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长萍: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褚长萍,中学心理学高级教师。现任大兴区德育教研室主任,北京市委社区大讲堂特聘教授,北京市教育心理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
褚长萍: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宣讲家 |作者:褚长萍 北京市大兴区教科所教研员 | 上传时间:2007-12-20 10:04
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在今天这个会场里,无论您现在是经理、教师、干部,还是工人,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今天坐在这儿谈这个话题,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家长。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行,所以我选择“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一个题目。听起来有点浪漫,但这个比较空的话题实际上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因为社会在变化,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必须成长。这个话是一个教育专家说的,他说,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和父母一起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前些时候我认识一个大夫,这个大夫是初三的家长,他的儿子在初二的时候已经有十多天不跟她说话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每天唠唠叨叨,孩子不再理她。后来这个孩子偷偷逃学,每天早晨按时上学,结果一周以后老师打电话,说您的孩子怎么了,怎么不上学啊?是不是病了?她说不可能啊,孩子每天按时上学,按时放学。这个孩子就是每天早晨骗他妈上学,等他妈一上班,他就悄悄地回来,为什么?因为妈妈伤了他的自尊心,老说他成绩不好,最后他想我不上学了,我自己学,你看我能不能学成。妈妈知道这个事以后,特别受震动,就开始学习,买了很多心理学、家庭教育的书自己看,现在他的孩子已经顺利升入初三。前几天我见到她,说这个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她每周和孩子谈话一次。这个家长说,要想做家长,真得学习,真得和孩子一块进步。所以我们说,我们要做合格的父母,尤其是中学生的父母,必须学习,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我们输不起。我们现在的国家政策都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如果我们培养得不成功,我们就是100%的失败。
所以说,再忙,我们的家长也要注重家庭教育。我们翻译了美国的两本书,一本是《再忙也要做个好父亲》、《再忙也要做个好母亲》,是给爸爸妈妈写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即使在事业上再成功,我们挣的钱再多,如果家里有一个不称心的孩子,学业上不成功,品行上有问题,这个孩子的问题就像家里房檐上的一块乌云,家庭生活过得再好,想起孩子就闹心。
前一段网上有一个信息,一个17岁的抢劫犯,竟然是富翁的千金。这个小孩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小飞鸽”。你们可以回去查一下网,就查“小飞鸽”就行,她的爸爸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家,上千万家资。爸爸妈妈平常对她管教不到,放在寄宿学校里,慢慢就学坏了,到处作案,做完案,还留下真姓真名。这个孩子被抓起来以后,她爸爸非常痛苦,他说我宁可不要这千万家资,也希望我的女儿能够是一个好孩子。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被关进了监狱。这个事情对父亲的教育应该是很沉重的。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父母每天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发愁孩子的教育。所以我们说,要想教育好孩子,我们必须学习,必须和孩子一些成长,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在家庭教育方面走入误区,使孩子的成长受到损害。
昨天的“心理访谈”是一个15岁的女孩,叫花心少女。这个节目我老看,这孩子父母离婚,老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上了中学交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还不喜欢她了。她就认为自己丑,每天就去交男朋友,然后不停地换男朋友,用这个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像这样的孩子,就是家庭的教育或者家庭的功能不太健全,这种情况现在挺多。
所以说,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心气要特别浓,家教的意识要特别的强烈,把它列为家庭里的头等大事。我们挣钱是大事,买新房子是大事,教育孩子和这些事比起来,应该是最大的事。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人士,首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家长,很多的理论现在都这样说。在家庭里,妈妈是家庭教育的首席执行官,你不要缺席、不要缺位,妈妈教育孩子是有天职的。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方面,要把孩子的事情做好。我们上一辈人教育我们,很可能就是非常自然的,我们用他们的方式再教育我们的孩子,很可能就不行。所以,我们在加强意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学习,老经验不行,新经验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就是通过学习。要想我们的家庭和睦、幸福、兴旺发达,就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家长的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要做得很多,为一个孩子操心,方方面面是很累的,最主要做些什么才能够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才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给大家提示几个方面,最主要的应该是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个各位家长肯定都特别同意,而且我相信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对孩子的照顾都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即使没有,我们也会关注他们的健康。我觉得... 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我们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个各位家长肯定都特别同意,而且我相信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对孩子的照顾都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即使没有,我们也会关注他们的健康。我觉得关注孩子的健康不光是吃好、喝好,还包括要休息好。我特别提这个问题,现在我接触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太苛刻,因为现在的压力很大,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别忘了,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现在的孩子一般早晨七点出发,那算晚的,下午六七点钟放学,甚至有一些初中生、高中生还有晚自习,一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所以我说,我们当今社会谁最累?咱们有一首歌《为了谁》,叫“谁最苦、谁最累”,我说现在的孩子最累,尤其是中学生最累。早晨遛弯的时候,我们可以到大街上去看一看,起得最早的人都是些什么人,除去清洁工,恐怕大的人流群体就是咱们的孩子了——中学生。大家知道,去年山西发生了一个特大的惨案,二十几个孩子,在凌晨的时候被一个大车给撞死了。我看了那个报告,这些孩子被撞死的时间是早上5点48分,天还没有亮。大冬天这些孩子老早就被轰到街上去跑步,我向学校也提出过这个问题,我也反映过,有没有必要。孩子几点睡觉?5点48分已经跑在大街上了,那我们可以推断,至少五点半已经起床了。孩子睡得迷迷糊糊,跑到大街上,黑乎乎地去跑步,然后发生了惨案。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一个国际德育论坛上,我们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就提这个问题,中国的孩子有没有必要那么早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家长再剥夺孩子的睡眠,那我们的孩子的成长100%会受到影响。所以说,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吃喝,还要安排好他们的睡眠。在学校这种严格要求的缝隙里头,多给孩子争取一点睡眠的时间。有些家长老说,我这个孩子懒,人家谁谁家的孩子都11点半才睡觉呢。我说那你的孩子要上了高中,几点睡觉?那还睡吗?甭睡了。其实,这些东西没有必要。您想,我们不管干什么工作,十几个小时老做同一件事,然后晚上再熬夜,那个效率会是什么样的?我在这个事情上一直和学校唱反调,我觉得应该保证发育中孩子的睡眠。现在这个问题做不好。所以我们家长要做这件事,每天晚上让孩子尽量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按时睡觉。还有,体育锻炼要跟上。比如高三初三的孩子,学习任务非常重,肯定要利用一些睡眠时间。尤其高三了,没有锻炼,也不考体育,每天下午七点半开始学习,一直到晚上,中间你让他出去跑半个小时的步,这样的话,大脑的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供氧又有了。这个是我个人的经验,因为我的孩子上高三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做的。高三年级一年下来,孩子的身体挺好的,考试也不受影响。如果从七点半一直学到11点半,相当于半天,中间必须安排锻炼。
所以,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关注睡眠。这是我在各种场合呼吁的,还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现在的现实是残酷的升学竞争在压抑孩子,没有时间锻炼,缺乏睡眠,我们要争取这个权利,尽量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中国的大学太少。前一段我看了一个材料,现在中国号称13亿人,有2000多所本科大学。美国不到3亿人,4500多所大学。如果没有留学生,美国的大学那是要空着的。我们这儿就不行,所以我们说,孩子上大学重要,争取上是最好的,如果说竞争太激烈,我们的孩子上不了大学,我们如果给他一个健全的身体,最后去干体力劳动,去干别的,还可以有资本。如果学习也没搞好,身体也搞坏了,那才是真正的吃大亏。在这一点上,给大家提一个醒。
要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做家长的,还是要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保证孩子有一个好心态。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心理学这么热门?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访谈、心理广角在电视里头这么受欢迎?就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说,这个主题也是我们家长要特别关注的,因为我们家庭可能在这方面是一个弱项,老觉得孩子有什么烦恼。他有什么不愉快的?管他吃,管他喝,什么不用他干,他还不高兴?孩子有孩子的烦恼,咱们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烦恼,有不同的压力,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正视孩子的这些问题,你才能帮助他维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态,才能够有心情学习,才能学得下去。
所以我说,我们在辛辛苦苦地供他吃供他喝,保证一个好身体的同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让他有一个快乐的健康的心理。那么,我给我们的孩子概括了几大烦恼,这个我在很多家长会上谈这个问题,家长们也很认可。老说那么小小的年纪,有什么烦恼啊?不对!有的人写有十大烦恼,我在这十大烦恼里,挑出了孩子的四大烦恼。青春期的孩子,包括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一直到高中甚至到了大学,这个烦恼可以说时刻困扰着他们,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就是身体和容貌的烦恼。当今这个社会,注重形象,注重酷、靓,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不要以为他傻心没肺的,他对自己的容貌是很关心的。昨天我看了心理访谈的这个小女孩,她就是苦于容貌的烦恼,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所以用追男朋友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她长了一脸的青春痘,主持人问她,你说说,你到底有什么优势啊?就先说长相吧。这孩子说我没有。然后主持人给她拿过一面镜子:你看一看,你瞧瞧你的五官,你拼命地找,找出点优点来。她还是说,第一我满脸青春痘,有的都定痂了,第二我的鼻子像蒜头,第三我的嘴唇太厚。这就是昨天中午的那个节目。主持人说你说的这些我也看到了,你再找找优点,你拼命地找优点,你今天不找优点的话,我们的节目今天就没法进行了。最后找了找,说我的睫毛还可以,一会儿说我的眼睛也挺大。再看,我的嘴唇虽然很厚,但轮廓还很好的。一会儿找出来七八条优点,然后打分。你的这些分加起来,比你的缺点是不是高很多?
