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伺候过猫本观众#2
电影节的最后一天,刚从Greater Union回来,用完了我所有的免费票。想说说墨尔本电影节的志愿者福利。
我总共有11张Admit One Pass,其中4张是在training day的时候一次性发放的。(虽然那时还是影展开幕一周前,但Moonrise Kingdom已经售罄。)另外7张分别是在我完成了7个shift之后从manager手里陆续收到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怎么用好手里的Pass也是一种讲究,我每天热切地刷官网上的“selling fast”信息,在拿到Pass的第一时间预订最紧张的场次,同时又要把想看的场次错开以免第二周的Pass没处用。人性化的一点是,最后一个周末还在站岗的志愿者可以提前两天从组委会那里领到相对应的Admit One。开幕之前我以为一个人看完这些免费电影绰绰有余,后来才发现眼睛和大脑都受不了,因为几乎每值一场班就能看电影1的结尾+完整的电影2+电影3的头一小时。最后我带爸妈去看了两个华语片,另有两张给了之前素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
除此之外,每天有一场凭工作证可免费入内的secret session,大多数时候是上座率较低的冷门片,但也不乏《Save My Legs》澳洲首映这样的机会,其中还有一天是Festival Lounge搞的speed dating。。我算了算,每个志愿者大约能在影展期间看36场免费电影,在我遇到的人里最厉害的看了32场(准确说是31场,早上他在脸书上说因体力不支放弃了周日的早场电影……)
志愿者联络官每天会通过邮件告知因为临时变化而需要更多志愿者的岗位,如果在本届电影节值班10次以上就能自动变为电影节会员,明年可享受会员的一切优惠。
还有一些酒肉福利。凭工作证在Greater Union的Wine Bar和Forum的餐吧都可以打9折,下周四的after-party则是可以喝个尽兴。
That's all folks.
忙忙碌碌两周半,4sq明确记录我在ACMI的七次check-in,手中的scanner扫过几千张纸质票、几百个智能手机甚至还有一个Kindle 3G。虽然也安抚了不少抱怨排队的观众,庆幸没有遇到传说中“屏幕左上方有一条划痕我要退票!”的极品影迷,更多时候大家是认真看完电影,礼貌地鼓个掌。有的manager负责任又通情达理,有的则冷冷淡淡,不过都不会剥夺志愿者看电影的机会。亚裔志愿者的面孔不算少但都是第二代移民;男女生比例类似国内的外语类院校;年轻人居多是预想中的,but中年大叔往往才是真爱;我们搞了个脸书群,富余的票子满天飞,everyone is saying "I'll definitely do it again".
每场电影播放前都有字幕说“This year we managed to engage more than 250 volunteers. MIFF won't be happening without their generous help。”我于是心情愉悦地开始欣赏之后两个小时的视与听。
我总共有11张Admit One Pass,其中4张是在training day的时候一次性发放的。(虽然那时还是影展开幕一周前,但Moonrise Kingdom已经售罄。)另外7张分别是在我完成了7个shift之后从manager手里陆续收到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怎么用好手里的Pass也是一种讲究,我每天热切地刷官网上的“selling fast”信息,在拿到Pass的第一时间预订最紧张的场次,同时又要把想看的场次错开以免第二周的Pass没处用。人性化的一点是,最后一个周末还在站岗的志愿者可以提前两天从组委会那里领到相对应的Admit One。开幕之前我以为一个人看完这些免费电影绰绰有余,后来才发现眼睛和大脑都受不了,因为几乎每值一场班就能看电影1的结尾+完整的电影2+电影3的头一小时。最后我带爸妈去看了两个华语片,另有两张给了之前素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
除此之外,每天有一场凭工作证可免费入内的secret session,大多数时候是上座率较低的冷门片,但也不乏《Save My Legs》澳洲首映这样的机会,其中还有一天是Festival Lounge搞的speed dating。。我算了算,每个志愿者大约能在影展期间看36场免费电影,在我遇到的人里最厉害的看了32场(准确说是31场,早上他在脸书上说因体力不支放弃了周日的早场电影……)
志愿者联络官每天会通过邮件告知因为临时变化而需要更多志愿者的岗位,如果在本届电影节值班10次以上就能自动变为电影节会员,明年可享受会员的一切优惠。
还有一些酒肉福利。凭工作证在Greater Union的Wine Bar和Forum的餐吧都可以打9折,下周四的after-party则是可以喝个尽兴。
That's all folks.
忙忙碌碌两周半,4sq明确记录我在ACMI的七次check-in,手中的scanner扫过几千张纸质票、几百个智能手机甚至还有一个Kindle 3G。虽然也安抚了不少抱怨排队的观众,庆幸没有遇到传说中“屏幕左上方有一条划痕我要退票!”的极品影迷,更多时候大家是认真看完电影,礼貌地鼓个掌。有的manager负责任又通情达理,有的则冷冷淡淡,不过都不会剥夺志愿者看电影的机会。亚裔志愿者的面孔不算少但都是第二代移民;男女生比例类似国内的外语类院校;年轻人居多是预想中的,but中年大叔往往才是真爱;我们搞了个脸书群,富余的票子满天飞,everyone is saying "I'll definitely do it again".
每场电影播放前都有字幕说“This year we managed to engage more than 250 volunteers. MIFF won't be happening without their generous help。”我于是心情愉悦地开始欣赏之后两个小时的视与听。
![]() |
志愿者更衣室一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