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站摇弋的海上花
因为常在外奔波的缘故,我以惯于从容置身在陌生的世界里,如此刻处于上海站。我斜歪在行椅上,显得平静,还有些淡漠。我和所有的旅客一样,都把自己当成匆匆的过客,与身边的一切擦肩而过。
一切所谓的都市,对于我向来缺少吸引力。我痴迷于那些曲折的虬枝、裸露的硬石、清澈的溪流、浓郁的稻香......在沪上的时间,我一直把自己关在70平方米的空间,面积不大,却让我觉得比房间外的世界要宽松得多。外面的世界,楼盘高大而拥挤以至于占据了太多的天空和土地,满街的广告填充于一切放眼能及的视角,商业气息肆虐的张扬而缺少恬淡的人文内在,人流永远是如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间却极少友善亲和。尽管我已能够在这世界安然相处,但我始终未曾改变过对它的质疑和排斥。
我的艺术启蒙老师——一个有着复杂人生的油画家,他喜欢在车站观察旅客。他告诉我,看这些人,他们的动作隐寓着各自的职业行为,他们的衣饰能流露出各自的品味情趣,他们的表情能反映出各自的心理......细腻地观察能让人的视野丰富、心智成熟,于是无所事事的我也仿效起老师来:
我对面的女人肤色出奇的白嫩,能看得出这是她最为骄傲的资本,她才如此坦然的裸露出大半个上身。她衣服的边角围绕着许多精致的缀饰,显然她是一个有着细腻感情的人,她习惯用挑剔的眼神对待一切,即使是对于同一包面巾纸,她也会翘着兰花指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一张,可以断定对于现状她并不满意,否则她也不会不耐烦的反复改变自己的坐姿和位置。她有着丰富的内心、不安分的心灵。
斜对面是个矮小的女孩,她竭力表现出很成熟世故。她旁若无人的使用手机与人大声说笑,坐姿臃懒随意,一条腿很放肆的踩踏在隔壁的空座上,很不雅观,明显的缺少礼仪教养。她衣着色彩对比强烈,是红色的上衣和黄色的长裤,如此大胆的搭配显得其人性格的爽朗和内涵的浅薄。即使是室内,她也自始至终的戴着宽大的太阳镜,我能通过粉红色的镜片后发现那双眼瞳已不再清澈。
我身边是对老人,他们是相伴多年的夫妻,因为他们在动作上表现得一致,彼此话语少却充满默契。他们应该是地道的老上海,因为男人戴的是多年前上海滩流行的白帆布牛仔帽,而女人脚下穿着平底布鞋,鞋面有旧上海人家的精巧花绣。他们小心谨慎的看管着自己行李,显得对这环境缺少安全感,对身边人缺少信任。
一个皮肤黝黑,衣着脏乱的小男孩出现在我眼前。他的视线游离漂浮,脚步仓促,行走缺少明确的目的,他是小偷。当他发现我用犀利的而凶狠的眼神在注意他时,他表现出很年龄相适应的惶恐。他迅速的撤离,路线明确且通畅,证明这个场所他非常熟悉,他年龄小,却是惯偷了。
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在乞讨。这样的乞讨族在这车站应该不下百人。这些妇女身体健康完全拥有正常的劳动能力,但她们却借助小孩子的名义到处乞讨。而我眼前的这妇女年纪应该在40岁左右,可她怀抱的竟然是出生不到一个月久的婴儿!这可怜的小孩子的五官都还没有形成棱角,那眼皮都不能有力的闪合,他坦然的安躺在乞丐的怀抱里,任何人见了都会生出恻隐之心。我突然记起一个做记者的朋友说过的这样一个黑暗事实。有些乞丐在医院偷盗婴儿,把那些可怜的小生命当成乞讨工具。我心陡然一惊,莫非我亲眼的目睹到这残酷的现实?因为恻隐之心而助长乞丐帮的疯狂行径则无异于帮凶,我只好冷眼的目送走了那可怜的小生命。
一个年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满身污渍不过穿得还算整齐。他拖着一个硕大的黑色塑料袋到处寻找有价值的垃圾。他在保洁车前停下,踮脚探望车厢,一只手攀附着对于他身高而言难以逾越的车厢体,另一手在里面使劲的探捞,似乎在里面找到了什么,却很遗憾的没能得到。他在别处毫无所获的周游一番后不甘心的回到保洁车前,旁边的一个农民工摸样的青年很好心的帮他从车厢内拾起那个矿泉水瓶,他接过后没有说声谢谢就离开了,表情冷漠得让好心的农民工青年有些难以适应......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人们,这就是我所处的环境。检票上车的时候,我几乎是以逃离的脚步离开了刚才呆了3个多小时的车站。夜色降临,车窗外渐渐漆黑。我越来越疲惫了。我要求座位上的一对情侣腾出一点空间让我歇息,那帅气的男生很惊讶的回答:“什么?我这有包,没法腾出位置!”“那我帮你拿包好吗?”“那怎么行!”他干脆的回绝我后转身正义凛然地对女朋友说“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是不可能接受的。”“怎么就不合理了?”一向与人为善的我突然愠怒。男生惊愕之间老老实实的腾出了位置,我微笑着对他说声谢谢就坦然的坐下,于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暂时得到了一席之地。
