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 桂堪与王凡【美的采风】日本舞踏与前卫音乐
活动详情:http://www.douban.com/event/17122388/
时间:8月27日晚9点
地点:freedom house
票价:30RMB
咨询电话:13787169716 (何知遥)
※主办方:元初舞踏社TopToToe Butoh
http://www.douban.com/people/toptotoebutoh/
http://www.douban.com/group/393867/
※※※※※※※※※※※※※※※※※※※※※※※※※※※※※※
美的采风,舞踏云游●关于桂堪 (KATSURA Kan)
来自京都,舞踏艺术大师,元老级日本舞踏家之一。作为技艺精湛的独舞者和极具合作精神的表演者、编舞家为世人熟知。Kan在其云游创作过程中不断融合世界文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遍历非洲、欧洲、东南亚地区的偏远地区和被Kan称为“少数舞者”的舞蹈家们共同工作。现在他正在纽约从事“贝克特舞踏谱(Beckett BUTOH Notation)”的研究,并在雅典进行“舞蹈清唱剧(Dance Oratorio)“项目《神谕&迷(Oracle & Enigma)》的研究与创作。
1979年加入舞踏团体“白虎社”(Byakkosha,土方系最具影响力的舞踏团体之一)。3年后,师从灯光设计大师广田义一学习舞台灯光设计,并在京都金刚流能乐学校向能乐大师广田幸俊学习能剧。 他于1986年成立了自己的跨国舞蹈团体“KATSURA Kan & SALTIMBANQUES(桂勘与街头艺人)”。其目的是在当代舞坛寻求超越类别限制的自由解释。于1992年,他与 “office Paradix K” 创建了研究团队“HARVESTING BEAUTY IN THE FIELD(美的采风)”,这是一个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京都市赞助的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包括东南亚的艺术家,其目的是在有意革除西方或欧洲影响的前提下对亚洲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进行研究。 自1997年以来,Kan获得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多个项目资助。在泰国驻地研究的4年间,他曾在许多合作研究项目中与研究人员,视觉艺术家,音乐家,电子艺术家,建筑师以及戏剧艺术家和作。 2001年,为了建构穆斯林教区和基督教区之间的新交流,他在巴尔干国(塞尔维亚和黑山,波斯尼亚和黑戈维纳,克罗地亚)家开展了广泛的职业巡演活动。他的演出与教学工作带他历览了非洲,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偏远地区,他的作品不断融合世界多元文化。
他最重要的作品,有以印度历史剧《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为蓝本的“博伽梵歌(Bhagavad-gita)”;有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巴黎公演作品 “La Mort D'Empedocle(恩培多克勒斯之死)”,还有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获得评委团五颗星好评的作品“Curious Fish(奇妙的鱼)”等等。Kan目前的研究兴趣在以土方巽舞踏谱为出发点的贝克特舞踏谱开发上。这项研究已经得到了日本、欧洲及美国的表演艺术基金资助。Kan探索舞踏全球化的可能性以及亚洲古典戏剧来实现深度民主的启示。
桂勘自述:
本人桂勘,身为舞踏家,自1979年至今我一直从事着日本现代舞“舞踏”并探寻其源流。始于1959年,舞踏作为日本战后(1945年)的前卫艺术运动一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产生发展起来。
舞踏由其创始人土方巽(1928-1986),大野一雄(1906-2010)及其弟子们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下半叶传到海外,对西方现代舞以及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几年,舞踏在中国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相信,今后,这一源自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会散落到广阔的中国大陆并在各地以不同于欧美的方式形成独自的发展。
