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八月在他方
今天是2012年9月3日,一早起来整理辉姐传来的照片,它们记录的是我在青龙县的两次爬山,南山和祖山。看到照片里的景象,突然想在它们的背面写下与之相关的话,告诉观看的人,当时照片里的人在做什么、为什么会用这副表情来面对镜头、装载着怎样的心情来微笑……可惜这些电子版的相片没有背面。于是拿文字来记录这些想法吧,也许那种种感受会因为我有限的水平而变得寡淡,也许又会因为种种文字上的表达而引出人更多的回忆。
现在就来做个总结吧,这早已结束了的旅途,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一写。
回想,8月7号站在晨会上和公司同事告别,当天回到天津,10号早晨6点42发车前往淄博。在淄博的乡村赶集、品尝农家刚出锅的豆浆、饱食了几餐虹鳟鱼(当然还有炸肉、腌制的花椒、香肠、元宝饺子等等)、爬了鲁山国家森林公园、观了鱼塘、赏了开元溶洞、游了石海、见识了小瀑布和深潭。这爬青山是我人生头一回,观赏鱼塘还是头一回,溶洞和石海以前更是没有看过,可谓到处充满了新鲜。
众多美景各有特色,最令我难忘的则是在鱼塘里看到的景象。鱼塘里,有的鱼儿会在水池里盘旋,用自己的身躯幻化成水下漩涡,这漩涡像是一条未知的道路,引向的是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鱼场里有个梦幻的水潭,水中长满油亮的水藻,它们直立在水中偶尔轻轻地摆动,像害羞的少女遮掩着曼妙。水面上的垂柳几乎要探身到水里去了,起初不知道这水潭里的景象,以为看到的水中青翠是树的影子,于是仔细地在水面上下打量,这看到的绿与这树的哪一抹相对应呢?除了惊叹与疑惑,什么也看不出。走近了才猛然发现,眼前这片景色早已浑然一体,不知哪里是垂柳的倩影,哪里又是婀娜的水藻,深深浅浅的绿融合了,水面的波光与树叶间斑驳的影融合了,水中的鱼在绿色之中隐着,不怎么游动,这假象的静止更让人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是副画作,而不是实景。
14号前往青岛,一下火车迎接我的就是一场大雨。从青岛到黄岛,坐车经过世界第三大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随后在中国石油大学狠狠地探索了一番,讲堂群、皇家图书馆、实验楼、工科楼、荟萃餐厅、凤凰餐厅、创造太阳……次日,在劈柴院吃东西,听到弟弟描述烤海星为“跟shi一样”乐得笑到肚子痛。吃了海胆,很有点鸡蛋糕的味道,还是本来海胆里就放了鸡蛋?不得而知。弟弟点了爆肚,很不解,难不成在海边呆久了就更怀念北方的菜肴。当然,还见识了国足臭豆腐。之后去了天幕城,本不是很大的一座建筑因为遮住了天色而有一种神秘的气氛。从一进门满天的绯红到后面蔚蓝的天空,一切都感觉那么梦幻,难怪这里汇集了那么多家有名的咖啡厅。也不知道究竟是台东太乱,还是我们俩方向感差,看着地图都觉得迷糊,最终台东还是一带而过。
没来青岛前还是很期待啤酒节的,实习时对青岛啤酒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真正去了才发现,在商业气息的感染下,啤酒节的场馆已经是五花八门了。我们去的场馆是青岛啤酒节文化创意区,因为来得太早,没有看到节目表演,倒是好好地观看了如何迅速搭建舞台。自己对啤酒没有什么研究,在啤酒节上喝啤酒也多是出于气氛及情感愉悦的缘故,仿佛来这里不喝啤酒就是大逆不道。在以啤酒文明的青岛啤酒节,啤酒可不是促销品,一杯扎啤最低要100RMB,幸而有个宝葫芦叫团购,否则我们这一穷二白的苦学生哪里敢如此放纵。
不跟团、给自己一个充足的时间游玩的好处就是,想玩就玩,想睡觉就哪儿也不去。在决定放松的那天晚上,半夜里雷鸣电闪、声大如洪,独自在六楼的宿舍,感觉像被困在一个空旷的高台上,天上游走的暴龙随时有可能将我吞噬。一夜的暴雨过后,次日烈日当头,空气中蒸腾的水汽像粘稠的液体,缠裹得人浑身难受。