所以我们的孩子,比如他个人矮,长青春痘,老觉得自己不如人,这个对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好感的孩子影响是很大的。我在上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一个男生,大概1.50米的个儿,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吹拉弹、毛笔字写得相当好。但他实在是太矮了,我又比较高,他坐我后面,他上学的时候,就休学了,我就不知道为什么。等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好几年,我见到我们的老同学,我再打听他的时候,他已经自杀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上学休学是神经官能症,因为他的心太高,个子太矮,也没有人给他去说这些事。他工作以后,是一个好老师,也有了孩子,但是神经官能症老是折磨他睡不了觉,最后服毒自杀。
我们同学凑在一起,觉得这个人所谓的自卑、忧郁,完全取决于他的长相。因为他的心比天高,个子比一般人矮得多,这是一个悲剧。所以我们的孩子不管长什么样,我们作为父母,作为爷爷奶奶,要肯定他,要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更多优势上去。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来到人世间,不是来寻找缺点的,而是来发挥优势的。我虽然个子小,但我秤砣压千斤;电线杆子高,不管用。我们要给孩子这样一个心态。有的家长就说,你不好好学习,在那儿照镜子,臭美什么,有那工夫多看两页书。这是误解,照镜子是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权利,这是天性所致,我们不要忽视它。所以我们说,烦恼之一,就是身体、长相带给孩子的。尤其现在“超女”这么盛行,他(她)也希望自己怎么靓,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就可以告诉他(她),我们可以忽略这些东西。我的长相不出众,那我要在才智上、知识上战胜别人,这就是一种补偿,这样的孩子心理是健康的。
第二个烦恼,我们经常会发愁的,也偷偷惊喜的,就是孩子的性成熟带来的烦恼。这个我们谁也回避不了,从五六年级开始,有一些孩子发育早,就开始性成熟了,月经来潮,男孩第一次遗精。性的成长、成熟带给孩子惊喜的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烦恼,这个烦恼现在还很普通。明显的反映就是我们中学生孩子的恋爱,我不愿意用“早恋”这个词,“早恋”一下就把孩子的这种东西给否定了,是一种贬义词。但是我们说惯了,孩子恋爱有没有权利,我们说不应该,但是我们的孩子已经成熟了,到了初中二三年级,到了高中,可以说100%的孩子都进入了性成熟的阶段。所以我跟高中的家长有时候开玩笑,我说如果不是现在这个年代,如果不是计划生育,如果不是我们国家的婚姻法,我们都有资格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我们孩子的性成熟提前,即使不提前,在旧社会的时候,十三四岁、十四五岁就可以结婚了。所以,为什么现在进到中学,男女孩手拉手的甚至亲热的场面随处可见。现在反而没有任何恋爱苗头的倒不正常了,为什么?我们的营养太好,我们的社会刺激太丰富,所以我们的孩子性成熟都提前。他们的生理已经成熟了,他们如果想做的话,都可以做父母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异性的接近,这是正常的啊!在美国,在西方,一个18岁的女孩如果没有人约会,家长该着急了。这是孩子学做男人、学做女人的开始。当然,我们学校目前认为孩子越晚涉及这个问题越好。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孩子的确早就开始了。昨天《中国法制报道》的新闻,湖北古城高中高一发生了一个血案,十几个孩子被刺伤,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男孩叫徐杰,刚上高一,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结果另一个男生也喜欢这个女孩,就为了争斗,那个男生就过来了,两个人说说就打起来了。徐杰是挺好的一个孩子,老师同学都反映是一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也好,团结同学,还老实,拿出刀来,重伤五个。十几个孩子都挂了彩,就为争夺一个女同学。我们说这是一个恶性的案件,但是每一所学校的班级里,青春期的孩子都潜伏着这样的危机,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待。所以,关于孩子的恋爱问题,也是我们中学生家长的一个大难题。
去年我在通州讲课,一个老师在课下跟我说,那个女孩面临着中考,她已经住到男孩家去了。爹妈都是老师,知道她和一个男孩好了,然后就打她、骂她、逼她,最后把那个孩子逼到男孩家去了。那个孩子学习也很好。我们现在发现一种现象,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现在很多学习很好的孩子,甚至重点中学的孩子,在这方面问题也很突出。我们附近的一所中学,是非常好的一所高中学校,有一个高二女孩,平常成绩特好,那次没有考好,然后就约了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出去喝酒,喝多了,站在天桥上,跟那个男孩拥抱半天。过往的行人就像看西洋景一样看,那个校长气得够呛。就是说,现在学习的压力,还有这种性成熟的驱使,使很多孩子在异性当中寻找精神的寄托。我们家长要特别关注这件事,如果你的孩子,无论是女孩给男生打电话了,还是男生给女孩打电话,我们家长不要大惊小怪,有些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即使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冷静。很多的家长费了半天的劲,做了半天的工作,实际上在推这两个孩子往一起走。延庆曾有一个恶性的事件,高中的两个孩子双双卧轨自杀。就是家长知道了他们谈恋爱以后,不得了,两家家长挤兑孩子,最后两个孩子本来没这个想法,就是一种关系好,最后就真好了,你们不是说我们关系好嘛,我就好给你看。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说,这个烦恼家长要特别特别关注。您看一看这方面的书,不要单刀直入去谈这个事,要想一点智慧,如果哪个家长在这方面真的有难处,我们会后可以沟通。
第三个烦恼,人际关系。我们大人没有多少是干活累坏了的,尤其在一些机关,在一些事业单位里,真正费心费神费脑子,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大人的世界是这样,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一些住校的学生,实际上我就是特别不提倡孩子住校,有一些离家近的孩子尽量回家。孩子有了痛苦、有了烦恼,回家以后能宣泄一下。住校以后,就有生活上的摩擦。比如在一个宿舍里,七八个孩子住在一起,你这样了,我那样了,闹矛盾。因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慢慢提高,猛然住校不习惯。前几天我们那儿有个学校一个班的女生闹矛盾了,结果那个宿舍集体发癔症。大家知道,这是一种心理的临时的毛病,是可以传染的,结果都哭啊闹啊,其实就是两个女孩子闹矛盾了。最后把家长也请来了,孩子昏迷了。所以我也嘱咐我们的老师,你是班主任,你不要觉得你的工作就在班级里,你要深入到宿舍去,尤其是高中的住校生。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理解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这也很重要。
我可以说一句话,我也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这样的情况,那些贵族学校的孩子,寄宿制学校的孩子,我们以为把他送进去了,就100个放心了。实际上我觉得危险的系数更大,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学习,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矛盾促使他没有心思学习。和老师的矛盾,和同学的矛盾,和宿舍里同学的矛盾等,哪有心思学习啊?今天你想治我,明天我想治你,后天我还想怎么样,谁偷吃谁的东西了,等等,事多了。我们要教孩子学会面对人际关系,告诉孩子吃点亏没什么。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强,不爱吃亏,不想吃亏,忍受不了一点的委屈,这一点不好。
我的外甥女目前在陈经纶中学就读,这个孩子从初一开始,被陈经纶中学千挑万挑,被所谓的实验班挑过去。她那个班念五年,念到高二,直升考大学,都是非常好的孩子,有新加坡的,这儿那儿华侨的孩子。最... 我的外甥女目前在陈经纶中学就读,这个孩子从初一开始,被陈经纶中学千挑万挑,被所谓的实验班挑过去。她那个班念五年,念到高二,直升考大学,都是非常好的孩子,有新加坡的,这儿那儿华侨的孩子。最近我的外甥女给我打电话,非要让我帮她转学,跟老师发生矛盾了。如果跟班主任发生矛盾了,你不试图解决好,孩子要跟了他几年,这个孩子非毁了不可。所以我就老跟家长讲,在孩子和老师之间,我们家长取什么角色,就我们北京的老土话:要去做和事佬。做和泥的泥瓦匠,不要过分较真。我就跟我妹妹讲,你要跟老师主动沟通,你管一个孩子还这么费心呢?人家老师管四五十个孩子,你的孩子再任性一点,老师怎么就非要照顾你的孩子呢?当然,从老师的角度我们就不会这么讲了。我跟老师也要讲,每个孩子对你是四五十分之一,对人家家长是100%。
我们有一个家长做得非常好,我到处举她的例子。她也是一个老师,孩子是大兴区一个重点中学的孩子,文科班的,原来学习不太好,后来进步很大。那次期中考试,孩子考了一个班级前十名,结果那天开家长会,那孩子特别高兴,说妈妈你开家长会是吧?您看吧,老师肯定在家长会上得大力的表扬我。结果家长去了,从头到尾,表扬了这个,表扬了那个,没表扬孩子一句。这家长也挺郁闷的,也不好说什么,回家怎么跟孩子说,他在路上想了半天。回家以后,就表现得特别高兴,特别兴奋,闺女就问她,妈,今天老师是不是表扬我了?然后她妈妈说:是啊,今天是妈妈开家长会这些次最高兴的一次,老师在哪哪哪表扬你了,在什么方面表扬了。这个孩子特别高兴,跟老师关系是越来越好。那天老师真是忽视了,因为这孩子成绩确实不是特别好。我前两天在一个婚礼上见到这个女孩,已经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就是这个家长,把老师对孩子消极的东西、忽视的东西隐瞒了,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把最积极的信息、最好的一种感受传达给了孩子。
