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老皮缅处的宅子》/俄/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苏杭/中国文联
诗人自传性散文以及书简。
帕斯杰尔纳克在1923年给住在布拉格的茨维塔耶娃寄去自己在柏林刚出版的《主题与变奏曲》,他的题词是“献给无与伦比的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顿涅茨的,痛苦的和凶恶的’--她的天赋的崇拜者赠--他当初胆敢出版这些糟粕,如今却追悔莫及。”
后来他还在自传随笔集《人与事》的最后一张,对马雅可夫斯基和茨维塔耶娃的自杀扼腕痛惜,并说,茨维塔耶娃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我记得他用了这个词--阿赫玛托娃。
茨维塔耶娃生于1892年,1912年嫁与谢尔盖.埃夫伦,1914年丈夫参军,后流亡捷克。1922年茨维塔耶娃携女儿阿利娅投奔丈夫,在捷克流寓三年后移居法国。在流亡法国的十四年里,由于诗作不能发表,诗人一直过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近于乞讨的生活,当时在巴黎的俄罗斯侨民甚至组织了一个“援助茨维塔耶娃协会”。诗人甚至连要去柏林与里尔克会面的路费都没有,在给里尔克的信里,她说:“我的整个青春时代(从1917年开始)都是在做粗活。莫斯科?布拉格?巴黎?圣吉尔?到处都是一样。炉子,扫帚,金钱(没有金钱)。时间总是不够用。你的女友和熟人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会这样生活,不会这样生活的。不扫除,不清洁,这便是我的天国。过分微薄吧?是的,因为我的人间世界太糟糕了。”
她又说:“我对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要求非常之少,自己的写字台,自己人的健康,任何的天气,全部的自由--就这些!”
茨维塔耶娃的一生虽然有过无数次绯闻,但自从他决定追随丈夫去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同他分开。1939年6月,茨维塔耶娃携儿子返苏(女儿以于1937年,丈夫于一年零8个月前先期返回,苏联使馆卑鄙的不发给她反苏的证件),她没有想到,更悲惨的命运在等着她。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被告知自己的妹妹阿霞被流放西伯利亚。俩个月后,女儿被捕,再俩个月后,丈夫入狱。从此她就再没有看到这俩个亲人。那之后,她带着儿子又过起艰难沉重的生活,她给作家协会负责人法捷耶夫写信,要求一间住房和取暖的木柴,没有得到。给贝利亚甚至斯大林写信为亲人的冤狱奔走呼号,一切都毫无结果。1940年,女儿被流放都北疆一个共和国。1941年7月,丈夫被处决。1941年8月31日,茨维塔耶娃自杀。临死遗书请求作协那些苏联伟大的作家们收留她的儿子,那些人没有做。1944年夏儿子穆儿在苏德前线为国捐躯。
诗人的妹妹阿霞在苏联劳改营和流放地度过了22年,恢复自由之后,于60年代初曾去鞑靼斯坦共和国叶拉布加去寻找诗人的坟墓,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人能提供确切的地点,最后在埋葬那个年代的死者一带,在一株连理树旁,象征性的立了一个十字架,上面写着:在墓地这一带长眠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塔鲁萨是卡卢加省会,茨维塔耶娃家在那里租有一座“沙丘”别墅,濒临奥卡河。童年时代,玛丽娜随父母每年夏季来这里避暑,她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一生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塔鲁萨对她如此珍贵,她曾在《鞭身派女教徒》中写到:“我想长眠在塔鲁萨的鞭身派女教徒的公墓里,在接骨木树丛下,在落有银鸽的一座坟墓里,在那生长着我们当地最后的和最大的草莓。
“然而如果这些不能实现,如果不单是我不能长眠在那里,甚至连公墓都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我就想在基里洛夫娜姐妹们到我们沙丘别墅来,而我们到塔鲁萨她们那里去所经过的一座山冈上,从塔鲁萨采石场选一方石碑立上: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想要长眠在这里
在经过四十和五十年后,当俩位居住在不同地方的青年人(一为基辅人,一为沃罗涅日人)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是1971年和1983年)读到她这篇散文时,不约而同的分别请求诗人的获得自由的妹妹阿霞和女儿阿利娅应允他们在诗人生前所希望长眠的山冈上为她竖一座墓碑。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俩人的愿望,也是诗人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诗人自传性散文以及书简。
