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锦绯霞
紫锦绯霞
彭焰
夏至一过,紫薇占据半壁江山的时节便到了,满城皆是紫锦绯霞。淡黄深红的鸡蛋花,桃红嫩粉的夹竹桃,亮闪闪的琴叶珊瑚,金色铃铛般的软枝黄婵,全部退让成彩虹般的背景,最惹眼的,只是“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
说不清紫薇花究竟有多少种颜色。紫红、玫红、淡红、浅紫……像深深浅浅、欲浓还淡的情怀。七月的一天,骤雨初歇,透亮的日光很快又洒落下来,雨后的天湛若秋水,棉花般的大朵白云浮在绿树尽头。在车上望见道旁绿地上有一棵紫薇,开了满树花,红如略带紫意的胭脂。南风吹过,花枝款摆,在车水马龙的路上,我忽然感到扑面而来的深深寂寞。不知怎的,紫薇花的颜色,总容易让人心生惆怅的。尤其是那种大穗大穗深浓到发紫的红,如扑火的蛾,带着忧来无方的哀愁与徒劳无功的决绝,像静夜里的哑哑胡琴一般撩人意绪。
淡红的那种则轻灵妩媚,美得毫无侵略性,只让人笼起“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般的思绪。
我见过最好看的一株紫薇,长在二沙岛一个公园里。那一处有十几棵紫薇,花色皆为海棠红或淡红色,惟有这一株,开了满树藕荷色的花。该怎样形容那种清丽无匹的颜色呢?小时候,故乡夏日的下半晌落过一场透雨之后,天色会忽然转为清亮,因为已迫近黄昏,所以并非日光直射下一览无余的明亮,而是一种氤氲在楚楚水气里的、做梦般的澄澈洁净。那一树紫薇花的颜色,就是这般如梦如幻的清醇明净。我徘徊在树下,几乎想轻轻发问了:你用这不可思议的颜色,究竟想跟我诉说什么呢?
平素见得多的,大都是紫薇赤薇一类。其实紫薇一共有四品:紫薇、赤薇、银薇、翠薇,以开紫蓝色花的翠薇为最佳。翠薇大抵是很稀少的,一直不曾见过,银薇倒是在苏州的一个湖畔遇到过。彼时湖中水光潋滟,对岸一树白花明洁,疾走过去,才发现是一株银薇。花开得饱满酣畅,一枝枝花穗皆雪白丰腴,像雪一般皎洁干净。
机关大院的广场两侧种得有许多紫薇。广场人来人往,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紫薇曾别称“官样花”。白乐天作中书舍人时,某一日在宫中值班,正值紫微盛开,他写下一首《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紫薇郎即指中书舍人。唐开元元年,唐玄宗将中书省改名为紫微省,中书令则易名紫微令。在古代天象专用语中,紫微指紫微星亦即北极星,自汉代始便用来比喻帝王宫殿,中书省是设于皇宫内的全国政务中枢,便被称作紫微省。因“紫薇”与“紫微”同音,且花色艳丽经久不谢,紫微省定名后,省中便广植紫薇,紫微省亦被呼为“紫薇省”。后来紫微省之名废弃,复称中书省,但紫薇花已在皇宫内苑扎根,并被称为“官样花”,在官邸、寺院中广泛栽种。宋时承袭唐风,亦在宫廷广种紫薇。陆游遭贬谪时在偏僻之地看到紫薇,还曾作七绝借花抒怀:“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
广场上的紫薇,不论开得多好,行色匆匆的过路人都难得停下来看一看花。纵然常有得意失意之时,如今的人大约也不会将悲喜之情寄托于花木了。我每每从广场经过,都觉得几穗红花开得寂寞,便停下看看新开的花,或是伸手轻轻挠一挠树枝,逗得枝条上下轻摇不止,如娇俏女郎。《韵语阳秋》谓紫薇“爪其本则枝叶俱动,俗谓之‘不耐痒花’。”紫薇树干光滑无皮,轻轻触动便枝摇叶动,如人怕痒。在日渐粗糙的世上,敏感细腻的人越来越少,一种敏感的植物,也算是弥足珍贵的吧。
在广州,人们对大叶紫薇的重视,似乎更胜于紫薇。大叶紫薇不仅被作为行道树广泛种植,也是园林中的嘉景。大叶紫薇是乔木,花、叶、果均比紫薇大,花开于枝顶,远望如织霞绣锦。那一抹紫色有的偏蓝,有的偏红;偏蓝的透着忧郁,偏红的似一晕粉霞。暨南大学有一处花园里并排种了两株花色不同的,相映成趣,正是宜嗔宜喜春风面。
