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茶论~
1
自古以来,作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茶,既是达官贵人显赫高雅之趣的象征又是文人墨客品味人生,消闲时光的寄托。茶文化源远流长的我国,无论是对茶的品鉴还是由茶衍生而来的茶艺、茶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近日从茶艺到茶道,写的多了禁不住就想说几句。古人品茶为其道,今人以茶谋其利,这算是我的简短总结吧。
2
古人品茶,从水到器讲究颇多。毕竟好茶须当好水泡,就水而言,要从水的品格说起,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对其品格格外推崇,老子有言:上善若水。孔子则对以: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九种美德赋予水。"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用以来年烹茶”白居易诗云"融雪煎香茗",辛弃疾词"红写茶经煮香雪",元朝刘敏中说"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而乾隆皇帝则更"遇佳雪每收取,以松实、佛手烹茶,谓之'三清'"。烹茶用水,古人是把它当做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的,因而历代都有专著。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试茶》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而张源在《茶录》中则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杭州“双绝”——“龙井茶,虎跑水”种种,水之于茶的讲究实在是太多了,可谓数不胜数。这就是我国的茶文化的根源,但是今天呢?
3
抛开水质直接影响茶质,直接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的优劣。抛开古人所言只有精茶与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是最美的境界。暂不谈今日水质优劣,从茶上来说,今日减肥茶、健康茶当道,这些玩意你们都信吗?
我国最早的医书《神农百草》是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是关于茶真的就能从根源治其病?达到百病预为先吗?我一直在想,在想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潜心研究健康茶的先生,并且号称治百病为世人称颂的先生,忽然被上帝收去了,的的这些研究和他的厂子会不会倒闭,那些买了很多茶叶屯在家里企图长生不老的信服者会不会信念断送,失去对活下去的希望啊?
再说减肥茶!一群傻帽,真以为喝这就瘦下去了啊?其实每天让你喝二斤巴豆你也能瘦下去。拉都拉脱个球了,能不瘦吗?花费多少大洋养的肥嘟嘟的,然后再花尽大洋钻健身房,找一个线条分明的健身教练给你制订一份折磨体格的计划,甚至有些连食谱都给你制订好了,少食多量,饿的饥肠辘辘还要跑步。这特么的是神马事儿啊!这还是好的,健身效果至少达到了,但t特么的买一顿减肥茶傻了吧唧跟吃巴豆似地,才真是二逼呢!
这个世界也就是2缺多了,所以才造就了某些暴发户,厚颜无耻的,打着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口号,光明正大的招摇过市,骗子世道啊!如果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知道被他们所称颂的茶文化这样被拿来折腾,恐怕不气死也得气个半身不遂!
茶不再茶,而是以粉末的形式作为速消品,流通与市面。各式各样、形形色色!
4
水就更不用谈了!当今世道,大气以及水资源污染严重,谁还敢取其露珠亦或是雪水来冲茶啊?雪域高原之上,兴许你还能找到一片净土!今“圣水”可非古“圣水”!
5
水、茶都说了,就说说器,也称茗或茶具。是茶道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在说它之前,先扯点关于茶道的东西。古代这是一种文化,现代它确实一种暴力的手段。
6
茶、茶艺和茶道是一个无法分割的体系,关于茶文化的起源,毫无疑问是我国。但是关于茶道的起源,曾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存在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是源自日本亦或是韩国。这就触怒了我国的那批专家,他们苦心专研,追溯到古诗词以及各种记载。以陈放先生为代表的民间茶文化专家,联合国内众多茶文化、诗词文化、历史学、考古学等多领域的权威专家,加了权威呐,集合众爱国人士,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理论研究和探讨,历时一年之久后提出:“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国,中国茶道之源在剡溪(即今天的浙江新昌及附近部分区域)”这一创新观点(可是创新观点哦!)。
7
追溯到根源不是最终目的,既然是根源,就必须有根源的价值。
随之也就有了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首届中国“茶道之源·新昌茶道节”新闻发布会。在这批仁人志士的号召下,就有了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国,中国茶道之源在新昌。不知道日本的那帮茶道学的研究者怎么认为,但是这个历史性的变化使我国多了一个起源,姑且我国真是茶道的起源。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多了一个文化景点。这为一个地方的致富开启了一段新篇章。
8
其实说到这里,不是我不爱国,只是我国确实是很多东西的起源,但是随着时光的流转,较之于国外,我国只是一个起源,对于发展无从谈起,在历史的河流中很多东西都被洗涤的面目全非了。
9
其实说到茶道的起源,在报道中看到创新观点时,我就笑了,觉得实在是可笑。就是创新再tm流行,你在一个追溯源泉中能用嘛?做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孩子被别人养大了,你说他爸妈不是亲生的,你千寻百找找到他的亲生父母时,告诉大众说“某某是谁的亲生孩子,某某的家乡在哪哪”这一创新观点。创你妹的新观点啊!脑残!悲哀啊!
