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文章《PRADA的世界不是随便一个美白富能懂》
PRADA的世界不是随便一个美白富能懂
文/桃之11
作为一个81年出生的年过三十的职业女性,我记得我所有的奢侈品都是从小学时代开始拥有的。之后我拥有过一柜子的奢侈品包包,数块名表,直到我自己开始上班赚钱体会赚钱辛苦和不易之后,我很少给自己买奢侈品了。但如果你问我现在的理想是什么,抱歉很俗气,我的理想是赚很多很多的钱,比我家里之前能提供给我的那种生活更远,去远离大众的地方,住上亿的房子,所有生活用品都是世界一流,全部东西都是PRADA起。对于一个体会过什么是好东西以及对标准极端敏感的人,这种理想并非完全是物质性的,也是审美性和精神性的。
最近印象最深的一个PRADA广告是著名导演波兰斯基拍的《a therapy》视频地址,讲述一个空虚到极点的富家女去看心理医生,述说自己多么痛苦空虚,但是心理医生已经无暇倾听,而是被富家女的紫色
PRADA裘皮大衣深深吸引,这个老GAY最后自己玩弄起衣服并披上了身。演员到位的演出,从神情到动作都告诉你,PRADA上身就是浑身酥软颤抖,没人能抵抗她的魔力。这是标准的胜利。话说国内跟先进国家的最大差别,不是钱,是标准。标准是什么,什么东西才算合格,什么东西是合格之上,什么东西是好,国内跟国外,完全是不一样的,这让我这种标准控生活在国内,即使是上海,都经常陷入痛苦。并非娇气到不能接受低标准,而是不能无视它。所有低于我标准的事物,就好像千层床垫下那颗小豌豆,又好像眼睛里的沙子,永生永世无法忽略它。
因为在奢侈品评论界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平时都会被问及奢侈品话题,我总是告诉别人,如果你懂得什么是好的,你会觉得值得,并且希望你的生活充满那些好东西,高标准。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之所以存在一种看不懂的局面,恰恰是因为正在消费的人,并不具备起码的审美和标准的判断力。都说贵族三代才出一个,PRADA的设计师缪西娅女士是极好的家庭出身,极高的学历,极佳的艺术品味,所以整个PRADA品牌透露出一种高端美白富的气息,是其他艳俗奢侈品无法匹敌的。在国外,大部分的高端奢侈品消费者,都是审美和标准极其挑剔的一群人。国外并非所有有钱人都喜欢奢侈品。这就好像品酒师、美食家一样,某种感觉要求特别高而已。而在国内,奢侈品消费变成一种显摆和人情,当然,这个过程早晚会过去,不能排除年轻的90后对奢侈品有自己真正的理解。
举个最简单和日常的例子,你洗脸的时候用一块毛巾,这块毛巾的棉质和织法,只要你稍微感受,就能分出差别,更舒服的那个一定更贵,这是朴素的真理。奢侈品是把这块毛巾再赋予一种审美文化,设计师的品位是否被你认同,你们是否是一种人。我们去买一款非常简单的PRADA黑包,不是为了其他,是对设计师的认同,并自认也是同样一种女性。活着就是找寻同类的过程,因为人本质上那么孤独。
文/桃之11
![]() |
作为一个81年出生的年过三十的职业女性,我记得我所有的奢侈品都是从小学时代开始拥有的。之后我拥有过一柜子的奢侈品包包,数块名表,直到我自己开始上班赚钱体会赚钱辛苦和不易之后,我很少给自己买奢侈品了。但如果你问我现在的理想是什么,抱歉很俗气,我的理想是赚很多很多的钱,比我家里之前能提供给我的那种生活更远,去远离大众的地方,住上亿的房子,所有生活用品都是世界一流,全部东西都是PRADA起。对于一个体会过什么是好东西以及对标准极端敏感的人,这种理想并非完全是物质性的,也是审美性和精神性的。
最近印象最深的一个PRADA广告是著名导演波兰斯基拍的《a therapy》视频地址,讲述一个空虚到极点的富家女去看心理医生,述说自己多么痛苦空虚,但是心理医生已经无暇倾听,而是被富家女的紫色
PRADA裘皮大衣深深吸引,这个老GAY最后自己玩弄起衣服并披上了身。演员到位的演出,从神情到动作都告诉你,PRADA上身就是浑身酥软颤抖,没人能抵抗她的魔力。这是标准的胜利。话说国内跟先进国家的最大差别,不是钱,是标准。标准是什么,什么东西才算合格,什么东西是合格之上,什么东西是好,国内跟国外,完全是不一样的,这让我这种标准控生活在国内,即使是上海,都经常陷入痛苦。并非娇气到不能接受低标准,而是不能无视它。所有低于我标准的事物,就好像千层床垫下那颗小豌豆,又好像眼睛里的沙子,永生永世无法忽略它。
因为在奢侈品评论界有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平时都会被问及奢侈品话题,我总是告诉别人,如果你懂得什么是好的,你会觉得值得,并且希望你的生活充满那些好东西,高标准。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之所以存在一种看不懂的局面,恰恰是因为正在消费的人,并不具备起码的审美和标准的判断力。都说贵族三代才出一个,PRADA的设计师缪西娅女士是极好的家庭出身,极高的学历,极佳的艺术品味,所以整个PRADA品牌透露出一种高端美白富的气息,是其他艳俗奢侈品无法匹敌的。在国外,大部分的高端奢侈品消费者,都是审美和标准极其挑剔的一群人。国外并非所有有钱人都喜欢奢侈品。这就好像品酒师、美食家一样,某种感觉要求特别高而已。而在国内,奢侈品消费变成一种显摆和人情,当然,这个过程早晚会过去,不能排除年轻的90后对奢侈品有自己真正的理解。
举个最简单和日常的例子,你洗脸的时候用一块毛巾,这块毛巾的棉质和织法,只要你稍微感受,就能分出差别,更舒服的那个一定更贵,这是朴素的真理。奢侈品是把这块毛巾再赋予一种审美文化,设计师的品位是否被你认同,你们是否是一种人。我们去买一款非常简单的PRADA黑包,不是为了其他,是对设计师的认同,并自认也是同样一种女性。活着就是找寻同类的过程,因为人本质上那么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