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week23、24、25、26
实习周记,一拖再拖,就差不多变成了月记,许许多多的细节变得模糊,只记得一些大致的脉络。
Week23
这一周仍在肾内科实习,这一周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周日和卢老板值班后,我感觉他对我的态度不一样了,大家变得熟起来,慢慢的教我一些东西,氛围也越来越好了。
经过了上周在彭师姐的督促下,我管床的力度也变得更加的强,能把挺多的细节性的东西都记在脑里,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其余的事情都不大记得了。
Week 24
这周刚好是交接班的时候。
周中告别肾内科,告别了一众的师兄师姐,略带不舍地来到了内分泌科。
但是这周的体验感觉很不好。
原因是这周科室的带教及上级,都在忙着升职称的考试,各种资料与文件的准备等等的事情上。连查房的时候,都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也导致了我这几天也浑浑噩噩地就过去了。
内分泌科什么病人最多?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想是糖尿病,然而我所碰到的最多的确实脑卒中后遗症的病人。当然,他们很多都有糖尿病。
年老,中风,常年卧床,加上糖尿病,这一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褥疮,各种各样的感染,肌肉的萎缩……尤其是感染,再好的护理,在医院这样的细菌凶猛的地方,有时候也难以避免。
每次看着基本上不动的老人,肺部感染了,躺在那里吸着氧气,真是有一种无助感。
但这样的事情,正反复地发生着。
人到老的时候,可能就真是会莫名的悲哀。甚至,老人本身,已感觉不到任何的悲哀。
Week 25
这周的情况有所好转了,带教也积极起来,毕竟那些涉及功名的事情都完了。
收获最大的是关于临床思维程序的问题。带教的西医功底还是比较的扎实,临床思维比较好,也肯结合病历讲点东西,比如看到潜血阳性,应该如何一步步地分析:分上下消化道出血,如何排除,逐步缩小范围,最终考虑什么问题等等。其实这样一种临床思维,对于我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毕竟以前是学一个个病是怎么样的,而没有人教过你碰到什么状况,应该怎么思考,根据临床所见来将所学的病种串联起来分析思考,这样才是一个临床医生应该有的思维品质。
然而这样的思维的建立除了要专门去学以外,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分析的基础是得有内涵才行。就像做数学题,你得将所有的公式定理烂熟于心,然后才能碰到难题的时候,根据思维方法来运用知识。
Week26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26周,算起来,实习时间已经半年了。
这半年里,有精彩的地方,也有很消极的地方。人累了,就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怠工的心态。
不过我很佩服一些同学,他们比我更积极,更累,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懈怠,依然如第一天实习那样的积极。他们真的是为医学而生的人,让我十分敬佩。
最近有一种想法,关于管床。因为再过半年,可能回到自己的科室,就是独立管床,然后可能再过些日子,就当一值。究竟管床要管那些方面的事情,那些是主要矛盾,是值得我最关注的问题?掌握了这些,就明白了管床的精髓。
临床上,可以看到一些师兄师姐不慢不紧,有条不紊地管床,但细细观察他们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那么的上心,但病人也好好的,原因在于他们抓住了他们的病情的关键点,紧抓不放,其他的小问题,不妨放一放,所以病人慢慢走向了康复的道路。而有些师兄师姐,看似很忙,但是工作还是一团糟。所以这就是有无掌握管床的精髓的区别。
当然,每种病,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管床的时候也要针对这些特点来选择关注点。所以这也是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而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倘若不在临床之外多读书,又怎么知道每个病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呢?所以在临床后,多读书,熟读书,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中医也是如此,知病从何来,方能知病该从何去,见目前之证,知病证发展的趋势,然后治之,步步为营,而不是见病之病。
这一路走下去,为之不易。还是要不断地努力。
Week23
这一周仍在肾内科实习,这一周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周日和卢老板值班后,我感觉他对我的态度不一样了,大家变得熟起来,慢慢的教我一些东西,氛围也越来越好了。
经过了上周在彭师姐的督促下,我管床的力度也变得更加的强,能把挺多的细节性的东西都记在脑里,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其余的事情都不大记得了。
Week 24
这周刚好是交接班的时候。
周中告别肾内科,告别了一众的师兄师姐,略带不舍地来到了内分泌科。
但是这周的体验感觉很不好。
原因是这周科室的带教及上级,都在忙着升职称的考试,各种资料与文件的准备等等的事情上。连查房的时候,都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也导致了我这几天也浑浑噩噩地就过去了。
内分泌科什么病人最多?包括我自己在内都会想是糖尿病,然而我所碰到的最多的确实脑卒中后遗症的病人。当然,他们很多都有糖尿病。
年老,中风,常年卧床,加上糖尿病,这一切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褥疮,各种各样的感染,肌肉的萎缩……尤其是感染,再好的护理,在医院这样的细菌凶猛的地方,有时候也难以避免。
每次看着基本上不动的老人,肺部感染了,躺在那里吸着氧气,真是有一种无助感。
但这样的事情,正反复地发生着。
人到老的时候,可能就真是会莫名的悲哀。甚至,老人本身,已感觉不到任何的悲哀。
Week 25
这周的情况有所好转了,带教也积极起来,毕竟那些涉及功名的事情都完了。
收获最大的是关于临床思维程序的问题。带教的西医功底还是比较的扎实,临床思维比较好,也肯结合病历讲点东西,比如看到潜血阳性,应该如何一步步地分析:分上下消化道出血,如何排除,逐步缩小范围,最终考虑什么问题等等。其实这样一种临床思维,对于我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毕竟以前是学一个个病是怎么样的,而没有人教过你碰到什么状况,应该怎么思考,根据临床所见来将所学的病种串联起来分析思考,这样才是一个临床医生应该有的思维品质。
然而这样的思维的建立除了要专门去学以外,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分析的基础是得有内涵才行。就像做数学题,你得将所有的公式定理烂熟于心,然后才能碰到难题的时候,根据思维方法来运用知识。
Week26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第26周,算起来,实习时间已经半年了。
这半年里,有精彩的地方,也有很消极的地方。人累了,就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怠工的心态。
不过我很佩服一些同学,他们比我更积极,更累,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懈怠,依然如第一天实习那样的积极。他们真的是为医学而生的人,让我十分敬佩。
最近有一种想法,关于管床。因为再过半年,可能回到自己的科室,就是独立管床,然后可能再过些日子,就当一值。究竟管床要管那些方面的事情,那些是主要矛盾,是值得我最关注的问题?掌握了这些,就明白了管床的精髓。
临床上,可以看到一些师兄师姐不慢不紧,有条不紊地管床,但细细观察他们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那么的上心,但病人也好好的,原因在于他们抓住了他们的病情的关键点,紧抓不放,其他的小问题,不妨放一放,所以病人慢慢走向了康复的道路。而有些师兄师姐,看似很忙,但是工作还是一团糟。所以这就是有无掌握管床的精髓的区别。
当然,每种病,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管床的时候也要针对这些特点来选择关注点。所以这也是需要临床经验的积累。而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倘若不在临床之外多读书,又怎么知道每个病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呢?所以在临床后,多读书,熟读书,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中医也是如此,知病从何来,方能知病该从何去,见目前之证,知病证发展的趋势,然后治之,步步为营,而不是见病之病。
这一路走下去,为之不易。还是要不断地努力。
-
桑田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18 23: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