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着的传奇:刘以达
文:袁智聪
[原刊于"音乐殖民地"双周刊34期, Apr1996]
十六年,那彷是一段很漫长的岁月.请试想,如果你在十六年前投生世上的话,今天你可能已是快要面临会考的中五学生了.而在差不多十六年前,刘以达已经组成了地下乐队DLLM,开始他的音乐创作里程,但相信当时连他也没有想过,打后的日子都是一直贡献了给音乐.也许在你们心目中,刘以达的故事里最为人熟悉是带来了达明一派这个神话,又抑是他曾荣夺第三十届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但在前后左右的日子里,他仍是此志不渝地开拓与建立着他的音乐事业,只是大家都会遗忘了他在早年那些昙花一现的乐队,遗忘了刘以达与梦,遗忘了他一大堆电影配乐,而这个雪球不断地向前滚动着.今天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刘以达这三个字其实是一个不张扬的音乐传奇.在日渐沧桑的面孔背后,是拥有着很多很多成长的回忆.
在乐迷眼里,他是一位神秘而沉默的音乐人;在电影里,他不是客串扮演乐手使是一些冷面笑匠角色;而现实生活里,我们眼前的他友善,傻气,敏感而略带幽默的家伙.再要分析下去,大概会更认为刘以达是一个颇难捉摸的人.先后跟黄耀明及他个别做过访问,就很觉得二人在言谈间的感觉是绝对不同.可见,阿明往往是清而娓娓动听地道出他的经历与感受.反之在阿达的说话间,总是紊乱得来而又有几分沉默,那漫不经心的缓缓语气就令到本已促的录音室,空气更彷似停滞了般.在这点到即止的沉默背后,似乎很多东西也被埋藏在心底里,要我们去感受去捕捉,也许这是他对自己的保,也许是对周遭的麻木.亦也许言谈永达都不是阿达用来表现自己的最好方式.
这个懒洋洋的下午天,录音室内的黑猫"七叔"还是处于无精打采,昏昏睡的状态.而刚从北京拍摄完"大内密探灵灵发"回来的阿达亦仍在生病中.访问未开始,他已急不及待地播放了整张[麻木]内的作品给我聆听.然后我们谈了这堆新作,也一起追朔回刘以达这个人物的过去——
虽然论年纪,其实刘以达比黄耀明还要年轻八个月,但阿达的音乐故事,在达明一派诞生之前已经走了一段不长不短的路途.当他组成DLLM的时候,那还是中学生一名.
中学年代,阿达是典型的反叛青年:留长头发,醉心摇摆音乐,不喜欢读书,甚至更加转过多间中学,其中一次是因为不肯剪头发而被赶出校所致.他说:"由细开始给家人的印象是很自把自为,所以也不太理我,不过也曾反对我玩音乐."
在最初听歌的时候,阿达亦如很多贫苦学生一样,并没太多金钱去买唱片,而那时"音乐一周"SamJor每星期在港台都有一个节目.于是阿达便将他播的歌录了下来,也是由此而影响着他去听摇滚音乐:"好记得我第一次买的唱片就是Yes的Tomato(同黄耀明这麽相似)?听过之后发觉那些结他声好犀利,于是跟着便开始想学结他,开始想赚钱买唱片买乐器.由于自己在锺意音乐之馀亦很钟意绘画,在这方面好细个已有些天份,不时被贴堂,于是就去学画行货画,并没有问家人拿钱买乐器.那时叁加过TomLee的结他班,学了两堂就没有去学,其实已知道基本乐理,然后再睇书去学一些乐理.
"听过Yes之后,就影响我去弹结他,也喜欢了那种结他声,其他如Santana或Queen的亦好锺意.之后就追了去听KingCrimson,RobertFripp影响我好大,他的结他完全实验得好离奇,反传统得来又有板有眼.他和BrianEno都给了我很多启蒙.
而学习过结他之后,阿达便尝试登报自组乐队.而早年所组的乐队亦曾在一些"船河"里演出过,而玩的都是一些Santana和PinkFloyd的作品,当然台下的人也不理你玩甚麽,有歌便跳舞.直到80年的8月,DLLM才出现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当年的乐评人家豪有意撮合一队乐队,于是便在音乐杂志登广告徵求乐手.一天,便在一间Band房里进行试音.最后便将阿达,Patrick和Eric三人揍在一起.跟着,他们便自行开始进行练习与创作,而DLLM除了可解作Don\‘tLikeLoudMusic之外,也可以是一个四字中文粗口.
DLLM的音乐,是来得非常富有实验性,也因而被视为当时的"地下乐队".当然,这段时期的香港地下音乐圈,还是像于石器时代般而已.阿达忆述说:"那时Eric已开始有用鼓机来夹真鼓,而我和Patrick亦会调乱玩,有时他弹Bass,有时我弹Bass.我们时常在Band房夹歌,结果作了出来的歌已可以出一盒录音带,但都没有公诸于世,不过现在听番都觉得几好听."然后他似乎想在柜里翻出那盒录音带给我听,但动作做了一半又停止了.
