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三论
※ 其一:成功学 VS 方法学
书店里成功学泛滥,误伤了方法学。这是当代出版界最大的冤案。
一直对How To Series(书,还有网站)印象深刻。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写论文/写简历/写奖学金申请”到“如何做蛋糕/做饼干/做披萨”“如何修理汽车”“如何打理花园”“如何清理屋顶(以免落叶和雨水把房顶烂掉)”一应皆有,甚至还有教人“如何养恐龙”“如何面对僵尸入侵”之类(好吧,这两个是捣乱的)。
所谓方法学,即是,【如果你想做什么事】,你可以参考这本书的方法。
所谓成功学,则是,来吧,你应该像我这样成功。
成功学讲的是“公认的”(通常是职业上物质财富上)的成功“方法”(如果真的算是方法的话),这种强势、寻求同化的价值观让人反感。杯具的是,反感成功学的时候,往往会把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应用心理学等等这些不无价值的知识一并反感抛弃了。
还是价值观不够多元的缘故,所以人们对成功学才会在信奉和鄙斥的两极跳转。否则,不会有成功学这个概念——那不过是教人如何面对职业的方法学的一个门类而已。
世界越来越复杂。方法学正是教人应对复杂世界的知识。在传统社会,这种知识的传承,不外是【家庭】【学校】【同侪群体】(相互补充)。城市化和新技术挑战传统交往方式的同时,把知识的传承方式也打乱了。如果再由于历史的原因,【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做的不够好……怎么办?
有一个设想:如果豆瓣阅读可以创办自己的How To Series,主题可有以:
* 大学四年应该怎样度过(现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算是还不错的两本,但是观点还可以更丰富生动,不是吗?)
* 如何走学术之路(比如这本《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这方面也有一些不错的帖子:申请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博士的方法(美国)、每天学习8小时以下都是不道德的、我是如何把兴趣当事业的(给小端木)……只列举了我知道的几篇)
* 如何面对毕业第一年(可以从怎么租房、怎么办理户口/居住证/社保/公积金这些杂七杂八的手续、怎么处理职场新人阶段的常见烦恼等角度分享观点)
* 如何理财(财务自由神马的)
* 如何选择喜欢的书(……其实大家都有过想要让别人推荐书单的阶段)
* 如何学美术(像基础素描技法这些已经有现成教材的内容不必重复,但专业人士只是分享从哪些书哪些途径入手,对门外人都是莫大的帮助啊)
* 如何学钢琴(成年以后出于爱好想学一门乐器的情况很多吧)
* 如何学摄影(此主题几乎已成豆瓣上的显学)
* 如何搞定电脑上的常见问题(IT人也有春天)
……
不列举了。我一个人才能想出多少来?假如能够创造一个让网友选择主题和在主题下发布作品的机制,这将成为一个很可观的知识库。水准不一、风格不同,没关系,所有人评所有文,就让作品在长尾上浮浮沉沉好了。
(我突然发现这个设想跟目前已经有的“技能交换”有点像……)
更多:
徐宥的童子军军规和习惯培养讲到了儿童教育中的生活训练。如果童年时接受过这样的训练,还有成功学什么事儿啊!(泪流满面……)
Wiley的How To Series书目是以学术指南为主,可作一面之参考。
※ 其二:艺术与人生的成功
如果梵·高的画作没有在其身后拍出天价,那么他会不会只是一个割掉自己耳朵的疯子?
如果曹雪芹的遗稿没有被妥善保存流传后世万众瞩目,那么他会不会只是一个京郊小村里的落魄书生?
如果约翰·纳什没有最后的好运(菲尔兹忽视了他,诺贝尔眷顾了他),那么他会不会只是一个普林斯顿校园里的精神病?
……(请读者自行补充)
这样的如果想来让人沮丧。
更让人沮丧的是——即便他们(身前身后)成功了,又于他们本人何涉?或许,成功带来了关注,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体会到TA们的痛苦和落寞,这也是一种勉强的安慰?
托马斯·查特顿,善良的文学史作者提到他,“他真正的成就可能价值不大,但他的天才却是无可置疑的,人们现在只能猜测如果他的生活环境更快乐一点,他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每年可还有那么多个夭折的孩子,最终只变成了一个冰冷的数字而已。
木心有一篇《圣安东尼再诱惑》,“艺术家的声誉之起,有的是走运,有的是成功。”思路是不错的,但是,“走运者会脱运,一脱运,就湮没了。运亦长短不等,长的运,看起来是永存的样子,其实是看的人自己年命短,不及见走运者的脱运。”这样的说法实在缺乏可证伪性,走运的概念可以无所不包了:TA成功了吗?NO! 运还在持续而已。世上哪有永存的东西。
有一个不厚道的想法:如果把那些成名者的作品和不成名的作品混在一起,匿名“盲赏”,会怎样?
那么艺术与人生的成功又是什么呢?
