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报)启创中国:音乐和创业中找共同点
摇滚文艺青年、“启创”创始人蔡迪草根创业的来龙去脉
(原文链接:http://www.shbiz.com.cn/Item/181121.aspx )
今年8月18-19日将联合美国著名机构“Health2.0”首次在上海举办医疗保健开发者挑战赛之中国站;11月将联合主办“创智嘉年华”暨全球创业周年度活动……很难想象,一个毕业于同济土木工程系、狂热于摇滚音乐的广东青年,能在上海掀起如此强烈的创业风。上周末,是本市著名草根创业组织“启创中国”的一周岁生日,创始人蔡迪向本报记者娓娓道来“启创”从诞生以来的来龙去脉。
音乐和创业的共同点——创造
生长于广东的蔡迪从小品学兼优,高考中以高分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然而,青春期疯狂爱上摇滚的他,却不愿意继续走在这条中规中矩的“成功之路”上。“我来上海的第一个周末就去买了一把吉他,整个大学四年,我把70%的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蔡迪说道。
尽管弹唱谱写乃至音乐制作无所不能,可毕业后残酷的现实——非科班出身,而自己又不屑于参加各类选秀,使得他的音乐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所幸的是,2010年10月,一个由利物浦企业举办的“Your Big Year”全球创业周活动彻底改变了蔡迪的人生。
由于超大的知识储备和涉猎广泛的爱好,蔡迪从全球数万名的参与者中“杀出重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名代表,成为“Your Big Year”首届全球24名决赛选手之一,获得了去英国利物浦的机会。蔡迪告诉记者,巧合的是这一天正是John Lennon诞辰70周年之日,对于十多岁开始就对摇滚狂热痴迷的Beatles粉丝的他而言,“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就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在利物浦,蔡迪认识了活动主办方企业的利物浦当地企业家Chris Arnold,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背景以及对于文艺方面的共同爱好让两个人“一见如故”。临别回国前,当时还处于迷茫期的蔡迪问及这位企业家自己以后找什么工作好时,Chris送上了这样一句充满企业家精神的劝谏:“You’d better create a job than find one.”(与其寻找工作,不如创造一份。)这句话让他的人生轨迹又重新清晰起来。
“我最崇拜的音乐人就是美国著名朋克乐队Blink 182乐队的主脑Tom Delonge,他是一个如此成功的优秀的乐手,但同时也是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他被自己的家乡美国圣地亚哥市评为十大企业家之一。所以我就想,音乐和创业其实并不是两样矛盾的东西,它们之间的最重要的共同点,其实都是创造。”
启创中国前身曾历水土不服
在利物浦短短停留的时间里,蔡迪收获的远远不止那句指引他创业、如导航灯般的话语。英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随处可见的NGO与Workshop研习会(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通常需当场作练习)等等,都在蔡迪的脑海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回国以后不久,蔡迪参加了去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创业峰会”。会上他意外地认识了美国品牌Startup Weekend(周末创网站:让有理想、抱负、创意的朋友,在周末两天内把创意化为真实的(网络)产品/公司)的负责人,并承接下了该品牌在中国创业圈推广的事宜。
蔡迪说,由于当时国内关于创业的培训活动还不是很多。2011年7月23日,也就是整整一年前,Startup Weekend的在国内的第一次活动,就吸引到了几乎国内最炙手可热的一批创业人才,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全情投入让蔡迪看到了这一模式的创业培训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可能性,同时也预见到了潜在的创业需求与广袤的创业者、创业团队市场。