而DLLM的第一场演出(也是唯一一演出)是82年于艺术中心以自资形举行,为他们作Supporting的,是一队后崩乐队CommuneRivals,而乐队的鼓手现在已成为某天皇的唱片监制."当时大家对这种实验呀,迷幻呀的音乐都很好奇,因而全场爆满.搞了一次之后,又再想搞第二次,一心想去明爱坚道,因那里地方大些.但可能首次演出人们觉得我们太实验,结果售票情况极冷淡,于是便在当日临时取消即场退返钱,其实是好悲的经验."
第二次演出不成功,随即Eric和Patrick都先后移民加拿大读书,DLLM亦因此面临解体,只馀下阿达一人独自上路.
在DLLM之后,阿达曾在北角某商场搞过Band房.同时他亦对电子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再遇上黄嘉豪,二人便决定合作为音乐做一点事,从而也成为阿达在创作上一个蜕变时期.
"在他的协助下,我们添置了很多Synthesizers,并开始在他的地方里钻研电子音乐.那时由他对外,我对内,尝试找人回来试音.其实未有O.E.O.之前,曾经想过可否做这类音乐而又能生存到,但发觉是失败的,因本地音乐一定要有人唱歌."
结果在83年间,阿达透过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SimonHo(即现在午夜飞行主脑),再加上一位纯作为"花瓶"角色的女成员Jan,那便组成香港第一队纯以Keyboard-Oriented姿态出来的电子组合OrientalElectronicOrchesta"东方电子乐团",顾名思义玩的也是带有东方味的Electro-Pop作品.而O.E.O.的首次演出,就是为英国乐队ModernRomance(还记得他们的CherryPink&AppleBlissomWhite吗?)在大专会堂的音乐会作为开场表演.
"首次演出,观众反应可谓平平无奇,到底台下的鬼佬都不是来看我们,但第二次演出就更加尝到比人的经验:"那是一个在大专会堂举行的杂锦RockConcert,那次换了由黄嘉豪演歌.虽然那次我已经加入了一些RobertFripp式结他,但在RockConcert里玩电子音乐,当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黄嘉豪被人用东西他."难受吗?"难受是有,但又不是我们的错...很矛盾."然而电子组合的演出被视为"闷场",这个问题到了今天不是仍存在?
现在回看,当年的DLLM和OEO在地下音乐圈中总算略有名气,为何不打算自资出唱片或盒带呢?
"不懂怎样搞,更主要是无钱去做.那时印碟虽不算贵但不平,不过都负担不来.在那时都想过将OEO的音乐出版,但后来听返觉得好老套,加上仪器不足,录音又不好.反而DLLM在Band房录了一盒带,录出来的声还好.
"现在的乐队要出碟并没有以前那麽难,大家赚钱容易,即使自资也不难,况且接触那类音乐地方亦较多.从前只得几块地方,来来去去也是"音乐一周","摇摆双周",郭达年的"结他杂志"等,很缺乏.我们也有出钱做过点东西,但也只是失望而回.而现在至少传媒会很帮手."但你会珍惜昔日那种真正很"地下"的运作吗?"精神上是会,不过音乐本身的质素就不敢恭维,大家都在摸索的阶段."
没有了OEO,阿达除继续埋首在录音室里闭门做车之馀,仍再徵求歌手试音.期间,他又以个人名义在结他杂志出版的"香港"专集里发表了两首作品.辗转了一段日子,一切还是在跌跌碰碰之间,不服气之下又再次在"摇摆双周刊"里刊登广告寻找歌手,终于这次便让他遇上了一位最重要的拍档黄耀明.
"他试音时唱了一首CultureClub的作品,我觉得很不俗,于是大家开展了合作,我便全力投入去创作,如"爱的作弄"是最早写成的.那段日子曾上过大陆叁与候德健的制作,在大陆又作了一批歌,记得"继续追寻"是在佛山作的.那时以一部4track机录制了Demo,之后认识了俞,她为我们取下达明一派这个名字,并介绍我们入宝丽金,虽然在同期亦与LeslieChan倾过,不过最后也入了宝丽金."然后故事的发展是怎样,相信你我也知得很清楚,而那份成果,证明了他在多年的默默耕耘是没有白费,终于瓜熟蒂落.
回忆总是美丽的.在达明一派只有短短四年的历史里,令到刘以达这个昔日的地下音乐人逐渐深入民心,即使当年你的老爸老妈不懂刘以达是甚麽,但也肯定会记得"达明一派短发果个".不要忘记,那时达明红到连卢海鹏和廖伟雄在欢乐今宵里扮他们唱"石头记"呢!今天逢达明重组,回望当天,看着自己与一班好友和Beyond,浮世绘等都在差不多时间冒起,都彷佛是一段美妙的年青岁月:"绝对是好开心快乐,是有感觉地去玩.虽乐坛仍是那麽样,但那时是最值得回忆的时间.在商业角度上又有些成绩,又玩得开心,又可以自由发挥,其实那时给我们的自由度很大."
