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天子传》:最早的“西游记”
《穆天子传》其书,前人或不信其为周穆王时之实录,却皆以史书读之,或据以考西周历史,或据以考西域地理。实则,此书成书于战国,上据穆王数百年,后人即使追述史事,也不能不依据叙事文学之常规而加以润色、夸饰与编纂,由其文本记事的程式化,甚至可以推断此书原有口头传统(史诗)为蓝本。况且,周穆王所见之西王母,原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神仙。因此,《穆传》其书,与其视为秉笔直录之史书,不如视为委婉叙事之文学。
《穆传》全书围绕周穆王朝见西王母而展开,整个故事讲的是,周天子轻装简从,山川间关,风餐露宿,不远万里,朝拜西方神仙西王母,从西王母那里获得了长生不死的秘诀和祝愿。——英雄历尽艰难到神仙处求得长生不老药,这是所有古老民族神话中的一个常见母题(最古老的当属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因此,《穆传》实为中国最早的朝圣文学,而且,也是中国最早的“西游记”,可以说,《穆传》开辟了中国“西游记”这一特殊的文学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在汉唐时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佛教的东渐而兴盛一时,唐代和尚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其中最杰出者,而根据玄奘西游记演绎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则是古代西游记的收官之作。此后,从元到明,我们看到的是西方人写的“东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耶稣会士书简等),东方成为西方心目中的神奇之地。
明代之后,尤其是清季以降,“西游记”写作之风再度兴起,不过,此时“西游记”的目标,不再是天竺或者西天净土,而是欧罗巴和英吉利,西游者所走的路线,也不是中亚的丝绸之路,而是印度洋的汪洋大海,而西游的目的,也不再是令人长生不老的仙药或者是令人超凡入圣的真经或真理,而是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西游文学的格调,也因此为之一变,早期的西游之路,尽管路途迢递,行旅艰难,强梁遮道,妖魔横行,但西游者满心欢喜,充满自信,最后的目的总会如愿以偿,而后期的西游记所呈现的,则是一条让人提心吊胆的路,这条路的路途虽然一马平川,四通八达,但是,却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或者,在尽头等着的,不是想象中的真经,而是一头善于出谜语的斯芬克斯怪物,她的身子,一半是怪兽,一半是美女,凡是回答不出她的谜语的人,都会被她撕碎吃掉……
因此,对于《穆天子传》,我所感兴趣的,不是如下这样的问题:穆天子西游是否是历史事实?西王母是人还是神?穆天子西游经过的那些地方是否真实存在?它们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穆天子西游的故事是否反映了早期的中西交流早就存在?在欧亚大路东西两端是否存在一条早于丝绸之路的玉石之路或青金石之路或青铜之路?……我所感兴趣的是如下之类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诸如《穆天子传》这种向西方朝圣的文学写作传统是如何开始的?中间经历了如何的变化?其变化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背景是什么?这种写作传统有何文学(叙事、修辞)上的惯例?这种惯例如何形成,并如何影响后来的同类型写作?历史上实际的中西交通如何呈现于“西游记”文学的表象之中,这种文学表象又如何影响了中国人对于西方的想象和探索?西游记文学传统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乃至中、西方世界之间的历史互动?……
以上,是前几天游青海时,走在古丝路的青海道上,一路上跟两位台湾学者交流时迸发出的一撮思想火花。
附:电子版《穆天子传》链接:
doc: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724062.html
pdf: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5530731.html
附记: 原来,叶舒宪先生已经就这个问题发表过文章(多谢海子提醒):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5907
《穆传》全书围绕周穆王朝见西王母而展开,整个故事讲的是,周天子轻装简从,山川间关,风餐露宿,不远万里,朝拜西方神仙西王母,从西王母那里获得了长生不死的秘诀和祝愿。——英雄历尽艰难到神仙处求得长生不老药,这是所有古老民族神话中的一个常见母题(最古老的当属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因此,《穆传》实为中国最早的朝圣文学,而且,也是中国最早的“西游记”,可以说,《穆传》开辟了中国“西游记”这一特殊的文学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在汉唐时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佛教的东渐而兴盛一时,唐代和尚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是其中最杰出者,而根据玄奘西游记演绎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则是古代西游记的收官之作。此后,从元到明,我们看到的是西方人写的“东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耶稣会士书简等),东方成为西方心目中的神奇之地。
明代之后,尤其是清季以降,“西游记”写作之风再度兴起,不过,此时“西游记”的目标,不再是天竺或者西天净土,而是欧罗巴和英吉利,西游者所走的路线,也不是中亚的丝绸之路,而是印度洋的汪洋大海,而西游的目的,也不再是令人长生不老的仙药或者是令人超凡入圣的真经或真理,而是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西游文学的格调,也因此为之一变,早期的西游之路,尽管路途迢递,行旅艰难,强梁遮道,妖魔横行,但西游者满心欢喜,充满自信,最后的目的总会如愿以偿,而后期的西游记所呈现的,则是一条让人提心吊胆的路,这条路的路途虽然一马平川,四通八达,但是,却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或者,在尽头等着的,不是想象中的真经,而是一头善于出谜语的斯芬克斯怪物,她的身子,一半是怪兽,一半是美女,凡是回答不出她的谜语的人,都会被她撕碎吃掉……
因此,对于《穆天子传》,我所感兴趣的,不是如下这样的问题:穆天子西游是否是历史事实?西王母是人还是神?穆天子西游经过的那些地方是否真实存在?它们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地方?穆天子西游的故事是否反映了早期的中西交流早就存在?在欧亚大路东西两端是否存在一条早于丝绸之路的玉石之路或青金石之路或青铜之路?……我所感兴趣的是如下之类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诸如《穆天子传》这种向西方朝圣的文学写作传统是如何开始的?中间经历了如何的变化?其变化的历史、文化和思想背景是什么?这种写作传统有何文学(叙事、修辞)上的惯例?这种惯例如何形成,并如何影响后来的同类型写作?历史上实际的中西交通如何呈现于“西游记”文学的表象之中,这种文学表象又如何影响了中国人对于西方的想象和探索?西游记文学传统如何影响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乃至中、西方世界之间的历史互动?……
以上,是前几天游青海时,走在古丝路的青海道上,一路上跟两位台湾学者交流时迸发出的一撮思想火花。
附:电子版《穆天子传》链接:
doc: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6724062.html
pdf: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5530731.html
附记: 原来,叶舒宪先生已经就这个问题发表过文章(多谢海子提醒):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x?ID=45907
-
麻瑞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12 00:22:03
-
fffffffff🏝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29 03:07:39
-
Adieudusk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27 20:26:43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27 17:29:59
-
璞辞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27 15: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