作为亚洲最早的“现代艺术”,日本舞踏之所以震撼西方世界,是因为其创始人土方巽让日本的佛教文化背景下“前现代”的亡灵及妖怪搭乘后现代主义的潮流,将它们展示了给世界的缘故。而在中国,仍然埋藏着诸多存在于“欧洲现代”之前的文化遗产。
※※※※※※※※※※※※※※※※※※※※※※※※※※※※※
众生安详随喜赞叹●关于王凡
(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wangfan/)
王凡 1970年,出生于兰州。 中国大陆最早和最多产的非学院派实验音乐家。 忙碌的录音、混音师和戏剧配乐者,在大陆地下音乐场景中享有很高声望。
1994年,与"残响"乐队合作,演出风格复杂的摇滚乐作品。1996年,专辑《大法度》(Dharma’s Crossing)、《以身相许》
1997年,在广州居住,创作《离开......》、《知觉之门》等作品。1998年,与乐队合作,舌头、No、秋天的虫子、微、兰州噪音协会、暗夜公爵、野孩子……即兴音乐专场演出;
1999年,为实验话剧《似是而非》、《睡吧》配乐。2000年,与乐队合作,在上海、沈阳、北京等地做即兴音乐专场演出。2001年,发表专辑《身体里的冥响》(出品:Sub Jam·铁托/Origin·本)。 即兴音乐专场演出各地2002年,为小说朗诵会《斯巴达》配乐;为实验电影《冬至》(An Anti Ant)(出品:Sub Jam·铁托)配乐。 重新发行专辑《身体里的冥响》;与日本噪音音乐家和蒙古khoomii及马头琴音乐家合作演出。2003年,专辑《车前子的诗歌》;为实验话剧《审问记》配乐;为实验话剧《火脸》配乐;参加“声纳2003·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发表专辑《无限反复》(《斯巴达》配乐re-mix)(出品:Adopin·阿都品/Sub Jam·铁托)。 2004年,2月,上海,“打开天空”;5月,瑞士伯尔尼、苏黎世演出;7月,话剧《火脸》韩国演出现场配乐;9月,上海,“On Sale”艺术展;10月,“哈尔滨新音乐艺术节”;11月,杭州,第二层皮音乐节……
2005年,6月,发表专辑《五行》,10月,第六届迷笛音乐节第二舞台(Mini MIDI·水陆观音特别节目);12月,话剧《斯特林堡情书》配乐。 2006年,1月,话剧《论黑暗是不存在的》配乐。 2006年,3月,与Zibgniew Karkowski合作演出(水陆观音);5月,mini midi ii音乐节(第七届迷迪音乐节实验舞台);6月,专辑《五行》由观音唱片和adopin联合出品。
2007至今,各地现场即兴演出。
时间:8月27日晚9点
地点:freedom house
票价:30RMB
咨询电话:13787169716 (何知遥)
※主办方:元初舞踏社TopToToe Butoh
http://www.douban.com/people/toptotoebutoh/
http://www.douban.com/group/393867/
※※※※※※※※※※※※※※※※※※※※※※※※※※※※※※
美的采风,舞踏云游●关于桂堪 (KATSURA Kan)
来自京都,舞踏艺术大师,元老级日本舞踏家之一。作为技艺精湛的独舞者和极具合作精神的表演者、编舞家为世人熟知。Kan在其云游创作过程中不断融合世界文化,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遍历非洲、欧洲、东南亚地区的偏远地区和被Kan称为“少数舞者”的舞蹈家们共同工作。现在他正在纽约从事“贝克特舞踏谱(Beckett BUTOH Notation)”的研究,并在雅典进行“舞蹈清唱剧(Dance Oratorio)“项目《神谕&迷(Oracle & Enigma)》的研究与创作。
1979年加入舞踏团体“白虎社”(Byakkosha,土方系最具影响力的舞踏团体之一)。3年后,师从灯光设计大师广田义一学习舞台灯光设计,并在京都金刚流能乐学校向能乐大师广田幸俊学习能剧。 他于1986年成立了自己的跨国舞蹈团体“KATSURA Kan & SALTIMBANQUES(桂勘与街头艺人)”。其目的是在当代舞坛寻求超越类别限制的自由解释。于1992年,他与 “office Paradix K” 创建了研究团队“HARVESTING BEAUTY IN THE FIELD(美的采风)”,这是一个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京都市赞助的合作研究项目,该项目包括东南亚的艺术家,其目的是在有意革除西方或欧洲影响的前提下对亚洲传统艺术形式的现代化进行研究。 自1997年以来,Kan获得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多个项目资助。在泰国驻地研究的4年间,他曾在许多合作研究项目中与研究人员,视觉艺术家,音乐家,电子艺术家,建筑师以及戏剧艺术家和作。 2001年,为了建构穆斯林教区和基督教区之间的新交流,他在巴尔干国(塞尔维亚和黑山,波斯尼亚和黑戈维纳,克罗地亚)家开展了广泛的职业巡演活动。他的演出与教学工作带他历览了非洲,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偏远地区,他的作品不断融合世界多元文化。
