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我爱你,但只是我一个人的事
对侦探小说上瘾还是今年的事。看完了福尔摩斯、亚森•罗宾、布朗神父、阿加莎•克里斯蒂以及国内作者的一些推理作品之后,侦探的小火苗愈烧愈烈,只好把魔爪伸向了日系推理,就在这个时候接触到了东野圭吾的小说。
东野圭吾以《放学后》出道,最负盛名的是《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我先看完的是《嫌疑人X的献身》。用一个词形容这本书:回肠荡气。
一个挣扎求生的女人靖子,因为不堪前夫的骚扰而失手杀死前夫。在不知所措的时候,隔壁的数学天才石神出手相助。这位天才布下了一个精巧的局,让警方的调查始终不能接近真相。警方的调查虽然咄咄逼人,真相却始终在石神巧妙的安排下云山雾罩。作者的叙述游刃有余,故事的发展仿佛在读者的意料之中,实际上又在意料之外。没有故作紧张的夸张表述,没有脱离现实的惊人之笔,主人公各自沿着命运轨道慢慢靠近最后的结局。作者设置三条主线,分别是靖子母女、石神和警方(汤川),以极其强大的叙事技巧,牢牢掌握着这三条主线,使它们各自行进,忽而相互纠缠,忽而各自背离,却又有条不紊,在跌宕起伏中描画出主人公的命运轨迹。当读者还在试着在纷繁的线索中找出事情的真相时,答案却被作者猝然揭晓。
后来又欲罢不能地看完了《白夜行》。一个男孩桐原亮司无意中发现有恋童癖的父亲在废弃的大楼里强奸一个女孩,这件事摧毁了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他亲手杀死了父亲。他带着伤痕累累的心走出那幢大楼,从此生命暗无天日。他将女孩救出之后,他们的命运就此仿佛再无交集。亮司救出的女孩西本雪穗的母亲自杀,而雪穗因为憎恨母亲将她卖给恋童癖者而眼睁睁看着她死去。雪穗后来被一位颇有教养的阿姨收养,从此过上了大家闺秀的生活,亮司却始终如同一个影子,生活在无望的黑暗里。雪穗逐渐长大,美貌、聪明而端庄,人见人爱,似乎摆脱了之前惨淡的命运。但是没有人知道,在她一帆风顺的背后,是亮司的舍命付出。她在初中的时候,有人散布消息说雪穗的来历不明,亲生母亲死得不明不白,亮司给那位同学拍下裸照,只为了让雪穗“适时发现”“及时安慰”,封住那位同学的嘴;雪穗上大学的时候,她喜欢的人却喜欢上她最好的朋友,亮司又故技重施,拍下那个女孩的裸照,让她自感羞耻,不得不退出和雪穗的爱情争夺战。亮司在父亲死后,就离开家庭,在社会上艰难求生。他做各种各样的违法生意,几乎是拿自己的整个性命在博,最终的目的只为了多留一点积蓄给雪穗。当雪穗和她出身名门的丈夫离婚之后,亮司拿出所有的财产,帮助雪穗投资做生意。
《白夜行》书中的诡计并不复杂,并不像《嫌疑人》那样环环紧扣,经常读侦探小说的人可能刚读完开头就知道后面是怎么回事了。但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笔下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时代的翩跹变迁和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透析。从游戏磁卡刚刚兴起到计算机普及世界,作者用科学技术的更替让书中的时代随着叙述慢慢流动。这本书让我想起了王安忆的《长恨歌》,两者对于时间的处理有着相似之处。虽然《长恨歌》的叙事手法较东野圭吾更佳,但是作为一个侦探小说来说,《白夜行》这样的尝试已是成功,字里行间平添了一种沧海桑田的味道。
毫不客气地说,《白夜行》简直是一本“犯罪大全”。所有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犯罪。撕裂温情脉脉的面纱,背后是早已腐烂变质的伤口。每一个人都孤独无助,用一个犯罪掩饰另一个犯罪,用一段又一段阴暗无望的爱情填满自己空虚孤独的内心。在社会的背面,有人多么渴望光明,却终生不能见到阳光。安宁、平静、祥和、爱……甚至怜悯,都不属于他们。