整顿过后在栈桥附近坐游轮,海风迎面而来,小青岛的面貌也能看个大概。之后步行去八大关,是的,步行!要不是一路上拍婚纱照的美丽俏新娘个个养眼,大概这脚力上的劳顿早就抹杀掉沿途唯美的风景了。幽静的道路边上长着约一抱粗的银杏,这种年代久远的树种能长到如此之粗,实在是不容易。在花石楼里窜上蹿下,介绍上说花石楼里的房间间间相通,因此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后期曾住在这里。为了搞明白它如何间间相通,我特别留意了每个房间里的门。可惜这样神奇的房屋由于一些原因,尚未开放全部房间。不过即便如此,也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神奇。八大关的别墅群荟萃了很多中外著名建筑大师的精华之作,偌大的别墅群没有一座雷同,各有精彩与韵味。
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和弟弟前往金沙滩游泳。细腻的沙滩、淡蓝的海水、嬉闹的人群,一切对于我都是那么新奇。大二实习时去了石老人海水浴场,但并未下海且海边海藻太多,不过那是第一次看海,因而成为记忆中美丽的风景,到了金沙滩才发觉石老人黯然失色。靠着泳圈的力量仰头在海面漂着,多希望此刻身边多个人呢,海水、沙滩这些美景不知从何时起充满了爱情的意象。躺在沙滩上用细沙将自己埋起来,太阳晒得人暖暖的……
20号下午动身去秦皇岛,21号下了火车便在好友的带领下直奔山海关。这记载着历史与沧桑的城楼,如今在旅游业的帮扶下显出有悖时光的活力,也许他本身就是个爱清静又善良平和的老人,这喧闹的人群非但没有增加他的喜色,却更让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似乎在这地界里他成了客人。午饭后去了北戴河老虎滩(好像是老虎石)海水浴场。沙滩上躺着许多俄罗斯游客,修长的身躯、洁白的皮肤,当然和很多地方的海滩一样,有好身材的辣妹或帅哥总是不多的。这里的海和黄岛的金沙滩有很大不同,如果金沙滩是大家闺秀,她就是小家碧玉。每一个浪拍来,卷起靠近海岸处的泥沙,搅起细密的泡沫冲到沙滩上来。这里的海水不比金沙滩透彻,但沙滩却更加细腻。意外的是在如此细腻的沙滩上,玩弄沙子的却多为小孩,偶尔会有几个游客将自己老老实实地埋进沙子里。之所以说老老实实,是因为在金沙滩的沙滩上,嬉闹的年轻人常常会热情地帮同伴埋沙子,然后再以百倍的热情为他们添上各种器官,相当的有趣,相比之下这老虎滩上的游客确实是很老实的。
在青龙县受到热情款待,吃了原汁原味的焖子、煎焖子、吵焖子、凉糕,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吃到青龙老豆腐,不过已经吃的很美了。晨起爬南山,在辉姐带领下放声高喊了一回。印象中第一次放生大喊,是在高考结束后的一个雨天,当时胆怯,喊得不算痛快,南山一喊才有点抒怀的感觉。次日爬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沿途见识到了尾矿营造的巨大湖泊,阳光下泛着银色的波光,如果不经提醒,大概谁都会以为这青山间的一洼是天造的浴池,抛开其他不谈,仅是它的浩大就让人觉得震撼。如果不是亲自体验,大概会觉得山就是山,没有那么多不同,但真正见到不同地方的山,才会感受到各地山色的独特。在淄博看到的山,既能看到岩石又能看到树木,山虽高却不险。青岛的崂山只是远观就几经感到了犄角之势,有点怪侠的感觉。而从秦皇岛到青龙县一路上都是连绵的小山,从山脚到山尖全被绿色覆盖,见不到泥土或岩石,有几段山脉上盘着的古长城,远远看去像是铺了绿绒毯的首饰盒里的一条金链子。祖山区的山与先前见过的山又有不同,有的山上全是灰色的岩石,没有半点绿色;有的山则是岩石与树木相间,灰与绿比例协调;还有的山,仅在山脚下有些绿色,向高处望去所见皆为高大岩石,直指苍穹……我们这一群青年人兴致勃勃地爬了王母峰,又叫苦连天地爬上了天女峰,再回到停车场准备前往下个景点时,已经有一半人马坚决要“韬光养晦”等我们归来了。于是三男三女勇探画廊谷。下山谷、观美景、走走停停,到了半山腰,考虑到时间、体力决定返回,可悲的是,上山谷、一鼓作气、体力全无……
