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竹梅女士
知道家乡有竹梅女士其人,应该是很久很久的事情了。一来并无机缘得以结识,二来并不了解她所探究的艺术领域,所以,每当看到绵竹年画,偶尔会想起电视里她的面容,但也仅此而已。
我一直深信我的家乡绵竹是一座沉淀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小城,我知道,在这座看似粗粝嘈杂的小城中,一定像泥沙中隐藏着珍珠一般隐藏着文化人。我一直试图寻找他们,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
我没想到竹梅女士和文学中青年来往得如此密切,那么我就万分荣幸地终于认识一位大画家了,呵呵。我常说“相由心生”,现实中我第一次见到她本人,就能感受到她的质朴和谦逊,虽然只是寥寥几句寒暄,她对我也并不了解,不过我觉得她很好,所以我随着别人一道称呼她为“竹梅姐”。她纠正道,我应该叫她阿姨。可是当时我并不清楚她的真实年龄,心想,既然大家都叫“姐”,叫阿姨反而显得人家老气。
第二次聚会,竹梅姐来晚了,我出门遇见她,竟然情不自禁跟她拥抱了一下。换做是别人,实在很难张开双臂。
第三次聚会,我拉住竹梅姐絮絮叨叨地八卦,最后,竟然八卦出一个令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竹梅姐竟然是我一直仰慕的艺术殿堂-----中央美院的高材生!然后,果然,世间事又一次印证了我多少年来就总结出来的真理------最卓岳不群的人,往往是人群中微笑得最真诚、穿着得最朴素、与人致敬腰弯得最低的那个人。虽然我早就听说竹梅姐的家中有许多高价不售的作品,很想一瞥之芳容但又不敢唐突。正好八卦得兴致极高,我遂提出想要带上自家爱好美术的儿子去大画家家中感受一下艺术气氛的请求。翌日竹梅姐几次发短信告诉我地址,我特意很早做了晚饭,吃晚饭带儿子去“拜访画家”。
到了小区,因为找不到具体的房门,给竹梅姐打电话。竹梅姐放下厨房里的锅铲,直接奔出来接我们,我觉得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到了她的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依然没想到,她的家那么“文艺”、那么“小清新”……墙上、窗帘上、屏风上、沙发靠垫和沙发毯上,到处都是涂鸦和画作,到处都是颜料的痕迹。她家的沙发是我搬新家时曾经心动过的藤艺沙发,但是我终究不够勇气没有搬回家,当然,大约其他家庭成员也不能接受客厅里放置那么“文艺”的什物。她家客厅里的灯,本来是网店里很寻常的藤艺灯,可不知道为什么,被她们母女一折腾,大大小小挂成一排,竟然自然圆美,丝毫没有刻意雕琢之感。
竹梅姐带我一一参观她的“色彩之家”,从一楼的客厅到二楼,三间陈设简洁的卧室。为满足我的好奇心,她甚至分别打开主卧室、女儿房间和客房,任我一一浏览并且附上赞叹。三楼的画室是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所在,席慕容的画室,徐悲鸿的画室,《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女二号的画室……画室,不知为何,它代表了我对另外一种艺术的遐想和向往。但是,直至前日,我才有幸真正踏进一间画室。盛夏里黄昏的光从宽大的窗户笼罩进来,落在浅杏色的木地板上,湖水一般荡漾。一只占去房间三分之一的巨大画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画具,像一部他人不敢轻易翻动的大部头书。靠进画桌的墙上还有两幅主人未完成的作品,我小心翼翼地靠近,不相信那么珍贵的作品竟然只是画在一张薄薄的纸上。我嘱咐儿子千万不能用手摸,没想到竹梅姐说:“可以摸,没关系。”
有一个心心相印的爱人、有一个冰雪聪明子承母志的女儿、有一栋童话般温暖的房子、房子里有两间一大一小的画室,有一个可以触摸的梦想、有一段漫长而真实的寻梦之旅……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告别竹梅姐一家人,夜色与灯火中我与儿子回家,穿过熟悉得如同自己身体的街衢,忽然更爱这座粗粝而嘈杂的城。爱她的历史与沧桑,爱她对才子才女们的滋养,爱她尘土与市声中隐隐珍藏的,无限美好无限灿烂的各种人生。
