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二)《威尼斯日记》
齐邦媛的《巨流河》刚刚进行到第二章的时候,从竖排繁体丛中涌出了一股清泉,这就是我看《威尼斯日记》的感受。大学时修过现当代文学史的课程,老师分析阿城的代表作《棋王》大概用了三周的时间,课堂上我们逐句朗诵,然后站在讲台前分享自己的读后感,拼命去揣摩作者莫须有的小心思。出于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抵触,我渐渐地对阿城的文章心生反感。直到在国外呆的这一年,中文书出现了书荒,本身就没有条件得到好看的中文书,因此对于中文的阅读我基本采取开卷有益的态度,来者不拒。恰逢初中同学荐书,才有机会看到阿城的《威尼斯日记》。
作者在轻松有趣的笔调中记叙在威尼斯两个月的日常生活,从住的火鸟旅馆,到放眼望去看到的钟,从买菜时被认成是日本人,到走在大街小巷被大家都记住是中国人,等等日常看似琐碎的小事,都被写得活灵活现犹如发生在眼前一般,画面感十足。除了写每日生活,钟阿城先生也时不时会探讨关于画画、歌剧以及文学的一些东西,如同跟一位长者坐在露天的咖啡店边晒太阳边聊天,所涉及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对于作者所描述的意大利处处是历史和艺术的遗产一说,我倒是感同身受。前不久刚刚去过的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五号展厅内到处是西方油画与雕塑,毕加索和莫奈的作品一览无余,对于游客来说,实在是一场视觉盛宴。我想这大概跟走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里感觉类似罢。
作者在轻松有趣的笔调中记叙在威尼斯两个月的日常生活,从住的火鸟旅馆,到放眼望去看到的钟,从买菜时被认成是日本人,到走在大街小巷被大家都记住是中国人,等等日常看似琐碎的小事,都被写得活灵活现犹如发生在眼前一般,画面感十足。除了写每日生活,钟阿城先生也时不时会探讨关于画画、歌剧以及文学的一些东西,如同跟一位长者坐在露天的咖啡店边晒太阳边聊天,所涉及的内容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对于作者所描述的意大利处处是历史和艺术的遗产一说,我倒是感同身受。前不久刚刚去过的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五号展厅内到处是西方油画与雕塑,毕加索和莫奈的作品一览无余,对于游客来说,实在是一场视觉盛宴。我想这大概跟走在威尼斯的大街小巷里感觉类似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