一切所谓的都市,对于我向来缺少吸引力。我痴迷于那些曲折的虬枝、裸露的硬石、清澈的溪流、浓郁的稻香......在沪上的时间,我一直把自己关在70平方米的空间,面积不大,却让我觉得比房间外的世界要宽松得多。外面的世界,楼盘高大而拥挤以至于占据了太多的天空和土地,满街的广告填充于一切放眼能及的视角,商业气息肆虐的张扬而缺少恬淡的人文内在,人流永远是如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间却极少友善亲和。尽管我已能够在这世界安然相处,但我始终未曾改变过对它的质疑和排斥。
我的艺术启蒙老师——一个有着复杂人生的油画家,他喜欢在车站观察旅客。他告诉我,看这些人,他们的动作隐寓着各自的职业行为,他们的衣饰能流露出各自的品味情趣,他们的表情能反映出各自的心理......细腻地观察能让人的视野丰富、心智成熟,于是无所事事的我也仿效起老师来:
我对面的女人肤色出奇的白嫩,能看得出这是她最为骄傲的资本,她才如此坦然的裸露出大半个上身。她衣服的边角围绕着许多精致的缀饰,显然她是一个有着细腻感情的人,她习惯用挑剔的眼神对待一切,即使是对于同一包面巾纸,她也会翘着兰花指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一张,可以断定对于现状她并不满意,否则她也不会不耐烦的反复改变自己的坐姿和位置。她有着丰富的内心、不安分的心灵。
斜对面是个矮小的女孩,她竭力表现出很成熟世故。她旁若无人的使用手机与人大声说笑,坐姿臃懒随意,一条腿很放肆的踩踏在隔壁的空座上,很不雅观,明显的缺少礼仪教养。她衣着色彩对比强烈,是红色的上衣和黄色的长裤,如此大胆的搭配显得其人性格的爽朗和内涵的浅薄。即使是室内,她也自始至终的戴着宽大的太阳镜,我能通过粉红色的镜片后发现那双眼瞳已不再清澈。
我身边是对老人,他们是相伴多年的夫妻,因为他们在动作上表现得一致,彼此话语少却充满默契。他们应该是地道的老上海,因为男人戴的是多年前上海滩流行的白帆布牛仔帽,而女人脚下穿着平底布鞋,鞋面有旧上海人家的精巧花绣。他们小心谨慎的看管着自己行李,显得对这环境缺少安全感,对身边人缺少信任。
一个皮肤黝黑,衣着脏乱的小男孩出现在我眼前。他的视线游离漂浮,脚步仓促,行走缺少明确的目的,他是小偷。当他发现我用犀利的而凶狠的眼神在注意他时,他表现出很年龄相适应的惶恐。他迅速的撤离,路线明确且通畅,证明这个场所他非常熟悉,他年龄小,却是惯偷了。
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在乞讨。这样的乞讨族在这车站应该不下百人。这些妇女身体健康完全拥有正常的劳动能力,但她们却借助小孩子的名义到处乞讨。而我眼前的这妇女年纪应该在40岁左右,可她怀抱的竟然是出生不到一个月久的婴儿!这可怜的小孩子的五官都还没有形成棱角,那眼皮都不能有力的闪合,他坦然的安躺在乞丐的怀抱里,任何人见了都会生出恻隐之心。我突然记起一个做记者的朋友说过的这样一个黑暗事实。有些乞丐在医院偷盗婴儿,把那些可怜的小生命当成乞讨工具。我心陡然一惊,莫非我亲眼的目睹到这残酷的现实?因为恻隐之心而助长乞丐帮的疯狂行径则无异于帮凶,我只好冷眼的目送走了那可怜的小生命。
一个年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满身污渍不过穿得还算整齐。他拖着一个硕大的黑色塑料袋到处寻找有价值的垃圾。他在保洁车前停下,踮脚探望车厢,一只手攀附着对于他身高而言难以逾越的车厢体,另一手在里面使劲的探捞,似乎在里面找到了什么,却很遗憾的没能得到。他在别处毫无所获的周游一番后不甘心的回到保洁车前,旁边的一个农民工摸样的青年很好心的帮他从车厢内拾起那个矿泉水瓶,他接过后没有说声谢谢就离开了,表情冷漠得让好心的农民工青年有些难以适应......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人们,这就是我所处的环境。检票上车的时候,我几乎是以逃离的脚步离开了刚才呆了3个多小时的车站。夜色降临,车窗外渐渐漆黑。我越来越疲惫了。我要求座位上的一对情侣腾出一点空间让我歇息,那帅气的男生很惊讶的回答:“什么?我这有包,没法腾出位置!”“那我帮你拿包好吗?”“那怎么行!”他干脆的回绝我后转身正义凛然地对女朋友说“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我是不可能接受的。”“怎么就不合理了?”一向与人为善的我突然愠怒。男生惊愕之间老老实实的腾出了位置,我微笑着对他说声谢谢就坦然的坐下,于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暂时得到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