但是,在Startup Weekend的组织以及之后几个月开展的过程中,也让他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无疑就是该品牌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例如,中国创业者不善于分享创业点子、团队很难在两天中协调合作、创意的理想性也远远大于可操作性。为此,蔡迪曾多次同美国方面进行交涉,希望进行一些本土化的尝试与改变,不过最终都以不了了之而收场。
蔡迪甚至想到过放弃。但是,在和身边的朋友以及活动志愿者沟通后,大家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却再次坚定了蔡迪要将这一创业培养模式转变为更符合中国创业者实际的“创业预孵化”模式的想法,并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筹备于今年3月的“启创中国”正是由这种环境下,在Startup Weekend的基础上,脱胎换骨而成。
见证者说:缘何放弃出国加入“启创”
从Startup Weekend的参与者到活动的志愿者,再到如今“启创中国”组织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莉娜俨然是“启创”前世今生的见证者,对于自己这份特殊的经历,对于启创,她显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怀揣创业梦想偶然参加Startup Weekend的活动就取得了当期第三名的佳绩。“(它)不是那种讲座的形式,找一些大佬什么的来上上课,而是一群陌生人组成一个个小组,在有限的54个小时里面,就要拿出你的成果。”莉娜说,正是因为对这一活动形式的好感,使得她在之后11月份,包括12月份的活动中都担任了志愿者,而创业者在活动中建立的情谊,更是让她放弃了很好的实习机会和出国的打算,最终决定加入“启创”这个团队。
对于“启创”和之前的Startup Weekend存在哪些差异时,作为亲身经历过这一重要变迁的成员,莉娜还是很有感触。“因为中国(创业者)和外国(创业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在之前idea的讨论方面很快能达成统一,然后对于确定商业模式这一块也很熟,紧接着就可以进入到产品开发这一步,动手能力又是他们的优势,整个流程会很顺畅。但是国内的创业者在讨论idea的时候就会花上很长时间,还出不了一个结果,有些甚至在路演前10个小时还没有到最后一步。”
莉娜说:“所以我们也是在之前活动导师的建议下,把2天2夜54个小时的活动拆开,先通过‘迷你创业八’这样小型的活动找到好的点子,有了相当于是CEO以后再攻技术这一块,通过‘创业周末’的活动找到CTO,再通过‘创业在当地’等活动将这些好的想法一步步落实,开发出产品。”
在和记者聊到是什么支撑着她或者说是整个团队能够坚持下来,为创业者铺好最初的这块基石时,莉娜有些动情地说,是活动参与者自身的改变以及他们对于组织者的感激给了她和团队以力量。她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很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人的生命轨迹”,这其中让她感受到的充实与满足,是她始料未及的,也是她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幸福。
“种子者”说:启创就是“准天使”
今年5月,启创中国“创业在当地”之“创业在闵行”活动的冠军团队——“乐租365”项目的负责人许正对“启创中国”的“养育孵化”,也有自己的话想说。
许先生说,“乐租365”,目前主要针对合租群体提供真实房源的免费平台,解决租房难以及租客与房东安全信任问题,日后还有租客社区交友功能,长租短租更简单。然而,这个从“创业在闵行”150只早期团队脱颖而出,正日趋成熟的好项目在当初却并不被看好。正是通过“启创”的系列活动以及其团队自身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乐租365”。
许正告诉记者,他参加“迷你创业八”的活动也是源于朋友的推荐。“当时也就是有这样一个idea,连项目的名称都没有”。在和各类创业者的交流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消极的看法,但许正却说,“泼冷水并不可怕,如果在这里都承受不了这些批评声音的话,如何去经受市场的考验。”
