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外婆和豆腐花
小时候,因为父母的工作关系,我基本上每年的寒暑假都在外婆家过,一直到初中。外婆家在惠州,来往深圳非常便捷,才用1个多小时的车程,而我儿时的记忆,就此展开了。因为那时还小,记忆中的惠州跟深圳比,恍如隔世,加上外婆住的地方也比较老旧,一栋只有3层楼的小唐楼,住了7户人家,楼下那户人家经常在夏天摆摊卖点水果和冰淇淋,除此之外,剩下的5户人家基本没有太多的联系,一踏进那栋楼的楼梯,就会感觉温度顿时下降了两三度,楼梯间很阴暗,感觉很阴森。辛亏外婆住在顶楼,阳光充足。那栋楼前就是一条小街,大约有4米宽,不算很窄,但也不宽,每日车水马龙,外婆的那栋楼刚好是在一个小路口边上,更是吵吵嚷嚷,不远处更有当地比较出名的一所高中,听说妈妈是在那里毕业的。试过又一年惠州大雨,楼下水浸足有成年人的小腿高,那是还小,趴在阳台上看着过往狼狈的行人很是过瘾。
说来奇怪,每次被父母从外婆家带回深圳的时候,总是会大哭,而且非常舍不得外婆,这种伤感的情绪往往会持续一个多月,每晚辗转难以入睡,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这样,我这个坏毛病,到现在还很难改,大概是性格使然,自己也不明所以很久,后来知道了双鱼座的个性以后,也稍微释怀。外婆家不大,只有两间房,living room同时也是饭厅,记得还很小时,厨房与厕所同体,很暗,外公经常在那里杀鸡,后来装修过,厨房架高了几十厘米,还是与厕所相连,但是相互隔开了,厕所有一扇小窗,与隔壁楼的水泥墙只隔了几厘米,伸手可触,倒也成为我的厕所之乐,夏日的阳光直射下来,那面水泥墙也闪耀着,有几分奇特。两间房间都挺大的,一间是外公外婆住的,我回去的话也睡在那里,与外公外婆一起挤在一张挺大的雕花大床里,后来长大了外公才开始在床边弄张折叠床睡着。另外一间房只有在我父母也会去住的时候用得上,平常只是拿来放杂物的,饭桌、凳子、冰箱、米缸和一张梳妆台都在那间房里,因为那间房通风比较好,有时我和外婆会在那里打张席子睡午觉,倒也省了空调。外婆家的空调只有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会用,平时再热也只会用电扇而已,加上以前虽然在顶楼,气温也没有现在那么热,外婆家的地板是水泥地,也挺凉快的。外婆的房间里还放着一个架子,这个架子最上面是供奉着菩萨的,有时外婆也会点燃菩萨像旁的长明灯,外婆每天三次会燃香礼佛,在像前插上三炷香,阳台一炷,门口一炷,菩萨像积满了灰尘,但外婆从来不会擦,问她他也不说什么。外婆的房间通向阳台,阳台也不大,跟现在宿舍的阳台差不多面积,但是一个矩形的样子,阳台有一个约一米的高台,可以放东西也可以坐人,小时候最喜欢爬上高台坐着望着下面人来人往的景象,因为是夏天,阳光会把高台晒得很热,每天吃完饭以后,外公都会舀几瓢水浇上去,让温度降下来,那样我洗完澡就可以坐在那里看风景了,每每想起,都十分怀念那个地方,小时候最喜欢经常往阳台跑,坐在高台发呆看风景。阳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养鸡。小小的鸡笼里住着几只鸡,每次吃完饭,外婆都会拿水和着剩饭和米糠,拌给鸡吃,而我会经常在高台旁的几盆盆栽里摘下几条杂草给它们吃,美其名曰要多吃蔬菜。映像最深的有一次外婆从市场回来,买了一只小鸭子给我解闷,我们把它养在一个小箱子里,有一天突然小鸭子不见了,箱子边边有一个很大的洞,外婆说,可能是半夜给老鼠给叼走了。阳台的高台上还养着几盆植物,有茉莉、勒杜鹃等。最爱那盆茉莉,每次外公浇水的时候我都会抢着帮忙。茉莉开花的时候便很开心,一朵朵小白花,开的很美,凑近一闻,还有谈谈的清香,花期每天清晨打开阳台门都会有扑鼻的幽香,沁人心脾。living room就简单多了,茶几、沙发、椅子、电视机、柜子等一应俱全,窗边还放着外公上班用的自行车,自己还会时不时爬上去踩两脚。不得不说,外婆的家满满的都是我童年的回忆,是我儿时记忆的一块很大很大的拼图,至今想起,仍会热泪盈眶,因为,有可能永远都不能再回去了,回去也估计已经不是以前的摸样了······