时间充裕的旅行,当然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看了部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是部不错的剧,但自己对偶像剧的兴趣确实是没有;看了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激发了青春疯狂一把的野心;读了《印象》,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在回天津前一晚抱着它不愿放下。也遇到了不少可爱的新朋友,比如充满热情招待我的叔叔阿姨,满身活力的辉姐家人,那些贴心准备我路途食物的学弟,还有外表风流倜傥实则心地善良的柳先生。关于旅行的经费,刚刚好用掉了工作一个多月的工资。2012年8月10日——2012年8月26日,为期16天的旅行画上圆满句号。
现在就来做个总结吧,这早已结束了的旅途,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一写。
回想,8月7号站在晨会上和公司同事告别,当天回到天津,10号早晨6点42发车前往淄博。在淄博的乡村赶集、品尝农家刚出锅的豆浆、饱食了几餐虹鳟鱼(当然还有炸肉、腌制的花椒、香肠、元宝饺子等等)、爬了鲁山国家森林公园、观了鱼塘、赏了开元溶洞、游了石海、见识了小瀑布和深潭。这爬青山是我人生头一回,观赏鱼塘还是头一回,溶洞和石海以前更是没有看过,可谓到处充满了新鲜。
众多美景各有特色,最令我难忘的则是在鱼塘里看到的景象。鱼塘里,有的鱼儿会在水池里盘旋,用自己的身躯幻化成水下漩涡,这漩涡像是一条未知的道路,引向的是一个我们看不到的世界。鱼场里有个梦幻的水潭,水中长满油亮的水藻,它们直立在水中偶尔轻轻地摆动,像害羞的少女遮掩着曼妙。水面上的垂柳几乎要探身到水里去了,起初不知道这水潭里的景象,以为看到的水中青翠是树的影子,于是仔细地在水面上下打量,这看到的绿与这树的哪一抹相对应呢?除了惊叹与疑惑,什么也看不出。走近了才猛然发现,眼前这片景色早已浑然一体,不知哪里是垂柳的倩影,哪里又是婀娜的水藻,深深浅浅的绿融合了,水面的波光与树叶间斑驳的影融合了,水中的鱼在绿色之中隐着,不怎么游动,这假象的静止更让人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是副画作,而不是实景。
14号前往青岛,一下火车迎接我的就是一场大雨。从青岛到黄岛,坐车经过世界第三大海底隧道——胶州湾海底隧道。随后在中国石油大学狠狠地探索了一番,讲堂群、皇家图书馆、实验楼、工科楼、荟萃餐厅、凤凰餐厅、创造太阳……次日,在劈柴院吃东西,听到弟弟描述烤海星为“跟shi一样”乐得笑到肚子痛。吃了海胆,很有点鸡蛋糕的味道,还是本来海胆里就放了鸡蛋?不得而知。弟弟点了爆肚,很不解,难不成在海边呆久了就更怀念北方的菜肴。当然,还见识了国足臭豆腐。之后去了天幕城,本不是很大的一座建筑因为遮住了天色而有一种神秘的气氛。从一进门满天的绯红到后面蔚蓝的天空,一切都感觉那么梦幻,难怪这里汇集了那么多家有名的咖啡厅。也不知道究竟是台东太乱,还是我们俩方向感差,看着地图都觉得迷糊,最终台东还是一带而过。
没来青岛前还是很期待啤酒节的,实习时对青岛啤酒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真正去了才发现,在商业气息的感染下,啤酒节的场馆已经是五花八门了。我们去的场馆是青岛啤酒节文化创意区,因为来得太早,没有看到节目表演,倒是好好地观看了如何迅速搭建舞台。自己对啤酒没有什么研究,在啤酒节上喝啤酒也多是出于气氛及情感愉悦的缘故,仿佛来这里不喝啤酒就是大逆不道。在以啤酒文明的青岛啤酒节,啤酒可不是促销品,一杯扎啤最低要100RMB,幸而有个宝葫芦叫团购,否则我们这一穷二白的苦学生哪里敢如此放纵。
不跟团、给自己一个充足的时间游玩的好处就是,想玩就玩,想睡觉就哪儿也不去。在决定放松的那天晚上,半夜里雷鸣电闪、声大如洪,独自在六楼的宿舍,感觉像被困在一个空旷的高台上,天上游走的暴龙随时有可能将我吞噬。一夜的暴雨过后,次日烈日当头,空气中蒸腾的水汽像粘稠的液体,缠裹得人浑身难受。
整顿过后在栈桥附近坐游轮,海风迎面而来,小青岛的面貌也能看个大概。之后步行去八大关,是的,步行!要不是一路上拍婚纱照的美丽俏新娘个个养眼,大概这脚力上的劳顿早就抹杀掉沿途唯美的风景了。幽静的道路边上长着约一抱粗的银杏,这种年代久远的树种能长到如此之粗,实在是不容易。在花石楼里窜上蹿下,介绍上说花石楼里的房间间间相通,因此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后期曾住在这里。为了搞明白它如何间间相通,我特别留意了每个房间里的门。可惜这样神奇的房屋由于一些原因,尚未开放全部房间。不过即便如此,也已经感受到了它的神奇。八大关的别墅群荟萃了很多中外著名建筑大师的精华之作,偌大的别墅群没有一座雷同,各有精彩与韵味。
