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R、边界和钢
RCR
RCR,又名 Aranda, Pigem i Vilalta arquitectes。RCR来自三名主创建筑师Rafael Aranda,Carme Pigem和Ramón Vilalta的名字首字母的简写。三人皆于1987年毕业于ETSA.V,(Escue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 del Vallés,位于barcelona的郊区,成立于1973年,在1991同ETSA.B一同并入UPC)并于同年成立RCR事务所。主要创作基地位于加泰罗尼亚州的小镇:Olot。得益于成员们的早期的艺术训练和Olot独有的自然环境(EL croquis语为“Olot的学校”),RCR的建筑风格一直游走于Modern Architecture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之间,以钢材、石材、玻璃和混凝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体简洁又充满自然气息的建筑作品。作品大都建于Olot所属的Gerona行省内。
由于设计项目所致,大多数的私人别墅都不可进。只有几个公共性作品和他们的工作室可以看看。平心而论,RCR并不是一个擅长在城市内造房子的组合,几个建于Barcelona市内的作品,更有着自说自话的感觉。而反观那些建与自然环境里的作品,在处理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上,则显得更为出色。
边界
关于RCR可以写的东西似乎很多,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是他们关于边界的处理。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Barcelona迎来了自弗朗哥独裁以后最具转折性设计革命,以公共空间为切入点的变革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打破了原有封闭的城市街区,建立了一系列几近完全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这种设计思路延续至今,一方面改变了整个城市面貌,带来了“巴塞罗那模式”的城市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使得当时读书年轻人们对于边界有了一种更广阔的定义。
在多数可以参观的项目中,RCR的作品在处理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边界的方式有着许多精彩之处。他们时刻保持者一种暧昧的距离。在这些边界的处理上,一方面RCR选用的建筑材料大都是机械化时代的产物,而不选择石材和木材(随着RCR项目的日益增多,石材的出现却越来越少),明确的定义了边界的人造特性。另一方面,边界大都是有着透明(如玻璃)或者半透明(如网状或者栅格式)的特性,使得本身强硬的界限虚化。从某种程度上讲,边界的虚化使得自然的部分显得更加的整体化,那种藕断丝连的状态颇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味道。
钢
对于RCR来说,钢材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一方面这种材料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用于模仿一系列来源于自然的元素;另一方面钢材不同于木材,具有明确的人造属性。这种看似矛盾的属性结合在RCR的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
同样也是在Gerona行省内,另外一个使用钢材的作品:建于Portbou的本雅明的纪念碑,在使用钢材方面更为出色。
关于Portbou和本雅明的纪念碑的诸多背景介绍,自己曾转载过笔记人老师译的Micheal Taussig的Walter Benjamin’s Grave文中有着及其精彩的论述。(直通车:http://www.douban.com/note/135187195/ )在此只讨论纪念碑本身。
纪念碑建于山上,以耐候钢为主要材料围成一个长方形。斜插于山上,穿透山石,以一种类似单筒望远镜的方式直面大海。
长方形内设踏步(共有87阶),在山体内的部分为四边封闭,山体外部分为三边封闭,面对天空开敞。参观者由山上的长方形入口进入,通过一段四边封闭一段有光的廊延踏步而下。直至下部开敞处最后几步,被一面玻璃板挡住去路。上面用德语版、西班牙版、加泰罗尼亚版、法语版和英语版,写着:
“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困难。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
(It is a more arduous task to honor the memory of anonymous beings than that of famous persons.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is consecrated to the memory of those who have no name.)