作为达明的追随者,我们都会为这个神话的出现,与在本地乐坛上带来那种无可比拟的大胆突破作风而感到光荣.那麽在阿达心目中,达明令他最荣耀和最感失落会是那些经历?
"最荣耀的,是在"石头记"出版之后我们第一次随宝丽金往加拿大做Show,因我们是以半Live形式演出,而当地的幕后工作人员听到香港有人玩一些这样的音乐觉得很惊喜,在我们演出后便走到后台和我交谈一番,那时乃感到我们真的做到点东西;而失落是达明一派的"我爱你"演唱会搞得不是太好,不理想.那是合作时沟通得不足够,令到整个演出都有点不协调."
今天再看回黄耀明这位旧拍档,有甚麽感觉呢?
"我觉得他是一个好人,肯帮人,也帮了我很多东西.以前的比较固执少多了,现在已改好了很多."
四年的光景,印象是既美丽又忽忽而逝,大家总是铭记着那些年头的一切.然而当年的幻灭,今天又重圆.使到访问时间为止他们仍未倾谈达明一派历史性十周年重组的事项,所知道就是回归的"达明"已经强化了,所知道这定是96年香港乐坛的动人盛事.今天,我们除了静心盼望他们在这个下半年度携手重组之际,原来彼此(达,明,乐迷)在内心也默默许下了承诺.
沙滚滚但彼此珍重过.
达明一派在90年宣布解散之后,情况令我想到英国乐队The Smiths的结局:多年来歌手Morrissey仍不断推出个人唱片;但结他手Johnny Marr彷佛踏上不归的迷失路,浮浮沉沉又数载.幸而刘以达比Johnny Marr幸运,至少有多次发表作品的机会.只是,一位处于半幕后的乐手同样令人担心.达明拆伙后,当然这亦是他作独立发展后首要面对的计划.但事与愿违,个人大碟的计划一拖再拖,最后变成无疾而终."个人大碟的整个概念已有齐Demo,但都没有出版,自资又太冒险.况且那堆歌太散,有些抽了出来用在第二个地方,现在仍有好多存货在这里."结果阿达在达明之后的首次重返乐坛是在92年来得瞬间即逝的组合刘以达与梦.
当时出来的刘以达与梦,就似是一个发育不健全的孩子.虽然"末世极乐"一碟都被公认为由构思到制作都是很出色的概念唱片,但也是公认为完全叫好不叫座的一次,那问题是甚麽?"其一在宣传上,其二则是阿Mon(梦)是一个新人,虽歌艺OK但不特别.加上我又点心急推出,因我觉得如果不出来的话又不知要几时才有机会.现在望返转头,其实有好多不满意的地方,包括音乐上."如果给你再做这张唱片,你会怎样处理?""现在我不会考虑找一个Parther合作,Parther最重要是沟通,而以前只是全由我拿主意..."
刘以达与梦的失败,阿达唯一出路就是专注在电影配乐方面.其实自达明年代开始,他已经开始接任写电影配乐的工作."恋爱季节","庙街皇后","打工狂想曲","灯草和尚","女黑侠黄莺","五虎将之决裂","明月照尖东","秋月","哥哥的情人","诱僧","湾仔之虎",到近期的"三个相爱的少年","富贵人间"和最新的"大内密探灵灵发",以至没有在香港公映过的"沙甸鱼杀人事件"和"云吞汤"等.当中除了"秋月","湾仔之虎"和投资庞大的"诱僧"曾出版成唱片之外,其他也只是茫茫如水的一般淌过.同时,在那几年间,由于阿达没有主流唱片公司的背景,因此给人的感觉就似是重返回另类/独立的圈子中.情悄悄地兜了一大个圈,仍没有完全投了下去.
"那时我在搞配乐之馀,亦不断做Demo寄去日本,因不甘心.一直落去都是抱着"煮到来就食"的心态.之后凭"诱僧"取后一个金马奖,一心以为可以升价十倍,但那套戏太艺术电影,加上电影市度不好,拍得好戏的公司虽找过我合作是倾不成居多,况且我少露面也有很大影响.
"最低潮,是在拿完金马奖之后,自己边搞制作公司边创作,那不是因不出名而不开心,而是自己那时好矛盾,究竟好不好真真正正走去做幕后,好似C.Y.Kong赚到盘满钵满,但结果还是好自然走返自已那条路."
没有放弃,没有妥协也许是由始至终对音乐的信念.早年的坚持,令到他日后尝到达明一派的成就;昨天的坚时,令他终于可以重新投入去发表这张处心积累的个人大碟"麻木".也许守得云开见月明是颇煽情的用语,但很多美事是从守候而得来.
不知在何时开始,人类和地球渐渐进入混乱惶恐状态.战乱,恐布活动,文明冲突,大自然生态危机,在宗教文明政治科技背后,从没确保人类获得安宁,破坏仍然继续.从前人类迷信满天神佛;今天相信电脑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麻木"是写照出古今人类与地球之间存在着之问题的概念唱片.麻木是对周遭病态的冷感.
