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小学篇——第二章——那方水土那方人
写给出现在我人生前20年的你和你还有你
小学篇——第二章——那方水土那方人
钱视小学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
“三年的的美女没人能追”
“四年级的情书满天飞”
“五年级的帅哥一大堆”
我转学了,外婆湾的小学岁月告一段落,在这个情书漫天飞舞的年级
太生动了,这个对四年级的描述,在这个还不算情窦初开,但是有在冒芽的状态。
我清楚的记得我们的教室在新楼一楼右边的第一个教室,我还记得那个女辅导员是NWW(现在想想,还是蛮漂亮的老师),他的老公是体育老师YSQ(他真的是superman)。
就是这个体育老师,有种蛋疼的幽默和略带精神分裂的无厘头,在那个“老街坊,小弄堂,穷渔乡”的灰色光景中,他竟然兼职了我初中时候的体育老师(万恶的体育),直接导致我在中考时候的体育悲剧(详见中学篇)。
她不是我的第一个同桌,但是她一定是让我把时间这把刻尺拉的最长的那一个。
中国有4万个汉字,她的名字组合真是在当时看来,真是新鲜。。。
L3,我和L3,是我在回想起小学那段时光唯一能记得的,最早的同桌,她也是我能记得住的3个同桌之一。
四年级意味着什么?
在那个“开门几米海,上坡几步山”的年代,在那个通讯设备极度匮乏的年代,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我们这群“伪知识分子”还可以和所谓的“小女友”写写纸条,谈一场“松柏树之恋”。
我赶上了最好的年代。
如果我忽略了CH和L3之间的“P孩爱情故事”,我都觉得我是没有四年级的。
CH是一个简单的人,直到今天也是,他一直长的很敦实。在那个“外貌协会”初抬头的年纪,他和L3的存在至少不会让我们显现的更加肤浅。
真的不记得和CH是怎么认识的,难道仅仅是同班同学的被动条件?我的左边就是L3,我们之间没有“三八线”关系也非常的不错,以至于我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P孩爱情故事”的最新进展。CH大大咧咧的,不拘小节。唯一能让他对你充满第一的一定是食物,可爱的吃货(当时是)。
真的很难想象一群才把一片语文书上面的课文勉强读通,读顺。小日记本本上面千篇一律的“今天我很开心”、“今天我非常开心”的小p孩子,还能造出什么好词好句。
我很有幸,凭着和CH不错地关系,我还是看见了那些小纸条。
现在细细想来,这真是亮瞎我24K火眼呀。
我现在很深深的记得,在我们教室后面有一个不到半米宽的小弄弄,我和CH在那里看他的那些个情书,以及他翻阅无数垃圾箱,将那些个撕成碎片的小纸条重新拼接起来的别人的情书(资深狗仔队)。我们很邪恶,了解的太多了。我们知道了甲乙丙丁的“有问题”,也知道了子丑寅卯的“不干净”。
在当日看完了处于CH的20多封属于他的情书也好,纸条也罢的那些东西,他去翻垃圾桶了(狗仔队不容易呀)。我比较贱,拿着手头的这些小秘密去交换别人的小秘密(当时很三八)。
在当年没有什么娱乐新闻让我们关注的客观背景下,我觉得大家都挺娱乐的。
“P孩爱情故事”不是三两句能说清楚的,在当时看来,两个人爱的“你死我不活的”也算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不是我三两句说的清楚的。我很健忘,不记得他俩是如何戛然而止的。之后CH有了女友(很后面的事情了),但是他们土崩离析的速度也忒快了把。以普通朋友的样式嘻哈打闹都高中结束才平静下来(L3大学,CH工作)。
人才。境界。高,实在是高。
再次吐槽一下:老谋子的《山楂树》真的是弱爆了。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我都忘记了什么时候。有个朋友C喜欢一个叫LY2的女妹纸。但是他都没有说,都是那种悄悄的喜欢。隐藏的很好,就和没事人一样的。
四年级、五年级、初一,初二,初三。直到毕业了高中散开来。
他就这样“没事人”了五年。看好了,是五年!
