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
八月游记
德国周游一遭,数百公里路途是每天的常事,伴随火车,风景,人文,美食,以及辘辘饥肠。
第一站,卡尔斯鲁厄。
周一,吃过虾仁面包当的brunch,赶火车到了斯图加特。转车尚有间隔,登上火车站顶楼奔驰标志下一瞰斯图。请一德国妇人帮忙拍照,很是热情。之后介绍市政厅、大学、繁华街区位置给我,只是斯图此城的由来听得云里雾里。她又道,我小时候,见到像你这样背着相机的都是泥哄人。现在分不清是中国的或是泥哄人……我加上一句“还有棒子吧?”她说,棒子看上去长得不一样。。这,棒子果然不行啊。下楼,谢过她,schönen Tag,告别出发。
到了卡鲁站,于游客中心得到一个噩耗,周一各博物馆关门。问了步行路线,走起。不知是我方向感变弱还是街区道路太复杂,我七拐八拐又问了不少人到达市政广场。一路上花开正妍,人也如我在斯图所遇那样友好。
继续前行到了城堡(说皇宫还差不多),看不出防卫功能。正对城堡右拐,好多KIT的学生在那边晒太阳和讨论学习。越过他们,走入王宫花园,攻略上说花园里风信子等花儿极多,可惜映入眼帘的只是绿意。彳亍着,花园里有铁轨在林间不时穿行。走了好远,直到花园边界的围墙。缘墙行,至北门进入,在湖边小坐片刻。草坪上人颇多,也有美女穿着清凉晒着太阳。
向西行,忘路之远近,片刻见一门。迟疑地踱入,豁然开朗,恍惚如入世外桃源。是另一个小花园,面积不大,小路盘环,沿途皆是花儿。万紫千红,繁复无重,错落有致,都叫不出名字,或有百种。花朵都很饱满艳丽,似从未被行人扰动过。猛拍照片,晃荡了好久。看看时间,该离开了,出门走回市政厅登上电车回火车站,而后辗转回到宿舍。
第二站 科学家之城 哥廷根。
周二早上出发,此行很久。北德,四个小时颠簸,到了。下车问何处可得旅游册,火车站信息处的人态度不好。所以只好慢慢溜达,一个友好的德国人指引我到了老市政厅,先对牧鹅少女雕像拍了几张,然后去了市政厅拿了册子。
沿街走 两边房子时不时有白色牌子标出曾经所住的科学家名字,路途上也有不少雕塑。前方一屋,人道是,昔日高斯曾住。再走了几步,到一个小草坪,见到高斯韦伯雕像。高斯就是那个能1加到100的牛人,韦伯就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磁通量的那个。他们应该是好基友吧。 其实应是由于在发明电报上面的共同研究。
原路回到市政厅,往东北,途遇城市博物馆,在改建,未看成。继续走,在哥廷根大学里小憩一会。时候不早,回到车站继续出发。
第三站Goslar,哥斯拉。
这不是怪兽的名字么?据历史记载,这里曾是德国的巫婆城。山下小城,下车觉得有点古朴,也感受到一些阴森。不幸走错了路线,一路没啥行人,有点心虚,真怕见到巫婆。拐回主干道,店铺行人显得比较繁忙。路上雕塑是狰狞的鹰,没啥创意。在市政厅广场买了泡芙,便宜而超大分量。然后就溜达着回到火车站,因为时间不早了嘛。坐公交上山大半个小时,到了克劳斯塔尔。咱是来投靠山大王的,见面礼么,泡芙献出来,我后来没吃。同学预备了美食,晚餐后又闲聊好久。
第四站 柏林
周三早上出发,坐公交下山,换过三趟车赶到柏林。应该是我目前见过最宏大的德国车站了,玻璃拱顶。感觉上和嘉兴高铁南站有些相似,当然面积上大多了。出门寻找旅游咨询处,没找到,在广场上显得一片茫然。回头听人指点到另外一边找到咨询处,拿上小地图和位置指南就出发了。
下到地底乘做U Bahn55到了勃兰登堡门,然后就是拍照。门上广场上有歌者,有举着苏联 东德 美国国旗的表演者。穿着可怖怪兽服装的人,还有冷战时期的制服士兵。沿着菩提树大道走 途经不少宏伟建筑,功课做的不足,认不出名来。看到驶过一辆公交车,侧面广告写着"nett hier,aber wären Sie schon mal in Baden-Württemberg?"翻译过来是“这里是还不错,但是你到过巴符州了嘛?” 不得不说是蛮好的广告创意。
