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手"下的天价艺术
2010年11月11日,在伦敦郊外一个简陋的拍卖行,一只来自中国宫廷的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是其中的一件拍品。这只瓶子的拍卖过程跌宕起伏,持续了半个小时。经过数十个回合的交锋,最终,拍品以4300万英镑落槌,成交价相当于估价的40倍,创出中国艺术品世界纪录。按照英国的行规,买卖双方都要另向拍卖行支付佣金,该笔拍卖的最终金额是5160万英镑,相当于人民币5.54亿。天价花瓶为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高40厘米,盘口、长颈、溜肩鼓腹,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品相堪称完美,由黄蓝粉彩精巧绘制,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瓶颈上绘有一个大红色的“吉”字,寓意“吉庆有余”。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属于清代乾隆瓷器中的精心之作。值得一提的是,花瓶中嵌有一个内瓶,内瓶为青花花纹装饰与外瓶的镂空水波纹雕花相映成趣,花瓶的制作年代可追溯至1740年左右,底部印有玉玺,为乾隆官窑。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短短的十年期间迅速成长,直至今天让人感到扑朔迷离的市场现状,市场背后的很多内幕也不为人知。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在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艺术品市场,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了几十年的断层,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逐渐复苏,但发展一直相对平稳。就在最近一两年,沉寂数年的艺术品市场似乎是在一夜间醒来,疯狂生长。中国古瓷器类的作品天价频出,瓷器是中国的特色艺术品,而且倍受国内外著名收藏家的青睐。瓷器的艺术性与书画不相上下,但瓷器的单价远比书画高的多,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投资者对瓷器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中国瓷器的拍卖成交额和数量也大幅提高。
自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投资市场开始,
中国古瓷器的拍价直线飙升,2006年11月28日英国佳士又以1.5123亿港元的高价拍出了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这无疑的又给中国日渐火爆的拍卖市场添了一把大火,直至2010年11月11日英国拍出的5.54亿天价粉彩瓶彻底的抬高了中国古瓷器的价值。
那么这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到底有什么魅力引得收藏家一掷亿金呢?
转心瓶是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由于内外瓶分体,所以在烧造时采用分体单烧的办法,内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铆处为素胎,因此转心瓶的烧造是很有难度的。这也使转心瓶的艺术价值上升了不少。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件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这个转心瓶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之品,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与这件伦敦拍出的天价粉彩瓷转心瓶很相似,这也说明了这件天价粉彩瓷转心瓶的收藏价值。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粉彩瓷转心瓶的天价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天价的频出也源于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十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恐慌的地步!
从天价拍品迭出的疯狂中,可以看到欲望的膨胀、人性的贪婪,很多人高价买了东西回去,目的并不是买回去欣赏,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只是寄望于这些东西会再涨,所以不惜代价推波助澜,这只是一种市场的投机行为。
投机不是要尽量减少损失,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类似于股票、外汇这样的投资产品,一旦投资者坚信所投产品自身的升值潜力,并且其价格被认为低估,那它就是最佳的投机产品,并且不断变动的价格恰好为追求它的利润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艺术品恰好就有这样一个可以令人遐想无限的空间,纵观当代国际三大投资市场,股市、楼市都没有像艺术市场这样,所交易对象的价格有着如此高的不确定性,本着“无风险不投机”的准则,艺术品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的确很是符合投机行为的口味。
法国Artcurial拍卖行的艺术品鉴定专家Martin Guesnet对投机的理解是:“投机是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金融交易或商业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行为。”他还补充道:“艺术品市场的投机行为其实跟证卷交易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股票有跌有涨。而艺术品只会升值!” 拍卖行经常被认为是艺术品炒买炒卖的元凶,目前国际化的拍卖行已不满足于在买卖双方间仅起裁决作用,它们逐渐演变成传播机构。它们用一切可能的营销方式和广告模式为了把作品卖得越来越贵,同时也竭尽全力的让世人知晓他们天价的成交额以便吸引更多的买家投资和卖家投放。
简而言之,投机就是拍卖行和买家的一个骗局,只是为了以另一种的方式来宣传拍品。天价拍品的背后,是艺术还是投机?各界富豪角逐艺术品拍卖市场,并不是有钱了想提升品位,而是看上其巨额增值空间,希图能从中分一杯羹。当实体经济利润率微薄之时,庞大的资金四处出击,寻求一切可以快速获利的机会。这才是艺术品、古瓷器、书画等价格一路飙升的真正原因!
