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来说说尼采
我喜欢看上去就不正常的人,因为我坚信越是这样的人越有不寻常之处。至于尼采,通过他的文字,见识过他的表达,猜测他就是自己所说的“超人”吧,超越时代的人。我一直不喜欢人们将他的理论评价为英雄哲学——悲剧英雄,在我看来,这个人不过是在不为人注视的某个角落总是含泪微笑的小人物。所谓超人之处,在于他的超脱与睿智。小人物有大智慧,这是真理。
查拉斯图说:“人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间的软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软索。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都是危险的。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
英雄所走过的绝对不会是一座那样的简单的桥,不会是一根软索,至少不全属于他。被喻为英雄的人,这种称号往往是后来者赋予的。而一旦,这个以往默默无闻的行者突然成为一种崇拜的对象,那么他所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命运的重量,还有无数双含义丰富而复杂的眼睛和嘴巴,甚至伸长的耳朵。这正像《查》一文中众人看走钢索的人那样。那个敢于迈出常人所不敢的人变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他也许是勇气与胆量或是杂艺技术上的英雄,但他决非“超人”。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尼采意义上的超人呢?
这是个问题。
勇敢地成为你自己,这是尼采的第一条戒律。由此,查拉斯图下山的第一次演讲,正是被一个勇敢的敢于挑战生命的人激发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有的书上将“没落”,翻作“完成”。没落是个更加带有感情色彩或者说是颇模糊的词,
“我爱那些只知道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在于他是有理性的善思考的,他生在死之中,快乐于痛苦之中,他有心中的一杆秤,他会权衡轻重缓急利益得失。有些人活着,为了钱;有些人活着,为了欲;更可悲的那些人活着,为了别人!
那些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大概有着更高的觉悟,人生是自私,又是无私的。人生的自私在于它给与每一个冒险的机会。人生来就应当与习惯抗争!人生的终极指向死亡,人们的生活充满苦难与考验,可光是体验这些意外的变数就很让人期待了。体验,正是我的生活态度,哪怕我能够预见自己的终点,可其间的路上还要经过许多别样的风景,那种心情应该和跟随《阿甘正传》里愚笨的阿甘跑马拉松的人一样吧。那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是一种精神与意志力的考验,是一比不是人人都会拥有的财富。
当你的积累多于别人的时候,你一定与众人不同。
这种人,一定是狂妄的、挑剔的、激情的、孤独的。
但是,只有那些具备上述的特制,而且不耽于懒惰,不沉溺于幻想,不迷信权威,不失去道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超人”。也就是说,他是务实的、现世的、有责任感的、无私的。
“我爱那些人,他们不先向星外找寻某种理由去没落去作牺牲,却为大地牺牲,使大地有一日能属于超人。我爱那为建筑超人的住宅,为预备好大地和动植物给超人而工作而发明的人。这样,他追求着自己的没落。……我爱那浪费灵魂的、不受谢也不致谢的人:因为他常常给予,什么也不私存。……我爱那使未来的人生活有意义,而拯救过去者的人:他愿意为现在的人死灭。……我爱那个人,他便在受伤时灵魂还是深邃的,而一个小冒险可以使他死灭:这样,他将毫不迟疑过桥。”这样的人,在尼采看来,即使不是超人,也是信仰超人的智者,可是写到这里,我不禁疑惑:一向反对宗教的尼采,是不是在创立一种新的信仰让人顺从呢? 进而,我所做的是不是正在步入他的圈套,无知的为自己建立一种生活追求的规范呢?但是对于如何生活,尼采并没有给出答案,他提出一个又一个标准,却不论述他们之所以存在的本源。如果体验过程是未知的,那么这中间是否有着神的力量的驱使?如果命运是靠自己的勇敢与脚踏实地创造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安定与变数?如果存在所谓的超人,那他怎么可能仅仅是“一个”人?
带着种种疑惑,又心存憧憬,于是生活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了,不再将命运交给一个已知的神、一个万能的主,一个万万岁的王,人为了探求自身的存在甚至消亡的意义而活,人发挥极限也要撑到最后!
他的所有冒险都是为了打破传统,试验人之极限!那是一种有度的自由!是一种矜持的自信!是一种目的性的放任!“他们象沉重雨点,一颗一颗地从高悬在天上的黑云下降:它们预告着闪电的到来,而如预告者似地死灭。”
尼采谦虚地说,他只是一个布告者。他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预言了这样的电闪雷鸣,可是这超人,不是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也不是拯救纽约的蓝衣帅哥,或许,尼采给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超人不是一个超越平庸之人的智者,而是一种集体意识的转变——多数的人不再迷信权威,“我就是我的神”!