我一直深信我的家乡绵竹是一座沉淀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小城,我知道,在这座看似粗粝嘈杂的小城中,一定像泥沙中隐藏着珍珠一般隐藏着文化人。我一直试图寻找他们,终于有一天,我找到了。
我没想到竹梅女士和文学中青年来往得如此密切,那么我就万分荣幸地终于认识一位大画家了,呵呵。我常说“相由心生”,现实中我第一次见到她本人,就能感受到她的质朴和谦逊,虽然只是寥寥几句寒暄,她对我也并不了解,不过我觉得她很好,所以我随着别人一道称呼她为“竹梅姐”。她纠正道,我应该叫她阿姨。可是当时我并不清楚她的真实年龄,心想,既然大家都叫“姐”,叫阿姨反而显得人家老气。
第二次聚会,竹梅姐来晚了,我出门遇见她,竟然情不自禁跟她拥抱了一下。换做是别人,实在很难张开双臂。
第三次聚会,我拉住竹梅姐絮絮叨叨地八卦,最后,竟然八卦出一个令我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竹梅姐竟然是我一直仰慕的艺术殿堂-----中央美院的高材生!然后,果然,世间事又一次印证了我多少年来就总结出来的真理------最卓岳不群的人,往往是人群中微笑得最真诚、穿着得最朴素、与人致敬腰弯得最低的那个人。虽然我早就听说竹梅姐的家中有许多高价不售的作品,很想一瞥之芳容但又不敢唐突。正好八卦得兴致极高,我遂提出想要带上自家爱好美术的儿子去大画家家中感受一下艺术气氛的请求。翌日竹梅姐几次发短信告诉我地址,我特意很早做了晚饭,吃晚饭带儿子去“拜访画家”。
到了小区,因为找不到具体的房门,给竹梅姐打电话。竹梅姐放下厨房里的锅铲,直接奔出来接我们,我觉得实在太不好意思了。
到了她的家,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依然没想到,她的家那么“文艺”、那么“小清新”……墙上、窗帘上、屏风上、沙发靠垫和沙发毯上,到处都是涂鸦和画作,到处都是颜料的痕迹。她家的沙发是我搬新家时曾经心动过的藤艺沙发,但是我终究不够勇气没有搬回家,当然,大约其他家庭成员也不能接受客厅里放置那么“文艺”的什物。她家客厅里的灯,本来是网店里很寻常的藤艺灯,可不知道为什么,被她们母女一折腾,大大小小挂成一排,竟然自然圆美,丝毫没有刻意雕琢之感。
竹梅姐带我一一参观她的“色彩之家”,从一楼的客厅到二楼,三间陈设简洁的卧室。为满足我的好奇心,她甚至分别打开主卧室、女儿房间和客房,任我一一浏览并且附上赞叹。三楼的画室是最令我心潮澎湃的所在,席慕容的画室,徐悲鸿的画室,《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女二号的画室……画室,不知为何,它代表了我对另外一种艺术的遐想和向往。但是,直至前日,我才有幸真正踏进一间画室。盛夏里黄昏的光从宽大的窗户笼罩进来,落在浅杏色的木地板上,湖水一般荡漾。一只占去房间三分之一的巨大画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画具,像一部他人不敢轻易翻动的大部头书。靠进画桌的墙上还有两幅主人未完成的作品,我小心翼翼地靠近,不相信那么珍贵的作品竟然只是画在一张薄薄的纸上。我嘱咐儿子千万不能用手摸,没想到竹梅姐说:“可以摸,没关系。”
有一个心心相印的爱人、有一个冰雪聪明子承母志的女儿、有一栋童话般温暖的房子、房子里有两间一大一小的画室,有一个可以触摸的梦想、有一段漫长而真实的寻梦之旅……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告别竹梅姐一家人,夜色与灯火中我与儿子回家,穿过熟悉得如同自己身体的街衢,忽然更爱这座粗粝而嘈杂的城。爱她的历史与沧桑,爱她对才子才女们的滋养,爱她尘土与市声中隐隐珍藏的,无限美好无限灿烂的各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