事情时这样的: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就是这么的感动。
发小二号,那小子蛮帅。
上次说到我从东虹小学转到了现在这个钱视小学,所以我重新住进了奶奶家,也暂时的告别了G(五年级的时候两个小学年级段合并了他也转了过来),在玩心那么重的小时候,最怕缺少玩伴的时候,发小二号闪亮登场(''''散花'''')。
他和我是本家,他叫CZ。
至少在高中之前,我们都是一起上下学的。
他有一个奇葩一样的小学年代
我不知道CZ注册的萝莉小女友有多少个,他是和我一起转学过来的,在本班里也谈了两个(应该是)。事实证明,拥有迷人小眼睛,聚光功能不错的CZ还是很能发现美的。在和KXQ走过烈火如歌一样激昂的小学后,我感觉他一定是透支了大学本应该有的小浪漫,以至于他在大学的时候锁死在电脑桌上当了屌丝。
我忘记了CZ和KXQ之间是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的。
回忆这个狗东西就是有着那么多的不确定性,纵然我翻江倒海想要找寻一些可爱的,可笑的细节的时候,它反而忘记的更快。
CZ和KXQ还是很不错的组合,男的诙谐幽默,女的类似有一点“野蛮女友”的感觉。后来这种特殊时期的这些感觉上的某种交织,总是显现的简单和脆弱。大家似乎对于后来的分开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和伤感。
初中之后KXQ就淡出了视线了,她去了外地读的高中。三年也没有什么讯息,这两年以我们四人帮(十年)为主的腐败团体常常都在年末的时候组织起来,觥筹交错,谈笑风声的。期间她也来了两次,性格上还是那么神经质,但是整体变化还是蛮大的。
听她的朋友说KXQ还是高中“段花”。
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柏拉图式恋爱和乌托邦主义思想都是空泛的,不存在的。
其实我和CZ之间完全不亚于和G的关系,但还是走到了“两极”。
我和G之间因为转学而中断过大概一年左右的联系,即使有的时候还是能一起玩,但是和我出门不到30米就能看见的CZ家之间对比,那些真的都不算什么了。
至少在高二之前,似乎我们还是铁哥们,确切的说在高中开始的时候这种关系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高二才消磨干净,我们没有什么冲突,直接影响到两人之间感情的事情更是为0。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是知道高中的时候都有了自己的圈子,大家也有在一起疯,一起傻,但是我不懂是哪里出现了岔子,我不知道少了什么,只是感觉不是从前了。
大学的时候,似乎只是剩下同学的感觉了。这个有点特殊的同学也一起走过了十年。
可能是中间的时间间隔太长了,我找不到和他的聊天记录。
在大学的时候因为是一个班级的缘故所以还是有所寒暄的,但也仅仅停留在没有实质性的谈话中,聊的也不没有那么的宽泛变的似乎有些客气。我在大二后半段的时候搬进了他住的寝室。也只是简单的搬进去,住。
平行线是没有交集的,只是在各自在对立面。
相敬如宾比陌生人更加的措手不及。
最后一次面对面的讲话是停留在大学散伙饭的那晚,我清楚的记得和他之间也没有相互的敬酒,也没有感叹到什么。两个男人之间唯一的默契就是没提起曾经,也没有倾诉以后。我和他之间还隔着一桌人,各自都喝得欢。
宴席散去也都10点多了,那晚就是为了告别准备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我们两个都没有找对方或寒暄或告别的意思。我也没有随着一群人去KTV最后疯一把,只是匆匆的和附近几个同学说了再见就走了。
其实和CZ之间有太多的欢乐的事情了,想了想还是不写下来了,因为太多的故事只是集中在了一小段时间上而凸显了后来空洞和匮乏。这些原本美好的东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下来而是随波逐流,被冲散,被稀释。变的不起眼了也就没有提及的必要了。
算哥们算兄弟,算朋友算同学。磕磕绊绊十年也就化作了不足1400字关于他的篇幅里。
一转身谁能把感慨抛在脑后。在事过境迁以后。
小学篇——第二章——那方水土那方人
钱视小学
“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
“三年的的美女没人能追”
“四年级的情书满天飞”
“五年级的帅哥一大堆”
我转学了,外婆湾的小学岁月告一段落,在这个情书漫天飞舞的年级
太生动了,这个对四年级的描述,在这个还不算情窦初开,但是有在冒芽的状态。
我清楚的记得我们的教室在新楼一楼右边的第一个教室,我还记得那个女辅导员是NWW(现在想想,还是蛮漂亮的老师),他的老公是体育老师YSQ(他真的是superman)。
就是这个体育老师,有种蛋疼的幽默和略带精神分裂的无厘头,在那个“老街坊,小弄堂,穷渔乡”的灰色光景中,他竟然兼职了我初中时候的体育老师(万恶的体育),直接导致我在中考时候的体育悲剧(详见中学篇)。
她不是我的第一个同桌,但是她一定是让我把时间这把刻尺拉的最长的那一个。
中国有4万个汉字,她的名字组合真是在当时看来,真是新鲜。。。
L3,我和L3,是我在回想起小学那段时光唯一能记得的,最早的同桌,她也是我能记得住的3个同桌之一。
四年级意味着什么?
