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医院
消极怠工中,实习了一个多月,该整理一下。
发了两组图,都是规定动作,都是医院,都是小孩。
前一次在安贞医院的心外科。很穷的家里,通过爱佑基金会联系上的,与李磊医生对接。带我看了一些小孩。零碎的说一下,这一次去让我对医院和医生的改观很大。李医生很好,跟我说了很多,也为拍摄尽量提供了很多便利。他有一个女儿,每天先送女儿去上学,7点半到医院上班,上午几乎进不了办公室,在走廊被家长一个个拉着看CT,问病情,他还负责基金会的联系。他说当时选儿科,没想到医院会变成一个流水线一样的地方,很多医生都是手术台上才知道孩子叫什么。那些老医生,在行医的前几十年,能叫得出病人的名字,能忆起当时的小女孩现在在哪工作,这才是医生的乐趣。
一个男人和妻子一起拿着片子找李医生问病情,男人说:都是我老婆怀孕的时候吃药了。重复好几次,妻子在一旁不说话。李医生有点看不下去,说你不要总是想着她吃药了,小孩这样她更心疼,现在已经这样了,咱好好治不久完了你说这么多有什么用。你看,生孩子这个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
我第二次进术后的监护室,有一床的小孩正在被拔下身上的无数管子,医生跟我说,这个小孩情况不好,家里不治了。他爸爸在门外等着,从医生手里接过去。这个孩子下一个去的地方,大概是天国了。我默默看着,医生说了一句:“要是个女孩,早就不治了。”
我的拍摄对象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瘦小的像只有7、8岁。很懂事,拉着我聊了好多。她一年多前才发现有先心,大概是父母愧疚,被当地医院误导白花了好几万。进手术室之前我拿着相机,她跟我说“姐姐我害怕”。我一下就失去了拍摄者的立场。上上周,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出院了,马上就能回家了。她跟我说过她以后要来北京上大学,要来找我。其实从那样一个乡村里走出来,不太容易,但愿她可以。
第二次在武警总医院。这个医院风格完全不同。挤,有武警站岗,也有点乱。去了三次都是跟一群同事一起,拍摄效果差很多,拍摄对象是一个很萌的小孩,这也是选择他的原因。他也是同屋的孩子里最先得到捐款的。每次一大帮人去看他,旁边的家长不知作何感想。同屋的一个孩子大概不到一岁,她妈妈看上去很小,大概不会比我大多少。孩子外观很骇人,像是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没有褪去。最后一次去拍,跟拍摄对象妈妈才聊上几句。她88年,很漂亮。她说签过很多病危通知单了,她说她相信会好。她儿子需要肝移植,她的配型合适,但是她的父母不同意她捐肝给她儿子。
孩子的医院,坚持和放弃这个问题很敏感。这些家长有时候说起这些,不像常人那样沉重。漫长的每一天过去,大概他们已经做好失去的准备。
发了两组图,都是规定动作,都是医院,都是小孩。
前一次在安贞医院的心外科。很穷的家里,通过爱佑基金会联系上的,与李磊医生对接。带我看了一些小孩。零碎的说一下,这一次去让我对医院和医生的改观很大。李医生很好,跟我说了很多,也为拍摄尽量提供了很多便利。他有一个女儿,每天先送女儿去上学,7点半到医院上班,上午几乎进不了办公室,在走廊被家长一个个拉着看CT,问病情,他还负责基金会的联系。他说当时选儿科,没想到医院会变成一个流水线一样的地方,很多医生都是手术台上才知道孩子叫什么。那些老医生,在行医的前几十年,能叫得出病人的名字,能忆起当时的小女孩现在在哪工作,这才是医生的乐趣。
一个男人和妻子一起拿着片子找李医生问病情,男人说:都是我老婆怀孕的时候吃药了。重复好几次,妻子在一旁不说话。李医生有点看不下去,说你不要总是想着她吃药了,小孩这样她更心疼,现在已经这样了,咱好好治不久完了你说这么多有什么用。你看,生孩子这个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
我第二次进术后的监护室,有一床的小孩正在被拔下身上的无数管子,医生跟我说,这个小孩情况不好,家里不治了。他爸爸在门外等着,从医生手里接过去。这个孩子下一个去的地方,大概是天国了。我默默看着,医生说了一句:“要是个女孩,早就不治了。”
我的拍摄对象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瘦小的像只有7、8岁。很懂事,拉着我聊了好多。她一年多前才发现有先心,大概是父母愧疚,被当地医院误导白花了好几万。进手术室之前我拿着相机,她跟我说“姐姐我害怕”。我一下就失去了拍摄者的立场。上上周,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出院了,马上就能回家了。她跟我说过她以后要来北京上大学,要来找我。其实从那样一个乡村里走出来,不太容易,但愿她可以。
第二次在武警总医院。这个医院风格完全不同。挤,有武警站岗,也有点乱。去了三次都是跟一群同事一起,拍摄效果差很多,拍摄对象是一个很萌的小孩,这也是选择他的原因。他也是同屋的孩子里最先得到捐款的。每次一大帮人去看他,旁边的家长不知作何感想。同屋的一个孩子大概不到一岁,她妈妈看上去很小,大概不会比我大多少。孩子外观很骇人,像是严重的新生儿黄疸没有褪去。最后一次去拍,跟拍摄对象妈妈才聊上几句。她88年,很漂亮。她说签过很多病危通知单了,她说她相信会好。她儿子需要肝移植,她的配型合适,但是她的父母不同意她捐肝给她儿子。
孩子的医院,坚持和放弃这个问题很敏感。这些家长有时候说起这些,不像常人那样沉重。漫长的每一天过去,大概他们已经做好失去的准备。
-
饮水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8 16: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