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简略版
原帖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6767868/
下边是我自己总结的简化版本
关于一些观念问题,历史问题还有技术问题最好去看原帖。那个比较专业。
我主要总结一些学习外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吧。
【一】
学习外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构建外语思维。
常年学英语的同学一定会有过这种体验:
英语题看多了满脑子都是英文,然后看习题也用英文思考,别人和你用英语对话自己直接用英文思考并很快就说出来。
相反也有过这种时候:
听听力的时候,吧句子记下来然后逐字翻译,最后发现速度跟不上听力的语速。其实录音机语速也不是很快,但就是跟不上。
这个时候如果用英语思维的话,就不应该有跟不上的情况发生。很多人因为没有形成英语思考问题的思维,最后导致学了也不会用,而且长时间不接触也忘得快。(我深有体验)
所以如果想很快学会外语,而且还能应用,最基本的就是学会外语思维。
【二】
外语思维的本质
外语思维其实就是条件反射。就是说一个单词,脑袋能瞬间理解他的意思。就像我们的汉语一样。
说的易懂一点就像用汉语说“外边在下雨”的时候,我能脑袋能瞬间想象出下雨的图像来一样。我们每天的思维,行为大多被这些声音和与之相联系的图象所带领甚至控制,他们的速度太快了,有时快到我们几乎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
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三】
学习语言的步骤
一般语言学家会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阶段分为四到五个。简单点,我们分四个。
1. 早期(Early 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 Stage)。
2.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3. 增长期(Getting Serious)
4. 高级期(Scaling Everest)
(其实本质就是先学会听说,在学会读写。和小孩学说话一个道理。)
——————————————————————————
1).早期
一般耗时:1-2个月(不宜过长)
目的:建立基本声音-图画反射
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
(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
建议方法:使用软件“罗塞达石碑”。一个学习用图片进行沉浸式训练的外语学习软件。对于阶段1-2都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部分统统跳过。大家最多在听时小声重复一下就好。再有就是大家不要“想中文”。(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用中文菜单的界面,它可选用英文界面)
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这要靠以前传统学法,非一年不可。)
这阶段主旨在于建立基础英文思维,不要嫌这些东西简单。它很重要。
总结:用罗塞达石碑学习1个月习惯英文。
——————————————————————————
2).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用时:6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
目标和要求: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方法:
1.续列法 (Series Method)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
这个是个很好的学习素材。
2.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
这个需要有人配合,如果没人,那建议找个一起学习的朋友,你们设想一个场景,分别角色扮演进行对话。(当然可以提前准备好台词~)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总结:多听一些简单的有顺序性的节目(有效输入),达到听懂简单句子;和人进行简单、能预见性的对话,达到简单的应用。
——————————————————————————
进入下个阶段需要做一些准备
就是该死的背单词。
不过不用担心,利用词根记忆法背起来挺快的,一个小时背100个也不是难事。这个俞敏洪给不少人示范过。
(大家可以参考蒋争老师那本258个词根9000多单词的那本英语词汇奥秘和俞敏洪的红宝书)
——————————————————————————
3).增长期 Getting Serious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语言难度和量增长。重点还是听力,但可以开始有针对性地说英文,同时需要进行阅读(但主要并不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
这一阶段结束时,可以说已经能够进行正常交流和阅读了。(外企一般职位面试,出国求学,国外生活和从事一般技术型工作等可以应付。一般听英语新闻困难不大,看原版电影可听个大概)。在这一阶段初、中期的中国同学数量比较多,但往往时间拖得过长,同时遇到的困惑也比较多。我们前面刚提到,尤其在这一阶段,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成功与否。
以上是原文,但是还是按照不同类型的人给了不同的方向
