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与“在云端”,现实世界中的漫画英雄

“接地气”与“在云端”,现实世界中的漫画英雄 在上一篇写《黑暗骑士崛起》的文章最后,我提到诺兰在系列之初便开始尝试的“在现实背景下讲述漫画英雄故事”的努力,在第三部中出现了很明显的瑕疵,这是影片最让我觉得遗憾和失望的一点。 诺兰的蝙蝠侠系列前两集最重要的贡献,是让观众见识到有人居然可以在如此现实的背景下讲一个本该很不现实的漫画英雄故事。本来,我们印象中的漫画英雄都是翱翔于云端的,诺兰却成功地让他们接上了地气。 1.在云端 对于绝大多数在原著里就发生在一个架空世界里的漫画故事,比较轻松的处理方式是在银幕上继续割断漫画英雄与现实的联系,让他们继续在云端飘着,在一个飘渺的虚构世界里展开银幕传奇。 这样一个虚构的背景可以只遵从自身的逻辑,自给自洽,与现实完全绝缘。优点是可以舍弃一些现实世界中必须遵循的逻辑,让故事的进展摆脱现实逻辑的限制。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故事就可以天马行空了。但难点则在于构建一个既有趣又能在逻辑上自洽的虚构世界并不比遵从现实逻辑来得简单(很多时候都难得多),所以“天马行空”也并不是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 蒂姆伯顿的老版《蝙蝠侠》,采用的就是这种“在云端”的处理方式。在蒂姆伯顿的《蝙蝠侠》里,高谭市是一个与真实世界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世界,高谭市本身就是那个故事里的整个宇宙。而且显然这个宇宙的种种设定都相当很超现实,所以片子里的角色一个个都可以跟唱戏一样,现实中没有人会像片子里的角色那样说话,不会穿片子里的人物穿的衣服,不会用片子里的招式打架,但这都没有关系,只要它在自己的宇宙里自洽,观众就买账。 所以在诺兰的蝙蝠侠系列里,希斯·莱杰的小丑是个现实中的高智商反社会罪犯,而在蒂姆伯顿的蝙蝠侠里,杰克·尼科尔森的小丑则像个唱戏的,貌似前者比后者有“深度”得多,但其实两个小丑我们都喜欢。如果杰克·尼科尔森用希斯·莱杰的方法演小丑,反而会很突兀。


现在看来,本世纪之前漫画电影走的大多是老版《蝙蝠侠》的路子,银幕上的漫画英雄与现实关系不大。而且这种处理方式也不限于漫画题材。比如现在回顾一下就很容易发现过去的几代007都比现在的这一代“卡通”很多。我们说的“卡通”,其实就是指这些片子里的很多元素在现实中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但站不住脚一点也不意味着不好。一部电影只要在它自身的背景内符合逻辑,就没有任何问题。在新世纪,由于技术的进步,营造一个更有趣且更可信的虚构世界变得越来越有可能性。所以这种架空世界的处理方法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在一系列影片中发扬光大。比如大名鼎鼎的《罪恶之城》和很被低估的《歪小子斯科特》就很恰当地利用新技术在银幕上呈现出令人着迷的漫画世界。

