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第三医院半日游 (● ̄ε ̄●)
恰过813大促,申请休假一天,连着周六周日一共三天好不嗨皮,结果发现大包小包肆掠上身。
同事们各种猜测:MG面膜、绿茵阁食物、更是第一次听到了湿疹这个专业的名词(由此还百度了一下,学习了下专业知识)。于此同时同德医生开了三种药不见效果,反而新增的包包更多。终于主管推荐牛叉的杭三医院。在当晚我就见证了杭州医院的大气。
一、网上预约服务
身为一个资深的中国人,应该知道,任何稀缺的资源在这片土地都是极其受欢迎的。如果没有,你一定没有体验过5点全班早起各个售卖点蹲点买火车票的经历,你也一定没有冰天雪地排队一个小时只为洗一毛钱一分钟澡的经历。身为一个中国人,你连这些经历都木有,人生实在是太不完整了!
因为幸福正是来自于对痛苦的体验和比较。
当晚,靠着医保号码和身份证,就预约到了周四16::40的专家医生,并且提示15:00取号,短信通知并给到取号密码。幸福感第一次油然而生。(且温情提示撤销方式,并且一个月预约3次不到场,进入黑名单一个月)
二、挂号服务
第三次光临杭州的医院,已经累积两张医院的卡片了,以为今天会有第三张刚好作为纪念品。未知,只需病历本和医疗卡便成功挂号。
三、有生命的建筑
在等号过程中,发现自己排号1042号,大屏幕760号,掐指一算,十分钟50个,轮到我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有惊人的速度?于是利用这个时间开始研究市三医院构造?
一楼为挂号处,由于挂号单没有指明楼层,设立在电梯口的服务志愿者就起到了极好的分流作用。
电梯分为两部分,2-5楼两部,6楼以上两部。分别为不同的科室。按照自己的理解是,可以区隔易感染病人,和易被感染的病人,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低楼层的建筑是环形设计,中间有上下电梯,环形设计最好的就是,一个人处在其中任意一点都能看清周围的环境。且电梯上下口正好是环形建筑与另一楼层连接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路口,你可以很清楚找到自己去的地方:1、专家门诊设置在另一楼层,人数较少;2、特需门诊,人数最少仅一个位置,且旁边临近真菌测试室;而整个环形建筑就是普通门诊。且这个路口又正好设置了一个服务志愿者的岗位。
在电梯入口的对面则是大屏幕,电脑自动叫号。设置了一小片等候区,环形位置也设置了一排椅子,基本坐着和站立等候的人,增加新挂号的人,和求诊完毕离去的人保持了平衡,这层楼没显得特别拥挤。
更让人感动的是,皮肤科是设置在顶楼5楼,抬头一望,便能看到环形的中央空调在降温,而且医院内也没有一般医院的漂白水味道。
大屏幕处聚集的都是快叫到号的人,这里又进行了一次分流,1-8号一部分病人,9号到14号一部分病人,指示清楚明白,且病人在走过一次电梯,屏幕,诊室之后,完全不会迷路,会顺着楼中间的电梯回去。
求诊完毕进入求药环节,在二楼是收费和拿药的地点。楼层电梯设计瞬间从中间挪到了一侧,在3楼、四楼、五楼为问诊区,用户集中会去到电子屏幕叫号区,电梯口设计在中间,能很好的分流,且缓解拥挤状况;2楼为收费,拿药区,用户有一个暗藏流程则是,先收费,后拿药,也就是在这一楼层有一个运动的次序,电梯挪到一侧,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唯一不足的是,右转先付费后拿药的招贴位置稍微偏了,结果我被吸引到显示名字的拿药区去了。
四、医疗系统
从挂号到等候,到问诊到付费拿药,始终我只给到了一个医疗号和医疗卡,一楼挂号后,我的名字就连同叫号等候,连同收费,拿药都有明显的流程展示。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软件系统,市三都给了一个良好体验。整一个看病下来,全程无痛点。
另外还有医生的专业(擦了药之后,痒度大幅降低);尤其是喜欢这个绿色的药水,还附送一把刷子,特别有练字的赶脚,民族滴就是世界滴!
