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总该是对自己是有要求的
某天,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美国朋友。我的本意是想请他当私人口语老师,于是跟他聊了一些关于英语和教育的问题。我把我目前的一个基本情况告诉他后,又把未来打算简单说了下,他眉毛 一挑,思索了两秒问:after that? what's your plan? 我咽了一把口水,深呼一口气,准备娓娓道来,刚说到internship就被其他事给打断了,我的宏图大志构思还没来得及抒发出来,这事儿就没下文了。 其实,他开门见山问这个问题,我挺意外的,不过说实话,我的话其实根本没有下文,什么美好规划都是瞎扯淡。实际的情况是,我只是在拧巴的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罢了,就是一种情结而已,我不确定我能准确的把我的想法描述出来,太飘渺太文艺,怕老外汗流三尺还弄不明白。所幸没有让我继续。 其实,关于出国读书之后将来要做什么这类的话题已经是古老得可以当化石研究的课题,任何回答和建议都基本上已经存在于真实社会当中,有实际形态可以参考。对于我这种才疏学浅,见识和脑容量都有限的人来说,确实无法给出什么建设性的回答。但即使是这样,我也是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啊有木有。因为我已经过了盲目追求的年纪,更多的是冷静的思索。 关于未来,我无法细述,而关于现在,我的动机,我至少明白。 一,学习给我带来的满足感。国内教育的遗憾。 很简单,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能学到东西对我来说有巨大的满足感,在这方面我确实是个nerd. 关于国内教育体制的问题,每个从应试教育模式下杀出来还能保持健全心智的童鞋都明白的,在此就不一一诟病了,这个话题严肃得可以另开一个帖子,长篇累牍的写三天三夜也写不完,罄竹难书呐。 二,取非。我不知道我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但我清楚我不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认识这个美国朋友的时候,还认识了几个可爱的妹妹,她们热情,有朝气,热爱生活,分享生活。她们热衷去看摇滚和民谣的音乐现场演出,一如我们前几年常常扎堆小酒馆,永远年轻,热波一样;她们喜欢拍照,喜欢每到一处新奇的地方或每吃到一种心仪的食物每每先拍照留念先,在自己的social network sites上面与其他人分享;她们憧憬旅行,最好是漫无目的的流浪,一如我们以前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真想去环游世界,一去不回,一直这么流浪下去;她们讲究品位和品牌的精神,远离肤浅的物质化logo;她们喜欢新奇和特别,一如我们总是力求要把自己独立于人群之外。短短的相处,却让我有时光穿梭的感觉,短短几年时间,我和我的生活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看着她们,让我想起了过去的时光,但回忆过去并不表示我认为我自己老了,而是觉得自己变了。我依然赞同她们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总是要得到鼓励的,而我所感慨的是虽然我的生活已不如从前丰富多彩,但却并无羡慕。也许是更明白此时此刻,我所需要对自己的梦想和未来肩负更多的责任。 过去,我总是想得很多,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虽然我热爱阅读和反思,热爱生活,热爱朋友,却很散漫,这种生活方式无法进一步改变自己,让自己成长。简单的来说,我想要很多,却没有付出很多,当一个人想超脱自己已经固定存在的阶层,进入另外一个阶层,如果没有巨大的努力去突破障碍,很多东西只是纸上空谈而已。 有一天,我突然顿悟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开始反思我所有的文艺青年思想和行动,包括我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否是我逃避责任和压力的一种借口呢?我内心存在强烈的渴望,想成为我所期望的那种人——有思想,有成就,睿智,包容,爱自由,有召唤,不过多的为世俗生活所羁绊。想过自己喜爱的生活 ,那就只有不顾一切往那个方向奔跑。那种文艺范小清新无法带我去到我想去的地方。 在我们挥霍的每个瞬间,都有人正匍匐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着。 我不是大谈成功和励志,而是觉得一个人总该是对自己是有要求的。 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 直到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