2.接地气 另一方面,在本世纪初开始延续至今的这一波把漫画故事搬上银幕的热潮里,一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开始流行起来,那就是让漫画英雄们接上地气,把这些超现实的漫画英雄嵌入到现实的世界中去。我们可以在《绿巨人》(李安版)、《超人归来》、《钢铁侠》等一系列漫画题材影片中很明显地看到这样的趋势。 但是一旦超现实的漫画英雄来到现实的世界,他们就必须遵守现实世界的逻辑。原来的天马行空这时就必须限制于现实的框架,很多在云端上合理的情节,到了现实的土地上就未必成立了。 比如在蒂姆伯顿的《蝙蝠侠》里,高谭市就是整个世界,而在诺兰的《蝙蝠侠》里,高谭只是美国的一个城市。别小看这一点差别,完全相同的一个事件,在这两个高谭市里激起的反应可以是完全不同的,或者说,同样的一个反应在前一个高谭市里是合理的,但在第二个高谭里就是个bug。 所以故事发生时所依托的背景非常重要! 我曾经认为故事的背景没什么了不起的。尤其烦透了那些特别爱搞背景设定的奇幻小说,总喜欢虚构一块大陆,设定一些种族,再搞个编年史什么的,有什么意义呢? 九把刀说,对于故事,“一个漂亮的剖面足矣”。我原来很赞同他的观点——如果故事情节本身是一坨屎,把背景设定得再详细又有什么用? 可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因为故事的背景其实就是诗歌的格律。格律有多重要?它几乎决定了诗歌的一切。在宋词的词牌里写出再好的唐诗,那也是不及格的宋词。在什么背景里讲故事,就得遵守相应的格律,所以背景本身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背景不同,故事所需遵循的逻辑就不同。漫画英雄只在云端时,只需要遵循云端的逻辑就可以了。但一旦接了地气,就要服从地上的规则。所以,在云端还是接地气,其实是一个遵从什么样的故事逻辑的问题。 在编剧界的圣经《故事》这本书里,编剧界的上帝罗伯特麦基大爷说过这样一句心灵鸡汤式的格言,他说:“所谓逻辑,只不过是一种儿戏。只有想象才能使你走上银幕”。在读了大半本关于编剧的各种逻辑之后,忽然看到这句话,顿时让我很错乱。 虽然这本书平均每三页就让我醍醐灌顶一次,但身为一个逻辑狂人,我不得不质疑一下麦基大爷的这句话,我的观点是:想象能使你走上银幕,但只有逻辑才能让你在银幕上呆下去! 既然把现实拉到故事中,就必须遵循现实世界的逻辑。所以在那些接上地气的漫画英雄电影里,想象固然重要,但要让超现实的漫画英雄遵循现实的逻辑才是一个更艰难的挑战。因为绝大多数漫画原著本身的设定都很荒诞,而现实世界的背景又应该很正经才对。 如果“在云端”和“接地气”根本就是矛盾的,那又该如何将荒诞正经化呢? 3.雷神为什么像唱戏的,以及霸天虎为什么打不过美军 以最难融合这两端的《雷神》为例。 据说《复仇者联盟》的导演乔斯·韦登最初是反对将雷神纳入《复联》的。我想他的考虑原因很简单——《雷神》的背景设定与其他几个英雄的背景设定太难融合在一起了。《复联》里托尼斯塔克讽刺雷神托尔是一个从马戏团里跑出来的精神病时,你几乎可以听到这是编导借钢铁侠之口的对这种不协调设定的自我解嘲。 当然,这样的不协调早在《雷神》的故事单独呈现时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雷神》里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到编导为这个天上的英雄接地气的尝试。

