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豹走龙
J. K. 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在2000年第四部火焰杯时引起轰动, 电影也在次年开拍. 00年中译版发行, 亦在中国引起哈利波特系列的热潮.
爱吃先生读高一时正值第五本凤凰社发行, 简体中译本出来之前便有盗版(亦有传言说是港译版)流传, 名为"哈利波特与凤凰令". 然后高二时待第六部混血王子英文版一出, 便有了草译的中译本, 但译文混乱无比, 有的章节延续了马氏姐妹前几部的译名, 有的章节则是另取的, 有个名字看半天才能懂得是邓不利多, 一看就是几个人一起匆匆翻译的. 这样的翻译当然不能让人满意, 大家都买了英文版解渴.
读大学时曾看到一本"哈利波特与豹走龙". 封面风格与哈利波特系列相似. 当时好奇, 粗略一读便知道这竟是一本仿冒版的哈利波特. 在文中, 大反角豹走龙是佛地魔的哥哥, 早年曾经被哈利的妈妈用一支"木簪子"大瞎了一只眼睛, 如今卷土重来为自己和弟弟报仇血恨. 爱吃拿给同学看, 一时传为笑谈. 网上坊间至今能找到更多哈利波特作品的仿冒, 一个大概的列表可以在这里和这里找到.
高中时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如饥似渴. 当时市场上便有伪冒版流行. 性质恶劣者直接署以金庸之名, 稍好些的以"全庸", "金庸著"和"金庸新"(加上个著字便成了金庸新著的噱头)等为名出版, 著名的有杨明刚以金庸新为名发表的九阴九阳. 古龙署名的几十种作品中也只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写的. 仿冒作品往往靠色情血腥吸引人. 实际上这些做法在00年以前遍泛滥, 也因此导致很多人对查先生的"作品"没有好印象.
今天在维基百科上看到"哈利波特与豹走龙"条目, 才想起这段记忆. 条目中介绍, 这实际是为了仿冒第五部, 文本则大部分翻译自J. R. R. Tolkien的魔戒前传之一的哈比特人历险记. 爱吃先生没读过那本书, 假如是真的, 那译者的水平不太高明.
无论是全庸, 金庸著的作品还是豹走龙都可在广义同人作品之列. 同人之风, 古今中外皆有, 尤其是为流行小说续貂之作最为盛. 同人作主要特点是继承原作的人物和设定写新的故事, 包括续集, 前传, 甚至原创故事. 古中国有伪尚书, 数种西游后记和红楼续梦(高鄂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也是了), 东洋日本的大多数流行动漫都有同人版包括成人版. 龙珠系列也有过东映动画的续作龙珠GT和美国粉丝续写的龙珠AF (Dragon Ball A Fake or Dragon Ball After Future). 朋友曾给我展示过一部哈利波特的同人作, 名为哈利波特与理性 (Harry Potter and the Rationality). 使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探讨哈利波特小说的合理性 (不过仍然接受哈利波特中超自然的设定).
同人作品的动机各异. 有的作品刻意模仿原作风格, 使用原作者或极易混淆的名称或不使用名称, 显然有商业目的. 豹走龙和九阴九阳很明显属于这一类. 不过由于版权问题, 豹走龙作者至今不敢为人知. 九阴九阳的作者杨明刚(笔名“阳朔”)则已经漂白. 有的作品则是粉丝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或者满足自己对作品的控制, 高鄂续貂红楼梦算是其一, 当然高鄂本身也许有商业考虑; 另外一些则是借这一套人物和设定写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一类作品和恶搞作品(parody)致敬作品算是近亲. 它们往往基于一些共同记忆, 并为小众所追捧, 乃是亚文化中主流形式. 网络作家杨治(笔名江南)的此间的少年粗略地算是一个例子. 其实杨治曾雨潘海天等人的九州幻想系列, 基本上可以看成金庸史记加少量国外奇幻. 这些作品当然难以登堂入世. 不过也有超越原作升级为经典的. 譬如连续剧"星际之门", 知名度就高于电影星际之门.