在单立文,Funky,未吉觉,刘效松等乐手的力量下,"麻木"是一张很有生命力的唱片.今天阿达已抽离从前在电子乐音程序之限制,从而去到一个不受拘束的音乐空间,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乐器和元素都混然得更自由彻底,那些都是超越了他以往的一切.历年的筹备,便令他有更多时间作不断改良尝试,藉此达至"实验"的效果.因此,那便将歌德摇摆式鼓击配合二胡的"爱恩斯坦与普罗米修斯的梦",用中国敲击奏出打铁节奏的"变身",用大戏唱腔唱英文的Fancy Nightmares Of Bearer,就好比缔造着一首又一首叫人难以估计的音乐架构.
病态的探讨由"一额汗"开始.周耀的词写出对生态受破坏的恐慌,臭氧层破裂令到气温上升(世界已变得太热),祸害最终也返到人类身上(到我永不发育),阿达的主唱也像行尸走肉般,无厘头的字句宣扬了环保.而那二胡与阮的演奏跟火辣的摇滚曲式乃配合得极丝丝入扣.由阿达首次填词,黄秋生主唱的"变身"正视了人类的迷信,开首时也唱很像喃呒般,内容有励志的作用.歌曲原来的打铁节奏,现在由刘效松以大堂鼓,新疆手鼓等中国敲击演出,效果乃更有张力.而秋生填词,阿达主唱的"爱恩斯坦与普罗米修斯的梦"最摄人是爆风Slump鼓手Funky未吉觉的Bauhaus式鼓击节奏(其实碟内大部份鼓击都是由他负责),前面则是高低八度的二胡拉奏互相呼应,加上噪音结他与Robert Fripp式结他到处穿插,绝对紧凑.所说是人类追求文明的意义.更越界的作品是两年前已构思的FancyNightmaresOfBearer,由周影的大戏式女声到大戏音乐的"笃笃撑"敲击到阿达用大戏腔唱英文,都是将一堆不协调的东西放在一起.
说来,王菲已不是第一次唱阿达的作品,上次是"诱僧"里的"诱惑我",结果歌曲出了两个版本,而这次的"流星"亦如是.原来王菲为阿达录了这个版本的"流星"后很喜欢此曲,结果便在她的Di-Dar大碟里泡制多一个TripHop版.现在的"流星"是属于怡人清秀,更想不到在那像Harpsichrod的琴声与阮的演奏下,竟带来阵阵东洋味,再听着清新的木结他和弦,实在美得连月亮也会微笑,内容则说出希望奔向宇宙宁静处来逃避世界的纷争.而中岛花代主唱的"流泪的银河"是"流星"的日语版本,换来的是Folky的木结他与Hardcore的Fuzz结他伴奏,但依然清新可喜,而花代的招牌细路女声主唱肯定令你对她印象深刻.
同是令人醉生梦死,那是关淑怡主唱的"缱绻28800BPS",凄美的气氛下,梁翘柏(前浮世绘歌手)的词写了这个Cyber纪元人们用Internet谈恋爱的迷失感觉,那也许是取材自Kraftwerk在十五年前的ComputerLove吧!为配合歌曲的科幻味,作品也是全碟最电子的一曲,内里夹离着点点很Ambient的打椿声,Shirley含糊的主唱更具有着迷失意味,嘉强(Virus)的结他亦犹如纷乱思绪.唯那空间感营造得不够透彻.
胡蓓蔚是碟内唯一唱了两首作品的客席歌手,一首民族,一首摇摆,是"我的天"和"了了".前者原名"补青天",是取材自女娲的故事,Wyman的词写得很有诗意,那歌曲的山地歌气息亦叫人神往;后者则质疑人类想征服大自然的野心.而灰狼乐队歌手艾斯卡主唱的AijahanAiduniya(唉世界,唉人类)再次对大自然受人类破坏作出探讨,在流丽的三拍子节奏与新强喀什热瓦普的弹奏下,艾斯卡唱出了无比的奔放,好比回归大自然的开怀感觉.至于由自觉乐队歌手浩瀚主唱的"大圆满",是除AijahanAiduniya外另一在北京收录的一曲.由悲怆的二胡与渐进的TomTom鼓击而推至激情,是一首犹如PeterGabriel"Biko"的作品.歌者以出家人之角色说出以慈悲为世界赎罪(快用快用利刀割截我身/遍施给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在这和平的宣言与盼望背后,也特别向拉宾致敬.
唱片也随着"大圆满"后而完结,但世界又何时会和平,还是继续麻木.
或者,麻木就是单纯的表现.正如与刘以达的倾谈间,他常会说"只求开心快乐","谁与谁是值得交往的朋友".突然我发觉他是在追求单纯的生活.
"我理想的生活是最紧要开心,有一个可以互相帮到对方的好伴侣."
"环境要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够食够住."
"慢节奏的地方较适合我.或者我会移民去上海,哈哈!"