(没有答案)
更多:
玑衡的影评: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屏幕之外的故事比电影本身还好看。
木心的《圣安东尼再诱惑》,上文只择其一叶。原文最后似乎给了答案。我也寻迹找到福楼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没看出个所以然……|||
※ 其三:成功与自由
成功,是指达成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把被成功学用烂的词轻轻拿回来,放置妥当)
真正的自由,不是随性随意、面对怎样的结果都可随遇而安,而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虽然这“能够”二字中包含了许多努力和运气)成功做到。
花费了六年时间,才学会这个道理。不算太晚。
没有更多了。^__^
书店里成功学泛滥,误伤了方法学。这是当代出版界最大的冤案。
一直对How To Series(书,还有网站)印象深刻。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管理时间”“如何写论文/写简历/写奖学金申请”到“如何做蛋糕/做饼干/做披萨”“如何修理汽车”“如何打理花园”“如何清理屋顶(以免落叶和雨水把房顶烂掉)”一应皆有,甚至还有教人“如何养恐龙”“如何面对僵尸入侵”之类(好吧,这两个是捣乱的)。
所谓方法学,即是,【如果你想做什么事】,你可以参考这本书的方法。
所谓成功学,则是,来吧,你应该像我这样成功。
成功学讲的是“公认的”(通常是职业上物质财富上)的成功“方法”(如果真的算是方法的话),这种强势、寻求同化的价值观让人反感。杯具的是,反感成功学的时候,往往会把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应用心理学等等这些不无价值的知识一并反感抛弃了。
还是价值观不够多元的缘故,所以人们对成功学才会在信奉和鄙斥的两极跳转。否则,不会有成功学这个概念——那不过是教人如何面对职业的方法学的一个门类而已。
世界越来越复杂。方法学正是教人应对复杂世界的知识。在传统社会,这种知识的传承,不外是【家庭】【学校】【同侪群体】(相互补充)。城市化和新技术挑战传统交往方式的同时,把知识的传承方式也打乱了。如果再由于历史的原因,【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做的不够好……怎么办?
有一个设想:如果豆瓣阅读可以创办自己的How To Series,主题可有以:
* 大学四年应该怎样度过(现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算是还不错的两本,但是观点还可以更丰富生动,不是吗?)
* 如何走学术之路(比如这本《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这方面也有一些不错的帖子:申请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博士的方法(美国)、每天学习8小时以下都是不道德的、我是如何把兴趣当事业的(给小端木)……只列举了我知道的几篇)
* 如何面对毕业第一年(可以从怎么租房、怎么办理户口/居住证/社保/公积金这些杂七杂八的手续、怎么处理职场新人阶段的常见烦恼等角度分享观点)
* 如何理财(财务自由神马的)
* 如何选择喜欢的书(……其实大家都有过想要让别人推荐书单的阶段)
* 如何学美术(像基础素描技法这些已经有现成教材的内容不必重复,但专业人士只是分享从哪些书哪些途径入手,对门外人都是莫大的帮助啊)
* 如何学钢琴(成年以后出于爱好想学一门乐器的情况很多吧)
* 如何学摄影(此主题几乎已成豆瓣上的显学)
* 如何搞定电脑上的常见问题(IT人也有春天)
……
不列举了。我一个人才能想出多少来?假如能够创造一个让网友选择主题和在主题下发布作品的机制,这将成为一个很可观的知识库。水准不一、风格不同,没关系,所有人评所有文,就让作品在长尾上浮浮沉沉好了。
(我突然发现这个设想跟目前已经有的“技能交换”有点像……)
更多:
徐宥的童子军军规和习惯培养讲到了儿童教育中的生活训练。如果童年时接受过这样的训练,还有成功学什么事儿啊!(泪流满面……)
Wiley的How To Series书目是以学术指南为主,可作一面之参考。
※ 其二:艺术与人生的成功
如果梵·高的画作没有在其身后拍出天价,那么他会不会只是一个割掉自己耳朵的疯子?
如果曹雪芹的遗稿没有被妥善保存流传后世万众瞩目,那么他会不会只是一个京郊小村里的落魄书生?
如果约翰·纳什没有最后的好运(菲尔兹忽视了他,诺贝尔眷顾了他),那么他会不会只是一个普林斯顿校园里的精神病?
……(请读者自行补充)
这样的如果想来让人沮丧。
更让人沮丧的是——即便他们(身前身后)成功了,又于他们本人何涉?或许,成功带来了关注,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体会到TA们的痛苦和落寞,这也是一种勉强的安慰?
托马斯·查特顿,善良的文学史作者提到他,“他真正的成就可能价值不大,但他的天才却是无可置疑的,人们现在只能猜测如果他的生活环境更快乐一点,他会成为怎样的人呢。”
每年可还有那么多个夭折的孩子,最终只变成了一个冰冷的数字而已。
木心有一篇《圣安东尼再诱惑》,“艺术家的声誉之起,有的是走运,有的是成功。”思路是不错的,但是,“走运者会脱运,一脱运,就湮没了。运亦长短不等,长的运,看起来是永存的样子,其实是看的人自己年命短,不及见走运者的脱运。”这样的说法实在缺乏可证伪性,走运的概念可以无所不包了:TA成功了吗?NO! 运还在持续而已。世上哪有永存的东西。
有一个不厚道的想法:如果把那些成名者的作品和不成名的作品混在一起,匿名“盲赏”,会怎样?
那么艺术与人生的成功又是什么呢?
(没有答案)
更多:
玑衡的影评:我所认识的约翰纳什,屏幕之外的故事比电影本身还好看。
木心的《圣安东尼再诱惑》,上文只择其一叶。原文最后似乎给了答案。我也寻迹找到福楼拜的《圣安东尼的诱惑》,没看出个所以然……|||
※ 其三:成功与自由
成功,是指达成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把被成功学用烂的词轻轻拿回来,放置妥当)
真正的自由,不是随性随意、面对怎样的结果都可随遇而安,而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虽然这“能够”二字中包含了许多努力和运气)成功做到。
花费了六年时间,才学会这个道理。不算太晚。
没有更多了。^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