爱吃先生读高一时正值第五本凤凰社发行, 简体中译本出来之前便有盗版(亦有传言说是港译版)流传, 名为"哈利波特与凤凰令". 然后高二时待第六部混血王子英文版一出, 便有了草译的中译本, 但译文混乱无比, 有的章节延续了马氏姐妹前几部的译名, 有的章节则是另取的, 有个名字看半天才能懂得是邓不利多, 一看就是几个人一起匆匆翻译的. 这样的翻译当然不能让人满意, 大家都买了英文版解渴.
读大学时曾看到一本"哈利波特与豹走龙". 封面风格与哈利波特系列相似. 当时好奇, 粗略一读便知道这竟是一本仿冒版的哈利波特. 在文中, 大反角豹走龙是佛地魔的哥哥, 早年曾经被哈利的妈妈用一支"木簪子"大瞎了一只眼睛, 如今卷土重来为自己和弟弟报仇血恨. 爱吃拿给同学看, 一时传为笑谈. 网上坊间至今能找到更多哈利波特作品的仿冒, 一个大概的列表可以在这里和这里找到.
![]() |
"豹走龙"封面 |
高中时喜欢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如饥似渴. 当时市场上便有伪冒版流行. 性质恶劣者直接署以金庸之名, 稍好些的以"全庸", "金庸著"和"金庸新"(加上个著字便成了金庸新著的噱头)等为名出版, 著名的有杨明刚以金庸新为名发表的九阴九阳. 古龙署名的几十种作品中也只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写的. 仿冒作品往往靠色情血腥吸引人. 实际上这些做法在00年以前遍泛滥, 也因此导致很多人对查先生的"作品"没有好印象.
今天在维基百科上看到"哈利波特与豹走龙"条目, 才想起这段记忆. 条目中介绍, 这实际是为了仿冒第五部, 文本则大部分翻译自J. R. R. Tolkien的魔戒前传之一的哈比特人历险记. 爱吃先生没读过那本书, 假如是真的, 那译者的水平不太高明.
无论是全庸, 金庸著的作品还是豹走龙都可在广义同人作品之列. 同人之风, 古今中外皆有, 尤其是为流行小说续貂之作最为盛. 同人作主要特点是继承原作的人物和设定写新的故事, 包括续集, 前传, 甚至原创故事. 古中国有伪尚书, 数种西游后记和红楼续梦(高鄂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也是了), 东洋日本的大多数流行动漫都有同人版包括成人版. 龙珠系列也有过东映动画的续作龙珠GT和美国粉丝续写的龙珠AF (Dragon Ball A Fake or Dragon Ball After Future). 朋友曾给我展示过一部哈利波特的同人作, 名为哈利波特与理性 (Harry Potter and the Rationality). 使用科学的方法论来探讨哈利波特小说的合理性 (不过仍然接受哈利波特中超自然的设定).
同人作品的动机各异. 有的作品刻意模仿原作风格, 使用原作者或极易混淆的名称或不使用名称, 显然有商业目的. 豹走龙和九阴九阳很明显属于这一类. 不过由于版权问题, 豹走龙作者至今不敢为人知. 九阴九阳的作者杨明刚(笔名“阳朔”)则已经漂白. 有的作品则是粉丝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或者满足自己对作品的控制, 高鄂续貂红楼梦算是其一, 当然高鄂本身也许有商业考虑; 另外一些则是借这一套人物和设定写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一类作品和恶搞作品(parody)致敬作品算是近亲. 它们往往基于一些共同记忆, 并为小众所追捧, 乃是亚文化中主流形式. 网络作家杨治(笔名江南)的此间的少年粗略地算是一个例子. 其实杨治曾雨潘海天等人的九州幻想系列, 基本上可以看成金庸史记加少量国外奇幻. 这些作品当然难以登堂入世. 不过也有超越原作升级为经典的. 譬如连续剧"星际之门", 知名度就高于电影星际之门.
-
Salier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3 2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