在大道上有看似拿破仑骑马的雕塑。再走几步是洪堡大学,门口有不少书摊。进入后看到大厅里一大群东亚脸庞的人,我就懵了。忘了是讲日语还是韩语,不过看到其中的几个女的长得神似,就姑且当作棒子吧。 出门继续沿街走,对着柏林大教堂拍了不少,也在旁边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和两位导师合照了,仰视一下马爷还是应该的。还有背后的电视塔、红楼市政厅……我都用照片收下,也就不走过去了。
走到回到教堂旁的河边,搭乘一小时柏林邮轮。从博物馆岛开始航行,后面的景点听船上的人解说,没怎么听懂,不过感觉没太特别的建筑,尽管经过不少有名的桥。下船后去博物馆岛上看看。建筑不错。可惜我又没找到售票处,大厅里气氛严肃的很,我随便看了两眼就出来了。哪有我们宁波博物馆不需门票那么好的福利。
接下来该看柏林墙了。残墙还剩没几段。我坐轻轨到了东火车站,下来前方就看见几百米的残墙。这里是个保护景点,叫东边画廊。就是东德的艺术家曾在一面墙上画了许多涂鸦,现在是两面墙都有。不少图创意和构图还是很值得品鉴的。沿墙瞎逛了好一会。
然后也觉得不早了,去波茨坦广场看了看,其实没啥玩意,墙倒了以后这里是废墟平地,建起来许多大厦,标准的现代城市的特征。再赶紧换乘20分钟地铁去看一个好大的地标。百多米高的胜利柱,柱顶上立着金色的女神。底下柱子上用普鲁士三次战争胜利中缴获的几十件大炮镀金来修饰,气势恢弘。
时间真的不太够了,赶紧回主火车站坐火车。中途买了个Döner,可以算是肉夹馍吧,1.9欧,便宜,量也足。柏林,还是很平易近人的嘛。重归哥斯拉,太累了,休息。
周四,休息。
周五 第五站 科隆
从所住地方前往科隆,公交换火车再高铁,依然需要四个半小时。总算到了。我于科隆实在是无甚头绪,景点不太多,下车前也未做计划。
本想随人群走,结果一下车站,被科隆大教堂的宏伟气势所摄。一眼望去,科隆大教堂所占的面积和空间都是极大的,顶上两峰奇绝地伸出,干脆利索。围绕着的辅以许多小塔。科隆大教堂到底气势何来?可能因为它的色彩吧,古老砖墙般的灰黑色,有似战火烧过的城堡。而整栋建筑都均一地呈现出这个色彩,让人觉得历史沧桑。
入内,这该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可以内部拍照的教堂了。内饰华丽而且庄严,让人不得不自主噤声。人极多,而毫不喧哗。缓缓绕行,足见历史沧桑感,顺路的韩国人及小孩极多,颇奇怪。又见打扮若尼姑的人随行,更为惊异。且行且看,有穿红袍的教职人员不时出现。看到不少烛台,燃烛甚多,旁设功德箱。我非教徒,也就不贡献了。走几步,看到烛台旁写着“为助穷人”,顿足片刻,折返,投入些许硬币。
即出左行,至桥,桥通火车,每驶过,桥震动不止。此桥跨莱茵河,构造也颇大气。重点是桥上护栏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同心锁,不止万枚。桥上行,莱茵河无甚特别,宽度似黄浦江,然更清澈,于周围建筑十分融洽,浑然一体。桥上有手风琴演奏者,不如其他的,偏偏坐在阳光下,敬其精神,奉币些许。到了对岸,拍些位置极佳的照片,回到教堂下。广场上购买些纪念品,不过实在没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店中出来,大饱眼福,穿着鲜艳的罗马士兵,还有两个印度行者。那是一上一下各自打坐的姿态,问题是上面那个底下没有支撑,只有右手撑一杖与下面的那人连接。两人均一动不动,这太厉害了。或许物理上有特殊的受力原理可以解释,但是足够神奇了。
上动车,登上归途。在汉诺威首先喝到了德国第一杯珍珠奶茶,幸福感不错,然后去看了汉诺威的小吃狂欢节,湖边一直坐到天空乌黑。晚上就住这里。
周六,第六站 汉堡。