他表示,在这个活动当中,他还是受到了“很大启发”。“它通过一些小游戏的形式,像‘商业九宫格’将你的商业模式呈现出来,要有BP(business plan)的设计……这个环节就告诉你,如果你的想法理论中都行不通的话,实践谈都不用谈。”
他特别提到了其中一个导师“目的、推算、打样、复盘”四步走的这样一个“从想法到落地”的思考模式,觉得这样有建设性的理论指导,“疏理了自己的商业思维脉络,使自己原有的商业计划显得更清晰了。”
许正先生把“启创”定位在了一个“准天使”的角色上,他希望“启创”能让更多的“种子”结成“果实”。而对于正在路上的创业者们,他则表示,不论各自的创业经历如何,都希望他们能够放低身段,“以终为始”,“活在当下”,重新上路,构筑自己美好的明天
◇新闻链接。
创建启创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蔡迪介绍,“启创中国”旨在建立一系列有联系、有逻辑、有进阶的活动——依次是“迷你创业八”、“创业周末”、“创业在当地”和“创业接合点”。
作为其中的第一步,“迷你创业八”至今已举办了4期,通过选手之间的交流、互评以及导师的意见,选出最有前途的一些优秀项目,为之后系列活动的开展做好储备。“创业周末”,则会注重对选手先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在此之上再要求他们进行动手实践,完成初步项目和公司。
这两个进阶的活动,对于国内的创业者而言,这样的模式效率更高。同时,蔡迪也提到,他们还是会汲取Startup Weekend作为先驱的一些有用经验,例如坚持“说得少,做得多”以实践为主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洋为中用”。
“我们实际上就是一个筛选器、加速器,我们像是用一个个漏斗过滤的方式,通过层层选拔筛选出最优质的‘种子’,把他们培育成‘幼苗’。”之后,就是团队进入“茁壮成长”的阶段,“创业在当地”和“创业接合点”会引入早期投资和专业孵化资源,进一步让创意和项目成为现实。
在今年下半年,蔡迪透露,“启创”将会在5所顶级高校及创业园区举办4到6场“迷你创业八”活动,在2到3个城市举办3到4场“创业周末”或合作伙伴定制专场活动,并定期举办2到4场“创业接合点”活动。8月份在上海会与美国著名机构“Health2.0”举办“医疗保健开发者挑战赛”,11月份与创智天地联合主办“创智嘉年华”(暨全球创业周年度活动),这些也已经基本敲定。
在谈及“启创”的未来,蔡迪则信心满满地表示,他的目标是在明年让2012年的数据翻一番。
(原文链接:http://www.shbiz.com.cn/Item/181121.aspx )
今年8月18-19日将联合美国著名机构“Health2.0”首次在上海举办医疗保健开发者挑战赛之中国站;11月将联合主办“创智嘉年华”暨全球创业周年度活动……很难想象,一个毕业于同济土木工程系、狂热于摇滚音乐的广东青年,能在上海掀起如此强烈的创业风。上周末,是本市著名草根创业组织“启创中国”的一周岁生日,创始人蔡迪向本报记者娓娓道来“启创”从诞生以来的来龙去脉。
音乐和创业的共同点——创造
生长于广东的蔡迪从小品学兼优,高考中以高分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然而,青春期疯狂爱上摇滚的他,却不愿意继续走在这条中规中矩的“成功之路”上。“我来上海的第一个周末就去买了一把吉他,整个大学四年,我把70%的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蔡迪说道。
尽管弹唱谱写乃至音乐制作无所不能,可毕业后残酷的现实——非科班出身,而自己又不屑于参加各类选秀,使得他的音乐梦想变得遥不可及。所幸的是,2010年10月,一个由利物浦企业举办的“Your Big Year”全球创业周活动彻底改变了蔡迪的人生。
由于超大的知识储备和涉猎广泛的爱好,蔡迪从全球数万名的参与者中“杀出重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一名代表,成为“Your Big Year”首届全球24名决赛选手之一,获得了去英国利物浦的机会。蔡迪告诉记者,巧合的是这一天正是John Lennon诞辰70周年之日,对于十多岁开始就对摇滚狂热痴迷的Beatles粉丝的他而言,“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就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在利物浦,蔡迪认识了活动主办方企业的利物浦当地企业家Chris Arnold,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背景以及对于文艺方面的共同爱好让两个人“一见如故”。临别回国前,当时还处于迷茫期的蔡迪问及这位企业家自己以后找什么工作好时,Chris送上了这样一句充满企业家精神的劝谏:“You’d better create a job than find one.”(与其寻找工作,不如创造一份。)这句话让他的人生轨迹又重新清晰起来。