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短短的十年期间迅速成长,直至今天让人感到扑朔迷离的市场现状,市场背后的很多内幕也不为人知。
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原因,在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艺术品市场,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了几十年的断层,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逐渐复苏,但发展一直相对平稳。就在最近一两年,沉寂数年的艺术品市场似乎是在一夜间醒来,疯狂生长。中国古瓷器类的作品天价频出,瓷器是中国的特色艺术品,而且倍受国内外著名收藏家的青睐。瓷器的艺术性与书画不相上下,但瓷器的单价远比书画高的多,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投资者对瓷器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中国瓷器的拍卖成交额和数量也大幅提高。
自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投资市场开始,
中国古瓷器的拍价直线飙升,2006年11月28日英国佳士又以1.5123亿港元的高价拍出了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这无疑的又给中国日渐火爆的拍卖市场添了一把大火,直至2010年11月11日英国拍出的5.54亿天价粉彩瓶彻底的抬高了中国古瓷器的价值。
那么这件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到底有什么魅力引得收藏家一掷亿金呢?
转心瓶是清代创制的一种瓶式。通过子母榫铆结构把内外瓶结合在一起,且内瓶可以转动。由于内外瓶分体,所以在烧造时采用分体单烧的办法,内外瓶相接合的地方和榫铆处为素胎,因此转心瓶的烧造是很有难度的。这也使转心瓶的艺术价值上升了不少。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着一件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这个转心瓶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之品,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与这件伦敦拍出的天价粉彩瓷转心瓶很相似,这也说明了这件天价粉彩瓷转心瓶的收藏价值。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粉彩瓷转心瓶的天价不仅是因为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天价的频出也源于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十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恐慌的地步!
从天价拍品迭出的疯狂中,可以看到欲望的膨胀、人性的贪婪,很多人高价买了东西回去,目的并不是买回去欣赏,并不是因为喜欢,而只是寄望于这些东西会再涨,所以不惜代价推波助澜,这只是一种市场的投机行为。
投机不是要尽量减少损失,而是要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类似于股票、外汇这样的投资产品,一旦投资者坚信所投产品自身的升值潜力,并且其价格被认为低估,那它就是最佳的投机产品,并且不断变动的价格恰好为追求它的利润提供了机会,创造了条件。艺术品恰好就有这样一个可以令人遐想无限的空间,纵观当代国际三大投资市场,股市、楼市都没有像艺术市场这样,所交易对象的价格有着如此高的不确定性,本着“无风险不投机”的准则,艺术品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的确很是符合投机行为的口味。
法国Artcurial拍卖行的艺术品鉴定专家Martin Guesnet对投机的理解是:“投机是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金融交易或商业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行为。”他还补充道:“艺术品市场的投机行为其实跟证卷交易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处,只是股票有跌有涨。而艺术品只会升值!” 拍卖行经常被认为是艺术品炒买炒卖的元凶,目前国际化的拍卖行已不满足于在买卖双方间仅起裁决作用,它们逐渐演变成传播机构。它们用一切可能的营销方式和广告模式为了把作品卖得越来越贵,同时也竭尽全力的让世人知晓他们天价的成交额以便吸引更多的买家投资和卖家投放。
简而言之,投机就是拍卖行和买家的一个骗局,只是为了以另一种的方式来宣传拍品。天价拍品的背后,是艺术还是投机?各界富豪角逐艺术品拍卖市场,并不是有钱了想提升品位,而是看上其巨额增值空间,希图能从中分一杯羹。当实体经济利润率微薄之时,庞大的资金四处出击,寻求一切可以快速获利的机会。这才是艺术品、古瓷器、书画等价格一路飙升的真正原因!