在《雷神》里,天上的是魔法,地上的是科学。天上的那一端基本上是一个舞台剧倾向的奇幻设定,而地上的这一端又基本可以归为写实倾向的科幻设定。一边是三句不离各种科学术语的科学家,一边却像是莎士比亚戏剧里的人物,这两边站在一起,唱的算是哪出啊? 如何调和云端的“魔法”和地上的“科学”呢?编导其实是采用了类似于心理学里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设定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心理学里有一个叫“缄默知识”的定义,指的是一些我们能使用却不知其原理的知识(或技能)。乍一听这好像很不可能,你怎么可能在连一项知识背后的道理都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使用它呢?比如在编程序前总得先学会编程语言吧? 但其实这样的知识或技能的例子太多了。最典型的缄默知识就是“语言”。一个学前期的孩子就能运用大部分复杂的语言,但是即使是一个最最权威的语言学家都未必搞得清楚这个孩子的语言里的所有语法。我们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搞不清我们的语言里的哪怕最简单的一些语法规则,但这完全不妨碍我们熟练地运用它。这就是“缄默知识”。而类似编程那样的技能,我们先需要用理智理解它的原理方可运用,那是“显性知识”。 另一个例子是蝙蝠利用它的声纳来飞行和捕食的技能。这种技能在我们人类看来几乎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高科技,到今日为止,人类倾尽智慧造出来的雷达系统,在诸多性能上也不及蝙蝠的声纳系统万一。但是你能说蝙蝠的智能高于人类吗?显然不能。因为这样的声纳系统对于人类来说是“显性知识”,是必须通过理智去理解的(因此它对于人类来说非常困难),但它对于蝙蝠来说却是一种“缄默知识”,是它在漫长的进化史上被自然赋予的却并被不它自己的意识所自知的能力,精巧无比、可以毫不费力的运用,却与智能无关。 我们可以用它来理解《雷神》中的魔法与科学。对于雷神托尔和他的阿斯加德文明来说,那些无比先进的、犹如神力的“力量”是一种“缄默知识”,他们可以仅凭自己的本能就毫不费力地驾驭它,所以对雷神来说,这种力量就是魔法。而对于地球人来说,雷神他们的力量就变成了“显性知识”,只能以智能来理解,于是这种力量在地球人眼里就是高深的科学。这就是雷神也许连地球人上的初中数学题都不一定会做,但他所掌握的科学力量却让地球人最牛的科学家也难以望其项背的原因。在这里,雷神就是会用声纳系统捕食却对声纳知识一无所知的蝙蝠。 也正因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驾驭能最牛叉的科技,于是雷神他们的阿斯加德神域也就“不思进取”地发展成了一个大戏台的模样。相反“落后”的人类反而演化成了一副很现代的样子。

所以既然“魔法和科学是一回事”,雷神这个最缺乏现实联系的漫画英雄也就好歹算是接上了地气。也因此,在后来的《复联》里,奇幻取向的雷神勉强跟以科学幻想为取向的钢铁侠、绿巨人们调和在了一起——大家好歹都是科学,只不过理解和运用科学的角度不同。 以上的观点其实也可以用来理解《变形金刚》中的霸天虎为什么还打不过美军。在《变形金刚》里,这群从遥远的外星球远道而来的变形金刚们怎么说科技水平都比地球人强了亿万倍吧?可为什么好像他们使枪还未必有美军士兵来的准呢?

道理其实跟上面说的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变形金刚们看起来像是机器人,但其实毕竟是一种“生物”(按照刘慈欣老师的说法应该算做“硅基生物”;人类是“碳基生物”)。只不过是人家的生理基础类似于咱们的计算机,于是他们身上就“长”出了很多在我们看来是高科技的东西。所以,变形金刚们也是蝙蝠,他们也是像雷神那样“本能”地运用了在我们眼里是高科技的东西。变形金刚的科技对于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一种道不明所以然的“缄默知识”。所以就像我们人类啐人时吐出来的唾沫不一定能吐得准,霸天虎们吐出来的虽然是激光、是导弹,但也未必吐得准。 按照这样的诡辩,霸天虎打不过美军这件事,非常非常非常勉强地,还是说得通的。 4.绿巨人的裤衩,超人的眼镜,以及Q到哪儿去了? 不过,即使我这样狡辩,我也不能说服自己《雷神》把“接地气”这件事情做好了。事实上,它做得挺糟的。基本上我看《雷神》时还是很难把阿斯加德神域的戏码跟地球上的戏码协调起来,整个观影过程非常出戏,总觉得这是两盘不同影片的胶卷不小心混在一起放了。实际上,雷神一族的存在让后来《复联》的设定也变得很别扭。 要让一个超现实题材满足现实背景的各种要求,要关照的细节实在太多了,哪是一句“在我们那儿,魔法和科学是一回事”就能搞定的? 比如,虽然在你们那儿魔法和科学是一回事,但不至于你们的母语都是英语吧? 不要笑我太蛋疼。如果《雷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完全脱离现实的背景中,那他们说日语我都可以接受,爱说什么说什么。但一旦故事是发生在一个看起来很像咱们生活的这个真实地球这样的地方,这就不是个蛋疼的问题。在现实中,外星人的母语没有理由是英语。如果真用心,编导们就应该像詹姆斯卡梅隆那样在《阿凡达》里真的搞出一门纳美语来。 一旦背景变得现实,很多类似的蛋疼问题就会冒出来。 比如《复联》里绿巨人的裤衩为什么不会在变身时爆开?当然,这是个分级的问题。但也不是不可以解决,诺顿版的《绿巨人》里就用弹性超好的牛仔裤回答了这个蛋疼的疑问(尽管还是很不合理)。当然,最决绝的做法,是扎克施耐德在《守望者》里对曼哈顿博士的巨型JJ的处理。 他的处理方法就是,不作任何处理。