[原刊于"音乐殖民地"双周刊34期, Apr1996]
十六年,那彷是一段很漫长的岁月.请试想,如果你在十六年前投生世上的话,今天你可能已是快要面临会考的中五学生了.而在差不多十六年前,刘以达已经组成了地下乐队DLLM,开始他的音乐创作里程,但相信当时连他也没有想过,打后的日子都是一直贡献了给音乐.也许在你们心目中,刘以达的故事里最为人熟悉是带来了达明一派这个神话,又抑是他曾荣夺第三十届金马奖最佳电影配乐.但在前后左右的日子里,他仍是此志不渝地开拓与建立着他的音乐事业,只是大家都会遗忘了他在早年那些昙花一现的乐队,遗忘了刘以达与梦,遗忘了他一大堆电影配乐,而这个雪球不断地向前滚动着.今天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刘以达这三个字其实是一个不张扬的音乐传奇.在日渐沧桑的面孔背后,是拥有着很多很多成长的回忆.
在乐迷眼里,他是一位神秘而沉默的音乐人;在电影里,他不是客串扮演乐手使是一些冷面笑匠角色;而现实生活里,我们眼前的他友善,傻气,敏感而略带幽默的家伙.再要分析下去,大概会更认为刘以达是一个颇难捉摸的人.先后跟黄耀明及他个别做过访问,就很觉得二人在言谈间的感觉是绝对不同.可见,阿明往往是清而娓娓动听地道出他的经历与感受.反之在阿达的说话间,总是紊乱得来而又有几分沉默,那漫不经心的缓缓语气就令到本已促的录音室,空气更彷似停滞了般.在这点到即止的沉默背后,似乎很多东西也被埋藏在心底里,要我们去感受去捕捉,也许这是他对自己的保,也许是对周遭的麻木.亦也许言谈永达都不是阿达用来表现自己的最好方式.
这个懒洋洋的下午天,录音室内的黑猫"七叔"还是处于无精打采,昏昏睡的状态.而刚从北京拍摄完"大内密探灵灵发"回来的阿达亦仍在生病中.访问未开始,他已急不及待地播放了整张[麻木]内的作品给我聆听.然后我们谈了这堆新作,也一起追朔回刘以达这个人物的过去——
虽然论年纪,其实刘以达比黄耀明还要年轻八个月,但阿达的音乐故事,在达明一派诞生之前已经走了一段不长不短的路途.当他组成DLLM的时候,那还是中学生一名.
中学年代,阿达是典型的反叛青年:留长头发,醉心摇摆音乐,不喜欢读书,甚至更加转过多间中学,其中一次是因为不肯剪头发而被赶出校所致.他说:"由细开始给家人的印象是很自把自为,所以也不太理我,不过也曾反对我玩音乐."
在最初听歌的时候,阿达亦如很多贫苦学生一样,并没太多金钱去买唱片,而那时"音乐一周"SamJor每星期在港台都有一个节目.于是阿达便将他播的歌录了下来,也是由此而影响着他去听摇滚音乐:"好记得我第一次买的唱片就是Yes的Tomato(同黄耀明这麽相似)?听过之后发觉那些结他声好犀利,于是跟着便开始想学结他,开始想赚钱买唱片买乐器.由于自己在锺意音乐之馀亦很钟意绘画,在这方面好细个已有些天份,不时被贴堂,于是就去学画行货画,并没有问家人拿钱买乐器.那时叁加过TomLee的结他班,学了两堂就没有去学,其实已知道基本乐理,然后再睇书去学一些乐理.
"听过Yes之后,就影响我去弹结他,也喜欢了那种结他声,其他如Santana或Queen的亦好锺意.之后就追了去听KingCrimson,RobertFripp影响我好大,他的结他完全实验得好离奇,反传统得来又有板有眼.他和BrianEno都给了我很多启蒙.
而学习过结他之后,阿达便尝试登报自组乐队.而早年所组的乐队亦曾在一些"船河"里演出过,而玩的都是一些Santana和PinkFloyd的作品,当然台下的人也不理你玩甚麽,有歌便跳舞.直到80年的8月,DLLM才出现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当年的乐评人家豪有意撮合一队乐队,于是便在音乐杂志登广告徵求乐手.一天,便在一间Band房里进行试音.最后便将阿达,Patrick和Eric三人揍在一起.跟着,他们便自行开始进行练习与创作,而DLLM除了可解作Don\‘tLikeLoudMusic之外,也可以是一个四字中文粗口.
DLLM的音乐,是来得非常富有实验性,也因而被视为当时的"地下乐队".当然,这段时期的香港地下音乐圈,还是像于石器时代般而已.阿达忆述说:"那时Eric已开始有用鼓机来夹真鼓,而我和Patrick亦会调乱玩,有时他弹Bass,有时我弹Bass.我们时常在Band房夹歌,结果作了出来的歌已可以出一盒录音带,但都没有公诸于世,不过现在听番都觉得几好听."然后他似乎想在柜里翻出那盒录音带给我听,但动作做了一半又停止了.
