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 《这个世界会好吗》
1. 深深地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是伟大的能力或本领。
2.着急贪术,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3.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如此之谓“敬”。 敬则不苟偷,不放肆。敬则心在腔子里。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由敬而慎,以入于独,此伍先生之学也。逐物则失心,遗物同一失心。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
4.我认为中国文化本就是个融合许多看似不相容的思想于一体,却同时又喜欢分门别类的文化。
5.表里如一的人格
6. 梁:我看西文很费力,所以叫朋友替我看。
艾:几本书不容易翻了。
梁:替我看完以后,他替我说一说。
[我也要这样的朋友啊!!快来替我说一说!!!]
7.梁:佛家的跟儒家的是我的根本,所以如果了解这个根本,是最好,最要紧。
8.梁:我说明我自己啊,我是年纪很小,比如说十六七岁就想出家为僧。
9.梁:真正要出家为僧。那么这个志愿到了29岁才放弃这个念头,不出家了。出家当和尚不能娶妻子,可是一个人呢,他不单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他还脱离不开身体,假定啊,如果真的是从自己的当初的那个志愿,很早就出家到庙里去了,大概也没有什么问题,也可能很相安,可能没有什么问题。
10.梁: 同知识分子在一起,他难免就有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这种好胜,这个好胜的心是从身体来的。是身体的它就容易有那个两性的问题。身体问题来了,这个时候也就想结婚了。
[哈哈哈!!! 和尚就不辩论了嘛大师?? 和尚是种心态,不只是种形态~]
11. 梁:(关于佛教) 原始佛教普通管它叫小乘教 。小乘教主要是出世。出世就是要出生灭。世间,就是生生灭灭,生灭不已。那么在佛家,他就是轮回。轮回,它是说生命是“相似相续”,“非断非常”。 小乘自己规定下来三个条件:一个条件是“诸行无常”,第二句话是“诸法无我”。第三呢,它叫“涅寂静”。 诸行是流行,就是说生灭,生灭不已。诸法就有两种法,有为法和无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一而二,二而一。无论“有为法”“无为法”,都没有“我”。
一切生物,从原始生物起一直到人,都有一个相同的一点,就是向外取足,向外边来满足自己。向外取足,都是错误,在佛家看都是错误,都是丧失了本性。本性是什么呢?本性是自性圆满,无所不足。这个自性圆满,无所不足,就是“佛”。 “佛”是什么呢?是宇宙本体,万事万物都在内了,它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一面是森罗万象,一面是空无所有,这个两面是一回事。
12:梁:大乘佛法是在小乘佛法的基础上来一个大翻案。小乘是罗汉道,大乘是菩萨道。大乘不出世。它的话是这么两句话: 叫做”不舍众生,不住涅“。
13:梁:儒家他站在人的立场,儒家说的话,说来说去,不离开人,它从来不离开人,连鬼神他都不太谈。
-------------------------(摘自1980年8月12日谈话)
2.着急贪术,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 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3.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说话好好说,如此之谓“敬”。 敬则不苟偷,不放肆。敬则心在腔子里。敬则不逐物,亦不遗物。由敬而慎,以入于独,此伍先生之学也。逐物则失心,遗物同一失心。只是即物见心,心却不随物转。
4.我认为中国文化本就是个融合许多看似不相容的思想于一体,却同时又喜欢分门别类的文化。
5.表里如一的人格
6. 梁:我看西文很费力,所以叫朋友替我看。
艾:几本书不容易翻了。
梁:替我看完以后,他替我说一说。
[我也要这样的朋友啊!!快来替我说一说!!!]
7.梁:佛家的跟儒家的是我的根本,所以如果了解这个根本,是最好,最要紧。
8.梁:我说明我自己啊,我是年纪很小,比如说十六七岁就想出家为僧。
9.梁:真正要出家为僧。那么这个志愿到了29岁才放弃这个念头,不出家了。出家当和尚不能娶妻子,可是一个人呢,他不单是一个有头脑,有思想的,他还脱离不开身体,假定啊,如果真的是从自己的当初的那个志愿,很早就出家到庙里去了,大概也没有什么问题,也可能很相安,可能没有什么问题。
10.梁: 同知识分子在一起,他难免就有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这种好胜,这个好胜的心是从身体来的。是身体的它就容易有那个两性的问题。身体问题来了,这个时候也就想结婚了。
[哈哈哈!!! 和尚就不辩论了嘛大师?? 和尚是种心态,不只是种形态~]
11. 梁:(关于佛教) 原始佛教普通管它叫小乘教 。小乘教主要是出世。出世就是要出生灭。世间,就是生生灭灭,生灭不已。那么在佛家,他就是轮回。轮回,它是说生命是“相似相续”,“非断非常”。 小乘自己规定下来三个条件:一个条件是“诸行无常”,第二句话是“诸法无我”。第三呢,它叫“涅寂静”。 诸行是流行,就是说生灭,生灭不已。诸法就有两种法,有为法和无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无为法就是不生不灭,一而二,二而一。无论“有为法”“无为法”,都没有“我”。
一切生物,从原始生物起一直到人,都有一个相同的一点,就是向外取足,向外边来满足自己。向外取足,都是错误,在佛家看都是错误,都是丧失了本性。本性是什么呢?本性是自性圆满,无所不足。这个自性圆满,无所不足,就是“佛”。 “佛”是什么呢?是宇宙本体,万事万物都在内了,它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一面是森罗万象,一面是空无所有,这个两面是一回事。
12:梁:大乘佛法是在小乘佛法的基础上来一个大翻案。小乘是罗汉道,大乘是菩萨道。大乘不出世。它的话是这么两句话: 叫做”不舍众生,不住涅“。
13:梁:儒家他站在人的立场,儒家说的话,说来说去,不离开人,它从来不离开人,连鬼神他都不太谈。
-------------------------(摘自1980年8月12日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