我希望我们都能做这样的家长。你想想,如果我100%挺实在的,说你这么好那么好,你们老师怎么没提你一个字啊?孩子会是什么样?孩子以后在和老师的人际关系上该多难处啊?我们的家长就要这样去做。如果你解决不好,老师才不管那个呢,你的孩子不好,我这儿有好孩子。所以,和老师搞好关系,我觉得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拿出和我们的客户、商业伙伴、领导、上级搞关系的那种方式,去和老师搞关系。如果您不这样,他为什么要对你孩子那么好呢?这句话我觉得在这儿说有点庸俗了,我说的不是说那种庸俗的关系,你的成绩我觉得老师会感觉到的,我们的目的就是和老师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孩子人际关系的烦恼当中,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难缠的、不好解决的,就是和父母的关系。我敢说现在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的家长实际上已经管不了孩子了,败下阵了。我在初三年级搞了一个调查,做了一个问卷,那次统计了一下,大概有26%多的家长就是彻底管不了孩子,完全靠老师。为什么?怎么走到了今天?我们往前倒,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我想孩子都是好孩子,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造成了亲子之间的矛盾。我们孩子的烦恼来自于家长的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是粗暴的来回训斥、吓唬,甚至打骂。我看有的孩子说得特别有意思,我说你在班里成绩不好,你爸爸妈妈什么态度,孩子说挨打呗。我问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那你要考到80分以下呢?他说80分以下是女子单打,妈妈打。那你要考刚刚及格呢?那男子单打,爸爸打。爸爸比较厉害,考这么差,妈妈打不了,就给爸爸上手了。我说那你考得不及格呢?那可就惨了,男女混合双打,爹妈一块打孩子。大家别笑,现在父母打孩子的可不在少数。我真不敢相信,我家有一个保姆是甘肃的,她也有一个特例,一个字不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都不认识,她的先生在家里看着他儿子,儿子不好好念书,他就会打他。我说打也是科学的,那个孩子今天已经上了兰州大学了。兰州大学是全国重点啊!他说就是让他爸爸打的,我说我不相信。当然有一些男孩子比较淘气,小的时候照屁股上打两巴掌也应该。但是大了,尤其是女孩子,我们不要打,我觉得打孩子只能出气,只能宣泄情绪,作用往往是反面的,就是把孩子和你闹生分了。你想想,你要跟他(她)闹僵了,你的道理再高尚、再正确,他(她)听不进去了,怎么跟孩子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们当前做好父母的一个前提。
还有一种家教的方式,也是我们的孩子很难接受和忍受的,就是我们过于关心,过于关注孩子,让孩子受不了。尤其是做妈妈的,回来以后要问个遍,唠唠叨叨。尤其是中考、高考考生的家长,心提到嗓子眼,问这问那,弄得孩子压力特别大。《中国青年报》曾经用笔试的形式对全国的中学生做过一个调查,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有一道题目:你认为难以抵挡的压力是什么?出人意料,80%的高中生回答:父母的过分关心。我们北京也有类似的调查,发现让自己感到压力最大、帮助最小、平时对自己学习干扰最严重,给孩子买的学习资料最没用的,都是我们的家长。你说我们家长辛辛苦苦,孩子却不这么看,所以让我们家长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有点发凉。可是我们辛辛苦苦做的那些事,你给孩子的帮助是什么?我说是包袱。
我有一个熟人,前一天跟我吹牛,他说你知道我的孩子在中考前,光饭钱我就花了多少吗?花了1500多块,我说你是钱烧的。哎哟!他天天熬夜,弄得这么累,我不给他弄点好吃的吗?上饭店要菜去,还有上饭店吃去。我说这种做法不好,其实那个孩子真是没有考好。因为那个孩子是特别懂事,家里也不是特别富裕,我说孩子还没有上考场呢,你就让孩子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这孩子会说,你说我家里又是这样的,我爸爸妈妈对我这么好,给我花这么多的钱,我要考不好,我怎么对得起他们啊?孩子就会这么想,有良心的孩子都会这么想。我说你何必呢?该吃什么吃什么,该喝什么喝什么,考试就像平常一样,你就让他去吧,没必要。你过分关心,你认为自己把心气达到了,考不好是他的事,我该做的做到了。你做的很多东西是多余的,没必要,白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所以我们有一些孩子,把家长的这种过分的关心,叫做裹在绸缎里的棍棒,软的更厉害。所以我们说,关心是应该的,太过分了就是包袱负担了。在这一点上,也是给我们家长提个醒。
还有,孩子正是爱玩的年龄,我们应该考虑到他们玩的时候不要生气,玩一会儿不要生气。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老学习才好,我觉得这个要适可而止。所以说,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态,帮助孩子化解几大烦恼,是我们家长关注孩子心灵的几个重要方面。好心态会带来好成绩。关于这方面,有专家做了专门的研究,追踪了很多高考考得好的高考状元,发现心态好和心态不好两者之间,高考的成绩能相差150分。这个是很大的分数。如果孩子的心态好,可以发挥得更好,能够提高50分;如果心态不好,能够降低50到60分,前后就是150分。我想我们的家长应该清楚这个,所以要让孩子有一个好心态。
我们很多人可能看到第十名现象的科学研究,有的孩子在班里老第一第二,最后考试成绩并不好,压力太大。相反排在十几到二十几名的孩子,平常压力也小,高考、中考的时候有可能杀出的黑马就是他们。所以我们帮助孩子调节好心态,就是在帮助他提高成绩。
前一天,有一个家长特别生气,跟我说,他开一个切诺基带他的孩子上学,孩子就不上跟前去,等别的车都走了,他才过去。爸爸说,你怎么这么半天才出来,都没人了。孩子说,开这么个破车,我陪你丢不起这人。就这样攀比。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即使您的家庭条件再好,也不要追名牌,应该让孩子作名牌人,作为人,我们是名牌,那该多好。您穿名牌再好,谁给你买的啊?是你买的吗?那是爹妈买的,你穿得再好有什么用呢?这些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享受过于优裕的物质条件。
另外,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一点肯定,少一点训斥,要相信孩子。我看了西方的一些研究,说我们中国和西方在家长的问题上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不同点,西方的父母大拇指特别发达,说儿子你真棒。东方的父母是食指发达,对孩子点点戳戳,你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所以我们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或者做人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多用大拇指,最好把食指收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我们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你都看不起自己,谁能看得起你啊。所以我们的孩子即使成绩不太理想,长得不太漂亮,行为不那么太可亲,但是作为父母,作为家长,我们要充分肯定孩子,给予信任。如果你也觉得他没有价值,我也觉得他没有价值,他不破罐子破摔还等什么呢?原来我列举给我看病的大夫,她第一次跟儿子谈话,说儿子你上初三了,列列你有几条优点。那孩子想了半天,没什么优点,都是缺点。最后妈妈说,我给你列几条,你很善良、帮助人,还有这个那个。孩子在自己的身上找不出一条优点,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在人群中怎么抬得起头、挺得起胸呢?孩子作为一个人,即使他的成绩不理想,我们也应该尊重他的人格。如果您以前老是挑孩子的毛病,老是看孩子不顺眼,你回去可以试着从发现孩子的长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入手,看能不能找出来。我想即使您认为再差的孩子,也会找出他很多很多条优点、特长来。这些是我们孩子将来立足于世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诗人有这样的话: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如果你希望孩子进步快,就不要老说孩子进步慢,你说他慢,他就真慢了。如果你希望孩子细心,就不要老说孩子粗心、马虎。你夸他细心的地方,说在哪天哪个地方你做得真细心,他就会越来越细心。您试一试用这种方式。如果您想让你的孩子胆大,就不要老说他胆小。你老说什么,实际上就是在强化什么。你想让你的孩子聪明,就不要老说他笨。我们的家长说惯了,说顺了嘴了,这孩子脑子不聪明,太笨。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家长开始也想改变,说儿子你成绩差没有关系,你会很快改变的,你不笨。那孩子说不是,我就是笨,我们班同学学得快,我学得慢。家长说,你不是进步了吗?你不笨,孩子说我就是笨,您看我的数学这次又没及格。几次对话以后,家长说,我告诉你,孩子,我说你不笨,你就不笨,笨蛋!为什么?他想改变,你最后还是把这个笨蛋给骂出来了。习惯成自然,我们很多家长就是习惯用挑剔的眼神看自己的孩子,心是好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完美无缺,他有一点毛病,我给他挑出来,他好改啊。岂不知,你越关注他的毛病,他的毛病越多。为什么有些结巴的孩子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他说话不结巴,越到一定的场合越结巴?你关注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我们对孩子的缺点经过适当的训练,再给予适当的忽视,他会改好的。如果您老盯着一个缺点,就像我们盯着脸上的一个地方,你越盯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越显眼。所以我们家长把你的目光移到孩子的优点上,移到孩子的强项上,试一试。