最后讲讲豆腐花吧,惠州地好水美,养出的豆腐都特别好吃,罗浮山豆腐花就是惠州特产之一,此乃后话。但我要回忆的,却是外婆家楼下那条小街里,一个挑着扁担的老婆婆卖的豆腐花。小时候起得很早,每每洗漱完以后,外婆都会把我的漱口杯(杯子很大,像现在的马克杯)用开水烫过,然后拉着我一起下楼买豆腐花。卖豆腐花的阿婆有六十岁了,坐在一个小凳子上等待着顾客。我和外婆经常是她的第一个顾客。她接过外婆递给她的杯子,打开左手边扁担里的一个大木桶,用铲子把表面的一些豆腐渣子铲出来扔掉,然后在一铲一铲的铲进杯子里,她的铲子就是那种普通的铁铲,小小一把,很简陋,她的动作很快,几下我的杯子就装满了豆腐花,看上去是一个个大块的不规则形状的豆腐,滑滑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芒,非常诱人,盖上盖子后,阿婆转向右手边的扁担,那里也有一个大桶,但是是一个铁桶,里面装着满满的糖浆,糖浆闪着金黄色,阿婆用一个小勺把糖浆一勺勺的飞速的浇在杯里的豆腐花上,最后盖上盖子,一手接过外婆递上去的钱,一手把杯子给回外婆,全程速度飞快,熟手,期间还不忘和外婆聊上几句,每天如此。而下楼和外婆买豆腐花也似乎成我我的功课一般,每年暑假也是这么过的。其实豆腐花本身没什么特别,就是豆味比较浓,糖浆也是白糖煮出来的,但是这味道就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几年后想起,问外婆,外婆说,那个老婆婆已经很久都不在那里摆摊了,似乎是子女接回家养老了。有时坐在高台上时,常常回想,那个老婆婆还会不会回来摆摊呢······
现在,外婆的家、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午睡中模糊的粤剧声、和每天清晨嘈杂的摩托车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楼下音像店的音乐······这些,已经成为记忆,永远永远不可能在出现了,午夜梦回时,仍是我内心深处最不舍最难忘的时光啊!
说来奇怪,每次被父母从外婆家带回深圳的时候,总是会大哭,而且非常舍不得外婆,这种伤感的情绪往往会持续一个多月,每晚辗转难以入睡,不知道别人会不会这样,我这个坏毛病,到现在还很难改,大概是性格使然,自己也不明所以很久,后来知道了双鱼座的个性以后,也稍微释怀。外婆家不大,只有两间房,living room同时也是饭厅,记得还很小时,厨房与厕所同体,很暗,外公经常在那里杀鸡,后来装修过,厨房架高了几十厘米,还是与厕所相连,但是相互隔开了,厕所有一扇小窗,与隔壁楼的水泥墙只隔了几厘米,伸手可触,倒也成为我的厕所之乐,夏日的阳光直射下来,那面水泥墙也闪耀着,有几分奇特。两间房间都挺大的,一间是外公外婆住的,我回去的话也睡在那里,与外公外婆一起挤在一张挺大的雕花大床里,后来长大了外公才开始在床边弄张折叠床睡着。另外一间房只有在我父母也会去住的时候用得上,平常只是拿来放杂物的,饭桌、凳子、冰箱、米缸和一张梳妆台都在那间房里,因为那间房通风比较好,有时我和外婆会在那里打张席子睡午觉,倒也省了空调。外婆家的空调只有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会用,平时再热也只会用电扇而已,加上以前虽然在顶楼,气温也没有现在那么热,外婆家的地板是水泥地,也挺凉快的。