再说超人。明年诺兰制片、扎克施耐德导演的《超人:钢铁之躯》就要上映了。从预告片来看这部片子走的也是类似于诺兰的《蝙蝠侠》系列的写实路线。于是,这里就冒出来一个我最关心的疑问:扎克施耐如何处理克拉克肯特一摘下眼镜就没有人能认得出他——而且是连与他朝夕相处的露易丝都完全认不出来——这个设定?

超人隐藏身份的方式,是没有任何现实合理性的。当《超人》的背景更像漫画时,我还可以勉强接受这个非常不合理的设定,但如果扎克施耐德想把它拍得非常写实,那他就有必要正视这个细节:超人的眼镜有什么神奇的功能以至于它比易容面具还强上百倍? 再看007。前面提到,现在丹尼尔·克雷格这一代007比过去的007写实了很多。为了让007变得更写实,编导做了很多改变,比如打斗场面从花俏变得刚猛,比如反派从一些卡通式的怪人变成了有些现实可能性的犯罪组织。在这些改变中让我觉得很有心的一点,是编导把那位为之前每一代007提供技术支持的老头Q弄没了。Q和他发明的那些五花八门的秘密武器一直是007系列里最有趣味的细节之一。但是有趣归有趣,但这样的一个科学怪人式的设定其实是很科幻的,所以新一代007的编导很明智地把Q这个角色取消了,在《皇家赌场》和《量子危机》里,Q的角色被由一个技术团队取代。

5.诺兰的蝙蝠侠,浦沢直树的少年 所以要让一个超现实的题材接上地气,要顾及的层面和细节是非常多的。这方面,诺兰的《蝙蝠侠》系列在现有的漫画题材中做到了极致,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才是这个系列划时代的贡献。 诺兰做了很多努力让他蝙蝠侠的故事变得更加写实。这样的细节太多。 比较明显的是蝙蝠侠的心理刻画。心灵的困惑、恐惧和成长等等,虽然观众未必感同身受,但完全可以把他当做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去理解。我想在这一方面的高度上能与诺兰的蝙蝠侠系列相比的,除了李安的《绿巨人》之外再无其他。 此外还有很多不那么被人注意的细节,同样帮助诺兰营造出一个更加写实的背景世界。比如我之前提到的隐藏身份的方式,在《蝙蝠侠诞生》里就有一个很有趣的情节:蝙蝠侠的衣服是从福克斯那里拿来的,但是头盔却得自己订做,于是韦恩与阿尔弗雷德之间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阿尔弗雷德:头罩的组件,我们从新加坡订购。 韦恩:通过一家皮包公司。 阿尔弗雷德:没错,然后我们从另一家中国公司单独订购一套蝙蝠耳。 韦恩:然后自己组装。 阿尔弗雷德:不过必须是大批量订购,避免引起怀疑。 韦恩:多大量? 阿尔弗雷德:大概10000左右。 韦恩(惊讶的表情):至少有备用的了。 阿尔弗雷德:就是。 这样一个简单又幽默的交代就比超人那种扯淡的隐藏身份的方式可信太多了。 不过,诺兰的接地气,以上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诺兰做得最好的,是美学。 诺兰在美工和摄影上力求将整个故事的发生场所放置在一个真实的城市中。在看《蝙蝠侠诞生》时,对老版《蝙蝠侠》有印象的观众应该都能感受到它与蒂姆伯顿版之间强烈的反差。蒂姆伯顿的高谭市是一个童话世界,而诺兰的高谭市根本就是一个现实中的美国城市啊。而且这种感觉随着三部曲的推进越来越强烈。