他最重要的作品,有以印度历史剧《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为蓝本的“博伽梵歌(Bhagavad-gita)”;有源自古希腊悲剧的巴黎公演作品 “La Mort D'Empedocle(恩培多克勒斯之死)”,还有在爱丁堡边缘艺术节上获得评委团五颗星好评的作品“Curious Fish(奇妙的鱼)”等等。Kan目前的研究兴趣在以土方巽舞踏谱为出发点的贝克特舞踏谱开发上。这项研究已经得到了日本、欧洲及美国的表演艺术基金资助。Kan探索舞踏全球化的可能性以及亚洲古典戏剧来实现深度民主的启示。
桂勘自述:
本人桂勘,身为舞踏家,自1979年至今我一直从事着日本现代舞“舞踏”并探寻其源流。始于1959年,舞踏作为日本战后(1945年)的前卫艺术运动一部分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产生发展起来。
舞踏由其创始人土方巽(1928-1986),大野一雄(1906-2010)及其弟子们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下半叶传到海外,对西方现代舞以及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几年,舞踏在中国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相信,今后,这一源自日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会散落到广阔的中国大陆并在各地以不同于欧美的方式形成独自的发展。
作为亚洲最早的“现代艺术”,日本舞踏之所以震撼西方世界,是因为其创始人土方巽让日本的佛教文化背景下“前现代”的亡灵及妖怪搭乘后现代主义的潮流,将它们展示了给世界的缘故。而在中国,仍然埋藏着诸多存在于“欧洲现代”之前的文化遗产。
※※※※※※※※※※※※※※※※※※※※※※※※※※※※※
众生安详随喜赞叹●关于王凡
(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wangfan/)
王凡 1970年,出生于兰州。 中国大陆最早和最多产的非学院派实验音乐家。 忙碌的录音、混音师和戏剧配乐者,在大陆地下音乐场景中享有很高声望。
1994年,与"残响"乐队合作,演出风格复杂的摇滚乐作品。1996年,专辑《大法度》(Dharma’s Crossing)、《以身相许》
1997年,在广州居住,创作《离开......》、《知觉之门》等作品。1998年,与乐队合作,舌头、No、秋天的虫子、微、兰州噪音协会、暗夜公爵、野孩子……即兴音乐专场演出;
1999年,为实验话剧《似是而非》、《睡吧》配乐。2000年,与乐队合作,在上海、沈阳、北京等地做即兴音乐专场演出。2001年,发表专辑《身体里的冥响》(出品:Sub Jam·铁托/Origin·本)。 即兴音乐专场演出各地2002年,为小说朗诵会《斯巴达》配乐;为实验电影《冬至》(An Anti Ant)(出品:Sub Jam·铁托)配乐。 重新发行专辑《身体里的冥响》;与日本噪音音乐家和蒙古khoomii及马头琴音乐家合作演出。2003年,专辑《车前子的诗歌》;为实验话剧《审问记》配乐;为实验话剧《火脸》配乐;参加“声纳2003·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发表专辑《无限反复》(《斯巴达》配乐re-mix)(出品:Adopin·阿都品/Sub Jam·铁托)。 2004年,2月,上海,“打开天空”;5月,瑞士伯尔尼、苏黎世演出;7月,话剧《火脸》韩国演出现场配乐;9月,上海,“On Sale”艺术展;10月,“哈尔滨新音乐艺术节”;11月,杭州,第二层皮音乐节……
2005年,6月,发表专辑《五行》,10月,第六届迷笛音乐节第二舞台(Mini MIDI·水陆观音特别节目);12月,话剧《斯特林堡情书》配乐。 2006年,1月,话剧《论黑暗是不存在的》配乐。 2006年,3月,与Zibgniew Karkowski合作演出(水陆观音);5月,mini midi ii音乐节(第七届迷迪音乐节实验舞台);6月,专辑《五行》由观音唱片和adopin联合出品。
2007至今,各地现场即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