当今的世界,充斥的不再是宗教的禁欲主义,恰是一种泛滥的自由解放搅浊了原本清苦的人类。当身体的意义超越了精神,并且将这种理解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身体的死亡距离灵魂的枯竭也就不远了。人类沦为肉体、欲念的奴隶,且不为道德与意志所约束,这将是人类的灾难!当人类身体形态的无限多样性被扼杀,身体被外部力量所操控,体验与被赋予了与肉体活力相和谐的身体观念被淹没在身体产业之中,身体已不复是积极的生产性的作为权力意志的能够冲决一切的身体。
超人,精神与心灵皆自由的人。归根结底怕是清修的人吧。
查拉斯图说:“人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间的软索——一根悬在深谷上的软索。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都是危险的。人类之伟大处,正在它是一座桥而不是一个目的。……”
英雄所走过的绝对不会是一座那样的简单的桥,不会是一根软索,至少不全属于他。被喻为英雄的人,这种称号往往是后来者赋予的。而一旦,这个以往默默无闻的行者突然成为一种崇拜的对象,那么他所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命运的重量,还有无数双含义丰富而复杂的眼睛和嘴巴,甚至伸长的耳朵。这正像《查》一文中众人看走钢索的人那样。那个敢于迈出常人所不敢的人变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他也许是勇气与胆量或是杂艺技术上的英雄,但他决非“超人”。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尼采意义上的超人呢?
这是个问题。
勇敢地成为你自己,这是尼采的第一条戒律。由此,查拉斯图下山的第一次演讲,正是被一个勇敢的敢于挑战生命的人激发的。“人类之可爱处,正在它是一个过程与一个没落”有的书上将“没落”,翻作“完成”。没落是个更加带有感情色彩或者说是颇模糊的词,
“我爱那些只知道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因为他们是跨过桥者。”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在于他是有理性的善思考的,他生在死之中,快乐于痛苦之中,他有心中的一杆秤,他会权衡轻重缓急利益得失。有些人活着,为了钱;有些人活着,为了欲;更可悲的那些人活着,为了别人!
那些为没落而生活的人,大概有着更高的觉悟,人生是自私,又是无私的。人生的自私在于它给与每一个冒险的机会。人生来就应当与习惯抗争!人生的终极指向死亡,人们的生活充满苦难与考验,可光是体验这些意外的变数就很让人期待了。体验,正是我的生活态度,哪怕我能够预见自己的终点,可其间的路上还要经过许多别样的风景,那种心情应该和跟随《阿甘正传》里愚笨的阿甘跑马拉松的人一样吧。那是一种人生的体验,是一种精神与意志力的考验,是一比不是人人都会拥有的财富。
当你的积累多于别人的时候,你一定与众人不同。
这种人,一定是狂妄的、挑剔的、激情的、孤独的。
但是,只有那些具备上述的特制,而且不耽于懒惰,不沉溺于幻想,不迷信权威,不失去道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超人”。也就是说,他是务实的、现世的、有责任感的、无私的。
“我爱那些人,他们不先向星外找寻某种理由去没落去作牺牲,却为大地牺牲,使大地有一日能属于超人。我爱那为建筑超人的住宅,为预备好大地和动植物给超人而工作而发明的人。这样,他追求着自己的没落。……我爱那浪费灵魂的、不受谢也不致谢的人:因为他常常给予,什么也不私存。……我爱那使未来的人生活有意义,而拯救过去者的人:他愿意为现在的人死灭。……我爱那个人,他便在受伤时灵魂还是深邃的,而一个小冒险可以使他死灭:这样,他将毫不迟疑过桥。”这样的人,在尼采看来,即使不是超人,也是信仰超人的智者,可是写到这里,我不禁疑惑:一向反对宗教的尼采,是不是在创立一种新的信仰让人顺从呢? 进而,我所做的是不是正在步入他的圈套,无知的为自己建立一种生活追求的规范呢?但是对于如何生活,尼采并没有给出答案,他提出一个又一个标准,却不论述他们之所以存在的本源。如果体验过程是未知的,那么这中间是否有着神的力量的驱使?如果命运是靠自己的勇敢与脚踏实地创造的,那么为什么会有不安定与变数?如果存在所谓的超人,那他怎么可能仅仅是“一个”人?
带着种种疑惑,又心存憧憬,于是生活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了,不再将命运交给一个已知的神、一个万能的主,一个万万岁的王,人为了探求自身的存在甚至消亡的意义而活,人发挥极限也要撑到最后!
他的所有冒险都是为了打破传统,试验人之极限!那是一种有度的自由!是一种矜持的自信!是一种目的性的放任!“他们象沉重雨点,一颗一颗地从高悬在天上的黑云下降:它们预告着闪电的到来,而如预告者似地死灭。”
尼采谦虚地说,他只是一个布告者。他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预言了这样的电闪雷鸣,可是这超人,不是希特勒的纳粹主义,也不是拯救纽约的蓝衣帅哥,或许,尼采给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超人不是一个超越平庸之人的智者,而是一种集体意识的转变——多数的人不再迷信权威,“我就是我的神”!
当今的世界,充斥的不再是宗教的禁欲主义,恰是一种泛滥的自由解放搅浊了原本清苦的人类。当身体的意义超越了精神,并且将这种理解赋予了神圣的意义,身体的死亡距离灵魂的枯竭也就不远了。人类沦为肉体、欲念的奴隶,且不为道德与意志所约束,这将是人类的灾难!当人类身体形态的无限多样性被扼杀,身体被外部力量所操控,体验与被赋予了与肉体活力相和谐的身体观念被淹没在身体产业之中,身体已不复是积极的生产性的作为权力意志的能够冲决一切的身体。
超人,精神与心灵皆自由的人。归根结底怕是清修的人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