此城在德国人心中亦是好玩的很,可惜在我的日程中也就只有一日。早上出发,从到汉诺威后,遇到火车晚点概率高多了。车晚点了,比计划晚了一个半小时到汉堡。火车站显得极为拥挤,我也随波感到旅游中心拿了地图赶去坐地铁。既然已经晚点,原计划的汉堡鱼市购蟹计划就取消了。我在汉堡只呆一天,目的地太多反而无从决定,罢了,随心散步吧。
地铁下车,到了易北河边,果然气势磅礴,不愧是著名河港,气势不如黄浦江般小气,却似长江入海口之汹涌。缘河行,波浪携腥咸之汽不时涌来。旁边餐厅及游船甚多,我也漫不经心地搜索着纪念品。往鱼市广场走去,小摊反而更多,周六确实热闹多了,也有小舞台上持续音乐演出。尝了美味冰淇淋,购买了几件小玩意,当然也请人拍了不少照片。溜达许久,风景实在动人,费去不少相机电池量,导致当日所拍不多。岸边楼中有个游船跨国旅游的博览会,进入逛逛,不知主持人所云,怏怏退出。
回到往北走几步,过一座天桥,有点头昏,在俾斯麦的雕塑下躺了半小时。待休憩够了,回到易北河边的地铁站,肚子已经不争气,于是点上一盘8.5欧的虾仁拌酱面包。端上来竟然只有6个虾仁,不过味道实在是诱人,不一会,一扫而光。好久没吃新鲜海味,真是折煞我了。
坐地铁到市政广场,市政厅向来是德国城市的特色建筑,汉堡的市政厅也确实和其他城市有所差异,给人古朴而辉煌的感觉。市政广场上竖有一碑,上写着“四万汉堡城的儿郎为城市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下面的日期我不清楚,1910左右可能是一战后的局部战争吧。碑下就是与广场相接的小湖,野鸭,天鹅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儿游弋着。湖边小坐,投喂几只鸟面包屑,很是悠闲。不多时,见远处的鸟儿也争相过来,唬得我赶紧后退,不敢再喂食。
想要再走到相连的稍大的湖去,得前行,过一桥。不行,交通管制,我正犹豫为嘛呢。一排自行车骑手快速驶过,速度极快,原来是环湖比赛。骑手过后,我与行人赶紧过桥,湖上游船极多,又费去我相机不少电力。走到对岸,回看市政广场,拍的照片里,建筑的五六座尖顶与湖面搭配甚美。在湖边躺了许久,微风徐徐,我也恍惚欲睡了。起身,再过一桥,更见一大湖,湖上帆船极多,目力所及约有四五十艘,德国人于运动真是兴趣不绝啊。在此湖边继续坐着,见湖中三只水鸟游弋。其中小鸟鸣啼不止,另外两鸟不时潜水捉食喂之,十分融洽。与一老人闲谈,谓自行车运动在汉堡是非常流行的,而市内开车则是少数。
步行回火车站,路过艺术厅,见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扶失明老人上台阶。德国便利残障人士的措施做的确实很好,值得国内学习。汉堡火车站依然很挤而且混乱。回到汉诺威,住下。
第七站,吕贝克
周日出发,对吕贝克本来了解不多,只知靠海有沙滩。网上得知是昔日北德汉莎贸易联盟核心之一。既去沙滩,城市也该逛逛。
真是烈日当空,虽然受惯了国内酷热,但是在太阳下奔走还是几乎把我晒成了黑炭。中午到了吕贝克,沿着大路行进,不一会看到城门,长得颇奇怪,赤红的砖瓦所砌起来的是圆柱圆锥的综合体,还是很特别的。吕贝克城以尖顶建筑多而闻名,里面教堂基本是双尖顶。
走近人偶博物馆,忽然看见招贴的海报上写今天有成都过来的皮影戏演出。找了一圈没看到售票处,作罢。走到市政厅广场,忽然听到中国民乐,循声找去却是一个舞台上的女孩唱的德语歌,不过调子真的很中国味。周六,路上行人不多,但是也不像普通城市,这里的餐厅前都坐满了人。往西行,走马观花地拍些教堂建筑。不一会走到了西北城门,看上去壮观些。出城过桥,散步一会,又从另一桥走回内陆。对了,城市有两圈河围绕着,所以看地图还是要仔细,我差点走错路。沿河走,过桥往来时的广场走。烈日晃眼,赶紧回到火车站等车,即将开始我的波罗的海沙滩之行。
