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性空与道德经
缘起性空是佛教核心的概念,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理。说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将随因缘消散而灭,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这些都离不开因果法则。因果法则中有一条定律是“有依空立”,其理论依据为:一、《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在佛教里面,空才能产生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
这种观点与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不谋而合。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这中间的"无"(即空)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无"才有了车子的用处,这叫无中生有,无有大用。
可以看出,道德经融合了较多的释、儒思想。
这种观点与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不谋而合。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这中间的"无"(即空)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无"才有了车子的用处,这叫无中生有,无有大用。
可以看出,道德经融合了较多的释、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