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疲劳
不知为什么,我有时候会很自然地给人起绰号,并且一些称谓默默地就流行开来。最初一个人身上会有多个特征、多个称谓互相倾轧,谁都想崭露头角,见证主人的每位狐朋狗友和每段恋爱史。但到最后,总有一个简洁、形象、生动活泼的称号坚持下来,好像双拳紧握、单臂高举、双脚喷火的阿童木,持久地飞在这个人的天空里。如果我发现胜出的那个来源于自己,就和行使了民政局的部分权利一样自得。
然而我想说的其实不仅是绰号,而是对于部分词汇的某种偏好,有些词汇纯粹是因为空虚的美丽而喜欢,比如“松木梯子”、“达达的马蹄”,有些是因为空前绝后的内涵而喜欢,比如“审美疲劳”。当我听到《手机》中费老先生抑扬顿挫地说:“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我就立刻被征服了,这个词就好像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谁见了都不能免俗要多看一眼。又或者是全天下最具备广适性的种子,在各类现象上生根发芽、疯狂生长。虽然这在电影中只是作为外遇和暧昧的药引子,是要遭到道德唾弃的。
钱钟书把婚姻比作围城,其实是将“审美疲劳”在家庭生活中演绎;
经济学家拿吃包子作为边际效用递减的案例,是将“审美疲劳”在胃口这个维度打磨;
“小别胜新婚”、“距离产生美”这些伎俩是针对“审美疲劳”的反证法;
炒新股、买新基金是“审美疲劳”在投资领域经久不衰的实践;
旅游是“审美疲劳”卖给有钱人的一条人文地理风格的项链;
芭比娃娃从白雪公主做到说唱歌手,从婚纱穿到比基尼,是“审美疲劳”在儿童玩具领域的头号殖民地。
可以说,“审美疲劳”是技术创新、猪八戒从事铁人三项、唐僧三缄其口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尽管我为人忠厚老实,口才不佳,从小只拿过一个英文演讲比赛或者说背诵比赛的奖项,但像这样的例子,我可以在漫漫长夜与你促膝详谈,一直谈到对我的唾沫星子乃至我本人乃至这个词的内涵产生“审美疲劳”为止。
我甚至怀疑,两个好友的交恶,不过是“审美疲劳”悄然变成分歧和异议的温床。王小波说文化垃圾是精品的碎片,而我认为“审美疲劳”极可能就是那个打碎花瓶的人。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就很向往满是泥土气、鸟语花香的乡村生活。每年假期回家,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就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达到了高潮。我把自己想象成西装革履的少年闰土,踩着渐行渐松软的泥土,向那个唧唧喳喳、或许还下着小雪、或许还有倔强的小麻雀在谷堆上雀跃的地方前进。啊,我是一艘满载憧憬的铁达尼号,不在变化中享受生活之多姿,就在静止中沉没于“审美疲劳”。
然而,又是然而,一本关于村庄的畅销书写到:“永恒的村庄一旦被还原到现实中,就变得千疮百孔。”这简直是“近乡情更怯”的悲观注解。虽然现实没那么残酷,但我的乡村或者我爷爷我父亲的乡村确实充满了各种障碍,比如目光如炬的蚊子,它们紧密团结在河流之上,和着敲打衣服的棒槌声,跳着杂乱的小舞,将我夜游昌江的志趣一次次谋杀。如果是在冬天,寒风将把我端个小板凳欣赏村落的念头也吹得烟消云散。我像某个得了多动症的小孩,从大院走到河堤,再从河堤走到大院。正如物体因振动而发声,人从走动中取暖嘛。
是的,当我数日以来坐在乡村的小板凳上,为不能上网而苦恼时,额错咧,额真滴错咧,额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审美疲劳,如果额不审美疲劳,额也不会来,如果额不来,额的网络也不会断,如果额的网络不断,额也不会错过一个发现牛股的机会……
数日后,好不容易回到钢筋混凝土建筑里,我坐在两百块钱的椅子上为稻粱谋,我吃着资本主义的开心果,喝着资本主义的咖啡,发誓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谋着谋着,贱贱的我的少年闰土的形象又跳出来,如同一位姑娘对一个老色鬼热情招手。
我流着哈达子,在神笔马良和吴冠中老先生的启示下,在脑子里肆意涂抹小桥啊流水啊人家啊。夕阳西下,连挎竹篮拣猪粪都变得异常美好。如果有来生,我愿成为那个坐在美术课本的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童。
