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大阪城来
看见别人传的大阪城的照片,这视角和我当时站的地方的完全一样,取景完全一样,连天气都有点像。所以忍不住有一种"这是我拍的吧"的感觉,但这样说的时候又有点违和感,因为这人取景是横着来的。
这张照片应该是春天拍的,我去日本的时候是在金秋十月,那时候树木还很绿,没长得那么远,色彩比这照片要好得多。当时已经走过二重桥前面晨光照耀的鹅卵石子,也路过午后的富士山,走过箱根乡村温泉月光清朗的石板路,在回北京的前一天,又去了雾蒙蒙夕照里面的大阪城。
去日本之前我的精神状态并不很好,虽然压力不像现在这么大,但总归是有心事在郁结。从日本回来以后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个让人感情复杂的小国家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我曾说清晨看闪着金光的二重桥让人心情开朗振奋,午后富士山和她脚下的茅草风姿夺目而震撼心灵,白月光下木屐和石板路的脆响抚慰了一个疲倦的人,要照这种思路说下去,大阪城应该是让我变得精神安稳笃定的地方。
我坐的车到那个景区的时候已近黄昏,霓虹国干净的空气没有让夕阳有任何阻挡,在空气洁净的地方你看到的夕阳颜色是不一样的,我只在小时候在家乡见过那种颜色,歌词里说cloud in crimson,再加上里面带状或者丝缕的aorora。大阪城好像说是一帮人一块石头一块石头搭起来的,原来费了那么多事现在一看也就是一大排石头方块垒成的一截矮墙,很多截矮墙连在一起就是所谓刀枪不入的古城,我还觉得国家小就会把这事儿当事儿。霓虹人在景区摆的摊子,卖的都是样式未经加工的物件,看上去都不太符合现在审美和功能,说起话来也绝不学我在国内某些地方听到的吆喝,捧场者寥寥,只有昏暗的灯光告诉你这是哪一年,有点无趣;但是暮色四合,刚说的那夕阳的颜色直直射在那些石头上,你会不自觉地想到几百年前,周围行走的男人们弄了发髻要去喝一口小酒,女人们低着头碎碎地走过,他们看见的也是这样的夕阳,石头也是这样的颜色,在行走中,初具雏形的大阪城默默地归于沉寂,归于黑暗的夜色,然后又一个白天来临,又一个黄昏到来,在无尽的往复里,时光流走了,可你还在这里。
那一晚的月亮埋在了夕阳没有卷走的流云里,朦朦胧胧但明亮、黄澄,归程经过城外的桥上,放眼一望就是护城河,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所以你回头看,刚才那张照片的背景都是夜色,而城上的暖黄色灯火还远远照着,你走远了,上了车,可耳边好像还响着秋蝉微弱而执著的叹息。
雅思阅读里面有一篇文章讨论日本的pagodas为什么直立千年不倒,我就不禁想起灯火点缀的那座忘了名字的庙宇。层层叠叠上下通明,稳稳当当,你背对着她照相就像是有什么依靠;人会痛苦,会摇摆不定,可那简陋的城池却要你看她向你说明:不管寒酸还是华丽,只要你觉得珍贵的东西,就好好去保护,好好去珍惜,看清她本来的样子,她就会永垂不朽。
ps一下,国内所有景点人都太多,我没有任何感慨的心情,只能拼命去挤出一条路,而且国内所谓名胜古迹,也没让我有找到太多的尊重并还原历史的行为。日本人就是很用心。
其实在二重桥人也很多,但那种地方没有人气会显得凄凉。而箱根的月夜静得出奇、富士山下当然也一个人都没有,给了我无数发感慨的理由。
有的地方让人胸怀广大,有的地方让人愁肠百结,旅游就是要去探索啊。
每次旅游回来都会过一两年才发日记去记录。时光需要酝酿。
这张照片应该是春天拍的,我去日本的时候是在金秋十月,那时候树木还很绿,没长得那么远,色彩比这照片要好得多。当时已经走过二重桥前面晨光照耀的鹅卵石子,也路过午后的富士山,走过箱根乡村温泉月光清朗的石板路,在回北京的前一天,又去了雾蒙蒙夕照里面的大阪城。
去日本之前我的精神状态并不很好,虽然压力不像现在这么大,但总归是有心事在郁结。从日本回来以后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这个让人感情复杂的小国家帮了我一个很大的忙。我曾说清晨看闪着金光的二重桥让人心情开朗振奋,午后富士山和她脚下的茅草风姿夺目而震撼心灵,白月光下木屐和石板路的脆响抚慰了一个疲倦的人,要照这种思路说下去,大阪城应该是让我变得精神安稳笃定的地方。
我坐的车到那个景区的时候已近黄昏,霓虹国干净的空气没有让夕阳有任何阻挡,在空气洁净的地方你看到的夕阳颜色是不一样的,我只在小时候在家乡见过那种颜色,歌词里说cloud in crimson,再加上里面带状或者丝缕的aorora。大阪城好像说是一帮人一块石头一块石头搭起来的,原来费了那么多事现在一看也就是一大排石头方块垒成的一截矮墙,很多截矮墙连在一起就是所谓刀枪不入的古城,我还觉得国家小就会把这事儿当事儿。霓虹人在景区摆的摊子,卖的都是样式未经加工的物件,看上去都不太符合现在审美和功能,说起话来也绝不学我在国内某些地方听到的吆喝,捧场者寥寥,只有昏暗的灯光告诉你这是哪一年,有点无趣;但是暮色四合,刚说的那夕阳的颜色直直射在那些石头上,你会不自觉地想到几百年前,周围行走的男人们弄了发髻要去喝一口小酒,女人们低着头碎碎地走过,他们看见的也是这样的夕阳,石头也是这样的颜色,在行走中,初具雏形的大阪城默默地归于沉寂,归于黑暗的夜色,然后又一个白天来临,又一个黄昏到来,在无尽的往复里,时光流走了,可你还在这里。
那一晚的月亮埋在了夕阳没有卷走的流云里,朦朦胧胧但明亮、黄澄,归程经过城外的桥上,放眼一望就是护城河,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所以你回头看,刚才那张照片的背景都是夜色,而城上的暖黄色灯火还远远照着,你走远了,上了车,可耳边好像还响着秋蝉微弱而执著的叹息。
雅思阅读里面有一篇文章讨论日本的pagodas为什么直立千年不倒,我就不禁想起灯火点缀的那座忘了名字的庙宇。层层叠叠上下通明,稳稳当当,你背对着她照相就像是有什么依靠;人会痛苦,会摇摆不定,可那简陋的城池却要你看她向你说明:不管寒酸还是华丽,只要你觉得珍贵的东西,就好好去保护,好好去珍惜,看清她本来的样子,她就会永垂不朽。
ps一下,国内所有景点人都太多,我没有任何感慨的心情,只能拼命去挤出一条路,而且国内所谓名胜古迹,也没让我有找到太多的尊重并还原历史的行为。日本人就是很用心。
其实在二重桥人也很多,但那种地方没有人气会显得凄凉。而箱根的月夜静得出奇、富士山下当然也一个人都没有,给了我无数发感慨的理由。
有的地方让人胸怀广大,有的地方让人愁肠百结,旅游就是要去探索啊。
每次旅游回来都会过一两年才发日记去记录。时光需要酝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