还有,我们要少一点唠叨、讽刺、挖苦。当妈妈的唠叨,这是天性。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过程。有一些孩子突发奇想,想搞发明创造,发明什么东西呢?有的孩子说我要发明一个拉锁,按在我妈妈的嘴上,她不停地说,不停地唠叨。您说现在的孩子,尤其是中学的孩子,哪些道理他不懂?就是我们唠叨太多了。那个大夫的孩子跟她说,妈,你说第一句我觉得有道理,我还想听,第二句我觉得就有点重复了,第三句就是废话了。
不要老说那些,你又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你要说点新鲜的也行。说不出来的时候,尽量少说。我们有一个调查,80%的孩子希望父亲不要老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比。我们家长爱做的一件事,说您看同事家谁谁的孩子考了多少分,人家考了哪个大学?你虽然没批评你的孩子,否定你的孩子,但你在比较的过程当中,就给了孩子一个压力。你越比,可以说孩子的志气越削弱,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你老拿一个孩子跟他比较,老夸那个孩子,你家的孩子就恨那个孩子,不信你试试。你老夸他有什么好啊?你干吗老说他啊?所以我们说,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只要他进步了,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另外,我们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尤其是男孩,我们有些家长,一看孩子有什么事哭了,就烦了,说哭哭哭,怎么那么软弱、那么笨?应该允许孩子有不愉快,也他们允许发泄,我们大人烦了跟孩子闹一顿,孩子烦了跟谁呢?回到家里,跟父母耍点小脾气,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是允许的。所以我们说,孩子适当地闹一点小脾气,适当宣泄一下,我们家长应该允许,帮助他们缓解不良情绪。我们知道,我们伤心的时候,哭出的泪水和用葱头辣出来的泪水里面的成份不一样,哭出来的泪水里面有毒素。所以孩子压抑过久,不让哭,不让宣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压抑,把一些不良的情绪积压在心里,这个太不好。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即使我们认为最差的孩子,有时候也存着善良之心,尤其是对父母。有些孩子老跟父母较劲,跟父母唱反调,但是你要相信,他的内心仍然是爱父母的,需要改变的是和孩子的这种沟通的方式。所以我们要追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都十几岁了,你还用教育小孩的方式教育他,肯定失效。有的家长较劲可厉害了,我不能在孩子面前低头。这不是低头不低头的问题,如果真的遇到了难题,您应该先用你的母爱、你的父爱把孩子拉回家,然后再谈别的。所以,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如果他都看不起你,排斥你,你说出来的话是金科玉律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不要唠唠叨叨,不要贬低孩子,要像尊重大人一样,平等地和你的孩子沟通,有问题就谈开。如果您真的做错了,您向孩子道个歉,这没什么,您仍然是他的父母,孩子会因您的宽容而感动。如果在座的有的家长和孩子关系比较僵,您试一试。
还有,如果沟通真的困难,说不进去话的话,我们可以试着用笔和孩子沟通。给他写个纸条,写封信,这并不是服软,而是我们的宽容,是我们家长的海量。
我们说,一个品德良好、心地善良、善于关心别人的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会喜欢他,大家都喜欢他。他的人际关系好,他的心情就好,他的心情好,他学习精神头就足,他就踏心。所以,我们要做到这些,要动一些脑筋,花费一些心思,研究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
最后,我想给家长们提一个建议,我们要养好一缸鱼,要先养好这个养鱼的水。在家庭里,我们家长的言谈就是孩子这条鱼成长的水,所以家庭里要有一个温馨的环境。爹妈老战斗,孩子怎么踏心学习啊?然后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我有时候设想,一个家里整天摆着麻将桌的家庭,爸爸妈妈非逼着孩子好好学习,考大学,您的话有多少力度?让孩子看到我们家长勤奋、努力的身影,这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我讲,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对孩子是一个带动,对我们工作和人格品位的提高也是一个促进。孩子上了大学了,轻松了,我们很多家长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这几年的辛辛苦苦,觉得自己也完善了,觉得这几年跟孩子一块学习,跟孩子一块熬夜,都进步了。我就有这种感觉,我都变了。我相信,很多家长也会收获这种感觉。我们不要让孩子指责我们,说我们不行。我们的能力可以小,我们挣的钱可以少,但是我们在孩子面前呈现的形象不可以不高大。这个高大不是我们真的有多高多大,而是让孩子看到我们诚实的劳动、爱家爱孩子的那种善良,我觉得就够了。现在大家都上网,我们要跟上科技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跟上我们孩子成长的脚步,那时候我相信您就会收获一个非常可心的孩子。同时,我们也会收获自己的成长、人生的完美。(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褚长萍: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来源:宣讲家 |作者:褚长萍 北京市大兴区教科所教研员 | 上传时间:2007-12-20 10:04
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在今天这个会场里,无论您现在是经理、教师、干部,还是工人,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今天坐在这儿谈这个话题,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家长。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行,所以我选择“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一个题目。听起来有点浪漫,但这个比较空的话题实际上是我们现在必须面对的,因为社会在变化,孩子在成长,我们家长必须成长。这个话是一个教育专家说的,他说,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是值得尊敬的,和父母一起成长的孩子是幸福的。
前些时候我认识一个大夫,这个大夫是初三的家长,他的儿子在初二的时候已经有十多天不跟她说话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她每天唠唠叨叨,孩子不再理她。后来这个孩子偷偷逃学,每天早晨按时上学,结果一周以后老师打电话,说您的孩子怎么了,怎么不上学啊?是不是病了?她说不可能啊,孩子每天按时上学,按时放学。这个孩子就是每天早晨骗他妈上学,等他妈一上班,他就悄悄地回来,为什么?因为妈妈伤了他的自尊心,老说他成绩不好,最后他想我不上学了,我自己学,你看我能不能学成。妈妈知道这个事以后,特别受震动,就开始学习,买了很多心理学、家庭教育的书自己看,现在他的孩子已经顺利升入初三。前几天我见到她,说这个孩子精神状态很好,她每周和孩子谈话一次。这个家长说,要想做家长,真得学习,真得和孩子一块进步。所以我们说,我们要做合格的父母,尤其是中学生的父母,必须学习,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我们输不起。我们现在的国家政策都是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如果我们培养得不成功,我们就是100%的失败。
所以说,再忙,我们的家长也要注重家庭教育。我们翻译了美国的两本书,一本是《再忙也要做个好父亲》、《再忙也要做个好母亲》,是给爸爸妈妈写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即使在事业上再成功,我们挣的钱再多,如果家里有一个不称心的孩子,学业上不成功,品行上有问题,这个孩子的问题就像家里房檐上的一块乌云,家庭生活过得再好,想起孩子就闹心。
前一段网上有一个信息,一个17岁的抢劫犯,竟然是富翁的千金。这个小孩自己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小飞鸽”。你们可以回去查一下网,就查“小飞鸽”就行,她的爸爸是当地的民营企业家,上千万家资。爸爸妈妈平常对她管教不到,放在寄宿学校里,慢慢就学坏了,到处作案,做完案,还留下真姓真名。这个孩子被抓起来以后,她爸爸非常痛苦,他说我宁可不要这千万家资,也希望我的女儿能够是一个好孩子。现在这个孩子已经被关进了监狱。这个事情对父亲的教育应该是很沉重的。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父母每天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发愁孩子的教育。所以我们说,要想教育好孩子,我们必须学习,必须和孩子一些成长,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在家庭教育方面走入误区,使孩子的成长受到损害。