我还回想起费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好吧,生活不是一盒巧克力,而是一张多曲循环播放的老唱片。
然而我想说的其实不仅是绰号,而是对于部分词汇的某种偏好,有些词汇纯粹是因为空虚的美丽而喜欢,比如“松木梯子”、“达达的马蹄”,有些是因为空前绝后的内涵而喜欢,比如“审美疲劳”。当我听到《手机》中费老先生抑扬顿挫地说:“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我就立刻被征服了,这个词就好像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谁见了都不能免俗要多看一眼。又或者是全天下最具备广适性的种子,在各类现象上生根发芽、疯狂生长。虽然这在电影中只是作为外遇和暧昧的药引子,是要遭到道德唾弃的。
钱钟书把婚姻比作围城,其实是将“审美疲劳”在家庭生活中演绎;
经济学家拿吃包子作为边际效用递减的案例,是将“审美疲劳”在胃口这个维度打磨;
“小别胜新婚”、“距离产生美”这些伎俩是针对“审美疲劳”的反证法;
炒新股、买新基金是“审美疲劳”在投资领域经久不衰的实践;
旅游是“审美疲劳”卖给有钱人的一条人文地理风格的项链;
芭比娃娃从白雪公主做到说唱歌手,从婚纱穿到比基尼,是“审美疲劳”在儿童玩具领域的头号殖民地。
可以说,“审美疲劳”是技术创新、猪八戒从事铁人三项、唐僧三缄其口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尽管我为人忠厚老实,口才不佳,从小只拿过一个英文演讲比赛或者说背诵比赛的奖项,但像这样的例子,我可以在漫漫长夜与你促膝详谈,一直谈到对我的唾沫星子乃至我本人乃至这个词的内涵产生“审美疲劳”为止。
我甚至怀疑,两个好友的交恶,不过是“审美疲劳”悄然变成分歧和异议的温床。王小波说文化垃圾是精品的碎片,而我认为“审美疲劳”极可能就是那个打碎花瓶的人。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钢筋混凝土建筑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就很向往满是泥土气、鸟语花香的乡村生活。每年假期回家,对于乡村生活的想象就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站达到了高潮。我把自己想象成西装革履的少年闰土,踩着渐行渐松软的泥土,向那个唧唧喳喳、或许还下着小雪、或许还有倔强的小麻雀在谷堆上雀跃的地方前进。啊,我是一艘满载憧憬的铁达尼号,不在变化中享受生活之多姿,就在静止中沉没于“审美疲劳”。
然而,又是然而,一本关于村庄的畅销书写到:“永恒的村庄一旦被还原到现实中,就变得千疮百孔。”这简直是“近乡情更怯”的悲观注解。虽然现实没那么残酷,但我的乡村或者我爷爷我父亲的乡村确实充满了各种障碍,比如目光如炬的蚊子,它们紧密团结在河流之上,和着敲打衣服的棒槌声,跳着杂乱的小舞,将我夜游昌江的志趣一次次谋杀。如果是在冬天,寒风将把我端个小板凳欣赏村落的念头也吹得烟消云散。我像某个得了多动症的小孩,从大院走到河堤,再从河堤走到大院。正如物体因振动而发声,人从走动中取暖嘛。
是的,当我数日以来坐在乡村的小板凳上,为不能上网而苦恼时,额错咧,额真滴错咧,额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审美疲劳,如果额不审美疲劳,额也不会来,如果额不来,额的网络也不会断,如果额的网络不断,额也不会错过一个发现牛股的机会……
数日后,好不容易回到钢筋混凝土建筑里,我坐在两百块钱的椅子上为稻粱谋,我吃着资本主义的开心果,喝着资本主义的咖啡,发誓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谋着谋着,贱贱的我的少年闰土的形象又跳出来,如同一位姑娘对一个老色鬼热情招手。
我流着哈达子,在神笔马良和吴冠中老先生的启示下,在脑子里肆意涂抹小桥啊流水啊人家啊。夕阳西下,连挎竹篮拣猪粪都变得异常美好。如果有来生,我愿成为那个坐在美术课本的牛背上吹笛子的牧童。
我还回想起费老爷子语重心长地说:“二十多年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
好吧,生活不是一盒巧克力,而是一张多曲循环播放的老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