帕斯杰尔纳克在1923年给住在布拉格的茨维塔耶娃寄去自己在柏林刚出版的《主题与变奏曲》,他的题词是“献给无与伦比的诗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顿涅茨的,痛苦的和凶恶的’--她的天赋的崇拜者赠--他当初胆敢出版这些糟粕,如今却追悔莫及。”
后来他还在自传随笔集《人与事》的最后一张,对马雅可夫斯基和茨维塔耶娃的自杀扼腕痛惜,并说,茨维塔耶娃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我记得他用了这个词--阿赫玛托娃。
茨维塔耶娃生于1892年,1912年嫁与谢尔盖.埃夫伦,1914年丈夫参军,后流亡捷克。1922年茨维塔耶娃携女儿阿利娅投奔丈夫,在捷克流寓三年后移居法国。在流亡法国的十四年里,由于诗作不能发表,诗人一直过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近于乞讨的生活,当时在巴黎的俄罗斯侨民甚至组织了一个“援助茨维塔耶娃协会”。诗人甚至连要去柏林与里尔克会面的路费都没有,在给里尔克的信里,她说:“我的整个青春时代(从1917年开始)都是在做粗活。莫斯科?布拉格?巴黎?圣吉尔?到处都是一样。炉子,扫帚,金钱(没有金钱)。时间总是不够用。你的女友和熟人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女人会这样生活,不会这样生活的。不扫除,不清洁,这便是我的天国。过分微薄吧?是的,因为我的人间世界太糟糕了。”
她又说:“我对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要求非常之少,自己的写字台,自己人的健康,任何的天气,全部的自由--就这些!”
茨维塔耶娃的一生虽然有过无数次绯闻,但自从他决定追随丈夫去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同他分开。1939年6月,茨维塔耶娃携儿子返苏(女儿以于1937年,丈夫于一年零8个月前先期返回,苏联使馆卑鄙的不发给她反苏的证件),她没有想到,更悲惨的命运在等着她。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被告知自己的妹妹阿霞被流放西伯利亚。俩个月后,女儿被捕,再俩个月后,丈夫入狱。从此她就再没有看到这俩个亲人。那之后,她带着儿子又过起艰难沉重的生活,她给作家协会负责人法捷耶夫写信,要求一间住房和取暖的木柴,没有得到。给贝利亚甚至斯大林写信为亲人的冤狱奔走呼号,一切都毫无结果。1940年,女儿被流放都北疆一个共和国。1941年7月,丈夫被处决。1941年8月31日,茨维塔耶娃自杀。临死遗书请求作协那些苏联伟大的作家们收留她的儿子,那些人没有做。1944年夏儿子穆儿在苏德前线为国捐躯。
诗人的妹妹阿霞在苏联劳改营和流放地度过了22年,恢复自由之后,于60年代初曾去鞑靼斯坦共和国叶拉布加去寻找诗人的坟墓,由于年代久远,没有人能提供确切的地点,最后在埋葬那个年代的死者一带,在一株连理树旁,象征性的立了一个十字架,上面写着:在墓地这一带长眠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塔鲁萨是卡卢加省会,茨维塔耶娃家在那里租有一座“沙丘”别墅,濒临奥卡河。童年时代,玛丽娜随父母每年夏季来这里避暑,她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飞鸟鱼虫一生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塔鲁萨对她如此珍贵,她曾在《鞭身派女教徒》中写到:“我想长眠在塔鲁萨的鞭身派女教徒的公墓里,在接骨木树丛下,在落有银鸽的一座坟墓里,在那生长着我们当地最后的和最大的草莓。
“然而如果这些不能实现,如果不单是我不能长眠在那里,甚至连公墓都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我就想在基里洛夫娜姐妹们到我们沙丘别墅来,而我们到塔鲁萨她们那里去所经过的一座山冈上,从塔鲁萨采石场选一方石碑立上: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
想要长眠在这里
在经过四十和五十年后,当俩位居住在不同地方的青年人(一为基辅人,一为沃罗涅日人)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是1971年和1983年)读到她这篇散文时,不约而同的分别请求诗人的获得自由的妹妹阿霞和女儿阿利娅应允他们在诗人生前所希望长眠的山冈上为她竖一座墓碑。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俩人的愿望,也是诗人的愿望最终没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