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楼二三事
腰挺直一点,肩膀低一点,头抬一点,保持不要动,一、二、三,笑。。咔嚓!!
这是眼前这个22岁的摄影师每天说的最多的话,我是他的助理。
这家影楼在抚顺算是中等,每天婚纱照和艺术照平均能有六、七单。不同的只是客户的长相和性格,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是锥子脸,有的是冬瓜脸,有的爱笑,有的永远是一张欠他五百万的脸。相同的是则是服装、背景和姿势。
听已经结婚的朋友说,拍结婚照是一件苦差事,我当时只是听了一笑,并不太理解,如今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新人高高兴兴的来,腰酸背痛的走,算是真正理解了这是为什么?
无论是婚纱照还是艺术照,对于客户而言,这或许是一次兴奋而新鲜的体验,就是有点累。对于摄影师而言,这只是又一单工作而已,和昨天的,前天的那几单毫无区别,他只是机械的重复着枯燥的命令,腰挺直一点,肩膀低一点,头抬一点,就像是流水线的工人在拨弄着机器零件。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沟通和交流,而语言就像是润滑剂,真诚的对话会让你忘掉身体的劳累,之所以拍婚纱照会感觉特别累(艺术照相对好一些),是因为感觉自己像机器人一样被摄影师不停的摆弄着陌生的姿势,身体的累还是其次,他没有通过这种服务感觉到尊重和真诚,甚至会产生不自信和枯燥感,自然会心生厌烦。
可是,我们能够因此责怪摄影师吗?
或许之前我会觉得这是摄影师的失职,但现在我完全理解了摄影师的苦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也曾经特别向往那种理想的拍摄过程,根据不同客户的性格特点或人生经历,设计出极具个性化的情景,引导客户全身心的进入其中,像是拍电影一样,而不是只摆姿势却不告诉对方这姿势的含义是什么?甚至同时播放符合情景的音乐,帮助客户调动情绪,而不是说一些生硬的笑话,比如说你的假牙掉了,引导客户傻笑。如果完全按照这种模式操作的话,别说六、七单业务,就是一单业务做下来,一天都未必够用,再加上前期沟通和后期设计,拍摄成本将高的离谱。
况且,未必所有客户都会认可这种拍摄方式。目前这种流水线的模式之所以还能够带来六位数的收入,说明群众基础十分强大。而流水线的特点就是统一标准,必须有一套固定的对“美”的判断体系和模具,不能随意发挥,不能搞另类,不需要冒险创新,即便有新的想法也会马上变成僵硬的框架,无论什么样的客户,无论你长相如何,喜欢小清新还是重口味,统统套进一样的服装里,站在同样的背景前,摆出千篇一律的美姿。我有一个朋友在沈阳,一个同学在大连,她们分别在两个城市拍了各自的艺术照,结果我发现居然有某些道具、服装和姿势是一摸一样的,巧合的离谱。所以只有对“美”设定统一的标准,客户尽管感觉不是很理想,也说不出来什么不对,因为张三李四也是这样拍的,人家满意我也只能满意。对摄影师的工作考核也有了量化的标准,既方便管理又可以批量复制,老板何乐而不为?
但这对摄影师本身而言,是一个很危险的陷阱,如果你还有所追求,对美学有独立判断的话,就必须分清工作和理想。每天工作结束,必须放下那一套僵死的判断标准,坚定不移的塑造和坚持自己的风格,追求专属于自己的影像表达方式。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觉得理想有多么可贵?而且就我对抚顺影楼行业的了解来看,无论从事门市咨询,还是化妆、摄影、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只是中学毕业,或者是酒店、饭店、KTV等其他行业的服务员转行过来的,我亲眼见到某影楼的女门市顾问站在门店外,一边抽烟一边招揽顾客,一斑而窥全豹。可以说大家都是被教育体制大浪淘沙,被排斥在高等教育之外,无奈“沦落”到影楼做服务员的,所以都是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今天在影楼混不下去了明天也许转行卖衣服去了,无所谓干好或干坏。而且影楼也没把员工的福利待遇当回事,就摄影助理而言,抚顺的规矩是,头三个月是学员,没工资,再三个月是助理,每个月五百,如果你能坚持下来,影楼会给你机会“试片”,到时候根据你的技术决定是否升为摄影师?而这个机会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成为摄影师后,也许每个月会有2000左右的薪水。至于什么五险一金?呵呵后,做梦去吧!