“我最崇拜的音乐人就是美国著名朋克乐队Blink 182乐队的主脑Tom Delonge,他是一个如此成功的优秀的乐手,但同时也是非常成功的创业者,他被自己的家乡美国圣地亚哥市评为十大企业家之一。所以我就想,音乐和创业其实并不是两样矛盾的东西,它们之间的最重要的共同点,其实都是创造。”
启创中国前身曾历水土不服
在利物浦短短停留的时间里,蔡迪收获的远远不止那句指引他创业、如导航灯般的话语。英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随处可见的NGO与Workshop研习会(由几个人进行密集讨论的集会,通常需当场作练习)等等,都在蔡迪的脑海中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回国以后不久,蔡迪参加了去年3月在上海召开的“全球创业峰会”。会上他意外地认识了美国品牌Startup Weekend(周末创网站:让有理想、抱负、创意的朋友,在周末两天内把创意化为真实的(网络)产品/公司)的负责人,并承接下了该品牌在中国创业圈推广的事宜。
蔡迪说,由于当时国内关于创业的培训活动还不是很多。2011年7月23日,也就是整整一年前,Startup Weekend的在国内的第一次活动,就吸引到了几乎国内最炙手可热的一批创业人才,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全情投入让蔡迪看到了这一模式的创业培训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可能性,同时也预见到了潜在的创业需求与广袤的创业者、创业团队市场。
但是,在Startup Weekend的组织以及之后几个月开展的过程中,也让他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无疑就是该品牌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例如,中国创业者不善于分享创业点子、团队很难在两天中协调合作、创意的理想性也远远大于可操作性。为此,蔡迪曾多次同美国方面进行交涉,希望进行一些本土化的尝试与改变,不过最终都以不了了之而收场。
蔡迪甚至想到过放弃。但是,在和身边的朋友以及活动志愿者沟通后,大家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却再次坚定了蔡迪要将这一创业培养模式转变为更符合中国创业者实际的“创业预孵化”模式的想法,并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筹备于今年3月的“启创中国”正是由这种环境下,在Startup Weekend的基础上,脱胎换骨而成。
见证者说:缘何放弃出国加入“启创”
从Startup Weekend的参与者到活动的志愿者,再到如今“启创中国”组织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莉娜俨然是“启创”前世今生的见证者,对于自己这份特殊的经历,对于启创,她显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怀揣创业梦想偶然参加Startup Weekend的活动就取得了当期第三名的佳绩。“(它)不是那种讲座的形式,找一些大佬什么的来上上课,而是一群陌生人组成一个个小组,在有限的54个小时里面,就要拿出你的成果。”莉娜说,正是因为对这一活动形式的好感,使得她在之后11月份,包括12月份的活动中都担任了志愿者,而创业者在活动中建立的情谊,更是让她放弃了很好的实习机会和出国的打算,最终决定加入“启创”这个团队。
对于“启创”和之前的Startup Weekend存在哪些差异时,作为亲身经历过这一重要变迁的成员,莉娜还是很有感触。“因为中国(创业者)和外国(创业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他们在之前idea的讨论方面很快能达成统一,然后对于确定商业模式这一块也很熟,紧接着就可以进入到产品开发这一步,动手能力又是他们的优势,整个流程会很顺畅。但是国内的创业者在讨论idea的时候就会花上很长时间,还出不了一个结果,有些甚至在路演前10个小时还没有到最后一步。”
