道走。
虽然是假期将近,各路人马各分东西,可是小街还是“繁华”,买烤饼的大叔,捧着一本书在那依着栏杆大声读者,小夏好奇是什么书,但是没有上去问,心想待会回来的路上顺便买大叔的烤饼做晚饭。精品店逛了两个,买到了漂亮信纸,又在文具店买到了符合四哥要求的“漂亮信封”。
会去再看那个卖烤饼的大叔,没有了人但是摊铺还是留着。没有缘分啊,四哥在身边话定是这样说。小夏四处张望,看到一个开着奥迪卖衣服的女孩,呵呵,小夏过去翻了翻,瞅见了一个像夏达的衣服,40讲30,不会降价,不过买了下来。
四哥又是短信说:再帮我买个凳子,小的,再借我你的p3吧。
事还真是多…………
小夏又折回去买了凳子,回宿舍把p3的歌曲删掉。把四哥的东西装好,等着主人领回。
小夏和舍友双在看电影《菊花香》,因为听说那是平均每八个韩国人都有一个度过这本书的。小夏和双边吃西瓜边看,剧情很老套,也不能这么说,电影拍得比较早。结尾的画面,让小夏觉得她曾经看过这个电影,只是不记得是何时,情节也忘了好多,但是都很熟悉。(四哥还是没有电话)
班长打电话说:“明天我们出发了”
"嗯,一路顺风"
外面下起了雨,最近的天气预报渐渐准了,雷阵雨下了起来,估计四哥他们这次不会很早回来。
四哥大电话说:“明天早晨给我吧”
“p3是空的,你骑车子时听啥?”
“哦,那你帮我下载吧,等我回去的话你们宿舍都关门了。”
“要谁的?”
“许巍,刘德华,张学友然后你就挑其他不错的,有音乐就好。”
“口味真特别。”
“那明早你来送我们吧。”
“好吧~T·T。”
于是,第一晚上是下载歌曲结束的,也就是在张震岳的《再见》歌声中小夏的第二天就开始了。
计划明天给他们送行,六点起床T·T
夏天到了,还好不是过去
尹小夏,大学二年级毕业。
从学前班到大一的暑假,每次都是各种期盼,每次也都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即使出行游走,去各处寻找,但是心底都不是满满的。怎么说,小夏想要的是生活的宽度。
所以,想法很简单,只是想要个特别的夏天。
小夏是期待有所不同,或者意义深刻的事情能写在日记本里,这年夏天小夏没有回家,留校住宿,不为什么,不打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小夏就是想跟着心走,那心底的声音不会错吧?
7月11 天气好晴朗
计划=洗衣服+还书+帮朋友买东西
四点三十五分,小夏被饿醒了。也就没有能量再睡着了。假期的第一天,和舍友双计划洗衣服,晒被子。
尹小夏的大学在青岛,学校宿舍大调整,宿舍内楼外、山前山后、东校西校区各种搬迁,嘈杂,尘土也跟着飞舞。宿舍楼里的垃圾背堆得和双一样高了。
家里老妈打电话絮叨说:“你在那里能干啥?不回家?你姐开始实习又不回家,现在没有人给你抢电脑,抢电视……不来?”
“嗯,这边不热啦,图书馆又有书看。你们二老在家过二人世界多好…”
昨晚老朋友也问她:“你留校干啥呢?"
“看书,看电影……”
“你这些在家里不也能坐……”
“对哦~”
“那你待在学校啥意思?”
“………………”
“嗯?”
“就是想,不要问了,下了~安~”
小夏知道,朋友是关心才会如此说,只是往伤口上撒盐,小夏躲开了。
是该让假期有所不同。
每个夏天都是这样期待,也都是以相似的平淡收场。这个夏天小夏只是不想强求,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小夏的座右铭是:“顺其自然,追随心灵。” 有朋友说小夏这是自相矛盾,顺其自然为何还要追随心灵?遇到这种死扣转脑筋的朋友时,小夏的对策是装傻笑过去,要不然,理论不过呀,逻辑思维都不是一路的。
每次小夏晾衣服的时候,都会想起《挪威森林》里渡边的习惯,每周的周天专门抽出时间来洗衣服,晒衣服。新宿舍的屋子通风效果极佳,衣服晾好,打开宿舍门,风吹着,因为水而笨重摆动的衣角,滴答滴答……好似风铃吟唱。
小夏下午帮老师把借的书还了,回途顺道去了商店帮四哥买信封,可是没有四哥要求的那种。四哥是小夏同专业的朋友,因为看了小说,受了感触,“长这么大连情书都没有写过,有点过意不去啦”,但是四哥他们今天搬宿舍,还有修自行车(四哥要和其他人骑行去去漠河),把这任务给了小夏。这真是在解救无事可做的小夏。
去买这类东西,要到山下精品店旁,小夏没有坐公车,沿着林荫道走。
虽然是假期将近,各路人马各分东西,可是小街还是“繁华”,买烤饼的大叔,捧着一本书在那依着栏杆大声读者,小夏好奇是什么书,但是没有上去问,心想待会回来的路上顺便买大叔的烤饼做晚饭。精品店逛了两个,买到了漂亮信纸,又在文具店买到了符合四哥要求的“漂亮信封”。
会去再看那个卖烤饼的大叔,没有了人但是摊铺还是留着。没有缘分啊,四哥在身边话定是这样说。小夏四处张望,看到一个开着奥迪卖衣服的女孩,呵呵,小夏过去翻了翻,瞅见了一个像夏达的衣服,40讲30,不会降价,不过买了下来。
四哥又是短信说:再帮我买个凳子,小的,再借我你的p3吧。
事还真是多…………
小夏又折回去买了凳子,回宿舍把p3的歌曲删掉。把四哥的东西装好,等着主人领回。
小夏和舍友双在看电影《菊花香》,因为听说那是平均每八个韩国人都有一个度过这本书的。小夏和双边吃西瓜边看,剧情很老套,也不能这么说,电影拍得比较早。结尾的画面,让小夏觉得她曾经看过这个电影,只是不记得是何时,情节也忘了好多,但是都很熟悉。(四哥还是没有电话)
班长打电话说:“明天我们出发了”
"嗯,一路顺风"
外面下起了雨,最近的天气预报渐渐准了,雷阵雨下了起来,估计四哥他们这次不会很早回来。
四哥大电话说:“明天早晨给我吧”
“p3是空的,你骑车子时听啥?”
“哦,那你帮我下载吧,等我回去的话你们宿舍都关门了。”
“要谁的?”
“许巍,刘德华,张学友然后你就挑其他不错的,有音乐就好。”
“口味真特别。”
“那明早你来送我们吧。”
“好吧~T·T。”
于是,第一晚上是下载歌曲结束的,也就是在张震岳的《再见》歌声中小夏的第二天就开始了。
计划明天给他们送行,六点起床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