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心理学研究的三条商业策略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思想和行为的科学。从多个角度看,它对商业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从谈判到销售,再到产品设计,不一而足。用最简单的话说,商业就是心理学。下面是我们能从最近的心理学研究中学到的三条策略。
1.劳动产生爱
有时你就得让消费者劳动。研究人员们发现,让消费者付出点无偿劳动的确能增加产品的认知价值(perceived value)。想想熊熊工坊(Build-a-Bear)和宜家(IKEA),这两家提供需要消费者自己动手组装的便宜产品,备受人们钟爱和好评。
当然,对劳动量以及劳动难度要有所控制。比如,必须让消费者感觉自己胜任且掌控全局。如果他们从宜家买的桌子散架了,他们会怪责瑞典人而非自己的DIY能力。
当人们为某件任务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并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会体验到一种劳有所获的感觉,从而更加珍视其劳动果实——他们创造的产品。
2.让消费者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即便你只是一个网站
如果人们知道你工作得非常努力的话,他们是不会在乎等待的。想想星巴克,想想他们耗时过长且复杂的卡布其诺咖啡机吧。并不是他们不能造出一台速度更快的咖啡机,而是星巴克知道,这样在顾客的心目中,咖啡师的劳动价值将大大增加。
这一概念也被运用到了在线商品上,一份哈佛商学院研究报告就运用此概念研究了搜索功能。互联网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服务自动化遮蔽了顾客的视线,顾客看不到服务背后的复杂过程。但产品经理们以及设计师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增加自己产品的认知价值。
最具说服力的实验要数研究旅游网站的搜索时间了。研究人员们发现,只要旅游网站展示自己的劳动——如计数或进度条——消费者们会更喜欢那些需要等待的旅游网站(想一下:Kayak.com将搜索的航班列表以持续变化的方式展示)。当然,即便等待体验很愉快,但看到糟糕的搜索结果又是另一回事了。
3.让消费者投票
让消费者们有权选择哪些功能或产品能上市——比如M&M巧克力的颜色,参与进来的消费者会对这些产品产生更强劲的需求。投票的概念会让消费者们对产品形成一种主人翁意识。但如果结果无法反映出消费者的偏好,或者消费者们觉得自己无法做出决策时,那么这种授权-产品需求效应就会减弱。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1.劳动产生爱
有时你就得让消费者劳动。研究人员们发现,让消费者付出点无偿劳动的确能增加产品的认知价值(perceived value)。想想熊熊工坊(Build-a-Bear)和宜家(IKEA),这两家提供需要消费者自己动手组装的便宜产品,备受人们钟爱和好评。
当然,对劳动量以及劳动难度要有所控制。比如,必须让消费者感觉自己胜任且掌控全局。如果他们从宜家买的桌子散架了,他们会怪责瑞典人而非自己的DIY能力。
当人们为某件任务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并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会体验到一种劳有所获的感觉,从而更加珍视其劳动果实——他们创造的产品。
2.让消费者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即便你只是一个网站
如果人们知道你工作得非常努力的话,他们是不会在乎等待的。想想星巴克,想想他们耗时过长且复杂的卡布其诺咖啡机吧。并不是他们不能造出一台速度更快的咖啡机,而是星巴克知道,这样在顾客的心目中,咖啡师的劳动价值将大大增加。
这一概念也被运用到了在线商品上,一份哈佛商学院研究报告就运用此概念研究了搜索功能。互联网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服务自动化遮蔽了顾客的视线,顾客看不到服务背后的复杂过程。但产品经理们以及设计师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步骤来增加自己产品的认知价值。
最具说服力的实验要数研究旅游网站的搜索时间了。研究人员们发现,只要旅游网站展示自己的劳动——如计数或进度条——消费者们会更喜欢那些需要等待的旅游网站(想一下:Kayak.com将搜索的航班列表以持续变化的方式展示)。当然,即便等待体验很愉快,但看到糟糕的搜索结果又是另一回事了。
3.让消费者投票
让消费者们有权选择哪些功能或产品能上市——比如M&M巧克力的颜色,参与进来的消费者会对这些产品产生更强劲的需求。投票的概念会让消费者们对产品形成一种主人翁意识。但如果结果无法反映出消费者的偏好,或者消费者们觉得自己无法做出决策时,那么这种授权-产品需求效应就会减弱。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