视觉类型Visual Learner
学习者在借助看到视觉学习时效果最好。这种学习类型的人比例最多,高达70%。他们的一些外部特点是:
很专心盯着老师的脸;
喜欢通过看文字,图表来获取信息;
很容喜欢通过“看”来“认出”文字
喜欢记笔记和用笔写出自己的思路
通过回想在某内容书页上的具体位置和形式来回忆信息
听觉类型Auditory Learner
通过听觉学习效果最好。这类学习者大约占20%。他们的一些特点是:
喜欢老师用讲话来描述事情
喜欢对话,讨论和表演
通过“说”来理清思路和解决问题
通过声音和旋律来回忆信息
运动类型Kinesthetic Learner
通过肢体运动学习效果最好。这类人大约有10%。特点是:
通过各种活动学习效果最好
长时间坐着不动很困难
使用动作辅助记忆
总结:这个阶段主要目的1.提高听力,增加词汇量的情况下可以听懂。2.脱离文盲,学会读写,增加词汇量。3.理解并应用已经学到的东西。
&我自己的方法
自己设定场景和主题,句子,说/写出一段话。然后检错,思考,再说,再写。
反复训练达到理解,并建立反射,印入思维中达到掌握。
过程中,单词、时态可以现学 ,不会的随时查。
例:学唱英文歌
——————————————————————————
4).高级期
文中似乎没有提
但按照我自己理解,应该是专业性的阶段。
没有适合的材料。不过这个时候人都应该有自己一套学习方法了。
这个时候看美剧,融入英文环境学习的话会效果非常不错吧。
——————————————————————————
学习外语的误区:
学习语言不是靠记忆力。
三岁以前的小孩没有记忆力就能学会母语,他们靠的是形成语言思维先,学会听说和人交流,然后在有了记忆力后才更进一步记性学习、记忆、成长的。
大家很多人都进入了这个误区,而使劲背单词语法句型。
最后,通过学外语可以发现。任何事情如果不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的话,都是事倍功半(其实这个还是好的,有的事背功负)。
写的挺乱的,但是原文又长又乱还爱跑题。所以我觉得先看看这个还是有用的。
下边是我自己总结的简化版本
关于一些观念问题,历史问题还有技术问题最好去看原帖。那个比较专业。
我主要总结一些学习外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吧。
【一】
学习外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构建外语思维。
常年学英语的同学一定会有过这种体验:
英语题看多了满脑子都是英文,然后看习题也用英文思考,别人和你用英语对话自己直接用英文思考并很快就说出来。
相反也有过这种时候:
听听力的时候,吧句子记下来然后逐字翻译,最后发现速度跟不上听力的语速。其实录音机语速也不是很快,但就是跟不上。
这个时候如果用英语思维的话,就不应该有跟不上的情况发生。很多人因为没有形成英语思考问题的思维,最后导致学了也不会用,而且长时间不接触也忘得快。(我深有体验)
所以如果想很快学会外语,而且还能应用,最基本的就是学会外语思维。
【二】
外语思维的本质
外语思维其实就是条件反射。就是说一个单词,脑袋能瞬间理解他的意思。就像我们的汉语一样。
说的易懂一点就像用汉语说“外边在下雨”的时候,我能脑袋能瞬间想象出下雨的图像来一样。我们每天的思维,行为大多被这些声音和与之相联系的图象所带领甚至控制,他们的速度太快了,有时快到我们几乎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
儿童的语言获取过程:猜测——形成条件反射——建立语言区——实现语言思维。
【三】
学习语言的步骤
一般语言学家会把外语学习过程的能力阶段分为四到五个。简单点,我们分四个。
1. 早期(Early Stage)或初始理解期(Pre-production/Comprehension Stage)。
2.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3. 增长期(Getting Serious)
4. 高级期(Scaling Everest)
(其实本质就是先学会听说,在学会读写。和小孩学说话一个道理。)
——————————————————————————
1).早期
一般耗时:1-2个月(不宜过长)
目的:建立基本声音-图画反射
在这一时期,有几个严格的要求:
1. 避免使用中文翻译,充分建立条件反射;
2. 不要试图说英语,只练听力;(还在沉默期内);
3. 不要看任何拼写,把拼写的学习完全放弃;(不认识字母又和妨?)
4. 如果有外教参与,外教可多用肢体语言或用手画图协助这一过程,不要教课;
5. 不要怕听错,要放松和有信心;
结束时:应该达到1000个左右的词汇+短语量。
(没问题,这个量大多数人在这期间内都达的到)。顺便说一句,以前学过一种外语的同学,再尝试这种方法时会出奇的快,而且发现跟以前学的其他语言一点不会混淆。
建议方法:使用软件“罗塞达石碑”。一个学习用图片进行沉浸式训练的外语学习软件。对于阶段1-2都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大家在这阶段,不要试图说,同时不要打开字幕,把“说”和“阅读”练习部分统统跳过。大家最多在听时小声重复一下就好。再有就是大家不要“想中文”。(所以建议大家尽量不用中文菜单的界面,它可选用英文界面)
这样几十小时一个级就能完。大家一定不要拖,非得“全会”不可那就麻烦了。觉得70分以上就好了。第二级如果从零基础直接这么上来有点费力,但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没问题。一共两个月,每天也就一小时吧,我们的(Early Stage)就成功了。(这要靠以前传统学法,非一年不可。)
这阶段主旨在于建立基础英文思维,不要嫌这些东西简单。它很重要。
总结:用罗塞达石碑学习1个月习惯英文。
——————————————————————————
2). 提高期(Upping the Ante)
用时:6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
目标和要求:
1. 要学会听懂单句子,建立整句的英文思维;
