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地球,另一个同样迷失的自己
《ANOTHER EARTH》是一部独立电影,因而90多分钟的电影看下来,没有什么特意安排的起承转合,节奏也缓慢,其实这是独立电影的风格与形式了。
但它终究还是一部叙事电影,而且是一部用了做新闻记录的方式来叙事的电影,特意为之的摇晃的镜头,不时插入的新闻素材,诸如此类。
这部电影挂着科幻的旗子,讲了还是一个寻常可闻的心理意识的故事,正如电影名字——another earth——一样,在“我们”生活里还有另一个自己。或者如影片里面的镜像理论一般,有那样一个镜像存在。之所以在“我们”二字之上加上引号,是因为我也不确定我们和镜像之间谁从属谁的关系。
另一个地球的人自然是不会称呼自己地球二号的,同样的,他们称我们为地球二号。如今我们指称美国妄充“地球警察”的身份,指责他们的世界中心论,事实上,这种中心论的观点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但凡有人的意识存在,这种中心论就不会从人的观念里除去。
我们和另一个我们是同时存在的,正如电影里几乎到处可见的镜子一般,借助镜子的形式,两个我们都可以同时出现。我们每天都要都在做决定,如女主一样,于是这些决定将女主引入了她的阴霾之中,从电影的色彩来看,我们是可以确定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夜景的蓝色的,代表着束缚着她生活继续的意象。因而无论我们做的什么决定,我们终究都要面对这个决定的后果,面对另一个我们。
正如那句老掉牙的英文谚语“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好与坏,善与恶,彼此共存着,镜子也好,女主玩得“魔方”也好,镜像也本体实为一体。又如教授拉锯子那一段,锯子是一种破坏性的工具,但在影片中却成为了一种乐器,显示出了建设性的一面。
只要我们敢于承认,敢于正视存在着的另一个我们,在此,不妨称作敢于正视并接受我们自己的决定,也许能得到自由。影片里的那个老人自毁双目的理由是不想再见到再听到自己,然而他终究还是落下了泪水。而女主可以说是跨出了自己的一步,并获得了新生的。
而关于为何最后影片色彩仍是蓝色?个人认为那是从另一个女主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另一个女主是选择了去往地球二号,也就是女主所在的地球的。
另一个不负责任的理解,片名ANOTHER EARTH,倘若把相同的字母去掉,会发现只剩下“NO”,是不是在片名上就告诉了我们这所谓的另一个地球并不是另一个地球呢?
但它终究还是一部叙事电影,而且是一部用了做新闻记录的方式来叙事的电影,特意为之的摇晃的镜头,不时插入的新闻素材,诸如此类。
这部电影挂着科幻的旗子,讲了还是一个寻常可闻的心理意识的故事,正如电影名字——another earth——一样,在“我们”生活里还有另一个自己。或者如影片里面的镜像理论一般,有那样一个镜像存在。之所以在“我们”二字之上加上引号,是因为我也不确定我们和镜像之间谁从属谁的关系。
另一个地球的人自然是不会称呼自己地球二号的,同样的,他们称我们为地球二号。如今我们指称美国妄充“地球警察”的身份,指责他们的世界中心论,事实上,这种中心论的观点自始至终都存在着,但凡有人的意识存在,这种中心论就不会从人的观念里除去。
我们和另一个我们是同时存在的,正如电影里几乎到处可见的镜子一般,借助镜子的形式,两个我们都可以同时出现。我们每天都要都在做决定,如女主一样,于是这些决定将女主引入了她的阴霾之中,从电影的色彩来看,我们是可以确定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夜景的蓝色的,代表着束缚着她生活继续的意象。因而无论我们做的什么决定,我们终究都要面对这个决定的后果,面对另一个我们。
正如那句老掉牙的英文谚语“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好与坏,善与恶,彼此共存着,镜子也好,女主玩得“魔方”也好,镜像也本体实为一体。又如教授拉锯子那一段,锯子是一种破坏性的工具,但在影片中却成为了一种乐器,显示出了建设性的一面。
只要我们敢于承认,敢于正视存在着的另一个我们,在此,不妨称作敢于正视并接受我们自己的决定,也许能得到自由。影片里的那个老人自毁双目的理由是不想再见到再听到自己,然而他终究还是落下了泪水。而女主可以说是跨出了自己的一步,并获得了新生的。
而关于为何最后影片色彩仍是蓝色?个人认为那是从另一个女主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知道另一个女主是选择了去往地球二号,也就是女主所在的地球的。
另一个不负责任的理解,片名ANOTHER EARTH,倘若把相同的字母去掉,会发现只剩下“NO”,是不是在片名上就告诉了我们这所谓的另一个地球并不是另一个地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