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夏金塘镇焕文塔寻访记
![]() |
从《广东古塔》一书中,记载了茂名市地区的四座塔,包括了高州城的三塔和金塘低山焕文塔。但是,化州的题雁塔和化州长岐镇旺岭的覆钵式喇嘛塔可能太偏僻,在《广东古塔》一书并没有记录。
《广东古塔》一书并没有金塘镇焕文塔的照片资料,仅有简单描述,并不准确。说实话,在茂名生活了那么久也没听说这座偏僻的小塔,我也是在《广东古塔》里看到才觉得好奇的,于是乎“慕名而去”。
在《茂名日报》其实刊登过这座塔的介绍:http://www.mm111.net/mmrb/data/20120604/html/9/content_4.html
焕文塔位于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低山村东面1公里处,塔旁有茂名至高州公路通过,塔基竹木环绕,绿树成荫,古老的焕文塔躲藏在竹木之中,心目为之焕然。此塔为明代由福建莆田县珠矶巷迁来此处居住的江氏家族集资兴建。
据低山村的老人介绍,其祖先从东莞荔枝车先迁至金塘落岭,后再迁到低山。此开基一世祖去世后,便葬于名为“金鸡落垌”之风水宝地。为了囤住这风水宝地之水口,回应国师“左有龟岭之秀盘踞之廻 ,右有焕文宝塔巍峨屹立尽囤水口”之留题,遂于同治九年(1870年),由低山村名人江氏三世祖江成鳌、江成熏带头集资,在离村东面1公里处动工兴建焕文塔。
建成后的焕文塔,塔高三层,总高10米,呈八角形,一面的边长约1.3米,底部对边的直径约2米,砖石结构。底层石砌,中空填泥充实,为实心;中层和三层用青砖砌,为空心。从正面看,塔帽上加建的塔尖如葫芦形,二层和三层的正中位置都有一个高1米3、宽24厘米、前后通透且十分对称的条状拱形门。二层拱门正上方还嵌镶着的石块上刻有“焕文塔”字样的碑记。二层和三层沿十字线对开的左右两侧,也有与之大小一样的条状拱形门,门的上方还开有直径约24厘米的如同“炮眼”的圆孔。一层正面的右侧嵌镶有约50?0厘米的塔碑一块。碑上的内容,由于年久风蚀及人为的磨损,字迹已相当模糊,只有“捐资芳名”及“同治九年岁在庚午仲冬月庚申日创建工竣刊立”等字样还依稀可辨。每层的间隔位置,砌有上宽下窄呈阶梯形状的三级塔檐,塔檐用砖的菱角均匀地砌成犬牙状,几分肃穆,又令人几分敬畏。
以上就是《茂名日报》记者的描述,但是茂名的网页一如既往的没有“真相”——图片啊。有一次,我看到介绍文物普查的报告与成果,你猜他们登了些啥?都是领导在呵呵的笑,要不是就挺着大肚子、两手别在身后,表达出“十分关注”文物调查工作。。。。。。
我们去寻找此塔花了不少功夫,主要是因为真的偏僻啊,不时得下车问问路,而且当地人未必用“焕文塔”这个名词,貌似俗称“文笔塔”。其实没啥差别,都是保文运的。在高州的“文光塔”,也是被俗称“文笔塔”。在经过几次问路后,得知很近了,被告知“就在路边”。于是车辆慢行,盯着两边看,忽然,一堵青砖墙出现了,就贴着车子右边,也太近了吧,塔基压在了路沿上。说实在的,这路如果一拓宽,就得把塔端掉。
好的,事不宜迟地发点照片。
![]() |
上有灰塑“书卷”写着“焕文塔”三字。 |
![]() |
被招贴“牛皮癣”,太影响美观了。有荒废感 |
![]() |
底层还被涂字了,唉。在侧面镶嵌了楷书《焕文塔碑》 |
![]() |
《焕文塔碑》记录的当然是建塔缘由与江氏乡人集资的事情。 |
![]() |
《焕文塔碑》落款:“同治九年岁在庚午仲冬月”,即1870年。 |
![]() |
《茂名日报》奖“犬牙砖”解释为“威慑、敬畏”是错误的,这是砖塔表达飞檐的椽子变形而来。 |
《茂名日报》奖“犬牙砖”解释为“威慑、敬畏”是错误的,这是砖塔表达飞檐的椽子变形而来。从下面我引用的唐 仁化 云龙寺塔,就可以知道,早在唐朝就这样了,但是,后来的砖塔慢慢地抛弃了隐刻斗拱的形象,才成了只有“犬牙砖”几道而无斗拱的样子(在唐塔中仍是两道,分别是椽子和飞椽子)。
![]() |
唐 韶关市仁化县 云龙寺塔 |
![]() |
广东韶关市仁化县 澌溪寺塔,唐建宋修。 |
![]() |
茂名 高州市 宝光塔,明代万历年间 |
说到塔的意义,在我们民间无非是“镇江塔”和“文笔塔”,当然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名塔多是佛塔。但是咱们广东民间此风不盛,求财、求文、求官才是“正道”。所以“文笔塔”遍地开花,从两三层到七层宝塔,你有钱就建得高一些,“科宦俱高”嘛。
而焕文塔与高州的“文光塔”有什么关联呢。其实建造的样式几乎一样,从材质、首层实心、其上空心、开拱门、塔身比例、建造年代等,差不多。只不过,这里的村民财力有限,和高州官商建造的在层数上不能比(后者七层)。
![]() |
茂名 高州市 文光塔,清代嘉庆年间 |
![]() |
把文光塔的上三层和焕文塔对比,是不是就知道很相似呢 |
焕文塔总的来说是乡间一座小塔,但是寄托着当地人对“学优则仕”的期待,从建造该塔到科举制度的取消,只有30年了。在这30年里究竟他们“文运”如何,似乎不太重要了,此塔经历百年,保存如此完好,已经是我们窥探清末民间的又一历史印记了。化州的题雁塔在记载中,和此塔十分相似,可能八九不离十了,也是三层的民间祈求“文运”的小塔,但是只有6米高,比此塔要矮小很多。新学期又将开始,题雁塔只好留待日后再去寻访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