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水捕鱼图(二)
以前的文艺作品中,“捕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五代时期赵干《江行初雪图》,寒冬初雪,渔翁们有的缩身在席棚里,有的赤着腿站在冰冷的水中布网。北宋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渔民的劳作和整个画面的阴冷荒寒气氛之对比,令人玩味。这些是五代、北宋写实潮流的做派,从其中看出,渔民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并不是潇洒、自由、可羡慕,画家们对渔人还是冷静观察和描绘。
捕鱼生活肯定是艰辛枯燥的。但是较为普遍的文人传统,单纯看重了捕鱼人的自由自在,有点“隐逸”味道,与庙堂与书斋相比,觉得捕鱼似乎可以脱离世俗生活,没有必要每天去辛苦盘算,“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可能“捕鱼”确实是最少有“物累”的一种生活方式吧,天地之间,一网一钩,旷达放任,无需多求。
追溯 “渔乐”与“隐逸”连在一起的源头,是《史记》中屈子与渔父的问答:屈原在泽畔行吟,遇见一个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打鱼人似乎有比屈原更睿智、更超脱的人生态度。
到了元代,文人画兴起,生活在江南的王蒙、吴镇等人,隐逸之心愈重,画了许多类似《花溪渔隐》、《洞庭渔隐图》的画,后来也有许多仿作或新创,“鱼隐”题材一直更迭不鲜。
明代,汤显祖所作的传奇中,有一部充满道家隐逸思想的作品《邯郸记》,吕洞宾遍访扫花人,在岳阳楼显真,见洞庭湖开阔壮美,渔人在那里从容捕鱼,景象动人,随后有一支很仙气的曲子:
【红绣鞋】趁江乡落霞孤鹜。弄潇湘云影苍梧。残暮雨。响菰蒲。晴岚山市语。烟水捕鱼图。把世人心闲看取。
这支曲子气象非常大,以神仙眼界观凡人百态,使人不作尘世想。俞振飞曾经回忆说,小时候,其父——著名的曲家俞粟庐就抱他在怀里,用脚打着拍子,哼唱这支曲子——不知不觉中,他就由这支曲子开蒙了。
就是到了近现代,也是如此,很多文艺题材的,“鱼隐”的主题一以贯之,例如与底层市民密切相关的曲艺——单弦,居然会有《风雨归舟》这样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文人思想的渗透:
单弦岔曲《风雨归舟》
卸职入深山,隐云峰受享清闲。
闷来时抚琴饮酒山崖以前。
忽见那西北乾天风雷起,乌云滚滚黑漫漫。
命童儿收拾瑶琴,至草亭间。
忽然风雨骤,遍野起云烟。
吧嗒嗒的冰雹就把那山花儿打,咕噜噜的沉雷震山川。
风吹角铃当啷啷地响,哗啦啦啦大雨似涌泉。
山洼积水满,涧下似深潭。
霎时间雨住风儿寒,天晴雨过风。
风消云散,急忙忙,驾小船,登舟离岸至河间。
抬头看,望东南,云走山头碧亮亮的天。
长虹倒挂在天边外,碧绿绿的荷叶衬红莲。
打上来那滴溜溜的金丝鲤,唰啦啦啦放下了钓鱼竿。
摇桨船拢岸,弃舟至山前。
唤童儿放花篮,收拾蓑衣和鱼竿。
一半鱼儿就在卤水煮,一半到那长街换酒钱。
可能捕鱼这种事情,还有些潇洒诗意的吧,这就像今天,很多人热爱钓鱼一样,它寄托着一种屏蔽干扰、较为自我的情怀乐趣。你如果画一幅《村口杀猪图》,或者《小黑屋打铁图》,它就不会像在开阔、清泠的水域中,一只船、一张网,有时还配上一只鸬鹚、一袋烟那么惬意动人。而在文艺作品普遍来反映“渔人”的艰辛,以及劳动的价值和美,这已经是较为近代的思潮和主题了。
链接:
曲家殷菊侬演唱的《扫花三醉》粉蝶儿 醉春风 红绣鞋
岳美缇 邯郸记·三醉
《邯郸梦·三醉》【红绣鞋】【迎仙客】·黎安
赵玉明 单弦岔曲《风雨归舟》
(我很喜欢这个版本,赵玉明演唱口齿利落,表演也很潇洒,有一种清丽的感觉
![]() |
宋 王诜《渔村小雪图》 |
![]() |
《渔村小雪图》局部 |
捕鱼生活肯定是艰辛枯燥的。但是较为普遍的文人传统,单纯看重了捕鱼人的自由自在,有点“隐逸”味道,与庙堂与书斋相比,觉得捕鱼似乎可以脱离世俗生活,没有必要每天去辛苦盘算,“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可能“捕鱼”确实是最少有“物累”的一种生活方式吧,天地之间,一网一钩,旷达放任,无需多求。
追溯 “渔乐”与“隐逸”连在一起的源头,是《史记》中屈子与渔父的问答:屈原在泽畔行吟,遇见一个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打鱼人似乎有比屈原更睿智、更超脱的人生态度。
到了元代,文人画兴起,生活在江南的王蒙、吴镇等人,隐逸之心愈重,画了许多类似《花溪渔隐》、《洞庭渔隐图》的画,后来也有许多仿作或新创,“鱼隐”题材一直更迭不鲜。
![]() |
元 王蒙《花溪渔隐》 |
![]() |
明 陆治《花溪渔隐》 |
明代,汤显祖所作的传奇中,有一部充满道家隐逸思想的作品《邯郸记》,吕洞宾遍访扫花人,在岳阳楼显真,见洞庭湖开阔壮美,渔人在那里从容捕鱼,景象动人,随后有一支很仙气的曲子:
【红绣鞋】趁江乡落霞孤鹜。弄潇湘云影苍梧。残暮雨。响菰蒲。晴岚山市语。烟水捕鱼图。把世人心闲看取。
这支曲子气象非常大,以神仙眼界观凡人百态,使人不作尘世想。俞振飞曾经回忆说,小时候,其父——著名的曲家俞粟庐就抱他在怀里,用脚打着拍子,哼唱这支曲子——不知不觉中,他就由这支曲子开蒙了。