而DLLM的第一场演出(也是唯一一演出)是82年于艺术中心以自资形举行,为他们作Supporting的,是一队后崩乐队CommuneRivals,而乐队的鼓手现在已成为某天皇的唱片监制."当时大家对这种实验呀,迷幻呀的音乐都很好奇,因而全场爆满.搞了一次之后,又再想搞第二次,一心想去明爱坚道,因那里地方大些.但可能首次演出人们觉得我们太实验,结果售票情况极冷淡,于是便在当日临时取消即场退返钱,其实是好悲的经验."
第二次演出不成功,随即Eric和Patrick都先后移民加拿大读书,DLLM亦因此面临解体,只馀下阿达一人独自上路.
在DLLM之后,阿达曾在北角某商场搞过Band房.同时他亦对电子音乐发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再遇上黄嘉豪,二人便决定合作为音乐做一点事,从而也成为阿达在创作上一个蜕变时期.
"在他的协助下,我们添置了很多Synthesizers,并开始在他的地方里钻研电子音乐.那时由他对外,我对内,尝试找人回来试音.其实未有O.E.O.之前,曾经想过可否做这类音乐而又能生存到,但发觉是失败的,因本地音乐一定要有人唱歌."
结果在83年间,阿达透过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SimonHo(即现在午夜飞行主脑),再加上一位纯作为"花瓶"角色的女成员Jan,那便组成香港第一队纯以Keyboard-Oriented姿态出来的电子组合OrientalElectronicOrchesta"东方电子乐团",顾名思义玩的也是带有东方味的Electro-Pop作品.而O.E.O.的首次演出,就是为英国乐队ModernRomance(还记得他们的CherryPink&AppleBlissomWhite吗?)在大专会堂的音乐会作为开场表演.
"首次演出,观众反应可谓平平无奇,到底台下的鬼佬都不是来看我们,但第二次演出就更加尝到比人的经验:"那是一个在大专会堂举行的杂锦RockConcert,那次换了由黄嘉豪演歌.虽然那次我已经加入了一些RobertFripp式结他,但在RockConcert里玩电子音乐,当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黄嘉豪被人用东西他."难受吗?"难受是有,但又不是我们的错...很矛盾."然而电子组合的演出被视为"闷场",这个问题到了今天不是仍存在?
现在回看,当年的DLLM和OEO在地下音乐圈中总算略有名气,为何不打算自资出唱片或盒带呢?
"不懂怎样搞,更主要是无钱去做.那时印碟虽不算贵但不平,不过都负担不来.在那时都想过将OEO的音乐出版,但后来听返觉得好老套,加上仪器不足,录音又不好.反而DLLM在Band房录了一盒带,录出来的声还好.
"现在的乐队要出碟并没有以前那麽难,大家赚钱容易,即使自资也不难,况且接触那类音乐地方亦较多.从前只得几块地方,来来去去也是"音乐一周","摇摆双周",郭达年的"结他杂志"等,很缺乏.我们也有出钱做过点东西,但也只是失望而回.而现在至少传媒会很帮手."但你会珍惜昔日那种真正很"地下"的运作吗?"精神上是会,不过音乐本身的质素就不敢恭维,大家都在摸索的阶段."
没有了OEO,阿达除继续埋首在录音室里闭门做车之馀,仍再徵求歌手试音.期间,他又以个人名义在结他杂志出版的"香港"专集里发表了两首作品.辗转了一段日子,一切还是在跌跌碰碰之间,不服气之下又再次在"摇摆双周刊"里刊登广告寻找歌手,终于这次便让他遇上了一位最重要的拍档黄耀明.
"他试音时唱了一首CultureClub的作品,我觉得很不俗,于是大家开展了合作,我便全力投入去创作,如"爱的作弄"是最早写成的.那段日子曾上过大陆叁与候德健的制作,在大陆又作了一批歌,记得"继续追寻"是在佛山作的.那时以一部4track机录制了Demo,之后认识了俞,她为我们取下达明一派这个名字,并介绍我们入宝丽金,虽然在同期亦与LeslieChan倾过,不过最后也入了宝丽金."然后故事的发展是怎样,相信你我也知得很清楚,而那份成果,证明了他在多年的默默耕耘是没有白费,终于瓜熟蒂落.
回忆总是美丽的.在达明一派只有短短四年的历史里,令到刘以达这个昔日的地下音乐人逐渐深入民心,即使当年你的老爸老妈不懂刘以达是甚麽,但也肯定会记得"达明一派短发果个".不要忘记,那时达明红到连卢海鹏和廖伟雄在欢乐今宵里扮他们唱"石头记"呢!今天逢达明重组,回望当天,看着自己与一班好友和Beyond,浮世绘等都在差不多时间冒起,都彷佛是一段美妙的年青岁月:"绝对是好开心快乐,是有感觉地去玩.虽乐坛仍是那麽样,但那时是最值得回忆的时间.在商业角度上又有些成绩,又玩得开心,又可以自由发挥,其实那时给我们的自由度很大."
