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之路|走马观花 之 太原巡山记

早上七点起床,前往约定地点,阿蒙穿着出镜率极高的绿公鸡衣服准时出现了。简单寒暄,吃了早饭,上晋阳湖随便溜达了一圈,然后便到了晋祠。由于这一次我不是专为山西古建筑而来,所以便提议去晋祠附近的山头上转转,看看山西特有植物——丽豆。阿蒙同学正有此意,于是我们一拍即合,拦下一辆面包车,很哈皮地向着天龙山的方向出发了。

晋祠所在的这一片区域在汾河以西,傍山依水,为太原龙脉所在。太原城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西面东面北面全是山丘,天龙山就坐落在西山山区。天龙山属于吕梁山脉分支,海拔1700米,双峰对峙,因南坡建有天龙山石窟而得名。由于天龙山植被扰动较大,所以这一次不上天龙山,而中途找岔路拐向天龙山以北,植被相对更丰茂一点的龙山。 沿着盘山公路往山上开,在分岔路口下车,慢慢地边走边看,七月间的太原西山,植被物候情况和济南南部山区大同小异,漫山遍野都是荆条灌丛,开得那叫一个没皮没脸。其他比较常见的就数白色的鹅绒藤和黄色的黄花败酱了,沿着山路往前走,黄刺玫和紫丁香都已经结了果,显得山间一片的青翠。这边的山已经可以算作荒山了,沙石裸露,生长期间的植物也是一些饱经破坏后留下的次生物种,但是相比较附近被开采得满目疮痍的煤山,天龙山和龙山一带已经算是少有的物种天堂了。










跟着植物达人阿蒙同学边走边拍,接连见到了北柴胡、石竹、杠柳、矮韭、芹叶铁线莲等等华北物种,拐过几道弯,阿蒙指着一丛不太起眼的豆科灌丛说:这就是丽豆了。丽豆是山西特有物种,仅零星分布在吕梁山东麓的几个山头,花开黄色,这个时候基本上已经都谢了,结出了满树的豆荚。 天公不作美,自从六七月份起,太原的天空就一直是雾蒙蒙的,完全见不到白马晋行日志中拍到的蓝天白云。行至龙山石窟,拍到了北马兜铃,然后我们就原路往回撤,坐车回到接近山脚的地方,终于见到了念叨已久的丝叶唐松草。这种唐松草仅分布在北方数省,6-7月开花,也算是稀罕东西了。




由于开发得比较早,定居的人口比较多,山西全境的植被破坏得都十分剧烈。从太古代到新生代的第三纪,大约距今40亿年至240万年之间,山西这块古大陆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动植物变迁一直十分频繁,元古代海中藻类植物出现,古生代蕨类植物昌盛,中后期以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也相继昌盛,而山西在这漫长的几十亿年之中,一直生长着潮湿繁茂的大森林,这为山西全省的丰富煤炭资源奠定了基础。随着地质的变迁,山西境内便出现了三大造煤期: 第一次全球性造煤期(约距今3亿~2.4亿年间的早古生代):山西全省的森林形成了著名的古代煤层(石炭纪太原群煤层、二叠纪山西组煤层) 第二次造煤时期(约距今2亿~1亿年的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晋北大森林形成的大同煤层 第三次造煤时期(约距今6000万~500万的第三纪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山西晋南的垣曲、中部忻州地区的繁峙和晋北的怀仁、天镇等县形成煤层。 即使在几千年前,山西全境的植被分布也不像今天这样的贫瘠,据史书记载的情况当时植被分布跟如今的秦岭北坡十分类似,随着历史上长期的农业生产、草药盗挖和近代的工业开采,各种无节制的乱砍乱伐竭泽而渔,导致山西变成了如今这般缺水贫瘠,半死不活的模样,实在是一场生态的悲剧。 是夜,跟着阿蒙逛太原老城,由崇善寺开始,途径关帝庙、山西银行、唱经楼、城隍庙,进了天主大教堂,听了一会儿弥撒,最后走到了拱极门。作为一个金牌地陪,阿蒙关于太原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文的典故自然是信手拈来毫无鸭梨。夜里9点,我们回到晋阳路,结束了一天满满的行程。

网上预订的火车票是下午4点半的,在离开太原的这一天,我跟阿蒙再次出行,这一次的目的地是天龙山东边的蒙山,眼看着特大暴雨即将降临,我们却还往山上跑,此举实属霸气侧漏。坐车来到山脚下,阴霾的雨天,单调的物种,着实让人兴致低落,还好有阿蒙故事机一路相随,听着阿蒙的blablablabla,从历代石窟到各地造像,行云流水地讲来,实在让人大开眼界。 沿着一个缓坡向上,见到新修缮的蒙山大佛的时候,突然就来了精神,过度兴奋以及连日疲劳导致的结果是——相机丢了,幸亏佛祖有灵,又找回来了,虚惊一场,阿弥陀佛,这玩意可是命根子啊!看完大佛,跟着阿蒙不走寻常路,向着大佛背面开始穿越。寻宝有风险,行动需谨慎,走着走着就没有路了,又是披荆斩麻,翻山越岭,陷入上次跟着马二四处乱窜的类似境地。


好不容易走出黄刺玫和小叶鼠李交织的灌丛,走上了大佛背面,顺手拍下几种北方植物。天上又开始下起了雨。我们向着山下走去,阿蒙眼尖看见一种黄色的花,惊呼:“刘寄奴!”由此一来这次北方之行,名字最有意思的两种草药——徐长卿和刘寄奴都已经见到了,不禁十分哈皮,跟着阿蒙不停掀动快门。











下了山后我们直奔火车站而去,半路上品尝了正宗的羊汤。带着感激的心情挥别阿蒙,入站的时候风云变幻,眼看暴雨将至。火车驶出太原站不久,便听到新闻播报,超大的暴雨席卷而来,华北地区已经是水淹七军了。
-
Ciel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29 22:13:10
-
不在不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5 19:35:47
-
Jacky Ch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9 18:30:19
-
模糊的字眼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06 10:29:03
-
D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26 02:03:59
-
Mé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06 12:30:45
-
浪花虫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7 11:30:23
-
嘿嘿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6 10:52:52
-
梁山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6 03:24:11
-
黑色筹码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5 23:31:2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5 22:39:57
-
青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4 10:44:05
-
诺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3:51:04
-
st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0:40:31
-
地图王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0:34:14
-
王这么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0:29:27
-
小岛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0:26:25
-
林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9:44:52
-
Cathy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9:40:50
-
迷雾之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9: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