我家窗外亦有一排大叶紫薇。夏季枝叶极为繁茂,长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屏障,紫色花朵于枝顶绽放,一穗一穗向上直立,像树上燃点了无数根紫色的大蜡烛。黄昏时夕阳斜照在花枝上,光影迷离,恍如蝶梦。大叶紫薇不仅花好看,枝叶也是一景。初冬花季过后,椭圆的大叶片渐渐转成朱砂般的红色,阳光下明艳欲滴。冬日的大叶紫薇,枝上叶一半暗红,一半深绿,绚烂如画。树上结着深褐色的球形蒴果,也十分可爱。前年正月初五往公园看牡丹花展,路过园中绿道,抬眼望见一株高大的大叶紫薇,整棵树只剩下一根细枝的末端尚有三四片红叶,簇拥在一起,像煞了一只欲飞未飞的红蝴蝶。我第一次知道将落的叶也会如此动人,斯情斯景,动人心魄,顿觉自然的馈赠是何等丰盛。
深冬至初春时节,大叶紫薇的叶基本落尽,自阳台望去一片萧瑟。待到旧历三月,枝上开始萌出新芽。开始是几小丛,像一个预告,很快便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几天之间便嫩叶满树。早发的新叶很快长成翠绿的一大片,嫩芽在翡翠丛中闪着银光。等到满树浓绿成荫,忽尔今夏便悄悄来临了。
小时候的夏天在外婆家,小山丘上有数丛粉红的花,花瓣基部有细细长柄,皱缩的六瓣围成小小花盘,圆溜溜的饱满花苞亦十分可爱。每次路过,都忍不住要折几枝带回家。外婆告诉我这叫“宝石花”。在儿时熟悉的野花中,宝石花是很好看的一种,因此印象深刻。长大后认得了紫薇,与记忆里的宝石花极为相似,便认定宝石花即是紫薇了。直到看到《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拘那花”一条:“江西、湖南山冈多有之,花、叶、茎俱同紫薇,唯色淡红。丛生小科,高不过二、三尺,山中小儿取其花苞食之,味淡微苦,有清香,故名苞饭花”。我忽然想起,那几丛粉红的野花,或许就是拘那花?外婆所说的“宝石花”,也许便是“苞饭花”之误。在书中查到,拘那花亦属千屈菜科,又名九芎、小果紫薇,花多为白色,亦有淡红色;多为野生,茎叶花果都比紫薇小。我只记得那几丛花十分好看,却不记得究竟长得多高了。因为一直呼为“宝石花”,它们在印象里亦总是闪烁发亮的,就像无数倏忽而逝的美好光阴,晶莹,透亮,却再也不可采摘。
彭焰
夏至一过,紫薇占据半壁江山的时节便到了,满城皆是紫锦绯霞。淡黄深红的鸡蛋花,桃红嫩粉的夹竹桃,亮闪闪的琴叶珊瑚,金色铃铛般的软枝黄婵,全部退让成彩虹般的背景,最惹眼的,只是“绿叶下成幄,紫花纷若铺”。
说不清紫薇花究竟有多少种颜色。紫红、玫红、淡红、浅紫……像深深浅浅、欲浓还淡的情怀。七月的一天,骤雨初歇,透亮的日光很快又洒落下来,雨后的天湛若秋水,棉花般的大朵白云浮在绿树尽头。在车上望见道旁绿地上有一棵紫薇,开了满树花,红如略带紫意的胭脂。南风吹过,花枝款摆,在车水马龙的路上,我忽然感到扑面而来的深深寂寞。不知怎的,紫薇花的颜色,总容易让人心生惆怅的。尤其是那种大穗大穗深浓到发紫的红,如扑火的蛾,带着忧来无方的哀愁与徒劳无功的决绝,像静夜里的哑哑胡琴一般撩人意绪。
淡红的那种则轻灵妩媚,美得毫无侵略性,只让人笼起“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一般的思绪。
我见过最好看的一株紫薇,长在二沙岛一个公园里。那一处有十几棵紫薇,花色皆为海棠红或淡红色,惟有这一株,开了满树藕荷色的花。该怎样形容那种清丽无匹的颜色呢?小时候,故乡夏日的下半晌落过一场透雨之后,天色会忽然转为清亮,因为已迫近黄昏,所以并非日光直射下一览无余的明亮,而是一种氤氲在楚楚水气里的、做梦般的澄澈洁净。那一树紫薇花的颜色,就是这般如梦如幻的清醇明净。我徘徊在树下,几乎想轻轻发问了:你用这不可思议的颜色,究竟想跟我诉说什么呢?
