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琐记》阅读笔记(常识篇)
1、“年轻学者”(Junior Fellow)殊荣,这个制度是哈佛大学为刻意培养未来学术领袖而设的,获奖的人三年为期,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欢的研究。有人统计过,因此而日后成名的学者竟然不下半数,成功率之高可想而知,这一机会是哈佛博士班学术最为觊觎的,但是百不得一。
2、钱钟书的《围城》中,有一段谈到30年代中国学者喜欢挟洋自重,与人谈话,动辄“柏泉”如何如何(案:“柏泉”是罗素的名字),好像与“柏泉”喝过一次咖啡,知道“柏泉”喝咖啡不加糖,就足以骄人。其实,西方学者,除非性情特别古怪,对后学请益,大多优礼有加,互通信函更是常事,遑论其他。
2、钱钟书的《围城》中,有一段谈到30年代中国学者喜欢挟洋自重,与人谈话,动辄“柏泉”如何如何(案:“柏泉”是罗素的名字),好像与“柏泉”喝过一次咖啡,知道“柏泉”喝咖啡不加糖,就足以骄人。其实,西方学者,除非性情特别古怪,对后学请益,大多优礼有加,互通信函更是常事,遑论其他。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