坐上两点钟的火车,过了半小时到了travemünde strand沙滩火车站。很容易辨认,出了火车站,走五分钟就到了沙滩,唉,这是周日么,沙滩上人山人海,遮阳棚也是密密麻麻地遍布着。不管其他了,径直到了沙滩上脱鞋闯入。
海水和海风都是咸咸,也有淡淡的腥味。浪潮涌来,打在脚上十分舒服。我把行李背包往沙滩一处放置好,脱了上衣闯入海中。没带泳裤还是蛮遗憾的事情。比基尼美女好多,但是臃肿老人更多。欧洲人老了后身材真是没法形容。有些看似年轻的妹子皮肤上也显出不少皱纹。
管他呢,裤脚挽起来,走几步不尽兴,索性不管裤子湿透,直往海中走去,一直到水面没到大腿为止。水中不时看到海绵和水母,也见一些贝壳。沙子软软滑滑,真是舒服多了。走回岸上,沙滩更顺滑一些,但是因太阳直射已久,有点发烫。海面上远处帆船和小邮轮很多,数不清楚。回头看看岸边,游人和棚子更是密密麻麻。海鸥空中滑翔来去,好不潇洒。回到岸上,坐着晒会太阳,渐渐释放疲惫。远处跳台上不时有人落下,实在令我钦羡。
此沙滩之行,我实在未做准备,所以乐趣尚寡。最好当约五六人,携沙滩垫,遮阳帐篷等具,并备好酒冷饮,痛饮,随浪畅泳,才不愧来此沙滩一游。不过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再计划。
呆到四点,算算自己的行程,该回去了,离开沙滩,在车站旁买了个冰淇淋然后等车,坐上4点半火车,来到汉堡,再换车回住处。
悲剧就有了。下了火车去打印行程表,一看我原先要坐的火车晚点半小时。哎呦,原计划还有另外三趟转车才能回到住处,现在统统失效,回去来不及。唉,一筹莫展,考虑了之后,坐车到汉诺威,后在学长住处一宿。
周一
早上继续行路,昨日入海长裤已经盐渍斑斑,想赶紧回克劳的住处更换。早上到汉诺威火车站,不料又遇火车晚点,德铁私营后确实不如从前。不过,好歹于午饭时回到克劳,沐浴休息。
次日
周二午间自劳特出发,6小时火车路途,终至斯图。与学长学姐在中餐馆吃饭闲聊。连日劳顿疲惫总算得缓。饭后回到学校,自己的床睡得特别舒服,直赖到第二天10点。
周三,第八站,此次路途最后一站,海德堡。
昔日名流都对此垂青,不得不看。晌午抵达海德堡,会上图宾根所约的几个朋友,共同上山游览城堡。
售票处的人十分友好。我此次未带学生证明,她给我的是常价票。而我最终用学生公交票试试,她也认可换票,毫不官僚,实在可敬。城堡残破,仍可想象往日气派。内有个酒窖,酒桶硕大,想来昔日高产。城内有药品博物馆,气味果然如同医院,别的没特别印象,而看了当年阿司匹林的广告,颇有中80年代动画片的风格,拜耳创意还是很不错的。
小逛不久出城,至内卡河边欲乘游轮。内卡河微风平浪,却比莱茵河多些气势。然可惜时间已晚,我们欲乘的船已经不开了。河边坐着,拿着面包屑逗水中野鸭,也是小小乐趣。
随后过桥,攀爬上另外一边的山,山上往下看,河水波光粼粼,却也让人神情愉快。山上据称有条来而必到,不得不看的“哲学者路”,费力登上,一看不过如此,一条无甚特别的小路罢了。行至路口,看标牌才知是罗马帝国早期所筑之路,又有两个名气尚寡的哲学家文学家常常走过。旋即下山,羊肠小道的阶梯路,蜿蜒曲折,却是好风景。回到马路,看内卡河,阳光下点点金纹,自有一番味道。另记,海德堡的泥哄人和棒子较多,满眼看去净是亚裔面孔。台湾学生也不少,却显得不友好,奈何国事太怂。
甚饿,赶紧回车站,赶火车,终至宿舍,急烹两菜,大快朵颐。
寥寥,我的折腾之行终于告终。出行一周半,高铁也坐腻了。好歹也已纵贯德国了,稍微有所心得。
一、德国虽然美,而城市大抵相似,建筑布置,大相径庭。逛完几城也就可以了。所以,以后再游德国,可得好好掂量了。
二、德国一般家家户户都在门前阳台挂着几篮花,红艳斑斓。而花朵总是饱满,路人不会去污毁它们。德国人家的花,曾于二战后文章里提到过,谓为复兴的征兆。中国尚远不如。
三、独自旅行随意决定行程,一路信马由缰,确实是有大大的自由。可惜独行少个玩伴,不能对以指示绝美之处,不得与之谈历史缘由,却也是大大的遗憾。
四、科隆桥上我所见最久的锁挂于 1968年。
