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琴梦——读《古琴丛谈》
古琴音的低沉深远和揉弦出的缠绵韵味,总能让我立刻静下来。闭上双眼,琴音如屡屡炊烟盘旋而上,绕梁回绝,耐人寻味……
这是第一次看到关于古琴的书籍,迫不及待的翻开:
“一本书的序言,有点像遗言或墓碑,人们往往是在读到一个人的碑铭或墓志以后,才产生翻检此人一生的欲望。
可是,翻检过往,最是难堪,当我对自己的往昔进行追忆时,触抚的已尽皆云烟,紧攥的也无非是细纱,
人真是怪物,难为情,难为梦,欲以文字、琴音雕刻时光,终究也归徒劳。”
读这序言时,我像是站在一川瀑布下,倾泻而出的洪流,直接击中我的内心深处。我会想象着作者一个人在月下抚琴,那寂静,与一个人在夜晚喝茶应是一般样子。
相比现在大部分书的序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激励、说服、劝勉、改造等等都不相同,《古琴丛谈》的作者在序言中平稳缓慢的语气述说着,述说真切的生活感悟。有着淡淡的哀伤和无奈……
作者的语言,与古琴相同,沉稳内敛,静水流深。第一篇讲了古琴的起源,“琴这乐器,一开始出现,就不同一般。”从先人造的五根弦到如今我们弹的七根弦,把史上名琴的材料、来历、式样、故事进行了统叙,让人们先了解了琴的非凡历史价值。第二篇赋予琴以灵性,借琴音讲琴之“九德”——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介绍了琴的性格后,指出了琴者应有的品质——从容、优雅。前两篇像是一道敞开的大门,带领读者进入古琴的历史长河和知识流域。琴声如诉,谁人听,又奏与谁?书的四、五篇讲了伯牙子期和陶渊明的琴。让我们领略了文人高士的精神梦想、高尚心灵!
书的后半部分,详尽的介绍了琴的流派、声韵、手法、琴曲特征……作者的文字像一位质朴而又渊博的士人一样带领读者进入古琴的世界,去感受古人对琴的寄托,去延续中国士人的节操与抱负。
人们常常会不知原因的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倾慕古琴,恰如不知道自己为何沉迷于茶。
我曾多次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茶,为什么迷恋泡茶。如今想想,也许是苍茫凛冽的北方给了我肃穆和硬朗,也时常在围炉的夜晚中,给与我无限的低柔和沉默,一切都是性格使然。因为可以一个人在窗边看一整天漫天大雪覆盖万物的苍茫,也可以坐在屋里一整天望着短暂的白昼光影在明暗中不住的移动,漫长的童年锻炼了我对事物对生活都有缓慢的感知力去体悟。会去享受吱吱啦啦的烧水声荡满寂静的老屋,享受流水从壶口中稳稳地落下,流成一条长河,流成一曲歌……
这本书并不仅仅写着琴,更是在写着人生,写着梦。
这是第一次看到关于古琴的书籍,迫不及待的翻开:
“一本书的序言,有点像遗言或墓碑,人们往往是在读到一个人的碑铭或墓志以后,才产生翻检此人一生的欲望。
可是,翻检过往,最是难堪,当我对自己的往昔进行追忆时,触抚的已尽皆云烟,紧攥的也无非是细纱,
人真是怪物,难为情,难为梦,欲以文字、琴音雕刻时光,终究也归徒劳。”
读这序言时,我像是站在一川瀑布下,倾泻而出的洪流,直接击中我的内心深处。我会想象着作者一个人在月下抚琴,那寂静,与一个人在夜晚喝茶应是一般样子。
相比现在大部分书的序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激励、说服、劝勉、改造等等都不相同,《古琴丛谈》的作者在序言中平稳缓慢的语气述说着,述说真切的生活感悟。有着淡淡的哀伤和无奈……
作者的语言,与古琴相同,沉稳内敛,静水流深。第一篇讲了古琴的起源,“琴这乐器,一开始出现,就不同一般。”从先人造的五根弦到如今我们弹的七根弦,把史上名琴的材料、来历、式样、故事进行了统叙,让人们先了解了琴的非凡历史价值。第二篇赋予琴以灵性,借琴音讲琴之“九德”——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介绍了琴的性格后,指出了琴者应有的品质——从容、优雅。前两篇像是一道敞开的大门,带领读者进入古琴的历史长河和知识流域。琴声如诉,谁人听,又奏与谁?书的四、五篇讲了伯牙子期和陶渊明的琴。让我们领略了文人高士的精神梦想、高尚心灵!
书的后半部分,详尽的介绍了琴的流派、声韵、手法、琴曲特征……作者的文字像一位质朴而又渊博的士人一样带领读者进入古琴的世界,去感受古人对琴的寄托,去延续中国士人的节操与抱负。
人们常常会不知原因的对某些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我不知道自己为何倾慕古琴,恰如不知道自己为何沉迷于茶。
我曾多次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茶,为什么迷恋泡茶。如今想想,也许是苍茫凛冽的北方给了我肃穆和硬朗,也时常在围炉的夜晚中,给与我无限的低柔和沉默,一切都是性格使然。因为可以一个人在窗边看一整天漫天大雪覆盖万物的苍茫,也可以坐在屋里一整天望着短暂的白昼光影在明暗中不住的移动,漫长的童年锻炼了我对事物对生活都有缓慢的感知力去体悟。会去享受吱吱啦啦的烧水声荡满寂静的老屋,享受流水从壶口中稳稳地落下,流成一条长河,流成一曲歌……
这本书并不仅仅写着琴,更是在写着人生,写着梦。
-
Artem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3-04-07 09: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