作为达明的追随者,我们都会为这个神话的出现,与在本地乐坛上带来那种无可比拟的大胆突破作风而感到光荣.那麽在阿达心目中,达明令他最荣耀和最感失落会是那些经历?
"最荣耀的,是在"石头记"出版之后我们第一次随宝丽金往加拿大做Show,因我们是以半Live形式演出,而当地的幕后工作人员听到香港有人玩一些这样的音乐觉得很惊喜,在我们演出后便走到后台和我交谈一番,那时乃感到我们真的做到点东西;而失落是达明一派的"我爱你"演唱会搞得不是太好,不理想.那是合作时沟通得不足够,令到整个演出都有点不协调."
今天再看回黄耀明这位旧拍档,有甚麽感觉呢?
"我觉得他是一个好人,肯帮人,也帮了我很多东西.以前的比较固执少多了,现在已改好了很多."
四年的光景,印象是既美丽又忽忽而逝,大家总是铭记着那些年头的一切.然而当年的幻灭,今天又重圆.使到访问时间为止他们仍未倾谈达明一派历史性十周年重组的事项,所知道就是回归的"达明"已经强化了,所知道这定是96年香港乐坛的动人盛事.今天,我们除了静心盼望他们在这个下半年度携手重组之际,原来彼此(达,明,乐迷)在内心也默默许下了承诺.
沙滚滚但彼此珍重过.
达明一派在90年宣布解散之后,情况令我想到英国乐队The Smiths的结局:多年来歌手Morrissey仍不断推出个人唱片;但结他手Johnny Marr彷佛踏上不归的迷失路,浮浮沉沉又数载.幸而刘以达比Johnny Marr幸运,至少有多次发表作品的机会.只是,一位处于半幕后的乐手同样令人担心.达明拆伙后,当然这亦是他作独立发展后首要面对的计划.但事与愿违,个人大碟的计划一拖再拖,最后变成无疾而终."个人大碟的整个概念已有齐Demo,但都没有出版,自资又太冒险.况且那堆歌太散,有些抽了出来用在第二个地方,现在仍有好多存货在这里."结果阿达在达明之后的首次重返乐坛是在92年来得瞬间即逝的组合刘以达与梦.
当时出来的刘以达与梦,就似是一个发育不健全的孩子.虽然"末世极乐"一碟都被公认为由构思到制作都是很出色的概念唱片,但也是公认为完全叫好不叫座的一次,那问题是甚麽?"其一在宣传上,其二则是阿Mon(梦)是一个新人,虽歌艺OK但不特别.加上我又点心急推出,因我觉得如果不出来的话又不知要几时才有机会.现在望返转头,其实有好多不满意的地方,包括音乐上."如果给你再做这张唱片,你会怎样处理?""现在我不会考虑找一个Parther合作,Parther最重要是沟通,而以前只是全由我拿主意..."
刘以达与梦的失败,阿达唯一出路就是专注在电影配乐方面.其实自达明年代开始,他已经开始接任写电影配乐的工作."恋爱季节","庙街皇后","打工狂想曲","灯草和尚","女黑侠黄莺","五虎将之决裂","明月照尖东","秋月","哥哥的情人","诱僧","湾仔之虎",到近期的"三个相爱的少年","富贵人间"和最新的"大内密探灵灵发",以至没有在香港公映过的"沙甸鱼杀人事件"和"云吞汤"等.当中除了"秋月","湾仔之虎"和投资庞大的"诱僧"曾出版成唱片之外,其他也只是茫茫如水的一般淌过.同时,在那几年间,由于阿达没有主流唱片公司的背景,因此给人的感觉就似是重返回另类/独立的圈子中.情悄悄地兜了一大个圈,仍没有完全投了下去.
"那时我在搞配乐之馀,亦不断做Demo寄去日本,因不甘心.一直落去都是抱着"煮到来就食"的心态.之后凭"诱僧"取后一个金马奖,一心以为可以升价十倍,但那套戏太艺术电影,加上电影市度不好,拍得好戏的公司虽找过我合作是倾不成居多,况且我少露面也有很大影响.
"最低潮,是在拿完金马奖之后,自己边搞制作公司边创作,那不是因不出名而不开心,而是自己那时好矛盾,究竟好不好真真正正走去做幕后,好似C.Y.Kong赚到盘满钵满,但结果还是好自然走返自已那条路."
没有放弃,没有妥协也许是由始至终对音乐的信念.早年的坚持,令到他日后尝到达明一派的成就;昨天的坚时,令他终于可以重新投入去发表这张处心积累的个人大碟"麻木".也许守得云开见月明是颇煽情的用语,但很多美事是从守候而得来.
不知在何时开始,人类和地球渐渐进入混乱惶恐状态.战乱,恐布活动,文明冲突,大自然生态危机,在宗教文明政治科技背后,从没确保人类获得安宁,破坏仍然继续.从前人类迷信满天神佛;今天相信电脑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麻木"是写照出古今人类与地球之间存在着之问题的概念唱片.麻木是对周遭病态的冷感.