其他见闻感触,略过不诉。感谢路遇之人,学长学姐以及好友。
德国周游一遭,数百公里路途是每天的常事,伴随火车,风景,人文,美食,以及辘辘饥肠。
第一站,卡尔斯鲁厄。
周一,吃过虾仁面包当的brunch,赶火车到了斯图加特。转车尚有间隔,登上火车站顶楼奔驰标志下一瞰斯图。请一德国妇人帮忙拍照,很是热情。之后介绍市政厅、大学、繁华街区位置给我,只是斯图此城的由来听得云里雾里。她又道,我小时候,见到像你这样背着相机的都是泥哄人。现在分不清是中国的或是泥哄人……我加上一句“还有棒子吧?”她说,棒子看上去长得不一样。。这,棒子果然不行啊。下楼,谢过她,schönen Tag,告别出发。
到了卡鲁站,于游客中心得到一个噩耗,周一各博物馆关门。问了步行路线,走起。不知是我方向感变弱还是街区道路太复杂,我七拐八拐又问了不少人到达市政广场。一路上花开正妍,人也如我在斯图所遇那样友好。
继续前行到了城堡(说皇宫还差不多),看不出防卫功能。正对城堡右拐,好多KIT的学生在那边晒太阳和讨论学习。越过他们,走入王宫花园,攻略上说花园里风信子等花儿极多,可惜映入眼帘的只是绿意。彳亍着,花园里有铁轨在林间不时穿行。走了好远,直到花园边界的围墙。缘墙行,至北门进入,在湖边小坐片刻。草坪上人颇多,也有美女穿着清凉晒着太阳。
向西行,忘路之远近,片刻见一门。迟疑地踱入,豁然开朗,恍惚如入世外桃源。是另一个小花园,面积不大,小路盘环,沿途皆是花儿。万紫千红,繁复无重,错落有致,都叫不出名字,或有百种。花朵都很饱满艳丽,似从未被行人扰动过。猛拍照片,晃荡了好久。看看时间,该离开了,出门走回市政厅登上电车回火车站,而后辗转回到宿舍。
第二站 科学家之城 哥廷根。
周二早上出发,此行很久。北德,四个小时颠簸,到了。下车问何处可得旅游册,火车站信息处的人态度不好。所以只好慢慢溜达,一个友好的德国人指引我到了老市政厅,先对牧鹅少女雕像拍了几张,然后去了市政厅拿了册子。
沿街走 两边房子时不时有白色牌子标出曾经所住的科学家名字,路途上也有不少雕塑。前方一屋,人道是,昔日高斯曾住。再走了几步,到一个小草坪,见到高斯韦伯雕像。高斯就是那个能1加到100的牛人,韦伯就是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磁通量的那个。他们应该是好基友吧。 其实应是由于在发明电报上面的共同研究。
原路回到市政厅,往东北,途遇城市博物馆,在改建,未看成。继续走,在哥廷根大学里小憩一会。时候不早,回到车站继续出发。
第三站Goslar,哥斯拉。
这不是怪兽的名字么?据历史记载,这里曾是德国的巫婆城。山下小城,下车觉得有点古朴,也感受到一些阴森。不幸走错了路线,一路没啥行人,有点心虚,真怕见到巫婆。拐回主干道,店铺行人显得比较繁忙。路上雕塑是狰狞的鹰,没啥创意。在市政厅广场买了泡芙,便宜而超大分量。然后就溜达着回到火车站,因为时间不早了嘛。坐公交上山大半个小时,到了克劳斯塔尔。咱是来投靠山大王的,见面礼么,泡芙献出来,我后来没吃。同学预备了美食,晚餐后又闲聊好久。
第四站 柏林
周三早上出发,坐公交下山,换过三趟车赶到柏林。应该是我目前见过最宏大的德国车站了,玻璃拱顶。感觉上和嘉兴高铁南站有些相似,当然面积上大多了。出门寻找旅游咨询处,没找到,在广场上显得一片茫然。回头听人指点到另外一边找到咨询处,拿上小地图和位置指南就出发了。
下到地底乘做U Bahn55到了勃兰登堡门,然后就是拍照。门上广场上有歌者,有举着苏联 东德 美国国旗的表演者。穿着可怖怪兽服装的人,还有冷战时期的制服士兵。沿着菩提树大道走 途经不少宏伟建筑,功课做的不足,认不出名来。看到驶过一辆公交车,侧面广告写着"nett hier,aber wären Sie schon mal in Baden-Württemberg?"翻译过来是“这里是还不错,但是你到过巴符州了嘛?” 不得不说是蛮好的广告创意。