某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和弟弟前往金沙滩游泳。细腻的沙滩、淡蓝的海水、嬉闹的人群,一切对于我都是那么新奇。大二实习时去了石老人海水浴场,但并未下海且海边海藻太多,不过那是第一次看海,因而成为记忆中美丽的风景,到了金沙滩才发觉石老人黯然失色。靠着泳圈的力量仰头在海面漂着,多希望此刻身边多个人呢,海水、沙滩这些美景不知从何时起充满了爱情的意象。躺在沙滩上用细沙将自己埋起来,太阳晒得人暖暖的……
20号下午动身去秦皇岛,21号下了火车便在好友的带领下直奔山海关。这记载着历史与沧桑的城楼,如今在旅游业的帮扶下显出有悖时光的活力,也许他本身就是个爱清静又善良平和的老人,这喧闹的人群非但没有增加他的喜色,却更让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似乎在这地界里他成了客人。午饭后去了北戴河老虎滩(好像是老虎石)海水浴场。沙滩上躺着许多俄罗斯游客,修长的身躯、洁白的皮肤,当然和很多地方的海滩一样,有好身材的辣妹或帅哥总是不多的。这里的海和黄岛的金沙滩有很大不同,如果金沙滩是大家闺秀,她就是小家碧玉。每一个浪拍来,卷起靠近海岸处的泥沙,搅起细密的泡沫冲到沙滩上来。这里的海水不比金沙滩透彻,但沙滩却更加细腻。意外的是在如此细腻的沙滩上,玩弄沙子的却多为小孩,偶尔会有几个游客将自己老老实实地埋进沙子里。之所以说老老实实,是因为在金沙滩的沙滩上,嬉闹的年轻人常常会热情地帮同伴埋沙子,然后再以百倍的热情为他们添上各种器官,相当的有趣,相比之下这老虎滩上的游客确实是很老实的。
在青龙县受到热情款待,吃了原汁原味的焖子、煎焖子、吵焖子、凉糕,唯一遗憾的是没有吃到青龙老豆腐,不过已经吃的很美了。晨起爬南山,在辉姐带领下放声高喊了一回。印象中第一次放生大喊,是在高考结束后的一个雨天,当时胆怯,喊得不算痛快,南山一喊才有点抒怀的感觉。次日爬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沿途见识到了尾矿营造的巨大湖泊,阳光下泛着银色的波光,如果不经提醒,大概谁都会以为这青山间的一洼是天造的浴池,抛开其他不谈,仅是它的浩大就让人觉得震撼。如果不是亲自体验,大概会觉得山就是山,没有那么多不同,但真正见到不同地方的山,才会感受到各地山色的独特。在淄博看到的山,既能看到岩石又能看到树木,山虽高却不险。青岛的崂山只是远观就几经感到了犄角之势,有点怪侠的感觉。而从秦皇岛到青龙县一路上都是连绵的小山,从山脚到山尖全被绿色覆盖,见不到泥土或岩石,有几段山脉上盘着的古长城,远远看去像是铺了绿绒毯的首饰盒里的一条金链子。祖山区的山与先前见过的山又有不同,有的山上全是灰色的岩石,没有半点绿色;有的山则是岩石与树木相间,灰与绿比例协调;还有的山,仅在山脚下有些绿色,向高处望去所见皆为高大岩石,直指苍穹……我们这一群青年人兴致勃勃地爬了王母峰,又叫苦连天地爬上了天女峰,再回到停车场准备前往下个景点时,已经有一半人马坚决要“韬光养晦”等我们归来了。于是三男三女勇探画廊谷。下山谷、观美景、走走停停,到了半山腰,考虑到时间、体力决定返回,可悲的是,上山谷、一鼓作气、体力全无……
时间充裕的旅行,当然还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看了部台湾偶像剧《我可能不会爱你》,是部不错的剧,但自己对偶像剧的兴趣确实是没有;看了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激发了青春疯狂一把的野心;读了《印象》,一会儿笑一会儿哭,在回天津前一晚抱着它不愿放下。也遇到了不少可爱的新朋友,比如充满热情招待我的叔叔阿姨,满身活力的辉姐家人,那些贴心准备我路途食物的学弟,还有外表风流倜傥实则心地善良的柳先生。关于旅行的经费,刚刚好用掉了工作一个多月的工资。2012年8月10日——2012年8月26日,为期16天的旅行画上圆满句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