昨天的“心理访谈”是一个15岁的女孩,叫花心少女。这个节目我老看,这孩子父母离婚,老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上了中学交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还不喜欢她了。她就认为自己丑,每天就去交男朋友,然后不停地换男朋友,用这个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像这样的孩子,就是家庭的教育或者家庭的功能不太健全,这种情况现在挺多。
所以说,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的心气要特别浓,家教的意识要特别的强烈,把它列为家庭里的头等大事。我们挣钱是大事,买新房子是大事,教育孩子和这些事比起来,应该是最大的事。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人士,首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家长,很多的理论现在都这样说。在家庭里,妈妈是家庭教育的首席执行官,你不要缺席、不要缺位,妈妈教育孩子是有天职的。我们要认真研究这些方面,要把孩子的事情做好。我们上一辈人教育我们,很可能就是非常自然的,我们用他们的方式再教育我们的孩子,很可能就不行。所以,我们在加强意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学习,老经验不行,新经验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就是通过学习。要想我们的家庭和睦、幸福、兴旺发达,就要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家长的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要做得很多,为一个孩子操心,方方面面是很累的,最主要做些什么才能够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才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给大家提示几个方面,最主要的应该是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个各位家长肯定都特别同意,而且我相信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对孩子的照顾都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即使没有,我们也会关注他们的健康。我觉得... 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我们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个各位家长肯定都特别同意,而且我相信很多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对孩子的照顾都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即使没有,我们也会关注他们的健康。我觉得关注孩子的健康不光是吃好、喝好,还包括要休息好。我特别提这个问题,现在我接触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太苛刻,因为现在的压力很大,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别忘了,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现在的孩子一般早晨七点出发,那算晚的,下午六七点钟放学,甚至有一些初中生、高中生还有晚自习,一天要劳动十几个小时。所以我说,我们当今社会谁最累?咱们有一首歌《为了谁》,叫“谁最苦、谁最累”,我说现在的孩子最累,尤其是中学生最累。早晨遛弯的时候,我们可以到大街上去看一看,起得最早的人都是些什么人,除去清洁工,恐怕大的人流群体就是咱们的孩子了——中学生。大家知道,去年山西发生了一个特大的惨案,二十几个孩子,在凌晨的时候被一个大车给撞死了。我看了那个报告,这些孩子被撞死的时间是早上5点48分,天还没有亮。大冬天这些孩子老早就被轰到街上去跑步,我向学校也提出过这个问题,我也反映过,有没有必要。孩子几点睡觉?5点48分已经跑在大街上了,那我们可以推断,至少五点半已经起床了。孩子睡得迷迷糊糊,跑到大街上,黑乎乎地去跑步,然后发生了惨案。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一个国际德育论坛上,我们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就提这个问题,中国的孩子有没有必要那么早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家长再剥夺孩子的睡眠,那我们的孩子的成长100%会受到影响。所以说,我们要关注孩子的吃喝,还要安排好他们的睡眠。在学校这种严格要求的缝隙里头,多给孩子争取一点睡眠的时间。有些家长老说,我这个孩子懒,人家谁谁家的孩子都11点半才睡觉呢。我说那你的孩子要上了高中,几点睡觉?那还睡吗?甭睡了。其实,这些东西没有必要。您想,我们不管干什么工作,十几个小时老做同一件事,然后晚上再熬夜,那个效率会是什么样的?我在这个事情上一直和学校唱反调,我觉得应该保证发育中孩子的睡眠。现在这个问题做不好。所以我们家长要做这件事,每天晚上让孩子尽量高效率地完成作业,按时睡觉。还有,体育锻炼要跟上。比如高三初三的孩子,学习任务非常重,肯定要利用一些睡眠时间。尤其高三了,没有锻炼,也不考体育,每天下午七点半开始学习,一直到晚上,中间你让他出去跑半个小时的步,这样的话,大脑的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供氧又有了。这个是我个人的经验,因为我的孩子上高三的时候,我们就是这么做的。高三年级一年下来,孩子的身体挺好的,考试也不受影响。如果从七点半一直学到11点半,相当于半天,中间必须安排锻炼。
所以,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关注睡眠。这是我在各种场合呼吁的,还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现在的现实是残酷的升学竞争在压抑孩子,没有时间锻炼,缺乏睡眠,我们要争取这个权利,尽量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没有别的办法,就是中国的大学太少。前一段我看了一个材料,现在中国号称13亿人,有2000多所本科大学。美国不到3亿人,4500多所大学。如果没有留学生,美国的大学那是要空着的。我们这儿就不行,所以我们说,孩子上大学重要,争取上是最好的,如果说竞争太激烈,我们的孩子上不了大学,我们如果给他一个健全的身体,最后去干体力劳动,去干别的,还可以有资本。如果学习也没搞好,身体也搞坏了,那才是真正的吃大亏。在这一点上,给大家提一个醒。
要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做家长的,还是要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保证孩子有一个好心态。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心理学这么热门?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访谈、心理广角在电视里头这么受欢迎?就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说,这个主题也是我们家长要特别关注的,因为我们家庭可能在这方面是一个弱项,老觉得孩子有什么烦恼。他有什么不愉快的?管他吃,管他喝,什么不用他干,他还不高兴?孩子有孩子的烦恼,咱们老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烦恼,有不同的压力,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正视孩子的这些问题,你才能帮助他维持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态,才能够有心情学习,才能学得下去。
所以我说,我们在辛辛苦苦地供他吃供他喝,保证一个好身体的同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让他有一个快乐的健康的心理。那么,我给我们的孩子概括了几大烦恼,这个我在很多家长会上谈这个问题,家长们也很认可。老说那么小小的年纪,有什么烦恼啊?不对!有的人写有十大烦恼,我在这十大烦恼里,挑出了孩子的四大烦恼。青春期的孩子,包括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一直到高中甚至到了大学,这个烦恼可以说时刻困扰着他们,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就是身体和容貌的烦恼。当今这个社会,注重形象,注重酷、靓,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孩子不要以为他傻心没肺的,他对自己的容貌是很关心的。昨天我看了心理访谈的这个小女孩,她就是苦于容貌的烦恼,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所以用追男朋友的方式来满足自己。她长了一脸的青春痘,主持人问她,你说说,你到底有什么优势啊?就先说长相吧。这孩子说我没有。然后主持人给她拿过一面镜子:你看一看,你瞧瞧你的五官,你拼命地找,找出点优点来。她还是说,第一我满脸青春痘,有的都定痂了,第二我的鼻子像蒜头,第三我的嘴唇太厚。这就是昨天中午的那个节目。主持人说你说的这些我也看到了,你再找找优点,你拼命地找优点,你今天不找优点的话,我们的节目今天就没法进行了。最后找了找,说我的睫毛还可以,一会儿说我的眼睛也挺大。再看,我的嘴唇虽然很厚,但轮廓还很好的。一会儿找出来七八条优点,然后打分。你的这些分加起来,比你的缺点是不是高很多?