可能对于广大的中国读者来说,对《白夜行》熟悉的人比较多,因为《白夜行》曾经被拍成了电视剧。但是电视剧显然对原著做了一些改编。一个黑暗的故事,如果有爱情的外衣,也会多少会有些温情脉脉。但是东野圭吾恐怕没有那么光明。就我看过的东野的几本小说而言,鲜有光明的故事,如有温情,也不过是诡计的幌子;或有爱情,不过是绝望的单恋。拿《嫌疑人》和《白夜行》两本书来说,主人公都是彻彻底底的单恋。《嫌疑人》中,石神不计后果,不计代价地付出,而《白夜行》中,亮司的付出则更是令人动容。他们就像是爱人背后的影子,甚至连影子也不如——影子还能够日日跟在她的身后,而他们为了保护爱人避开嫌疑,却要千方百计躲开她。他们甚至连嫉妒的权力也不留给自己。他们太有自知之明,这种自知简直令人心痛。
或许男人真正爱上一个女人,要比女人更加深刻。石神步步为营,把一切情况包括自己的生命都计算在内,准备随时放弃。而亮司则始终亦步亦趋地跟着雪穗,保护她不受一点委屈。石神何尝得到过靖子的一丝青睐?亮司在漫长的30年的时光里,除了雪穗给他绣的一个荷包之外,又有何所得?而令人感叹的是,他们似乎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应当得到什么。如同石神,本来可以拿知道靖子的犯罪这件事来威胁她和自己在一起,最少也得到她的一点感激,或者借机和她多做接触,他却从来没有。甚至在最后,对警方自首,说自己是一个变态杀人犯,以此洗脱靖子的嫌疑,这件事他也没有告诉她一个字,甚至连她的感激和纪念也不求。如同亮司,为雪穗做各种各样的牺牲,恐怕早已经成了习惯。最终他为了不牵累雪穗,纵身跃下楼梯殒命,至死没有看雪穗一眼,没有和她说一句话。而雪穗却面无表情,说这个人我不认识。
茨威格也写过一个无所求的女人,一生中不断地寻找和接近一个男人,每一次都毫无保留地付出,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抛弃。对于那个男人来说,甚至不记得女子的姓名,只将她视为一个陌生人。人们都为这个女子感到唏嘘动容。但她也有所求,她要这个男人的爱,而且至少在那么几个瞬间得到过。她可以说爱,她最终还写了一封信给了那个男人,让那个男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石神和亮司呢?他们甚至连爱都不说。心爱的女子近在咫尺,他们却眼睁睁看着她投入别人的怀抱。或许《白夜行》的读者会说,雪穗也爱着亮司。或许吧。但诸如“只希望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句话,原著里并没有,只是电视剧的一厢情愿。其实对于石神和亮司来说,生命总是黑夜,而爱人就是黑暗中的太阳。不论太阳挂在哪里,他们都可以得到光芒。即使这光芒黯淡和微弱,却是他们活下去的理由。他们为了这点黯淡的光芒燃烧自己,只为了让太阳的光芒更加明亮。他们在命运的荒野上艰难挣扎,他们爱的人是荒芜的灵魂里唯一的一点生机。他用尽所有的力气保护她,她如有所求,他就倾尽所有。在她的面前,就是付出都是一种奢侈的幸福。如果说《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我爱你,但与你无关”,那这两个男人就是“我爱你,但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或许,对于东野圭吾来说,给得起这样的爱情的男人,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PS:对于东野圭吾作品的评价,有一条说他叙述“简练凶狠”,我很喜欢“凶狠”这个表述。对于文字来讲,愈简洁、愈准确,愈能击中要害,尤其侦探小说更是如此。文字应当如同利刃,与人近身相搏能够一招致命,拖沓冗长、空洞无物绝不可取。东野圭吾的文字,除了锋利,还有一种冷静的残酷,配得上“凶狠”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