在那个“开门几米海,上坡几步山”的年代,在那个通讯设备极度匮乏的年代,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我们这群“伪知识分子”还可以和所谓的“小女友”写写纸条,谈一场“松柏树之恋”。
我赶上了最好的年代。
如果我忽略了CH和L3之间的“P孩爱情故事”,我都觉得我是没有四年级的。
CH是一个简单的人,直到今天也是,他一直长的很敦实。在那个“外貌协会”初抬头的年纪,他和L3的存在至少不会让我们显现的更加肤浅。
真的不记得和CH是怎么认识的,难道仅仅是同班同学的被动条件?我的左边就是L3,我们之间没有“三八线”关系也非常的不错,以至于我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P孩爱情故事”的最新进展。CH大大咧咧的,不拘小节。唯一能让他对你充满第一的一定是食物,可爱的吃货(当时是)。
真的很难想象一群才把一片语文书上面的课文勉强读通,读顺。小日记本本上面千篇一律的“今天我很开心”、“今天我非常开心”的小p孩子,还能造出什么好词好句。
我很有幸,凭着和CH不错地关系,我还是看见了那些小纸条。
现在细细想来,这真是亮瞎我24K火眼呀。
我现在很深深的记得,在我们教室后面有一个不到半米宽的小弄弄,我和CH在那里看他的那些个情书,以及他翻阅无数垃圾箱,将那些个撕成碎片的小纸条重新拼接起来的别人的情书(资深狗仔队)。我们很邪恶,了解的太多了。我们知道了甲乙丙丁的“有问题”,也知道了子丑寅卯的“不干净”。
在当日看完了处于CH的20多封属于他的情书也好,纸条也罢的那些东西,他去翻垃圾桶了(狗仔队不容易呀)。我比较贱,拿着手头的这些小秘密去交换别人的小秘密(当时很三八)。
在当年没有什么娱乐新闻让我们关注的客观背景下,我觉得大家都挺娱乐的。
“P孩爱情故事”不是三两句能说清楚的,在当时看来,两个人爱的“你死我不活的”也算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也不是我三两句说的清楚的。我很健忘,不记得他俩是如何戛然而止的。之后CH有了女友(很后面的事情了),但是他们土崩离析的速度也忒快了把。以普通朋友的样式嘻哈打闹都高中结束才平静下来(L3大学,CH工作)。
人才。境界。高,实在是高。
再次吐槽一下:老谋子的《山楂树》真的是弱爆了。
很久很久以前,久到我都忘记了什么时候。有个朋友C喜欢一个叫LY2的女妹纸。但是他都没有说,都是那种悄悄的喜欢。隐藏的很好,就和没事人一样的。
四年级、五年级、初一,初二,初三。直到毕业了高中散开来。
他就这样“没事人”了五年。看好了,是五年!