2. 达到能听懂简单的,可能是慢语速的整段英文;
3. 在提高期后期开始尝试简单“说”英语,实现简单沟通;
4. 开始引入阅读材料(不是学习如何阅读);
方法:
1.续列法 (Series Method)
外教用简单英语结合肢体语言,实物和实景向你描述你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一个连续动作,难度控制在有(+1)为大约为10%-20%的新词汇(用1000个左右的词汇描绘这类动作很容易做到)。这种连续动作典型的是:
如何泡茶?如何开车?如何用钥匙打开房门?如何刷牙等等一些生活经历的全过程,用全程动作和实物配合来边说边完成。
美国、加拿大有一电视节目“Yan Can Cook”,一个著名华裔电视厨师Yan教大家做中国菜。他一边幽默地叨唠一边切菜、炒菜,几乎把每个菜、原料,制作过程的每个动作等。
这个是个很好的学习素材。
2.生成对话 (Dialogue Generation)
大家注意,“生成对话”不是自己试着对话,还是听人家对话。对话只是指从“续列法” (Series Method)中的单人独白式的解说,变成了有交流,有反应的实景对话。
这个需要有人配合,如果没人,那建议找个一起学习的朋友,你们设想一个场景,分别角色扮演进行对话。(当然可以提前准备好台词~)
这两部听力练习的原则大家要掌握的是:
1. 使用生活经验中熟悉的情景或经验能够预测的情景;
2. 尽量使用视觉或动作代替语言解释,全过程都用“亲身经历”完成;
3. 启始难度控制在第一遍听能到80%~90%能懂;
4. 注意听,不要试图说话;
5. 绝对禁止阅读和记笔记;
6. 可以把过程录音以后听。
总结:多听一些简单的有顺序性的节目(有效输入),达到听懂简单句子;和人进行简单、能预见性的对话,达到简单的应用。
——————————————————————————
进入下个阶段需要做一些准备
就是该死的背单词。
不过不用担心,利用词根记忆法背起来挺快的,一个小时背100个也不是难事。这个俞敏洪给不少人示范过。
(大家可以参考蒋争老师那本258个词根9000多单词的那本英语词汇奥秘和俞敏洪的红宝书)
——————————————————————————
3).增长期 Getting Serious
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语言难度和量增长。重点还是听力,但可以开始有针对性地说英文,同时需要进行阅读(但主要并不是为了学习如何阅读)。
这一阶段结束时,可以说已经能够进行正常交流和阅读了。(外企一般职位面试,出国求学,国外生活和从事一般技术型工作等可以应付。一般听英语新闻困难不大,看原版电影可听个大概)。在这一阶段初、中期的中国同学数量比较多,但往往时间拖得过长,同时遇到的困惑也比较多。我们前面刚提到,尤其在这一阶段,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成功与否。
以上是原文,但是还是按照不同类型的人给了不同的方向
视觉类型Visual Learner
学习者在借助看到视觉学习时效果最好。这种学习类型的人比例最多,高达70%。他们的一些外部特点是:
很专心盯着老师的脸;
喜欢通过看文字,图表来获取信息;
很容喜欢通过“看”来“认出”文字
喜欢记笔记和用笔写出自己的思路
通过回想在某内容书页上的具体位置和形式来回忆信息
听觉类型Auditory Learner
通过听觉学习效果最好。这类学习者大约占20%。他们的一些特点是:
喜欢老师用讲话来描述事情
喜欢对话,讨论和表演
通过“说”来理清思路和解决问题
通过声音和旋律来回忆信息
运动类型Kinesthetic Learner
通过肢体运动学习效果最好。这类人大约有10%。特点是:
通过各种活动学习效果最好
长时间坐着不动很困难
使用动作辅助记忆
总结:这个阶段主要目的1.提高听力,增加词汇量的情况下可以听懂。2.脱离文盲,学会读写,增加词汇量。3.理解并应用已经学到的东西。
&我自己的方法
自己设定场景和主题,句子,说/写出一段话。然后检错,思考,再说,再写。
反复训练达到理解,并建立反射,印入思维中达到掌握。
过程中,单词、时态可以现学 ,不会的随时查。
例:学唱英文歌
——————————————————————————
4).高级期
文中似乎没有提
但按照我自己理解,应该是专业性的阶段。
没有适合的材料。不过这个时候人都应该有自己一套学习方法了。
这个时候看美剧,融入英文环境学习的话会效果非常不错吧。
——————————————————————————
学习外语的误区:
学习语言不是靠记忆力。
三岁以前的小孩没有记忆力就能学会母语,他们靠的是形成语言思维先,学会听说和人交流,然后在有了记忆力后才更进一步记性学习、记忆、成长的。
大家很多人都进入了这个误区,而使劲背单词语法句型。
最后,通过学外语可以发现。任何事情如果不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进行的话,都是事倍功半(其实这个还是好的,有的事背功负)。
写的挺乱的,但是原文又长又乱还爱跑题。所以我觉得先看看这个还是有用的。
-
西风吹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5 16:00:14
-
Sirenfai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2 20:45:25
-
破烂宝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09 23:02:54
-
大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02 11:29:49
-
sunnern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23 13:38:55
-
dengde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20 12: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