所以我们的孩子,比如他个人矮,长青春痘,老觉得自己不如人,这个对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好感的孩子影响是很大的。我在上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一个男生,大概1.50米的个儿,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吹拉弹、毛笔字写得相当好。但他实在是太矮了,我又比较高,他坐我后面,他上学的时候,就休学了,我就不知道为什么。等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好几年,我见到我们的老同学,我再打听他的时候,他已经自杀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上学休学是神经官能症,因为他的心太高,个子太矮,也没有人给他去说这些事。他工作以后,是一个好老师,也有了孩子,但是神经官能症老是折磨他睡不了觉,最后服毒自杀。
我们同学凑在一起,觉得这个人所谓的自卑、忧郁,完全取决于他的长相。因为他的心比天高,个子比一般人矮得多,这是一个悲剧。所以我们的孩子不管长什么样,我们作为父母,作为爷爷奶奶,要肯定他,要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他的更多优势上去。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来到人世间,不是来寻找缺点的,而是来发挥优势的。我虽然个子小,但我秤砣压千斤;电线杆子高,不管用。我们要给孩子这样一个心态。有的家长就说,你不好好学习,在那儿照镜子,臭美什么,有那工夫多看两页书。这是误解,照镜子是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女孩的权利,这是天性所致,我们不要忽视它。所以我们说,烦恼之一,就是身体、长相带给孩子的。尤其现在“超女”这么盛行,他(她)也希望自己怎么靓,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就可以告诉他(她),我们可以忽略这些东西。我的长相不出众,那我要在才智上、知识上战胜别人,这就是一种补偿,这样的孩子心理是健康的。
第二个烦恼,我们经常会发愁的,也偷偷惊喜的,就是孩子的性成熟带来的烦恼。这个我们谁也回避不了,从五六年级开始,有一些孩子发育早,就开始性成熟了,月经来潮,男孩第一次遗精。性的成长、成熟带给孩子惊喜的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烦恼,这个烦恼现在还很普通。明显的反映就是我们中学生孩子的恋爱,我不愿意用“早恋”这个词,“早恋”一下就把孩子的这种东西给否定了,是一种贬义词。但是我们说惯了,孩子恋爱有没有权利,我们说不应该,但是我们的孩子已经成熟了,到了初中二三年级,到了高中,可以说100%的孩子都进入了性成熟的阶段。所以我跟高中的家长有时候开玩笑,我说如果不是现在这个年代,如果不是计划生育,如果不是我们国家的婚姻法,我们都有资格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了。我们孩子的性成熟提前,即使不提前,在旧社会的时候,十三四岁、十四五岁就可以结婚了。所以,为什么现在进到中学,男女孩手拉手的甚至亲热的场面随处可见。现在反而没有任何恋爱苗头的倒不正常了,为什么?我们的营养太好,我们的社会刺激太丰富,所以我们的孩子性成熟都提前。他们的生理已经成熟了,他们如果想做的话,都可以做父母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异性的接近,这是正常的啊!在美国,在西方,一个18岁的女孩如果没有人约会,家长该着急了。这是孩子学做男人、学做女人的开始。当然,我们学校目前认为孩子越晚涉及这个问题越好。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有些孩子的确早就开始了。昨天《中国法制报道》的新闻,湖北古城高中高一发生了一个血案,十几个孩子被刺伤,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男孩叫徐杰,刚上高一,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结果另一个男生也喜欢这个女孩,就为了争斗,那个男生就过来了,两个人说说就打起来了。徐杰是挺好的一个孩子,老师同学都反映是一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也好,团结同学,还老实,拿出刀来,重伤五个。十几个孩子都挂了彩,就为争夺一个女同学。我们说这是一个恶性的案件,但是每一所学校的班级里,青春期的孩子都潜伏着这样的危机,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对待。所以,关于孩子的恋爱问题,也是我们中学生家长的一个大难题。
去年我在通州讲课,一个老师在课下跟我说,那个女孩面临着中考,她已经住到男孩家去了。爹妈都是老师,知道她和一个男孩好了,然后就打她、骂她、逼她,最后把那个孩子逼到男孩家去了。那个孩子学习也很好。我们现在发现一种现象,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现在很多学习很好的孩子,甚至重点中学的孩子,在这方面问题也很突出。我们附近的一所中学,是非常好的一所高中学校,有一个高二女孩,平常成绩特好,那次没有考好,然后就约了一个学习比较差的男生,出去喝酒,喝多了,站在天桥上,跟那个男孩拥抱半天。过往的行人就像看西洋景一样看,那个校长气得够呛。就是说,现在学习的压力,还有这种性成熟的驱使,使很多孩子在异性当中寻找精神的寄托。我们家长要特别关注这件事,如果你的孩子,无论是女孩给男生打电话了,还是男生给女孩打电话,我们家长不要大惊小怪,有些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即使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冷静。很多的家长费了半天的劲,做了半天的工作,实际上在推这两个孩子往一起走。延庆曾有一个恶性的事件,高中的两个孩子双双卧轨自杀。就是家长知道了他们谈恋爱以后,不得了,两家家长挤兑孩子,最后两个孩子本来没这个想法,就是一种关系好,最后就真好了,你们不是说我们关系好嘛,我就好给你看。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说,这个烦恼家长要特别特别关注。您看一看这方面的书,不要单刀直入去谈这个事,要想一点智慧,如果哪个家长在这方面真的有难处,我们会后可以沟通。
第三个烦恼,人际关系。我们大人没有多少是干活累坏了的,尤其在一些机关,在一些事业单位里,真正费心费神费脑子,难处理的就是人际关系。大人的世界是这样,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一些住校的学生,实际上我就是特别不提倡孩子住校,有一些离家近的孩子尽量回家。孩子有了痛苦、有了烦恼,回家以后能宣泄一下。住校以后,就有生活上的摩擦。比如在一个宿舍里,七八个孩子住在一起,你这样了,我那样了,闹矛盾。因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慢慢提高,猛然住校不习惯。前几天我们那儿有个学校一个班的女生闹矛盾了,结果那个宿舍集体发癔症。大家知道,这是一种心理的临时的毛病,是可以传染的,结果都哭啊闹啊,其实就是两个女孩子闹矛盾了。最后把家长也请来了,孩子昏迷了。所以我也嘱咐我们的老师,你是班主任,你不要觉得你的工作就在班级里,你要深入到宿舍去,尤其是高中的住校生。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理解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烦恼,帮助他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这也很重要。
我可以说一句话,我也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这样的情况,那些贵族学校的孩子,寄宿制学校的孩子,我们以为把他送进去了,就100个放心了。实际上我觉得危险的系数更大,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学习,是因为人际关系的矛盾促使他没有心思学习。和老师的矛盾,和同学的矛盾,和宿舍里同学的矛盾等,哪有心思学习啊?今天你想治我,明天我想治你,后天我还想怎么样,谁偷吃谁的东西了,等等,事多了。我们要教孩子学会面对人际关系,告诉孩子吃点亏没什么。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强,不爱吃亏,不想吃亏,忍受不了一点的委屈,这一点不好。