在单立文,Funky,未吉觉,刘效松等乐手的力量下,"麻木"是一张很有生命力的唱片.今天阿达已抽离从前在电子乐音程序之限制,从而去到一个不受拘束的音乐空间,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乐器和元素都混然得更自由彻底,那些都是超越了他以往的一切.历年的筹备,便令他有更多时间作不断改良尝试,藉此达至"实验"的效果.因此,那便将歌德摇摆式鼓击配合二胡的"爱恩斯坦与普罗米修斯的梦",用中国敲击奏出打铁节奏的"变身",用大戏唱腔唱英文的Fancy Nightmares Of Bearer,就好比缔造着一首又一首叫人难以估计的音乐架构.
病态的探讨由"一额汗"开始.周耀的词写出对生态受破坏的恐慌,臭氧层破裂令到气温上升(世界已变得太热),祸害最终也返到人类身上(到我永不发育),阿达的主唱也像行尸走肉般,无厘头的字句宣扬了环保.而那二胡与阮的演奏跟火辣的摇滚曲式乃配合得极丝丝入扣.由阿达首次填词,黄秋生主唱的"变身"正视了人类的迷信,开首时也唱很像喃呒般,内容有励志的作用.歌曲原来的打铁节奏,现在由刘效松以大堂鼓,新疆手鼓等中国敲击演出,效果乃更有张力.而秋生填词,阿达主唱的"爱恩斯坦与普罗米修斯的梦"最摄人是爆风Slump鼓手Funky未吉觉的Bauhaus式鼓击节奏(其实碟内大部份鼓击都是由他负责),前面则是高低八度的二胡拉奏互相呼应,加上噪音结他与Robert Fripp式结他到处穿插,绝对紧凑.所说是人类追求文明的意义.更越界的作品是两年前已构思的FancyNightmaresOfBearer,由周影的大戏式女声到大戏音乐的"笃笃撑"敲击到阿达用大戏腔唱英文,都是将一堆不协调的东西放在一起.
说来,王菲已不是第一次唱阿达的作品,上次是"诱僧"里的"诱惑我",结果歌曲出了两个版本,而这次的"流星"亦如是.原来王菲为阿达录了这个版本的"流星"后很喜欢此曲,结果便在她的Di-Dar大碟里泡制多一个TripHop版.现在的"流星"是属于怡人清秀,更想不到在那像Harpsichrod的琴声与阮的演奏下,竟带来阵阵东洋味,再听着清新的木结他和弦,实在美得连月亮也会微笑,内容则说出希望奔向宇宙宁静处来逃避世界的纷争.而中岛花代主唱的"流泪的银河"是"流星"的日语版本,换来的是Folky的木结他与Hardcore的Fuzz结他伴奏,但依然清新可喜,而花代的招牌细路女声主唱肯定令你对她印象深刻.
同是令人醉生梦死,那是关淑怡主唱的"缱绻28800BPS",凄美的气氛下,梁翘柏(前浮世绘歌手)的词写了这个Cyber纪元人们用Internet谈恋爱的迷失感觉,那也许是取材自Kraftwerk在十五年前的ComputerLove吧!为配合歌曲的科幻味,作品也是全碟最电子的一曲,内里夹离着点点很Ambient的打椿声,Shirley含糊的主唱更具有着迷失意味,嘉强(Virus)的结他亦犹如纷乱思绪.唯那空间感营造得不够透彻.
胡蓓蔚是碟内唯一唱了两首作品的客席歌手,一首民族,一首摇摆,是"我的天"和"了了".前者原名"补青天",是取材自女娲的故事,Wyman的词写得很有诗意,那歌曲的山地歌气息亦叫人神往;后者则质疑人类想征服大自然的野心.而灰狼乐队歌手艾斯卡主唱的AijahanAiduniya(唉世界,唉人类)再次对大自然受人类破坏作出探讨,在流丽的三拍子节奏与新强喀什热瓦普的弹奏下,艾斯卡唱出了无比的奔放,好比回归大自然的开怀感觉.至于由自觉乐队歌手浩瀚主唱的"大圆满",是除AijahanAiduniya外另一在北京收录的一曲.由悲怆的二胡与渐进的TomTom鼓击而推至激情,是一首犹如PeterGabriel"Biko"的作品.歌者以出家人之角色说出以慈悲为世界赎罪(快用快用利刀割截我身/遍施给世界热爱和平的人),在这和平的宣言与盼望背后,也特别向拉宾致敬.
唱片也随着"大圆满"后而完结,但世界又何时会和平,还是继续麻木.
或者,麻木就是单纯的表现.正如与刘以达的倾谈间,他常会说"只求开心快乐","谁与谁是值得交往的朋友".突然我发觉他是在追求单纯的生活.
"我理想的生活是最紧要开心,有一个可以互相帮到对方的好伴侣."
"环境要是一个自由的社会,够食够住."
"慢节奏的地方较适合我.或者我会移民去上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