外婆的房间里还放着一个架子,这个架子最上面是供奉着菩萨的,有时外婆也会点燃菩萨像旁的长明灯,外婆每天三次会燃香礼佛,在像前插上三炷香,阳台一炷,门口一炷,菩萨像积满了灰尘,但外婆从来不会擦,问她他也不说什么。外婆的房间通向阳台,阳台也不大,跟现在宿舍的阳台差不多面积,但是一个矩形的样子,阳台有一个约一米的高台,可以放东西也可以坐人,小时候最喜欢爬上高台坐着望着下面人来人往的景象,因为是夏天,阳光会把高台晒得很热,每天吃完饭以后,外公都会舀几瓢水浇上去,让温度降下来,那样我洗完澡就可以坐在那里看风景了,每每想起,都十分怀念那个地方,小时候最喜欢经常往阳台跑,坐在高台发呆看风景。阳台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养鸡。小小的鸡笼里住着几只鸡,每次吃完饭,外婆都会拿水和着剩饭和米糠,拌给鸡吃,而我会经常在高台旁的几盆盆栽里摘下几条杂草给它们吃,美其名曰要多吃蔬菜。映像最深的有一次外婆从市场回来,买了一只小鸭子给我解闷,我们把它养在一个小箱子里,有一天突然小鸭子不见了,箱子边边有一个很大的洞,外婆说,可能是半夜给老鼠给叼走了。阳台的高台上还养着几盆植物,有茉莉、勒杜鹃等。最爱那盆茉莉,每次外公浇水的时候我都会抢着帮忙。茉莉开花的时候便很开心,一朵朵小白花,开的很美,凑近一闻,还有谈谈的清香,花期每天清晨打开阳台门都会有扑鼻的幽香,沁人心脾。living room就简单多了,茶几、沙发、椅子、电视机、柜子等一应俱全,窗边还放着外公上班用的自行车,自己还会时不时爬上去踩两脚。不得不说,外婆的家满满的都是我童年的回忆,是我儿时记忆的一块很大很大的拼图,至今想起,仍会热泪盈眶,因为,有可能永远都不能再回去了,回去也估计已经不是以前的摸样了······
最后讲讲豆腐花吧,惠州地好水美,养出的豆腐都特别好吃,罗浮山豆腐花就是惠州特产之一,此乃后话。但我要回忆的,却是外婆家楼下那条小街里,一个挑着扁担的老婆婆卖的豆腐花。小时候起得很早,每每洗漱完以后,外婆都会把我的漱口杯(杯子很大,像现在的马克杯)用开水烫过,然后拉着我一起下楼买豆腐花。卖豆腐花的阿婆有六十岁了,坐在一个小凳子上等待着顾客。我和外婆经常是她的第一个顾客。她接过外婆递给她的杯子,打开左手边扁担里的一个大木桶,用铲子把表面的一些豆腐渣子铲出来扔掉,然后在一铲一铲的铲进杯子里,她的铲子就是那种普通的铁铲,小小一把,很简陋,她的动作很快,几下我的杯子就装满了豆腐花,看上去是一个个大块的不规则形状的豆腐,滑滑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芒,非常诱人,盖上盖子后,阿婆转向右手边的扁担,那里也有一个大桶,但是是一个铁桶,里面装着满满的糖浆,糖浆闪着金黄色,阿婆用一个小勺把糖浆一勺勺的飞速的浇在杯里的豆腐花上,最后盖上盖子,一手接过外婆递上去的钱,一手把杯子给回外婆,全程速度飞快,熟手,期间还不忘和外婆聊上几句,每天如此。而下楼和外婆买豆腐花也似乎成我我的功课一般,每年暑假也是这么过的。其实豆腐花本身没什么特别,就是豆味比较浓,糖浆也是白糖煮出来的,但是这味道就深深烙在我的记忆中,几年后想起,问外婆,外婆说,那个老婆婆已经很久都不在那里摆摊了,似乎是子女接回家养老了。有时坐在高台上时,常常回想,那个老婆婆还会不会回来摆摊呢······
现在,外婆的家、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午睡中模糊的粤剧声、和每天清晨嘈杂的摩托车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楼下音像店的音乐······这些,已经成为记忆,永远永远不可能在出现了,午夜梦回时,仍是我内心深处最不舍最难忘的时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