我的外甥女目前在陈经纶中学就读,这个孩子从初一开始,被陈经纶中学千挑万挑,被所谓的实验班挑过去。她那个班念五年,念到高二,直升考大学,都是非常好的孩子,有新加坡的,这儿那儿华侨的孩子。最... 我的外甥女目前在陈经纶中学就读,这个孩子从初一开始,被陈经纶中学千挑万挑,被所谓的实验班挑过去。她那个班念五年,念到高二,直升考大学,都是非常好的孩子,有新加坡的,这儿那儿华侨的孩子。最近我的外甥女给我打电话,非要让我帮她转学,跟老师发生矛盾了。如果跟班主任发生矛盾了,你不试图解决好,孩子要跟了他几年,这个孩子非毁了不可。所以我就老跟家长讲,在孩子和老师之间,我们家长取什么角色,就我们北京的老土话:要去做和事佬。做和泥的泥瓦匠,不要过分较真。我就跟我妹妹讲,你要跟老师主动沟通,你管一个孩子还这么费心呢?人家老师管四五十个孩子,你的孩子再任性一点,老师怎么就非要照顾你的孩子呢?当然,从老师的角度我们就不会这么讲了。我跟老师也要讲,每个孩子对你是四五十分之一,对人家家长是100%。
我们有一个家长做得非常好,我到处举她的例子。她也是一个老师,孩子是大兴区一个重点中学的孩子,文科班的,原来学习不太好,后来进步很大。那次期中考试,孩子考了一个班级前十名,结果那天开家长会,那孩子特别高兴,说妈妈你开家长会是吧?您看吧,老师肯定在家长会上得大力的表扬我。结果家长去了,从头到尾,表扬了这个,表扬了那个,没表扬孩子一句。这家长也挺郁闷的,也不好说什么,回家怎么跟孩子说,他在路上想了半天。回家以后,就表现得特别高兴,特别兴奋,闺女就问她,妈,今天老师是不是表扬我了?然后她妈妈说:是啊,今天是妈妈开家长会这些次最高兴的一次,老师在哪哪哪表扬你了,在什么方面表扬了。这个孩子特别高兴,跟老师关系是越来越好。那天老师真是忽视了,因为这孩子成绩确实不是特别好。我前两天在一个婚礼上见到这个女孩,已经考上了一所很好的大学。就是这个家长,把老师对孩子消极的东西、忽视的东西隐瞒了,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把最积极的信息、最好的一种感受传达给了孩子。
我希望我们都能做这样的家长。你想想,如果我100%挺实在的,说你这么好那么好,你们老师怎么没提你一个字啊?孩子会是什么样?孩子以后在和老师的人际关系上该多难处啊?我们的家长就要这样去做。如果你解决不好,老师才不管那个呢,你的孩子不好,我这儿有好孩子。所以,和老师搞好关系,我觉得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拿出和我们的客户、商业伙伴、领导、上级搞关系的那种方式,去和老师搞关系。如果您不这样,他为什么要对你孩子那么好呢?这句话我觉得在这儿说有点庸俗了,我说的不是说那种庸俗的关系,你的成绩我觉得老师会感觉到的,我们的目的就是和老师一起把孩子教育好。
孩子人际关系的烦恼当中,其实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难缠的、不好解决的,就是和父母的关系。我敢说现在很多初中生、高中生的家长实际上已经管不了孩子了,败下阵了。我在初三年级搞了一个调查,做了一个问卷,那次统计了一下,大概有26%多的家长就是彻底管不了孩子,完全靠老师。为什么?怎么走到了今天?我们往前倒,是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当。我想孩子都是好孩子,是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造成了亲子之间的矛盾。我们孩子的烦恼来自于家长的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是粗暴的来回训斥、吓唬,甚至打骂。我看有的孩子说得特别有意思,我说你在班里成绩不好,你爸爸妈妈什么态度,孩子说挨打呗。我问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那你要考到80分以下呢?他说80分以下是女子单打,妈妈打。那你要考刚刚及格呢?那男子单打,爸爸打。爸爸比较厉害,考这么差,妈妈打不了,就给爸爸上手了。我说那你考得不及格呢?那可就惨了,男女混合双打,爹妈一块打孩子。大家别笑,现在父母打孩子的可不在少数。我真不敢相信,我家有一个保姆是甘肃的,她也有一个特例,一个字不认识,家里的电话号码都不认识,她的先生在家里看着他儿子,儿子不好好念书,他就会打他。我说打也是科学的,那个孩子今天已经上了兰州大学了。兰州大学是全国重点啊!他说就是让他爸爸打的,我说我不相信。当然有一些男孩子比较淘气,小的时候照屁股上打两巴掌也应该。但是大了,尤其是女孩子,我们不要打,我觉得打孩子只能出气,只能宣泄情绪,作用往往是反面的,就是把孩子和你闹生分了。你想想,你要跟他(她)闹僵了,你的道理再高尚、再正确,他(她)听不进去了,怎么跟孩子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我们当前做好父母的一个前提。
还有一种家教的方式,也是我们的孩子很难接受和忍受的,就是我们过于关心,过于关注孩子,让孩子受不了。尤其是做妈妈的,回来以后要问个遍,唠唠叨叨。尤其是中考、高考考生的家长,心提到嗓子眼,问这问那,弄得孩子压力特别大。《中国青年报》曾经用笔试的形式对全国的中学生做过一个调查,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其中有一道题目:你认为难以抵挡的压力是什么?出人意料,80%的高中生回答:父母的过分关心。我们北京也有类似的调查,发现让自己感到压力最大、帮助最小、平时对自己学习干扰最严重,给孩子买的学习资料最没用的,都是我们的家长。你说我们家长辛辛苦苦,孩子却不这么看,所以让我们家长听到这样的话,心里有点发凉。可是我们辛辛苦苦做的那些事,你给孩子的帮助是什么?我说是包袱。
我有一个熟人,前一天跟我吹牛,他说你知道我的孩子在中考前,光饭钱我就花了多少吗?花了1500多块,我说你是钱烧的。哎哟!他天天熬夜,弄得这么累,我不给他弄点好吃的吗?上饭店要菜去,还有上饭店吃去。我说这种做法不好,其实那个孩子真是没有考好。因为那个孩子是特别懂事,家里也不是特别富裕,我说孩子还没有上考场呢,你就让孩子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这孩子会说,你说我家里又是这样的,我爸爸妈妈对我这么好,给我花这么多的钱,我要考不好,我怎么对得起他们啊?孩子就会这么想,有良心的孩子都会这么想。我说你何必呢?该吃什么吃什么,该喝什么喝什么,考试就像平常一样,你就让他去吧,没必要。你过分关心,你认为自己把心气达到了,考不好是他的事,我该做的做到了。你做的很多东西是多余的,没必要,白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所以我们有一些孩子,把家长的这种过分的关心,叫做裹在绸缎里的棍棒,软的更厉害。所以我们说,关心是应该的,太过分了就是包袱负担了。在这一点上,也是给我们家长提个醒。
还有,孩子正是爱玩的年龄,我们应该考虑到他们玩的时候不要生气,玩一会儿不要生气。有的家长恨不得孩子老学习才好,我觉得这个要适可而止。所以说,给孩子一个好的心态,帮助孩子化解几大烦恼,是我们家长关注孩子心灵的几个重要方面。好心态会带来好成绩。关于这方面,有专家做了专门的研究,追踪了很多高考考得好的高考状元,发现心态好和心态不好两者之间,高考的成绩能相差150分。这个是很大的分数。如果孩子的心态好,可以发挥得更好,能够提高50分;如果心态不好,能够降低50到60分,前后就是150分。我想我们的家长应该清楚这个,所以要让孩子有一个好心态。
我们很多人可能看到第十名现象的科学研究,有的孩子在班里老第一第二,最后考试成绩并不好,压力太大。相反排在十几到二十几名的孩子,平常压力也小,高考、中考的时候有可能杀出的黑马就是他们。所以我们帮助孩子调节好心态,就是在帮助他提高成绩。
前一天,有一个家长特别生气,跟我说,他开一个切诺基带他的孩子上学,孩子就不上跟前去,等别的车都走了,他才过去。爸爸说,你怎么这么半天才出来,都没人了。孩子说,开这么个破车,我陪你丢不起这人。就这样攀比。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即使您的家庭条件再好,也不要追名牌,应该让孩子作名牌人,作为人,我们是名牌,那该多好。您穿名牌再好,谁给你买的啊?是你买的吗?那是爹妈买的,你穿得再好有什么用呢?这些方面我们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享受过于优裕的物质条件。