在整个设计里,钢的诸多屋里特性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于山石之间的体量穿插形成的硬度对比;钢板踏步和山石之间的空隙和四边封闭的环境使得行走时的回响被放大;而最为精彩的事,由于四面封闭的金属甬道,光线被完全封闭,无论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从端口看来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没有差别的黑影。对于光的隔绝,掩盖了每个人的差异。
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于“无名者”的最完美的解释。而对于材料的使用来说,这个不能完全算是建筑的艺术作品则有着教科书般的参考意义。
![]() |
Rafael Aranda,Ramón Vilalta和Carme Pigem |
RCR,又名 Aranda, Pigem i Vilalta arquitectes。RCR来自三名主创建筑师Rafael Aranda,Carme Pigem和Ramón Vilalta的名字首字母的简写。三人皆于1987年毕业于ETSA.V,(Escuela Técnica Superior de Arquitectura del Vallés,位于barcelona的郊区,成立于1973年,在1991同ETSA.B一同并入UPC)并于同年成立RCR事务所。主要创作基地位于加泰罗尼亚州的小镇:Olot。得益于成员们的早期的艺术训练和Olot独有的自然环境(EL croquis语为“Olot的学校”),RCR的建筑风格一直游走于Modern Architecture和Landscape Architecture之间,以钢材、石材、玻璃和混凝土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体简洁又充满自然气息的建筑作品。作品大都建于Olot所属的Gerona行省内。
![]() |
RCR作品分布图 |
![]() |
Olot的自然景观,泥土的颜色与耐候钢的颜色惊人的相似 |
由于设计项目所致,大多数的私人别墅都不可进。只有几个公共性作品和他们的工作室可以看看。平心而论,RCR并不是一个擅长在城市内造房子的组合,几个建于Barcelona市内的作品,更有着自说自话的感觉。而反观那些建与自然环境里的作品,在处理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距离上,则显得更为出色。
![]() |
Edificio de oficinas en L'Hospitalet, Barcelona 2008 |
![]() |
Bathing Pavilion, Olot, 1998 |
![]() |
Estadio de Atletismo, Olot, 2001 |
边界
关于RCR可以写的东西似乎很多,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是他们关于边界的处理。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Barcelona迎来了自弗朗哥独裁以后最具转折性设计革命,以公共空间为切入点的变革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打破了原有封闭的城市街区,建立了一系列几近完全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这种设计思路延续至今,一方面改变了整个城市面貌,带来了“巴塞罗那模式”的城市发展策略,另一方面使得当时读书年轻人们对于边界有了一种更广阔的定义。
在多数可以参观的项目中,RCR的作品在处理人造物与自然之间的边界的方式有着许多精彩之处。他们时刻保持者一种暧昧的距离。在这些边界的处理上,一方面RCR选用的建筑材料大都是机械化时代的产物,而不选择石材和木材(随着RCR项目的日益增多,石材的出现却越来越少),明确的定义了边界的人造特性。另一方面,边界大都是有着透明(如玻璃)或者半透明(如网状或者栅格式)的特性,使得本身强硬的界限虚化。从某种程度上讲,边界的虚化使得自然的部分显得更加的整体化,那种藕断丝连的状态颇有“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味道。
![]() |
Proyecto Espacio Público Teatro La Lira, Ripoll, 2003 |
![]() |
Estadio de Atletismo, Olot, 2001 |
![]() |
Parque de Piedra Tosca, Les Preses, 2005 |
![]() |
Proyecto Espacio Público Teatro La Lira, Ripoll, 2003 |
钢
对于RCR来说,钢材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一方面这种材料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用于模仿一系列来源于自然的元素;另一方面钢材不同于木材,具有明确的人造属性。这种看似矛盾的属性结合在RCR的诸多作品中反复出现。
![]() |
la biblioteca San Antoni, Barcelona, 2005 |
同样也是在Gerona行省内,另外一个使用钢材的作品:建于Portbou的本雅明的纪念碑,在使用钢材方面更为出色。
关于Portbou和本雅明的纪念碑的诸多背景介绍,自己曾转载过笔记人老师译的Micheal Taussig的Walter Benjamin’s Grave文中有着及其精彩的论述。(直通车:http://www.douban.com/note/135187195/ )在此只讨论纪念碑本身。
![]() |
Memorial de Walter Benjamin, Dani Karavanhe,1994 |
纪念碑建于山上,以耐候钢为主要材料围成一个长方形。斜插于山上,穿透山石,以一种类似单筒望远镜的方式直面大海。
![]() |
![]() |
金属长方体从山中穿出,直面大海 |
长方形内设踏步(共有87阶),在山体内的部分为四边封闭,山体外部分为三边封闭,面对天空开敞。参观者由山上的长方形入口进入,通过一段四边封闭一段有光的廊延踏步而下。直至下部开敞处最后几步,被一面玻璃板挡住去路。上面用德语版、西班牙版、加泰罗尼亚版、法语版和英语版,写着:
“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困难。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
(It is a more arduous task to honor the memory of anonymous beings than that of famous persons.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y is consecrated to the memory of those who have no name.)