10
茶道节的开幕,也就促使了一大批新生行业的产生,减肥茶神马的都不说了。重要的是茶道节的开展,促使一大批装逼的人,开始为自己贴金,就想天价月饼的诞生一样,天价瓷器,天价茶具就诞生了。
11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是传统的品茗艺术,茗耐茶具,对于茗文化而言,茶具既是盛放茶汤的容器,也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并富有文化意蕴的茶具,对于衬托茶汤,保持茶香,提高品茗的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陆羽所说的"益茶"。
12
茶具的演变与发展一直是受上层人士喜好影响的,历代的茶具为了适应历代不同的茶和品饮习惯而创造。唐代是茶碗,而宋代,由于斗茶的需要,汤色尚白,因此建州产的黑釉盏,就成了当时首选的茶具。元明之际,斗茶之风不再,散茶成为主流,相应的便出现了有利于衬托散茶绿色汤汁的白瓷及素淡雅致的青花瓷。到现代之前由于我国历史的特殊性发展是有断层的。但是从九几年开始,有些人就从新开始瞄上茶具这个行业,也就是中国一大笔暴富人士的虚荣心作祟的开始,让这些小小的没有专业性的瓷器作坊开始在大江南北肆虐。这也应了社会的现况: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13
既然茶道是一个高端路线,我就是1元成本的东西也要1万起价!
这就是市场呐!媒体的宣传,行业内不成文的一些东西,促使其开始蓬勃发展。
这也真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能行得通,这也就是我国的文化体制下的小九九!古今茶文化的变异就是这样的,其他的就不吐了!古典文化不知道还有多少要被市场体制拿来糟践!总之,当今之道就是传统里好的东西都被糟践了,坏的东西都被传承了!
14
这些日子,常常写着写着我就愤怒了,这也许说明我还年轻,棱角被抹平前也许我还能吐槽些什么,但是随着岁月的lunjian我也就无力反抗了。那种无力反抗的岁月离我也许还算遥远,也许就在眼前,也许永远不会来临。无奈的过活着,在这个大体制下逐渐庸俗着走向死亡!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亘古不变的规律!
自古以来,作为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品——茶,既是达官贵人显赫高雅之趣的象征又是文人墨客品味人生,消闲时光的寄托。茶文化源远流长的我国,无论是对茶的品鉴还是由茶衍生而来的茶艺、茶道,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近日从茶艺到茶道,写的多了禁不住就想说几句。古人品茶为其道,今人以茶谋其利,这算是我的简短总结吧。
2
古人品茶,从水到器讲究颇多。毕竟好茶须当好水泡,就水而言,要从水的品格说起,水是生命之源,古人对其品格格外推崇,老子有言:上善若水。孔子则对以: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九种美德赋予水。"初雪之水"、"朝露之水"、"清风细雨之中的无根水"“梅林中取花瓣上的积雪,化水后以罐储之,深埋地下用以来年烹茶”白居易诗云"融雪煎香茗",辛弃疾词"红写茶经煮香雪",元朝刘敏中说"旋扫太初岩顶雪,细烹阳羡贡余茶",而乾隆皇帝则更"遇佳雪每收取,以松实、佛手烹茶,谓之'三清'"。烹茶用水,古人是把它当做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的,因而历代都有专著。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试茶》中讲得更为透彻:"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而张源在《茶录》中则称:"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杭州“双绝”——“龙井茶,虎跑水”种种,水之于茶的讲究实在是太多了,可谓数不胜数。这就是我国的茶文化的根源,但是今天呢?
3
抛开水质直接影响茶质,直接影响到茶的色、香、味的优劣。抛开古人所言只有精茶与真水的融合,才是至高的享受,是最美的境界。暂不谈今日水质优劣,从茶上来说,今日减肥茶、健康茶当道,这些玩意你们都信吗?
我国最早的医书《神农百草》是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是关于茶真的就能从根源治其病?达到百病预为先吗?我一直在想,在想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潜心研究健康茶的先生,并且号称治百病为世人称颂的先生,忽然被上帝收去了,的的这些研究和他的厂子会不会倒闭,那些买了很多茶叶屯在家里企图长生不老的信服者会不会信念断送,失去对活下去的希望啊?
再说减肥茶!一群傻帽,真以为喝这就瘦下去了啊?其实每天让你喝二斤巴豆你也能瘦下去。拉都拉脱个球了,能不瘦吗?花费多少大洋养的肥嘟嘟的,然后再花尽大洋钻健身房,找一个线条分明的健身教练给你制订一份折磨体格的计划,甚至有些连食谱都给你制订好了,少食多量,饿的饥肠辘辘还要跑步。这特么的是神马事儿啊!这还是好的,健身效果至少达到了,但t特么的买一顿减肥茶傻了吧唧跟吃巴豆似地,才真是二逼呢!