所以,大家都是得过且过的心态,遑论什么艺术理想和追求?更别提什么高端的摄影服务项目了,比如婚礼纪实,比如量身定制的个性写真。高端的服务必然会收取高价位的费用,也会要求摄影师具备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素养,而这样高端的客户毕竟数量太少,况且是在抚顺这样一个资源枯竭型的经济位列辽宁末位的老工业城市。
无论怎样,奉劝去拍摄婚纱照或者艺术照的帅哥美女,尽管很累,如果拍,就开心的笑,享受闪光灯下每个美好的瞬间,因为按动快门那一瞬间的笑容,就是一辈子的回忆,对于婚纱照而言,一辈子就这一次,当然这是美好的祝愿,也有闪婚转过年就离的,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一年前的结婚照的。其实我面对不同的新人,帮助他们整理服装时,心里都会在想,真是美好的一对儿,但愿他们白首不相离,可谁知道命运又会如何变化?我也遇到过来拍二婚婚纱照的中年男女,看到他们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的微笑,我明白了无论经历过怎样的过去,面对重新开始的幸福时,人们依然能够像曾经一样的微笑着开始。岁月啊,终究会让痛苦和欢乐,都如过眼云烟一样消散的无影无踪。
这是我连续工作15天后的一些小体会。今天休息一天,明天继续开工!
最后用一句话与诸君共勉,前路十万八千里,你的鞋底刚离开起跑线十八厘米。看清现实,才能静下心,不浮躁,一步一步慢慢走。我爱摄影,加油!!
这是眼前这个22岁的摄影师每天说的最多的话,我是他的助理。
这家影楼在抚顺算是中等,每天婚纱照和艺术照平均能有六、七单。不同的只是客户的长相和性格,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的是锥子脸,有的是冬瓜脸,有的爱笑,有的永远是一张欠他五百万的脸。相同的是则是服装、背景和姿势。
听已经结婚的朋友说,拍结婚照是一件苦差事,我当时只是听了一笑,并不太理解,如今每天都能看到不同的新人高高兴兴的来,腰酸背痛的走,算是真正理解了这是为什么?
无论是婚纱照还是艺术照,对于客户而言,这或许是一次兴奋而新鲜的体验,就是有点累。对于摄影师而言,这只是又一单工作而已,和昨天的,前天的那几单毫无区别,他只是机械的重复着枯燥的命令,腰挺直一点,肩膀低一点,头抬一点,就像是流水线的工人在拨弄着机器零件。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沟通和交流,而语言就像是润滑剂,真诚的对话会让你忘掉身体的劳累,之所以拍婚纱照会感觉特别累(艺术照相对好一些),是因为感觉自己像机器人一样被摄影师不停的摆弄着陌生的姿势,身体的累还是其次,他没有通过这种服务感觉到尊重和真诚,甚至会产生不自信和枯燥感,自然会心生厌烦。
可是,我们能够因此责怪摄影师吗?