在大道上有看似拿破仑骑马的雕塑。再走几步是洪堡大学,门口有不少书摊。进入后看到大厅里一大群东亚脸庞的人,我就懵了。忘了是讲日语还是韩语,不过看到其中的几个女的长得神似,就姑且当作棒子吧。 出门继续沿街走,对着柏林大教堂拍了不少,也在旁边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和两位导师合照了,仰视一下马爷还是应该的。还有背后的电视塔、红楼市政厅……我都用照片收下,也就不走过去了。
走到回到教堂旁的河边,搭乘一小时柏林邮轮。从博物馆岛开始航行,后面的景点听船上的人解说,没怎么听懂,不过感觉没太特别的建筑,尽管经过不少有名的桥。下船后去博物馆岛上看看。建筑不错。可惜我又没找到售票处,大厅里气氛严肃的很,我随便看了两眼就出来了。哪有我们宁波博物馆不需门票那么好的福利。
接下来该看柏林墙了。残墙还剩没几段。我坐轻轨到了东火车站,下来前方就看见几百米的残墙。这里是个保护景点,叫东边画廊。就是东德的艺术家曾在一面墙上画了许多涂鸦,现在是两面墙都有。不少图创意和构图还是很值得品鉴的。沿墙瞎逛了好一会。
然后也觉得不早了,去波茨坦广场看了看,其实没啥玩意,墙倒了以后这里是废墟平地,建起来许多大厦,标准的现代城市的特征。再赶紧换乘20分钟地铁去看一个好大的地标。百多米高的胜利柱,柱顶上立着金色的女神。底下柱子上用普鲁士三次战争胜利中缴获的几十件大炮镀金来修饰,气势恢弘。
时间真的不太够了,赶紧回主火车站坐火车。中途买了个Döner,可以算是肉夹馍吧,1.9欧,便宜,量也足。柏林,还是很平易近人的嘛。重归哥斯拉,太累了,休息。
周四,休息。
周五 第五站 科隆
从所住地方前往科隆,公交换火车再高铁,依然需要四个半小时。总算到了。我于科隆实在是无甚头绪,景点不太多,下车前也未做计划。
本想随人群走,结果一下车站,被科隆大教堂的宏伟气势所摄。一眼望去,科隆大教堂所占的面积和空间都是极大的,顶上两峰奇绝地伸出,干脆利索。围绕着的辅以许多小塔。科隆大教堂到底气势何来?可能因为它的色彩吧,古老砖墙般的灰黑色,有似战火烧过的城堡。而整栋建筑都均一地呈现出这个色彩,让人觉得历史沧桑。
入内,这该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可以内部拍照的教堂了。内饰华丽而且庄严,让人不得不自主噤声。人极多,而毫不喧哗。缓缓绕行,足见历史沧桑感,顺路的韩国人及小孩极多,颇奇怪。又见打扮若尼姑的人随行,更为惊异。且行且看,有穿红袍的教职人员不时出现。看到不少烛台,燃烛甚多,旁设功德箱。我非教徒,也就不贡献了。走几步,看到烛台旁写着“为助穷人”,顿足片刻,折返,投入些许硬币。
即出左行,至桥,桥通火车,每驶过,桥震动不止。此桥跨莱茵河,构造也颇大气。重点是桥上护栏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同心锁,不止万枚。桥上行,莱茵河无甚特别,宽度似黄浦江,然更清澈,于周围建筑十分融洽,浑然一体。桥上有手风琴演奏者,不如其他的,偏偏坐在阳光下,敬其精神,奉币些许。到了对岸,拍些位置极佳的照片,回到教堂下。广场上购买些纪念品,不过实在没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店中出来,大饱眼福,穿着鲜艳的罗马士兵,还有两个印度行者。那是一上一下各自打坐的姿态,问题是上面那个底下没有支撑,只有右手撑一杖与下面的那人连接。两人均一动不动,这太厉害了。或许物理上有特殊的受力原理可以解释,但是足够神奇了。
上动车,登上归途。在汉诺威首先喝到了德国第一杯珍珠奶茶,幸福感不错,然后去看了汉诺威的小吃狂欢节,湖边一直坐到天空乌黑。晚上就住这里。
周六,第六站 汉堡。