最后为了呵护弱小的肌肤,还特意买了强生沐浴露,难忍屌丝习气,又入手了四桶康师傅~一日为屌丝,终生为屌丝啊~~~
![]() |
同事们各种猜测:MG面膜、绿茵阁食物、更是第一次听到了湿疹这个专业的名词(由此还百度了一下,学习了下专业知识)。于此同时同德医生开了三种药不见效果,反而新增的包包更多。终于主管推荐牛叉的杭三医院。在当晚我就见证了杭州医院的大气。
一、网上预约服务
身为一个资深的中国人,应该知道,任何稀缺的资源在这片土地都是极其受欢迎的。如果没有,你一定没有体验过5点全班早起各个售卖点蹲点买火车票的经历,你也一定没有冰天雪地排队一个小时只为洗一毛钱一分钟澡的经历。身为一个中国人,你连这些经历都木有,人生实在是太不完整了!
因为幸福正是来自于对痛苦的体验和比较。
当晚,靠着医保号码和身份证,就预约到了周四16::40的专家医生,并且提示15:00取号,短信通知并给到取号密码。幸福感第一次油然而生。(且温情提示撤销方式,并且一个月预约3次不到场,进入黑名单一个月)
二、挂号服务
第三次光临杭州的医院,已经累积两张医院的卡片了,以为今天会有第三张刚好作为纪念品。未知,只需病历本和医疗卡便成功挂号。
三、有生命的建筑
在等号过程中,发现自己排号1042号,大屏幕760号,掐指一算,十分钟50个,轮到我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有惊人的速度?于是利用这个时间开始研究市三医院构造?
一楼为挂号处,由于挂号单没有指明楼层,设立在电梯口的服务志愿者就起到了极好的分流作用。
电梯分为两部分,2-5楼两部,6楼以上两部。分别为不同的科室。按照自己的理解是,可以区隔易感染病人,和易被感染的病人,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低楼层的建筑是环形设计,中间有上下电梯,环形设计最好的就是,一个人处在其中任意一点都能看清周围的环境。且电梯上下口正好是环形建筑与另一楼层连接处,形成一个十字路口,站在这个路口,你可以很清楚找到自己去的地方:1、专家门诊设置在另一楼层,人数较少;2、特需门诊,人数最少仅一个位置,且旁边临近真菌测试室;而整个环形建筑就是普通门诊。且这个路口又正好设置了一个服务志愿者的岗位。
![]() |
在电梯入口的对面则是大屏幕,电脑自动叫号。设置了一小片等候区,环形位置也设置了一排椅子,基本坐着和站立等候的人,增加新挂号的人,和求诊完毕离去的人保持了平衡,这层楼没显得特别拥挤。
更让人感动的是,皮肤科是设置在顶楼5楼,抬头一望,便能看到环形的中央空调在降温,而且医院内也没有一般医院的漂白水味道。
![]() |
大屏幕处聚集的都是快叫到号的人,这里又进行了一次分流,1-8号一部分病人,9号到14号一部分病人,指示清楚明白,且病人在走过一次电梯,屏幕,诊室之后,完全不会迷路,会顺着楼中间的电梯回去。
![]() |
求诊完毕进入求药环节,在二楼是收费和拿药的地点。楼层电梯设计瞬间从中间挪到了一侧,在3楼、四楼、五楼为问诊区,用户集中会去到电子屏幕叫号区,电梯口设计在中间,能很好的分流,且缓解拥挤状况;2楼为收费,拿药区,用户有一个暗藏流程则是,先收费,后拿药,也就是在这一楼层有一个运动的次序,电梯挪到一侧,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唯一不足的是,右转先付费后拿药的招贴位置稍微偏了,结果我被吸引到显示名字的拿药区去了。
四、医疗系统
从挂号到等候,到问诊到付费拿药,始终我只给到了一个医疗号和医疗卡,一楼挂号后,我的名字就连同叫号等候,连同收费,拿药都有明显的流程展示。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软件系统,市三都给了一个良好体验。整一个看病下来,全程无痛点。
![]() |
另外还有医生的专业(擦了药之后,痒度大幅降低);尤其是喜欢这个绿色的药水,还附送一把刷子,特别有练字的赶脚,民族滴就是世界滴!
![]() |
最后为了呵护弱小的肌肤,还特意买了强生沐浴露,难忍屌丝习气,又入手了四桶康师傅~一日为屌丝,终生为屌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