莉娜说:“所以我们也是在之前活动导师的建议下,把2天2夜54个小时的活动拆开,先通过‘迷你创业八’这样小型的活动找到好的点子,有了相当于是CEO以后再攻技术这一块,通过‘创业周末’的活动找到CTO,再通过‘创业在当地’等活动将这些好的想法一步步落实,开发出产品。”
在和记者聊到是什么支撑着她或者说是整个团队能够坚持下来,为创业者铺好最初的这块基石时,莉娜有些动情地说,是活动参与者自身的改变以及他们对于组织者的感激给了她和团队以力量。她觉得,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很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人的生命轨迹”,这其中让她感受到的充实与满足,是她始料未及的,也是她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幸福。
“种子者”说:启创就是“准天使”
今年5月,启创中国“创业在当地”之“创业在闵行”活动的冠军团队——“乐租365”项目的负责人许正对“启创中国”的“养育孵化”,也有自己的话想说。
许先生说,“乐租365”,目前主要针对合租群体提供真实房源的免费平台,解决租房难以及租客与房东安全信任问题,日后还有租客社区交友功能,长租短租更简单。然而,这个从“创业在闵行”150只早期团队脱颖而出,正日趋成熟的好项目在当初却并不被看好。正是通过“启创”的系列活动以及其团队自身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乐租365”。
许正告诉记者,他参加“迷你创业八”的活动也是源于朋友的推荐。“当时也就是有这样一个idea,连项目的名称都没有”。在和各类创业者的交流过程当中,得到了很多消极的看法,但许正却说,“泼冷水并不可怕,如果在这里都承受不了这些批评声音的话,如何去经受市场的考验。”
他表示,在这个活动当中,他还是受到了“很大启发”。“它通过一些小游戏的形式,像‘商业九宫格’将你的商业模式呈现出来,要有BP(business plan)的设计……这个环节就告诉你,如果你的想法理论中都行不通的话,实践谈都不用谈。”
他特别提到了其中一个导师“目的、推算、打样、复盘”四步走的这样一个“从想法到落地”的思考模式,觉得这样有建设性的理论指导,“疏理了自己的商业思维脉络,使自己原有的商业计划显得更清晰了。”
许正先生把“启创”定位在了一个“准天使”的角色上,他希望“启创”能让更多的“种子”结成“果实”。而对于正在路上的创业者们,他则表示,不论各自的创业经历如何,都希望他们能够放低身段,“以终为始”,“活在当下”,重新上路,构筑自己美好的明天
◇新闻链接。
创建启创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蔡迪介绍,“启创中国”旨在建立一系列有联系、有逻辑、有进阶的活动——依次是“迷你创业八”、“创业周末”、“创业在当地”和“创业接合点”。
作为其中的第一步,“迷你创业八”至今已举办了4期,通过选手之间的交流、互评以及导师的意见,选出最有前途的一些优秀项目,为之后系列活动的开展做好储备。“创业周末”,则会注重对选手先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在此之上再要求他们进行动手实践,完成初步项目和公司。
这两个进阶的活动,对于国内的创业者而言,这样的模式效率更高。同时,蔡迪也提到,他们还是会汲取Startup Weekend作为先驱的一些有用经验,例如坚持“说得少,做得多”以实践为主的理念,尽可能多地“洋为中用”。
“我们实际上就是一个筛选器、加速器,我们像是用一个个漏斗过滤的方式,通过层层选拔筛选出最优质的‘种子’,把他们培育成‘幼苗’。”之后,就是团队进入“茁壮成长”的阶段,“创业在当地”和“创业接合点”会引入早期投资和专业孵化资源,进一步让创意和项目成为现实。
在今年下半年,蔡迪透露,“启创”将会在5所顶级高校及创业园区举办4到6场“迷你创业八”活动,在2到3个城市举办3到4场“创业周末”或合作伙伴定制专场活动,并定期举办2到4场“创业接合点”活动。8月份在上海会与美国著名机构“Health2.0”举办“医疗保健开发者挑战赛”,11月份与创智天地联合主办“创智嘉年华”(暨全球创业周年度活动),这些也已经基本敲定。
在谈及“启创”的未来,蔡迪则信心满满地表示,他的目标是在明年让2012年的数据翻一番。
![]() |
“启创中国”迎来一周岁生日。中间为创始人蔡迪,左边为天使投资人查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