此城在德国人心中亦是好玩的很,可惜在我的日程中也就只有一日。早上出发,从到汉诺威后,遇到火车晚点概率高多了。车晚点了,比计划晚了一个半小时到汉堡。火车站显得极为拥挤,我也随波感到旅游中心拿了地图赶去坐地铁。既然已经晚点,原计划的汉堡鱼市购蟹计划就取消了。我在汉堡只呆一天,目的地太多反而无从决定,罢了,随心散步吧。
地铁下车,到了易北河边,果然气势磅礴,不愧是著名河港,气势不如黄浦江般小气,却似长江入海口之汹涌。缘河行,波浪携腥咸之汽不时涌来。旁边餐厅及游船甚多,我也漫不经心地搜索着纪念品。往鱼市广场走去,小摊反而更多,周六确实热闹多了,也有小舞台上持续音乐演出。尝了美味冰淇淋,购买了几件小玩意,当然也请人拍了不少照片。溜达许久,风景实在动人,费去不少相机电池量,导致当日所拍不多。岸边楼中有个游船跨国旅游的博览会,进入逛逛,不知主持人所云,怏怏退出。
回到往北走几步,过一座天桥,有点头昏,在俾斯麦的雕塑下躺了半小时。待休憩够了,回到易北河边的地铁站,肚子已经不争气,于是点上一盘8.5欧的虾仁拌酱面包。端上来竟然只有6个虾仁,不过味道实在是诱人,不一会,一扫而光。好久没吃新鲜海味,真是折煞我了。
坐地铁到市政广场,市政厅向来是德国城市的特色建筑,汉堡的市政厅也确实和其他城市有所差异,给人古朴而辉煌的感觉。市政广场上竖有一碑,上写着“四万汉堡城的儿郎为城市献出了他们的生命”下面的日期我不清楚,1910左右可能是一战后的局部战争吧。碑下就是与广场相接的小湖,野鸭,天鹅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儿游弋着。湖边小坐,投喂几只鸟面包屑,很是悠闲。不多时,见远处的鸟儿也争相过来,唬得我赶紧后退,不敢再喂食。
想要再走到相连的稍大的湖去,得前行,过一桥。不行,交通管制,我正犹豫为嘛呢。一排自行车骑手快速驶过,速度极快,原来是环湖比赛。骑手过后,我与行人赶紧过桥,湖上游船极多,又费去我相机不少电力。走到对岸,回看市政广场,拍的照片里,建筑的五六座尖顶与湖面搭配甚美。在湖边躺了许久,微风徐徐,我也恍惚欲睡了。起身,再过一桥,更见一大湖,湖上帆船极多,目力所及约有四五十艘,德国人于运动真是兴趣不绝啊。在此湖边继续坐着,见湖中三只水鸟游弋。其中小鸟鸣啼不止,另外两鸟不时潜水捉食喂之,十分融洽。与一老人闲谈,谓自行车运动在汉堡是非常流行的,而市内开车则是少数。
步行回火车站,路过艺术厅,见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扶失明老人上台阶。德国便利残障人士的措施做的确实很好,值得国内学习。汉堡火车站依然很挤而且混乱。回到汉诺威,住下。
第七站,吕贝克
周日出发,对吕贝克本来了解不多,只知靠海有沙滩。网上得知是昔日北德汉莎贸易联盟核心之一。既去沙滩,城市也该逛逛。
真是烈日当空,虽然受惯了国内酷热,但是在太阳下奔走还是几乎把我晒成了黑炭。中午到了吕贝克,沿着大路行进,不一会看到城门,长得颇奇怪,赤红的砖瓦所砌起来的是圆柱圆锥的综合体,还是很特别的。吕贝克城以尖顶建筑多而闻名,里面教堂基本是双尖顶。
走近人偶博物馆,忽然看见招贴的海报上写今天有成都过来的皮影戏演出。找了一圈没看到售票处,作罢。走到市政厅广场,忽然听到中国民乐,循声找去却是一个舞台上的女孩唱的德语歌,不过调子真的很中国味。周六,路上行人不多,但是也不像普通城市,这里的餐厅前都坐满了人。往西行,走马观花地拍些教堂建筑。不一会走到了西北城门,看上去壮观些。出城过桥,散步一会,又从另一桥走回内陆。对了,城市有两圈河围绕着,所以看地图还是要仔细,我差点走错路。沿河走,过桥往来时的广场走。烈日晃眼,赶紧回到火车站等车,即将开始我的波罗的海沙滩之行。
坐上两点钟的火车,过了半小时到了travemünde strand沙滩火车站。很容易辨认,出了火车站,走五分钟就到了沙滩,唉,这是周日么,沙滩上人山人海,遮阳棚也是密密麻麻地遍布着。不管其他了,径直到了沙滩上脱鞋闯入。
