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随感
1. “又扒拉铜板,又扒拉灵魂”:挣钱和补脑两者缺一不可。扒拉铜板,需要的是足够的学识,毅力和能力。丁毕业于名校,学贯中西,经济宗教文化无所不知,博学的他眼光自然比常人高出一筹,故此对挣钱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套;小丹和亚文毕业于警官大学,拥有法律和商业知识,两人聪明且勤奋,因此有足够的能力拉铜板:丁预言小丹放弃现有工作后15年可以挣1000万,亚文在必要的时候出低价成为了格律诗公司拿一半股权的大股东;欧阳雪务实勤奋,从卖馄饨做到开大酒店。相反,刘冰只贪心却无真材实料,世杰忠厚却自认无学识,最后一样烙下了不如意的后果。同样,我们还需要扒拉灵魂。丁,亚文和欧阳雪虽然不计较挣钱,却不贪于钱财,拥有高节的气度和广阔的胸襟。丁拥有极高精神追求,热衷探讨文化宗教音乐,不在乎地位,而亚文和欧阳雪重友谊重义气,对大哥丁和小丹的真情随处可见,可见其灵魂高洁!而刘冰和雨峰,前者无能力后者会扒拉铜钱,两者却共同因为不会扒拉灵魂,想不通而走向了死亡的深源。
2.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丁认为,道就是万物所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万能救世主,因此,从一个国家的文化文化属性来看,强势文化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而依赖必然造就弱者。这里有两个例子,前者是弱势文化对集体的影响,后者是弱势文化对个人的影响:A.王庙村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他们都很虔诚地到基督教堂听布道,却不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存状态。丁的杀富济贫虽有弊端,却让王庙村的村民通过自己的手改变命运,让王庙村与市场上的强势集团平等地竞争,让村民找到优势,自己解救自己。B.产生弱势文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受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却缺少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精神来分析事情本身。刘冯叶在公司被诉讼后第二天就急忙退股,是因为他们对公司赢得诉讼不抱希望,而造成他们这样想的是传统的事实大于雄辩以及青天大老爷的观念。他们认为王庙村的掠夺资源式生产是不正当竞争,必然遭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们不知道,客观上的不正当竞争不等于法律上的不正当竞争,法律上所讲求的公正并不一定是社会价值观所认同的。他们过于相信依赖法律,忽略了市场客观规律:在竞争中,价格才是法宝,这正是弱势文化的表现。在剧中,丁是强势文化的推崇者,他认为人们做事应该遵循天道——事物的客观规律,应该抛开依附于其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因为道德,政治和价值等意识形态是会根据地域和时间而改变,而道,即规律,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受到儒家,皇权的影响,注重政教合一,注重“仁义道德”,“君臣父子”,做事更加遵循其是否符合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是否符合当权者的利益。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个人行为应该遵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不是我们所说的道——客观规律。不同于中国,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更加讲求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他们所追求的真理:公正,自由,民主以及法制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世价值。例如,美国建国时期的立法者大多数是清教徒,他们正是无法忍受其它教派而来到新大陆,他们为了信仰几乎舍弃生命,然而在立宪法时却将信仰让步于公正和法制:麦迪逊在立《权利法案》时规定“政教分离”,国会不得确立国教。美国在建国时期已经遵循了我们所说的道:宗教不会阻拦自由,法制。如今的中国,改革开放迎来曙光,技术进步了,制度改良了,但几千年弱势文化的根扎得太深,怎么能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正如丁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而丁的“杀富济贫”正是其对于文化属性思考的一次实验,其必然会招到社会上对于道德的谴责。《天道》借丁向国人呼喊“强势文化”,应该遵循客观真理,依靠个人奋斗!
2.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丁认为,道就是万物所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万能救世主,因此,从一个国家的文化文化属性来看,强势文化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而依赖必然造就弱者。这里有两个例子,前者是弱势文化对集体的影响,后者是弱势文化对个人的影响:A.王庙村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他们都很虔诚地到基督教堂听布道,却不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存状态。丁的杀富济贫虽有弊端,却让王庙村的村民通过自己的手改变命运,让王庙村与市场上的强势集团平等地竞争,让村民找到优势,自己解救自己。B.产生弱势文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受传统价值观的束缚,却缺少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精神来分析事情本身。刘冯叶在公司被诉讼后第二天就急忙退股,是因为他们对公司赢得诉讼不抱希望,而造成他们这样想的是传统的事实大于雄辩以及青天大老爷的观念。他们认为王庙村的掠夺资源式生产是不正当竞争,必然遭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他们不知道,客观上的不正当竞争不等于法律上的不正当竞争,法律上所讲求的公正并不一定是社会价值观所认同的。他们过于相信依赖法律,忽略了市场客观规律:在竞争中,价格才是法宝,这正是弱势文化的表现。在剧中,丁是强势文化的推崇者,他认为人们做事应该遵循天道——事物的客观规律,应该抛开依附于其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因为道德,政治和价值等意识形态是会根据地域和时间而改变,而道,即规律,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受到儒家,皇权的影响,注重政教合一,注重“仁义道德”,“君臣父子”,做事更加遵循其是否符合当时社会流行的价值观,是否符合当权者的利益。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个人行为应该遵循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而不是我们所说的道——客观规律。不同于中国,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更加讲求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他们所追求的真理:公正,自由,民主以及法制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普世价值。例如,美国建国时期的立法者大多数是清教徒,他们正是无法忍受其它教派而来到新大陆,他们为了信仰几乎舍弃生命,然而在立宪法时却将信仰让步于公正和法制:麦迪逊在立《权利法案》时规定“政教分离”,国会不得确立国教。美国在建国时期已经遵循了我们所说的道:宗教不会阻拦自由,法制。如今的中国,改革开放迎来曙光,技术进步了,制度改良了,但几千年弱势文化的根扎得太深,怎么能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正如丁说:“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而丁的“杀富济贫”正是其对于文化属性思考的一次实验,其必然会招到社会上对于道德的谴责。《天道》借丁向国人呼喊“强势文化”,应该遵循客观真理,依靠个人奋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