![]() |
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困难。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 |
在整个设计里,钢的诸多屋里特性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于山石之间的体量穿插形成的硬度对比;钢板踏步和山石之间的空隙和四边封闭的环境使得行走时的回响被放大;而最为精彩的事,由于四面封闭的金属甬道,光线被完全封闭,无论人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从端口看来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没有差别的黑影。对于光的隔绝,掩盖了每个人的差异。
![]() |
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于“无名者”的最完美的解释。而对于材料的使用来说,这个不能完全算是建筑的艺术作品则有着教科书般的参考意义。
-
一二三四五六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3 14:58:21
-
Delacroix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9 17:57:33
-
吃掉小泡fu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9 15:26:19
-
zYH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3 01:10:53
-
牛牛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02 11:56:44
-
弗罗里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7 10:33:05
-
chmbju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0 23:41:30
-
indigoite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6 05:05:24
-
墨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7 01:17:55
-
NOTH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15:02:22
-
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7 02:52:16
-
方琮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1 21:26:58
-
Jr.hoc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1 05:41:56
-
Anfän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3 10:41:11
-
airmentrpa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30 23:35:29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04 16:17:26
-
BLAST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9 12:46:16
-
七伊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1 23:46:07
-
你看不到的天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9 21:20:24
-
talx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9 00:01:52
-
言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5 03:40:51
-
VEX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7:39:20
-
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6:39:37
-
K19_s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6:02:06
-
懿千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3:44:22
-
月宫大当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1:43:30
-
舒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0:13:43
-
Aki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10:04:21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9:20:04
-
叹什么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9:09:41
-
TinT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8:28:08
-
Torped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8:14:06
-
五指山上孙悟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7:29:49
-
扎啤海蛎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3:08:20
-
BO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2:09:38
-
江湖浪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2 00:57:47
-
没有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23:48:38
-
WindChe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1 22:30:30
-
陈墨印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4 15:07:25
-
偃松108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04 13:20:33
-
小周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1 21:07:04
-
sigat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5 04:41:01
-
Emm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6 23:11:06
-
沉静如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23 18:54:52
-
mm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2 08:37:47
-
Levin 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2 01:06:49
-
殳十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9 19:54:31
-
C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7-06 21:51:21
-
Longm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01 09:17:02
-
walnut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4-29 00:48:18
-
Epheme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03 09:20:01
-
是小扯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13 17:48:47
-
T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1-07 21:05:11
-
鹪鹩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04 13:11:42
-
Joeyhatespizz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19 22:34:02
-
_adagio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5-10 19:14:51
-
王小司徒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6 08:04:42
-
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20 14:55:5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17 16:52:36
-
cyberfolk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26 19:22:14
-
yvet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25 19:23:15
-
幻术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23 23:05:27
-
zhiwu2005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7 16:02:49
-
superm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2 08:39:20
-
就顾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12 03:04:37
-
九月麦田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08 23:03:42
-
坂井蓮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22 07:53:19
-
豆友3308991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10:53:53
-
De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5:11:54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0:49:03
-
ABU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4 00:27:42
-
拾贝岛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1:10:41
-
蒋小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20:49:28
-
Hozd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19:08:35
-
蛋壳小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11:11:50
-
G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10:28:33
-
SummerCouldU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3 09:35:24
-
小龚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11 22:54:56
-
殷为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0 23:43:10
-
过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0 18:44:4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0 18:16:10
-
Sla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08 00:12:27
-
no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8 19:55:59
-
竖石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2 18:28:4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1 20:31:34
-
Σ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1 12:40:33
-
仲城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0 20:39:06
-
V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0 17:59:40
-
樵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0 15:57:35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0 13:56:03
-
上官璎珞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4 00:16:22
-
DEE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02 11:13:46
-
wh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31 23:30:19
-
大卷_要节操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7 00:45:28
-
钢铁侠小棉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2 01:06:40
-
鲸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0 20:08:20
-
王泊森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0 12:54:21
-
Shuy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0 12:47:02
-
Wickedga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0 11:36:39
-
匪子匿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0 02: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