事情时这样的: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就是这么的感动。
发小二号,那小子蛮帅。
上次说到我从东虹小学转到了现在这个钱视小学,所以我重新住进了奶奶家,也暂时的告别了G(五年级的时候两个小学年级段合并了他也转了过来),在玩心那么重的小时候,最怕缺少玩伴的时候,发小二号闪亮登场(''''散花'''')。
他和我是本家,他叫CZ。
至少在高中之前,我们都是一起上下学的。
他有一个奇葩一样的小学年代
我不知道CZ注册的萝莉小女友有多少个,他是和我一起转学过来的,在本班里也谈了两个(应该是)。事实证明,拥有迷人小眼睛,聚光功能不错的CZ还是很能发现美的。在和KXQ走过烈火如歌一样激昂的小学后,我感觉他一定是透支了大学本应该有的小浪漫,以至于他在大学的时候锁死在电脑桌上当了屌丝。
我忘记了CZ和KXQ之间是如何“相识,相知,相爱”的。
回忆这个狗东西就是有着那么多的不确定性,纵然我翻江倒海想要找寻一些可爱的,可笑的细节的时候,它反而忘记的更快。
CZ和KXQ还是很不错的组合,男的诙谐幽默,女的类似有一点“野蛮女友”的感觉。后来这种特殊时期的这些感觉上的某种交织,总是显现的简单和脆弱。大家似乎对于后来的分开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和伤感。
初中之后KXQ就淡出了视线了,她去了外地读的高中。三年也没有什么讯息,这两年以我们四人帮(十年)为主的腐败团体常常都在年末的时候组织起来,觥筹交错,谈笑风声的。期间她也来了两次,性格上还是那么神经质,但是整体变化还是蛮大的。
听她的朋友说KXQ还是高中“段花”。
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柏拉图式恋爱和乌托邦主义思想都是空泛的,不存在的。
其实我和CZ之间完全不亚于和G的关系,但还是走到了“两极”。
我和G之间因为转学而中断过大概一年左右的联系,即使有的时候还是能一起玩,但是和我出门不到30米就能看见的CZ家之间对比,那些真的都不算什么了。
至少在高二之前,似乎我们还是铁哥们,确切的说在高中开始的时候这种关系就开始走下坡路,到了高二才消磨干净,我们没有什么冲突,直接影响到两人之间感情的事情更是为0。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只是知道高中的时候都有了自己的圈子,大家也有在一起疯,一起傻,但是我不懂是哪里出现了岔子,我不知道少了什么,只是感觉不是从前了。
大学的时候,似乎只是剩下同学的感觉了。这个有点特殊的同学也一起走过了十年。
可能是中间的时间间隔太长了,我找不到和他的聊天记录。
在大学的时候因为是一个班级的缘故所以还是有所寒暄的,但也仅仅停留在没有实质性的谈话中,聊的也不没有那么的宽泛变的似乎有些客气。我在大二后半段的时候搬进了他住的寝室。也只是简单的搬进去,住。
平行线是没有交集的,只是在各自在对立面。
相敬如宾比陌生人更加的措手不及。
最后一次面对面的讲话是停留在大学散伙饭的那晚,我清楚的记得和他之间也没有相互的敬酒,也没有感叹到什么。两个男人之间唯一的默契就是没提起曾经,也没有倾诉以后。我和他之间还隔着一桌人,各自都喝得欢。
宴席散去也都10点多了,那晚就是为了告别准备的,时间还是很充裕的。我们两个都没有找对方或寒暄或告别的意思。我也没有随着一群人去KTV最后疯一把,只是匆匆的和附近几个同学说了再见就走了。
其实和CZ之间有太多的欢乐的事情了,想了想还是不写下来了,因为太多的故事只是集中在了一小段时间上而凸显了后来空洞和匮乏。这些原本美好的东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下来而是随波逐流,被冲散,被稀释。变的不起眼了也就没有提及的必要了。
算哥们算兄弟,算朋友算同学。磕磕绊绊十年也就化作了不足1400字关于他的篇幅里。
一转身谁能把感慨抛在脑后。在事过境迁以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