这个世界也就是2缺多了,所以才造就了某些暴发户,厚颜无耻的,打着弘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口号,光明正大的招摇过市,骗子世道啊!如果那些古代的文人墨客知道被他们所称颂的茶文化这样被拿来折腾,恐怕不气死也得气个半身不遂!
茶不再茶,而是以粉末的形式作为速消品,流通与市面。各式各样、形形色色!
4
水就更不用谈了!当今世道,大气以及水资源污染严重,谁还敢取其露珠亦或是雪水来冲茶啊?雪域高原之上,兴许你还能找到一片净土!今“圣水”可非古“圣水”!
5
水、茶都说了,就说说器,也称茗或茶具。是茶道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在说它之前,先扯点关于茶道的东西。古代这是一种文化,现代它确实一种暴力的手段。
6
茶、茶艺和茶道是一个无法分割的体系,关于茶文化的起源,毫无疑问是我国。但是关于茶道的起源,曾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存在的争议,很多人认为是源自日本亦或是韩国。这就触怒了我国的那批专家,他们苦心专研,追溯到古诗词以及各种记载。以陈放先生为代表的民间茶文化专家,联合国内众多茶文化、诗词文化、历史学、考古学等多领域的权威专家,加了权威呐,集合众爱国人士,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理论研究和探讨,历时一年之久后提出:“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国,中国茶道之源在剡溪(即今天的浙江新昌及附近部分区域)”这一创新观点(可是创新观点哦!)。
7
追溯到根源不是最终目的,既然是根源,就必须有根源的价值。
随之也就有了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首届中国“茶道之源·新昌茶道节”新闻发布会。在这批仁人志士的号召下,就有了世界茶道之源在中国,中国茶道之源在新昌。不知道日本的那帮茶道学的研究者怎么认为,但是这个历史性的变化使我国多了一个起源,姑且我国真是茶道的起源。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多了一个文化景点。这为一个地方的致富开启了一段新篇章。
8
其实说到这里,不是我不爱国,只是我国确实是很多东西的起源,但是随着时光的流转,较之于国外,我国只是一个起源,对于发展无从谈起,在历史的河流中很多东西都被洗涤的面目全非了。
9
其实说到茶道的起源,在报道中看到创新观点时,我就笑了,觉得实在是可笑。就是创新再tm流行,你在一个追溯源泉中能用嘛?做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孩子被别人养大了,你说他爸妈不是亲生的,你千寻百找找到他的亲生父母时,告诉大众说“某某是谁的亲生孩子,某某的家乡在哪哪”这一创新观点。创你妹的新观点啊!脑残!悲哀啊!
10
茶道节的开幕,也就促使了一大批新生行业的产生,减肥茶神马的都不说了。重要的是茶道节的开展,促使一大批装逼的人,开始为自己贴金,就想天价月饼的诞生一样,天价瓷器,天价茶具就诞生了。
11
古人云,器为茶之父是传统的品茗艺术,茗耐茶具,对于茗文化而言,茶具既是盛放茶汤的容器,也是整个品饮艺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并富有文化意蕴的茶具,对于衬托茶汤,保持茶香,提高品茗的情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陆羽所说的"益茶"。
12
茶具的演变与发展一直是受上层人士喜好影响的,历代的茶具为了适应历代不同的茶和品饮习惯而创造。唐代是茶碗,而宋代,由于斗茶的需要,汤色尚白,因此建州产的黑釉盏,就成了当时首选的茶具。元明之际,斗茶之风不再,散茶成为主流,相应的便出现了有利于衬托散茶绿色汤汁的白瓷及素淡雅致的青花瓷。到现代之前由于我国历史的特殊性发展是有断层的。但是从九几年开始,有些人就从新开始瞄上茶具这个行业,也就是中国一大笔暴富人士的虚荣心作祟的开始,让这些小小的没有专业性的瓷器作坊开始在大江南北肆虐。这也应了社会的现况: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13
既然茶道是一个高端路线,我就是1元成本的东西也要1万起价!
这就是市场呐!媒体的宣传,行业内不成文的一些东西,促使其开始蓬勃发展。
这也真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能行得通,这也就是我国的文化体制下的小九九!古今茶文化的变异就是这样的,其他的就不吐了!古典文化不知道还有多少要被市场体制拿来糟践!总之,当今之道就是传统里好的东西都被糟践了,坏的东西都被传承了!
14
这些日子,常常写着写着我就愤怒了,这也许说明我还年轻,棱角被抹平前也许我还能吐槽些什么,但是随着岁月的lunjian我也就无力反抗了。那种无力反抗的岁月离我也许还算遥远,也许就在眼前,也许永远不会来临。无奈的过活着,在这个大体制下逐渐庸俗着走向死亡!这就是事物发展的亘古不变的规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