除了宏观的城市,还有其他各种美工上的细节。比如蝙蝠衣的设定。美漫中超级英雄的战衣都有点“内裤外穿”的意思,我到现在为止都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审美倾向。以往各版本蝙蝠侠的战衣也都有挥之不去的“戏服”感。但在《蝙蝠侠诞生》里,诺兰通过剧情交代,也通过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美术设计,让观众相信这套蝙蝠衣更像是一套高科技的防护服而不是戏服。


所以诺兰不但在情节上告诉你这可以是一个现实世界中的故事,还让你的眼睛相信这就是一个真实世界中的故事。 《雷神》在接地气上做得最糟糕的就是美学上的不协调。一边是真实世界,一边是个戏台,虽然是剧情需要,但美学上巨大的冲突感仍然让观众出戏。 当然,接地气最重要的一方面仍然是剧情本身得具备现实合理性,即一个行动以及它所激发的反应必须在现实中是可能的。在这一方面,诺兰的三部曲里,《黑暗骑士》做得最好,而《黑暗骑士崛起》却有不少现实合理性方面的缺陷。这方面的缺陷红袖添饭在“《黑暗骑士崛起》:现实不能承受之轻”(http://i.mtime.com/hongxiutianfan/blog/7440129/)一文里已经有非常全面的解析,文中的观点我基本全部赞同,大部分观点这里我不需重复了。 其中有一点我特别想再补充一下的是片中在高谭市围城这半年的时间里美国政府毫无作为的问题。 在蒂姆伯顿版的《蝙蝠侠》里,高谭市就是整个世界,所以高谭市的政府力量失去对罪犯的抵御能力之后,蝙蝠侠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后一个反制力量。但是诺兰的《蝙蝠侠》里,既然诺兰花了那么多的细节让我们相信高谭市只是现实美国的一个城市,那么当一个美国城市面临灭顶之灾时,美国政府必然强力介入。 这个问题在系列的前两部里基本上没有显现出来。这是因为: 在第一部《蝙蝠侠诞生》剧情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反派干的看上去都只是规模有限的犯罪事件,只有到最后时刻才突然转变成恐怖袭击。因此它虽然是标准的恐怖袭击,却是一个政府还来不及做出反应的突发事件。这时候政府来不及介入。

在第二部《黑暗骑士》里,同样地,小丑也是到后期才把犯罪提升到了威胁整个城市的恐怖袭击级别。这个转变差不多发生在小丑威胁炸医院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戈登提到国民警卫队开始集结,所以外部强制力量介入的时间点是合理的。而且在本质上小丑的所为在这之后也仍然是更像一个犯罪者而非恐怖分子,他一直躲在暗处,所以即便美国政府介入,也只能是采取跟高谭市警察类似的方式来对付小丑。他们能做的事跟高谭市的警察没有太大差异。

但到了《黑暗骑士崛起》里,一个美国本土城市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美国本土遭受核威胁,但美国政府居然容忍这样的局面存在数月之久?在这期间美国政府除了派出一个后来被秒杀的特种部队外完全无所作为,即便是担心核威胁而投鼠忌器,这也是不可想象的! 我想被《24小时》等最优秀的反恐影视剧熏陶过的观众们早已在脑中帮美国政府拟出n种解决危机的方案了,即便这危机是核威胁也完全不在话下。比如以美军如此强大的情报能力、侦查和精确打击的能力,居然没有方法锁定几辆卡车并将其摧毁?(认为外部打击会引爆核弹的同学请去看《真实的谎言》。)

