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书
每次到快要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就有强烈的看书欲望。背着我想看的书和日语去图书馆,常投入的一看就是一个上午,只能把日语书放在旁边,但我的考试周,还是华丽丽滴挡不住滴来了。
先说《少有人走的路》,是在豆瓣上看见推荐的,抱着试试的态度从当当上订了,相当不错的心理学入门,关于自律,关于爱,关于成长的宗教。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有一些常见的问题是怎么发生的,有一个比较简明的答案。我觉得这种书应该买来看,因为每次看的感受会不一样。
然后是《我的抑郁症》,是王安忆翻译的,直接从当当订,之前也没有看过。书到手后有一点失望,不是我想象中信息量很大的书,全部都是用画图的方式,来自她的述抑郁症。这书让我知道了,严重的抑郁症是可以遗传的,化学性的。
还有《爱的艺术》,也是值得多看几遍的书,这不是一本爱情操作手册,反倒是泼“爱”一盆冷水,和《少有人走的路一样》,批驳很多我们以为是爱模式的关系,其实不过是打着爱的名号,掩盖自己的空虚及焦虑,那些关系里体现出来的权利欲,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豆瓣才女贾不许写了个这书的书评,前几天还在广场上挂着。
然后是《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是图书馆借的,是对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语言很直白,很简练,很容易看懂所以可以看得很快。书中只写了问题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分析,并没有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办法,没有什么问题的人,看一看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错的。
《关系千万重》,这书和心理学没关系,是黄仁宇的。书是收集了十多篇他在各刊物发表的文字,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联系,读起来很流畅,有阅读美感。最打动我的是最后一篇写日本的,黄仁宇先生因为身份经历的特殊,写的日本让人有很多思考的地方。
还有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是豆瓣再三给我推荐的,就订下来看看。我觉得内容不错,以小说的形式,分节也比较清晰,应该是对心理自我调节很实用的书。书里提到的网站和推荐的书,我也订了下来,可以做参考。缺点就是,它的包装让我很不喜欢,书一定要什么名人来推荐么?而且还推荐得我几乎不想看下去。
最后一本是《爱的觉醒》, 克里希那穆提。坦白说,我没有全部看懂,书的信息量太大,不是一时一刻可以理解的,某个部分有些启发,慢慢看吧。
先说《少有人走的路》,是在豆瓣上看见推荐的,抱着试试的态度从当当上订了,相当不错的心理学入门,关于自律,关于爱,关于成长的宗教。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怎么样的,有一些常见的问题是怎么发生的,有一个比较简明的答案。我觉得这种书应该买来看,因为每次看的感受会不一样。
然后是《我的抑郁症》,是王安忆翻译的,直接从当当订,之前也没有看过。书到手后有一点失望,不是我想象中信息量很大的书,全部都是用画图的方式,来自她的述抑郁症。这书让我知道了,严重的抑郁症是可以遗传的,化学性的。
还有《爱的艺术》,也是值得多看几遍的书,这不是一本爱情操作手册,反倒是泼“爱”一盆冷水,和《少有人走的路一样》,批驳很多我们以为是爱模式的关系,其实不过是打着爱的名号,掩盖自己的空虚及焦虑,那些关系里体现出来的权利欲,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豆瓣才女贾不许写了个这书的书评,前几天还在广场上挂着。
然后是《直面内心的恐惧》,这是图书馆借的,是对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语言很直白,很简练,很容易看懂所以可以看得很快。书中只写了问题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分析,并没有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办法,没有什么问题的人,看一看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错的。
《关系千万重》,这书和心理学没关系,是黄仁宇的。书是收集了十多篇他在各刊物发表的文字,并没有一个整体的联系,读起来很流畅,有阅读美感。最打动我的是最后一篇写日本的,黄仁宇先生因为身份经历的特殊,写的日本让人有很多思考的地方。
还有一本《遇见未知的自己》。是豆瓣再三给我推荐的,就订下来看看。我觉得内容不错,以小说的形式,分节也比较清晰,应该是对心理自我调节很实用的书。书里提到的网站和推荐的书,我也订了下来,可以做参考。缺点就是,它的包装让我很不喜欢,书一定要什么名人来推荐么?而且还推荐得我几乎不想看下去。
最后一本是《爱的觉醒》, 克里希那穆提。坦白说,我没有全部看懂,书的信息量太大,不是一时一刻可以理解的,某个部分有些启发,慢慢看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