另外,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多一点肯定,少一点训斥,要相信孩子。我看了西方的一些研究,说我们中国和西方在家长的问题上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不同点,西方的父母大拇指特别发达,说儿子你真棒。东方的父母是食指发达,对孩子点点戳戳,你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所以我们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培养或者做人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多用大拇指,最好把食指收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我们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你都看不起自己,谁能看得起你啊。所以我们的孩子即使成绩不太理想,长得不太漂亮,行为不那么太可亲,但是作为父母,作为家长,我们要充分肯定孩子,给予信任。如果你也觉得他没有价值,我也觉得他没有价值,他不破罐子破摔还等什么呢?原来我列举给我看病的大夫,她第一次跟儿子谈话,说儿子你上初三了,列列你有几条优点。那孩子想了半天,没什么优点,都是缺点。最后妈妈说,我给你列几条,你很善良、帮助人,还有这个那个。孩子在自己的身上找不出一条优点,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在人群中怎么抬得起头、挺得起胸呢?孩子作为一个人,即使他的成绩不理想,我们也应该尊重他的人格。如果您以前老是挑孩子的毛病,老是看孩子不顺眼,你回去可以试着从发现孩子的长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入手,看能不能找出来。我想即使您认为再差的孩子,也会找出他很多很多条优点、特长来。这些是我们孩子将来立足于世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诗人有这样的话:家长的目光像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如果你希望孩子进步快,就不要老说孩子进步慢,你说他慢,他就真慢了。如果你希望孩子细心,就不要老说孩子粗心、马虎。你夸他细心的地方,说在哪天哪个地方你做得真细心,他就会越来越细心。您试一试用这种方式。如果您想让你的孩子胆大,就不要老说他胆小。你老说什么,实际上就是在强化什么。你想让你的孩子聪明,就不要老说他笨。我们的家长说惯了,说顺了嘴了,这孩子脑子不聪明,太笨。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家长开始也想改变,说儿子你成绩差没有关系,你会很快改变的,你不笨。那孩子说不是,我就是笨,我们班同学学得快,我学得慢。家长说,你不是进步了吗?你不笨,孩子说我就是笨,您看我的数学这次又没及格。几次对话以后,家长说,我告诉你,孩子,我说你不笨,你就不笨,笨蛋!为什么?他想改变,你最后还是把这个笨蛋给骂出来了。习惯成自然,我们很多家长就是习惯用挑剔的眼神看自己的孩子,心是好的,希望我们的孩子完美无缺,他有一点毛病,我给他挑出来,他好改啊。岂不知,你越关注他的毛病,他的毛病越多。为什么有些结巴的孩子在没人提醒的情况下,他说话不结巴,越到一定的场合越结巴?你关注什么就有什么。所以我们对孩子的缺点经过适当的训练,再给予适当的忽视,他会改好的。如果您老盯着一个缺点,就像我们盯着脸上的一个地方,你越盯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越显眼。所以我们家长把你的目光移到孩子的优点上,移到孩子的强项上,试一试。
还有,我们要少一点唠叨、讽刺、挖苦。当妈妈的唠叨,这是天性。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过程。有一些孩子突发奇想,想搞发明创造,发明什么东西呢?有的孩子说我要发明一个拉锁,按在我妈妈的嘴上,她不停地说,不停地唠叨。您说现在的孩子,尤其是中学的孩子,哪些道理他不懂?就是我们唠叨太多了。那个大夫的孩子跟她说,妈,你说第一句我觉得有道理,我还想听,第二句我觉得就有点重复了,第三句就是废话了。
不要老说那些,你又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你要说点新鲜的也行。说不出来的时候,尽量少说。我们有一个调查,80%的孩子希望父亲不要老拿别人的孩子跟自己比。我们家长爱做的一件事,说您看同事家谁谁的孩子考了多少分,人家考了哪个大学?你虽然没批评你的孩子,否定你的孩子,但你在比较的过程当中,就给了孩子一个压力。你越比,可以说孩子的志气越削弱,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你老拿一个孩子跟他比较,老夸那个孩子,你家的孩子就恨那个孩子,不信你试试。你老夸他有什么好啊?你干吗老说他啊?所以我们说,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只要他进步了,我们应该给予肯定。
另外,我们应该给孩子适当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尤其是男孩,我们有些家长,一看孩子有什么事哭了,就烦了,说哭哭哭,怎么那么软弱、那么笨?应该允许孩子有不愉快,也他们允许发泄,我们大人烦了跟孩子闹一顿,孩子烦了跟谁呢?回到家里,跟父母耍点小脾气,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是允许的。所以我们说,孩子适当地闹一点小脾气,适当宣泄一下,我们家长应该允许,帮助他们缓解不良情绪。我们知道,我们伤心的时候,哭出的泪水和用葱头辣出来的泪水里面的成份不一样,哭出来的泪水里面有毒素。所以孩子压抑过久,不让哭,不让宣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压抑,把一些不良的情绪积压在心里,这个太不好。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即使我们认为最差的孩子,有时候也存着善良之心,尤其是对父母。有些孩子老跟父母较劲,跟父母唱反调,但是你要相信,他的内心仍然是爱父母的,需要改变的是和孩子的这种沟通的方式。所以我们要追上孩子成长的脚步,都十几岁了,你还用教育小孩的方式教育他,肯定失效。有的家长较劲可厉害了,我不能在孩子面前低头。这不是低头不低头的问题,如果真的遇到了难题,您应该先用你的母爱、你的父爱把孩子拉回家,然后再谈别的。所以,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如果他都看不起你,排斥你,你说出来的话是金科玉律也没有用。所以我们不要唠唠叨叨,不要贬低孩子,要像尊重大人一样,平等地和你的孩子沟通,有问题就谈开。如果您真的做错了,您向孩子道个歉,这没什么,您仍然是他的父母,孩子会因您的宽容而感动。如果在座的有的家长和孩子关系比较僵,您试一试。
还有,如果沟通真的困难,说不进去话的话,我们可以试着用笔和孩子沟通。给他写个纸条,写封信,这并不是服软,而是我们的宽容,是我们家长的海量。
我们说,一个品德良好、心地善良、善于关心别人的孩子,在学校里老师会喜欢他,大家都喜欢他。他的人际关系好,他的心情就好,他的心情好,他学习精神头就足,他就踏心。所以,我们要做到这些,要动一些脑筋,花费一些心思,研究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
最后,我想给家长们提一个建议,我们要养好一缸鱼,要先养好这个养鱼的水。在家庭里,我们家长的言谈就是孩子这条鱼成长的水,所以家庭里要有一个温馨的环境。爹妈老战斗,孩子怎么踏心学习啊?然后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在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个榜样。我有时候设想,一个家里整天摆着麻将桌的家庭,爸爸妈妈非逼着孩子好好学习,考大学,您的话有多少力度?让孩子看到我们家长勤奋、努力的身影,这是最好的教育。
所以我讲,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对孩子是一个带动,对我们工作和人格品位的提高也是一个促进。孩子上了大学了,轻松了,我们很多家长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这几年的辛辛苦苦,觉得自己也完善了,觉得这几年跟孩子一块学习,跟孩子一块熬夜,都进步了。我就有这种感觉,我都变了。我相信,很多家长也会收获这种感觉。我们不要让孩子指责我们,说我们不行。我们的能力可以小,我们挣的钱可以少,但是我们在孩子面前呈现的形象不可以不高大。这个高大不是我们真的有多高多大,而是让孩子看到我们诚实的劳动、爱家爱孩子的那种善良,我觉得就够了。现在大家都上网,我们要跟上科技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跟上我们孩子成长的脚步,那时候我相信您就会收获一个非常可心的孩子。同时,我们也会收获自己的成长、人生的完美。(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