在现实世界中,一旦爆发威胁国家安全层面的危机,国家政府的强力介入是不可避免的。而一个国家政府所掌握的处理危机的资源和能力,恐怕远远超过一个像蝙蝠侠这样的蒙面义警。所以在这种规模的危机里,蝙蝠侠有所作为的空间其实是很小的。诺兰其实犯了一个错误,在第三集中,不应该把危机升级到国家安全的层面。既把事件升级到美国政府不得不管,但最后又得让蝙蝠侠独挑重担,这就让事件的进展远远偏离了现实合理性。 其他试图接地气的漫画题材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故事中的事件一旦升级,那就会大大压缩主角们的行动空间,因为按照合理的现实逻辑,这时候政府就应该跳出来把主角们应该干的事干掉了。浦沢直树《20世纪少年》故事的后半段里,当反派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升级为全球性事件时,全世界政府却对全球性的威胁放任不管,对显而易见的骗局无动于衷。于是这“半部”杰作就这样被生生地毁掉了现实合理性。

6.守望者 道出现实世界中的漫画英雄真正可能的境遇的,反倒是那部不怎么写实的《守望者》。 漫画英雄在现实中到底会扮演什么角色?《守望者》里的笑匠临死前道出了最无奈和悲凉的真相:“这是个笑话,全都是个他妈的笑话”。

周星驰说过这个笑话。 在《百变新君》里,把超级芯片扔到周星驰嘴里后, 徐锦江鸡昂说道:你现在已经变成一个七十二变的超人,可以维护世界和平! 周星驰(面无表情):你说甚么? 徐锦江:可以维护世界和平!! 吴孟达(面无表情):可以怎么? 徐锦江:可以维护世界和平!!! (吴孟达面无表情地站起来。) 徐锦江:你去哪儿呀? 吴孟达:我去歼灭银河系五大行星的侵略者。 维护世界和平? ——这就是个笑话。 在《守望者》里,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最终都是被利用和被愚弄的对象。即便连最嫉恶如仇的罗夏,也曾不自知地沦为政府的杀手。

(罗夏杀害了本该揭露水门事件的两位记者,导致尼克松连任,使片中的美国滑入极权社会) 现实世界里,在深渊般晦暗莫测的人心与迷宫般复杂诡谲的阴谋面前,这些蒙着脸穿着内衣内裤行侠仗义的“英雄”们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笑话而已。

(与诺兰的“去戏服化”不同,《守望者》里的战衣真的就是内衣内裤——他们只是一个个笑话) 这恐怕才是现实世界中的漫画英雄真正的遭遇。在现实的艰险和残酷面前,再正经的蒙面大侠也都是个幼稚的笑话而已——你们根本就不是现实之恶的对手! 因为现实世界有太多太恐怖的恶,这是云端的漫画英雄们永远也接不上的地气。 现实世界里,天无眼,诸侠退隐,不知所踪。 疯狂钻石 时光http://i.mtime.com/wzcjojo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wzcjojo 微博http://t.sina.com.cn/wzcjojo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这些年写的与诺兰有关的文字: 蝙蝠奇侠传——《黑暗骑士崛起》的武侠面向 http://i.mtime.com/wzcjojo/blog/7446520/ 诺兰的梦不是梦——评《盗梦空间》的梦境设定 http://i.mtime.com/wzcjojo/blog/4899358/ 《黑暗骑士》:背负原罪的正义·登峰造极的邪恶 http://i.mtime.com/wzcjojo/blog/1336431/ 还有一篇《蒸汽朋克·诺兰·幻想世界的遗民》给平媒了,过一段时间才能贴出来。
一点私货,我2020年出版的新书:
-
谢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3 00:39:06
-
康城县长马邦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31 02:35:5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7-16 15:34:11
-
Glenn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10 09:04:23
-
亚亚平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12 21:12:03
-
Sebast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10 21:20:12
-
ghostr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00:25:31
-
Fu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1 22:45:18
-
Tyr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31 07:51:23
-
南肖墙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31 01:11:01
-
失忆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30 22: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