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之学音乐
晚上重新捧起“傅雷家书”,看到傅雷在为傅聪翻译的一篇莫扎特的文章不尽有感。莫扎特的作品是几乎是欢快的。然而,稍微熟知莫扎特的人都知晓,他的一生是何其的苦难。可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悲惨遭遇,生活的痛苦带入创作的作品中。后代的人从他的作品中只叫人感到快乐。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生活的种种苦难,他的作品只表现他长时期的耐性和天使般的温柔。他的艺术保持着笑容可掬和清明平静的面貌,决不让人生的考验印上一个烙印,决不让眼泪把他沾湿。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做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应当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多么高尚的艺术态度。
大学时学单簧管,我的恩师汤教授对莫扎特尤为的喜欢,及其原因可能是莫扎特本人喜爱单簧管这一乐器。他的很多作品中加入单簧管的角色。尤其是莫扎特在其人生的最后一段间创作的“单簧管A大调协奏曲”,汤教师很是喜欢第二乐章,当然,第二乐章是我当前可望而不可及之作(现在也是一样,我目前以当初没什么进步)。汤教授为我演奏过第二乐章的前面部分,在夜里听着特别的舒服,心为之而动。可惜没有完整为我演奏过,只因我那时没能领略其中的美妙,像是对牛吹管。
学音乐,对于业余来说其实很难。艺术的东西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熏陶。业余的人学乐器,往往是一个人在家“独奏”。很少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交流学习,因为没有这条件。一个人练习,只能是技巧上的加深。没人教授,便没有对音乐的理解。而一个音乐家必备的不仅仅是技术,需要对作品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和情感。所以,如果你每天一个人在家独自练习,再努力,也很难有所成就。不过,成为技巧家到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你够刻苦。还有别的方法能让一个人学音乐得到很大提高呢?我认为,还是要多听,多听一些名曲,然后看看音乐家对它的解说,加深对名曲的理解,也可以算是交流的另一种方式。还好,网络的发展让我们能过通过互联网听到你想听的音乐。如果在傅聪那个年代的关在家里学音乐,无疑只能听到自己的音乐,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弹的不知所谓。我缺少的不仅仅是技巧,还有在“听”上加大精力的投入。我们业余求的不是能成为音乐大师,而是成为能听懂音乐,然后试图表现这些听懂了的音乐。
大学时学单簧管,我的恩师汤教授对莫扎特尤为的喜欢,及其原因可能是莫扎特本人喜爱单簧管这一乐器。他的很多作品中加入单簧管的角色。尤其是莫扎特在其人生的最后一段间创作的“单簧管A大调协奏曲”,汤教师很是喜欢第二乐章,当然,第二乐章是我当前可望而不可及之作(现在也是一样,我目前以当初没什么进步)。汤教授为我演奏过第二乐章的前面部分,在夜里听着特别的舒服,心为之而动。可惜没有完整为我演奏过,只因我那时没能领略其中的美妙,像是对牛吹管。
学音乐,对于业余来说其实很难。艺术的东西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熏陶。业余的人学乐器,往往是一个人在家“独奏”。很少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同交流学习,因为没有这条件。一个人练习,只能是技巧上的加深。没人教授,便没有对音乐的理解。而一个音乐家必备的不仅仅是技术,需要对作品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和情感。所以,如果你每天一个人在家独自练习,再努力,也很难有所成就。不过,成为技巧家到不是很大的问题,只要你够刻苦。还有别的方法能让一个人学音乐得到很大提高呢?我认为,还是要多听,多听一些名曲,然后看看音乐家对它的解说,加深对名曲的理解,也可以算是交流的另一种方式。还好,网络的发展让我们能过通过互联网听到你想听的音乐。如果在傅聪那个年代的关在家里学音乐,无疑只能听到自己的音乐,慢慢的会发现自己弹的不知所谓。我缺少的不仅仅是技巧,还有在“听”上加大精力的投入。我们业余求的不是能成为音乐大师,而是成为能听懂音乐,然后试图表现这些听懂了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