平素见得多的,大都是紫薇赤薇一类。其实紫薇一共有四品:紫薇、赤薇、银薇、翠薇,以开紫蓝色花的翠薇为最佳。翠薇大抵是很稀少的,一直不曾见过,银薇倒是在苏州的一个湖畔遇到过。彼时湖中水光潋滟,对岸一树白花明洁,疾走过去,才发现是一株银薇。花开得饱满酣畅,一枝枝花穗皆雪白丰腴,像雪一般皎洁干净。
![]() |
![]() |
![]() |
![]() |
机关大院的广场两侧种得有许多紫薇。广场人来人往,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紫薇曾别称“官样花”。白乐天作中书舍人时,某一日在宫中值班,正值紫微盛开,他写下一首《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紫薇郎即指中书舍人。唐开元元年,唐玄宗将中书省改名为紫微省,中书令则易名紫微令。在古代天象专用语中,紫微指紫微星亦即北极星,自汉代始便用来比喻帝王宫殿,中书省是设于皇宫内的全国政务中枢,便被称作紫微省。因“紫薇”与“紫微”同音,且花色艳丽经久不谢,紫微省定名后,省中便广植紫薇,紫微省亦被呼为“紫薇省”。后来紫微省之名废弃,复称中书省,但紫薇花已在皇宫内苑扎根,并被称为“官样花”,在官邸、寺院中广泛栽种。宋时承袭唐风,亦在宫廷广种紫薇。陆游遭贬谪时在偏僻之地看到紫薇,还曾作七绝借花抒怀:“钟鼓楼前官样花,谁令流落到天涯。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
广场上的紫薇,不论开得多好,行色匆匆的过路人都难得停下来看一看花。纵然常有得意失意之时,如今的人大约也不会将悲喜之情寄托于花木了。我每每从广场经过,都觉得几穗红花开得寂寞,便停下看看新开的花,或是伸手轻轻挠一挠树枝,逗得枝条上下轻摇不止,如娇俏女郎。《韵语阳秋》谓紫薇“爪其本则枝叶俱动,俗谓之‘不耐痒花’。”紫薇树干光滑无皮,轻轻触动便枝摇叶动,如人怕痒。在日渐粗糙的世上,敏感细腻的人越来越少,一种敏感的植物,也算是弥足珍贵的吧。
在广州,人们对大叶紫薇的重视,似乎更胜于紫薇。大叶紫薇不仅被作为行道树广泛种植,也是园林中的嘉景。大叶紫薇是乔木,花、叶、果均比紫薇大,花开于枝顶,远望如织霞绣锦。那一抹紫色有的偏蓝,有的偏红;偏蓝的透着忧郁,偏红的似一晕粉霞。暨南大学有一处花园里并排种了两株花色不同的,相映成趣,正是宜嗔宜喜春风面。
我家窗外亦有一排大叶紫薇。夏季枝叶极为繁茂,长成一道密不透风的绿色屏障,紫色花朵于枝顶绽放,一穗一穗向上直立,像树上燃点了无数根紫色的大蜡烛。黄昏时夕阳斜照在花枝上,光影迷离,恍如蝶梦。大叶紫薇不仅花好看,枝叶也是一景。初冬花季过后,椭圆的大叶片渐渐转成朱砂般的红色,阳光下明艳欲滴。冬日的大叶紫薇,枝上叶一半暗红,一半深绿,绚烂如画。树上结着深褐色的球形蒴果,也十分可爱。前年正月初五往公园看牡丹花展,路过园中绿道,抬眼望见一株高大的大叶紫薇,整棵树只剩下一根细枝的末端尚有三四片红叶,簇拥在一起,像煞了一只欲飞未飞的红蝴蝶。我第一次知道将落的叶也会如此动人,斯情斯景,动人心魄,顿觉自然的馈赠是何等丰盛。
深冬至初春时节,大叶紫薇的叶基本落尽,自阳台望去一片萧瑟。待到旧历三月,枝上开始萌出新芽。开始是几小丛,像一个预告,很快便以燎原之势蔓延开来,几天之间便嫩叶满树。早发的新叶很快长成翠绿的一大片,嫩芽在翡翠丛中闪着银光。等到满树浓绿成荫,忽尔今夏便悄悄来临了。
![]() |
![]() |
![]() |
小时候的夏天在外婆家,小山丘上有数丛粉红的花,花瓣基部有细细长柄,皱缩的六瓣围成小小花盘,圆溜溜的饱满花苞亦十分可爱。每次路过,都忍不住要折几枝带回家。外婆告诉我这叫“宝石花”。在儿时熟悉的野花中,宝石花是很好看的一种,因此印象深刻。长大后认得了紫薇,与记忆里的宝石花极为相似,便认定宝石花即是紫薇了。直到看到《植物名实图考》中的“拘那花”一条:“江西、湖南山冈多有之,花、叶、茎俱同紫薇,唯色淡红。丛生小科,高不过二、三尺,山中小儿取其花苞食之,味淡微苦,有清香,故名苞饭花”。我忽然想起,那几丛粉红的野花,或许就是拘那花?外婆所说的“宝石花”,也许便是“苞饭花”之误。在书中查到,拘那花亦属千屈菜科,又名九芎、小果紫薇,花多为白色,亦有淡红色;多为野生,茎叶花果都比紫薇小。我只记得那几丛花十分好看,却不记得究竟长得多高了。因为一直呼为“宝石花”,它们在印象里亦总是闪烁发亮的,就像无数倏忽而逝的美好光阴,晶莹,透亮,却再也不可采摘。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7 15:07:05
-
易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7 14:29:43
-
胡萝卜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7 10:37:42
-
祖碧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6 15:43:12
-
偌歆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20:40:4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20:38:02
-
草木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20:12:16
-
抑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17:09:39
-
ningxind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16:53:08
-
李清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15:25:05
-
猫小蓟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15:05:50
-
秋色波连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5 14: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