或许之前我会觉得这是摄影师的失职,但现在我完全理解了摄影师的苦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也曾经特别向往那种理想的拍摄过程,根据不同客户的性格特点或人生经历,设计出极具个性化的情景,引导客户全身心的进入其中,像是拍电影一样,而不是只摆姿势却不告诉对方这姿势的含义是什么?甚至同时播放符合情景的音乐,帮助客户调动情绪,而不是说一些生硬的笑话,比如说你的假牙掉了,引导客户傻笑。如果完全按照这种模式操作的话,别说六、七单业务,就是一单业务做下来,一天都未必够用,再加上前期沟通和后期设计,拍摄成本将高的离谱。
况且,未必所有客户都会认可这种拍摄方式。目前这种流水线的模式之所以还能够带来六位数的收入,说明群众基础十分强大。而流水线的特点就是统一标准,必须有一套固定的对“美”的判断体系和模具,不能随意发挥,不能搞另类,不需要冒险创新,即便有新的想法也会马上变成僵硬的框架,无论什么样的客户,无论你长相如何,喜欢小清新还是重口味,统统套进一样的服装里,站在同样的背景前,摆出千篇一律的美姿。我有一个朋友在沈阳,一个同学在大连,她们分别在两个城市拍了各自的艺术照,结果我发现居然有某些道具、服装和姿势是一摸一样的,巧合的离谱。所以只有对“美”设定统一的标准,客户尽管感觉不是很理想,也说不出来什么不对,因为张三李四也是这样拍的,人家满意我也只能满意。对摄影师的工作考核也有了量化的标准,既方便管理又可以批量复制,老板何乐而不为?
但这对摄影师本身而言,是一个很危险的陷阱,如果你还有所追求,对美学有独立判断的话,就必须分清工作和理想。每天工作结束,必须放下那一套僵死的判断标准,坚定不移的塑造和坚持自己的风格,追求专属于自己的影像表达方式。当然并不是人人都觉得理想有多么可贵?而且就我对抚顺影楼行业的了解来看,无论从事门市咨询,还是化妆、摄影、后期制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只是中学毕业,或者是酒店、饭店、KTV等其他行业的服务员转行过来的,我亲眼见到某影楼的女门市顾问站在门店外,一边抽烟一边招揽顾客,一斑而窥全豹。可以说大家都是被教育体制大浪淘沙,被排斥在高等教育之外,无奈“沦落”到影楼做服务员的,所以都是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今天在影楼混不下去了明天也许转行卖衣服去了,无所谓干好或干坏。而且影楼也没把员工的福利待遇当回事,就摄影助理而言,抚顺的规矩是,头三个月是学员,没工资,再三个月是助理,每个月五百,如果你能坚持下来,影楼会给你机会“试片”,到时候根据你的技术决定是否升为摄影师?而这个机会也不是轻易能得到的。成为摄影师后,也许每个月会有2000左右的薪水。至于什么五险一金?呵呵后,做梦去吧!
所以,大家都是得过且过的心态,遑论什么艺术理想和追求?更别提什么高端的摄影服务项目了,比如婚礼纪实,比如量身定制的个性写真。高端的服务必然会收取高价位的费用,也会要求摄影师具备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素养,而这样高端的客户毕竟数量太少,况且是在抚顺这样一个资源枯竭型的经济位列辽宁末位的老工业城市。
无论怎样,奉劝去拍摄婚纱照或者艺术照的帅哥美女,尽管很累,如果拍,就开心的笑,享受闪光灯下每个美好的瞬间,因为按动快门那一瞬间的笑容,就是一辈子的回忆,对于婚纱照而言,一辈子就这一次,当然这是美好的祝愿,也有闪婚转过年就离的,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处理一年前的结婚照的。其实我面对不同的新人,帮助他们整理服装时,心里都会在想,真是美好的一对儿,但愿他们白首不相离,可谁知道命运又会如何变化?我也遇到过来拍二婚婚纱照的中年男女,看到他们沧桑的脸上绽放出的微笑,我明白了无论经历过怎样的过去,面对重新开始的幸福时,人们依然能够像曾经一样的微笑着开始。岁月啊,终究会让痛苦和欢乐,都如过眼云烟一样消散的无影无踪。
这是我连续工作15天后的一些小体会。今天休息一天,明天继续开工!
最后用一句话与诸君共勉,前路十万八千里,你的鞋底刚离开起跑线十八厘米。看清现实,才能静下心,不浮躁,一步一步慢慢走。我爱摄影,加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