就是到了近现代,也是如此,很多文艺题材的,“鱼隐”的主题一以贯之,例如与底层市民密切相关的曲艺——单弦,居然会有《风雨归舟》这样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文人思想的渗透:
单弦岔曲《风雨归舟》
卸职入深山,隐云峰受享清闲。
闷来时抚琴饮酒山崖以前。
忽见那西北乾天风雷起,乌云滚滚黑漫漫。
命童儿收拾瑶琴,至草亭间。
忽然风雨骤,遍野起云烟。
吧嗒嗒的冰雹就把那山花儿打,咕噜噜的沉雷震山川。
风吹角铃当啷啷地响,哗啦啦啦大雨似涌泉。
山洼积水满,涧下似深潭。
霎时间雨住风儿寒,天晴雨过风。
风消云散,急忙忙,驾小船,登舟离岸至河间。
抬头看,望东南,云走山头碧亮亮的天。
长虹倒挂在天边外,碧绿绿的荷叶衬红莲。
打上来那滴溜溜的金丝鲤,唰啦啦啦放下了钓鱼竿。
摇桨船拢岸,弃舟至山前。
唤童儿放花篮,收拾蓑衣和鱼竿。
一半鱼儿就在卤水煮,一半到那长街换酒钱。
可能捕鱼这种事情,还有些潇洒诗意的吧,这就像今天,很多人热爱钓鱼一样,它寄托着一种屏蔽干扰、较为自我的情怀乐趣。你如果画一幅《村口杀猪图》,或者《小黑屋打铁图》,它就不会像在开阔、清泠的水域中,一只船、一张网,有时还配上一只鸬鹚、一袋烟那么惬意动人。而在文艺作品普遍来反映“渔人”的艰辛,以及劳动的价值和美,这已经是较为近代的思潮和主题了。
链接:
曲家殷菊侬演唱的《扫花三醉》粉蝶儿 醉春风 红绣鞋
岳美缇 邯郸记·三醉
《邯郸梦·三醉》【红绣鞋】【迎仙客】·黎安
赵玉明 单弦岔曲《风雨归舟》
(我很喜欢这个版本,赵玉明演唱口齿利落,表演也很潇洒,有一种清丽的感觉
-
李在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21 00:44:55
-
天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21 16:28:20
-
瓜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3-03 09:50:23
-
颜子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8 21:43:14
-
玛瑙红的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8 14:30:49
-
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8 13:17:23
-
4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8 13:07:12
-
🐴波傑克BoJac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8 00:14:22
-
嘿嘿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7 14:52:53
-
狮子不跳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7 08:00:43
-
路人Eit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6 21:51:56
-
糯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6 08:32:38
-
spid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5 19:39:01
-
你瞎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5 09:51:12
-
mayb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5 01:32:12
-
蔚云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5 00:26:33
-
人去月无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21:03:33
-
到里斯本看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20:43:34
-
酒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19:48:57
-
阿困是个伪朋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18:33:23
-
ben_gx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15:35:02
-
vangoghsmoo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09:42:55
-
新鲜香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09:21:35
-
享耳三I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9-04 07: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