海水和海风都是咸咸,也有淡淡的腥味。浪潮涌来,打在脚上十分舒服。我把行李背包往沙滩一处放置好,脱了上衣闯入海中。没带泳裤还是蛮遗憾的事情。比基尼美女好多,但是臃肿老人更多。欧洲人老了后身材真是没法形容。有些看似年轻的妹子皮肤上也显出不少皱纹。
管他呢,裤脚挽起来,走几步不尽兴,索性不管裤子湿透,直往海中走去,一直到水面没到大腿为止。水中不时看到海绵和水母,也见一些贝壳。沙子软软滑滑,真是舒服多了。走回岸上,沙滩更顺滑一些,但是因太阳直射已久,有点发烫。海面上远处帆船和小邮轮很多,数不清楚。回头看看岸边,游人和棚子更是密密麻麻。海鸥空中滑翔来去,好不潇洒。回到岸上,坐着晒会太阳,渐渐释放疲惫。远处跳台上不时有人落下,实在令我钦羡。
此沙滩之行,我实在未做准备,所以乐趣尚寡。最好当约五六人,携沙滩垫,遮阳帐篷等具,并备好酒冷饮,痛饮,随浪畅泳,才不愧来此沙滩一游。不过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再计划。
呆到四点,算算自己的行程,该回去了,离开沙滩,在车站旁买了个冰淇淋然后等车,坐上4点半火车,来到汉堡,再换车回住处。
悲剧就有了。下了火车去打印行程表,一看我原先要坐的火车晚点半小时。哎呦,原计划还有另外三趟转车才能回到住处,现在统统失效,回去来不及。唉,一筹莫展,考虑了之后,坐车到汉诺威,后在学长住处一宿。
周一
早上继续行路,昨日入海长裤已经盐渍斑斑,想赶紧回克劳的住处更换。早上到汉诺威火车站,不料又遇火车晚点,德铁私营后确实不如从前。不过,好歹于午饭时回到克劳,沐浴休息。
次日
周二午间自劳特出发,6小时火车路途,终至斯图。与学长学姐在中餐馆吃饭闲聊。连日劳顿疲惫总算得缓。饭后回到学校,自己的床睡得特别舒服,直赖到第二天10点。
周三,第八站,此次路途最后一站,海德堡。
昔日名流都对此垂青,不得不看。晌午抵达海德堡,会上图宾根所约的几个朋友,共同上山游览城堡。
售票处的人十分友好。我此次未带学生证明,她给我的是常价票。而我最终用学生公交票试试,她也认可换票,毫不官僚,实在可敬。城堡残破,仍可想象往日气派。内有个酒窖,酒桶硕大,想来昔日高产。城内有药品博物馆,气味果然如同医院,别的没特别印象,而看了当年阿司匹林的广告,颇有中80年代动画片的风格,拜耳创意还是很不错的。
小逛不久出城,至内卡河边欲乘游轮。内卡河微风平浪,却比莱茵河多些气势。然可惜时间已晚,我们欲乘的船已经不开了。河边坐着,拿着面包屑逗水中野鸭,也是小小乐趣。
随后过桥,攀爬上另外一边的山,山上往下看,河水波光粼粼,却也让人神情愉快。山上据称有条来而必到,不得不看的“哲学者路”,费力登上,一看不过如此,一条无甚特别的小路罢了。行至路口,看标牌才知是罗马帝国早期所筑之路,又有两个名气尚寡的哲学家文学家常常走过。旋即下山,羊肠小道的阶梯路,蜿蜒曲折,却是好风景。回到马路,看内卡河,阳光下点点金纹,自有一番味道。另记,海德堡的泥哄人和棒子较多,满眼看去净是亚裔面孔。台湾学生也不少,却显得不友好,奈何国事太怂。
甚饿,赶紧回车站,赶火车,终至宿舍,急烹两菜,大快朵颐。
寥寥,我的折腾之行终于告终。出行一周半,高铁也坐腻了。好歹也已纵贯德国了,稍微有所心得。
一、德国虽然美,而城市大抵相似,建筑布置,大相径庭。逛完几城也就可以了。所以,以后再游德国,可得好好掂量了。
二、德国一般家家户户都在门前阳台挂着几篮花,红艳斑斓。而花朵总是饱满,路人不会去污毁它们。德国人家的花,曾于二战后文章里提到过,谓为复兴的征兆。中国尚远不如。
三、独自旅行随意决定行程,一路信马由缰,确实是有大大的自由。可惜独行少个玩伴,不能对以指示绝美之处,不得与之谈历史缘由,却也是大大的遗憾。
四、科隆桥上我所见最久的锁挂于 1968年。
其他见闻感触,略过不诉。感谢路遇之人,学长学姐以及好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